资源简介 《人要有自信》教学设计核心素养 目标 道德修养:引导学生认识到自信是一种积极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展现自信的态度,鼓励学生尊重他人的自信表现,学会欣赏他人的长处,营造积极向上、相互鼓励的道德氛围。 健全人格:通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塑造乐观、勇敢、坚毅的健全人格。让学生在体验自信带来的成功与喜悦中,增强自我认同感和心理韧性,提升情绪管理和自我调节能力,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责任意识:使学生明白自信不仅关乎个人成长,也对班级、家庭和社会有着积极影响。鼓励学生在集体生活中,凭借自信主动承担责任,发挥自身优势,为集体做出贡献,培养学生的集体责任感和社会担当意识。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开始关注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对周围的评价较为敏感。在知识储备上,他们已有一定生活经验,能初步感知自信相关现象,但对自信的内涵、作用及如何培养缺乏系统深入地理解。在心理层面,部分学生因学业压力、人际交往等问题,容易产生自卑、不自信的心理,急需正确引导来树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和自信心 。同时,这个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乐于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这为开展议题式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教材分析 《人要有自信》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焕发青春活力》中第四课第一框内容。首先,通过探讨自信的含义与作用、培养自信的方法,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信,为塑造健全人格、树立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奠定坚实基础,是学生在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课。同时,学习本课,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度过青春期,对于理解和践行“焕发青春活力”二单元主题有着重要作用。此外,《人要有自信》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帮助学生成长为具有积极心态和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青少年,所以在整本教材中有着重要作用。教法学法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郑钦文的案例,探讨郑钦文的自信之姿、自信之力、自信之源,从而深入理解自信。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体验自信与不自信的不同表现,增强学生对自信的感性认识。重点 自信的含义、表现和作用;如何培养自信心。难点 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克服自卑心理,树立真正的自信心。教学过程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 新课 (1)阅读课本P3-P8页,边读边思考下列问题: 1.什么是自信?(P34) 2.为什么要自信?(P35) 3.自信的来源?(P36) (2)最新消息 ,郑钦文在2025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开赛,战胜罗马尼亚选手托多尼,拿下今年的澳网女单首胜,取得开门红的好成绩。 提问:大家知道郑钦文有哪些title 过渡:让我们一起走进网球女王郑钦文,学习新课《人要有自信》。 阅读课本,边读边思考,完成自主学习。 2.生:中国首位奥运网球单打冠军 、 00后国际级运动健将、网球女王等。 1.明确学习目标,强调笔记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运用体育界的热点新闻,提高学习兴趣的同时,引出本课的学习。新课新授 总议题:人要有自信 议题一:自信之姿 议学情境:播放郑钦文在网球比赛中获胜的视频片段。 议学活动:孩子们,你们喜欢网球女王身上怎样的品质? 生:喜欢郑钦文的自信、阳光… 追问:同学们请结合视频和材料谈谈郑钦文有怎样自信之姿? 生:郑钦文的自信是一种比赛中的出色表现,郑钦文的自信是一种昂扬的精神面貌,郑钦文的自信是对自身实力的清晰认知。 议学总结:1.自信之姿 /什么是自信? 自信就是相信自己,是一个人对自身能力的肯定,是一 个人自身能力的彰显,是一个人精神风貌的体现。P34 过渡:自信是诗人笔下“无人扶我青云志,我自踏雪至山巅”的豪迈,自信更是生活里情景下具体的反映,孩子们,知识在于活学活用,请以小组为单位,用你们喜欢的方式,演绎以下情景时的自信之姿。 议题二:自信之力 ——若是命中无此运,亦可孤身登昆仑。 议学情境:播放赛后采访郑钦文的视频。 议学活动:帮助郑钦文打败对手的强劲力量是什么? 生:是自信的力量,因为自信让郑钦文坦然面对真实的自己,冷静分析,不害怕对手,从容应对比赛中的各种问题,用“我能行”心态不轻言放弃,朝着既定目标,勇毅前行。 树洞小屋:相信孩子们在成长中都有自己的自信时刻和荣耀时光,让我们来到树洞小屋,敞开心扉一起来聊聊生活里自信帮助自己的故事! 生:期中考试在考场里,我一直给自己加油鼓气,我能行,结果最后我真的考得不错,名列前茅,积极暗示、自信真的很重要等。 师:让我们总结归纳一下:自信的力量有哪些? 议学总结:2.自信的作用 ①自信让人乐观坚定。自信是一种“我能行”的信念,是在思想上相信“我能行”,行动上表现“我能行”,情感上体验“我能行”。正是这种“我能行”,让我们充满希望和力量,面对困难和失败不轻言放弃,朝着既定目标勇毅前行。 ②自信让人远离自负与自卑。(自信≠自负≠自卑)P35 追问:视频里为什么郑钦文要把握恰当的自信,不要太多也不要太低? 生:恰当的自信能看清楚自己的优势进而发挥出实力,同时自信是正视自己,也能看到自身的缺点和不足,能听得见意见不断前进,成为更好的自己。而太多的自信,容易过度高估自己,走向自负。太低的自信,容易过度低估自己,走向自卑。 师:所以正视自己≠高估自己≠低估自己 也就是自信≠自负≠自卑。 议学总结:3.自信、自负、自卑的区别? ①自负表现为过高地估计自己,自以为是,好高骛远。②自卑表现为轻视自己,认为自己不如别人,低估自己的能力,不敢尝试。③自信表现为能够实事求是地看待自己,坦然面对真实的自己,从容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P35 树洞小屋: 对于网友的烦恼你会如何安慰? 成长加油站:正视自己,给自己加油:一起让内心丰盈,不用自卑,不必自负。 议题三:自信之源 ——一朝悟道见真我,昔日枷锁皆云烟。 议学活动:PPT展示郑钦文取得成果的具体材料,追问:郑钦文的自信从何而来? 生:面对父亲的质疑不气馁,严格的自我要求中让郑钦文积累的实力;获得成绩,得到了和他人交往中获得的肯定。 展示材料追问:大家想想除了个人的努力,郑钦文的自信还从何而来? 生:郑钦文的自信离不开社会稳定发展、国家繁荣富强中获得的安全感、成就感和自豪感 议学总结:4.自信的来源 自信并非凭空而来。自信源于我们在成长过程中积累的实力,源于和他人交往中获得的肯定,源于从社会稳定发展、国家繁荣富强中获得的安全感、成就感和自豪感。 活用活用:请结合教材探究与分析的内容,谈谈新时代青少年的自信从何而来? 结合所给情境探究郑钦文的自信之姿 学生进行笔记梳理 学生小组演绎PPT中的具体情境。 结合所给情境探究郑钦文的自信之力 学生聊聊生活里自信帮助自己的故事! 学生进行笔记梳理 回答问题 学生进行笔记梳理。 安慰网友 给成长加油。 根据情境探讨郑钦文的自信之源。 学生进行笔记梳理。 回答教材问题 通过具体的情景分析生成自信之姿这一教学内容。 落实笔记,强化基础。 活用活用,让知识演绎具体情境,培养学生自信。 通过具体的情景分析,学生自主生成自信之力这一教学内容。 落实笔记,强化基础。 通过采访里郑钦文要恰当的自信,帮助学生梳理自信、自卑与自负的 区别。 落实笔记,强化基础。 活学活用,用知识分析现实中真实的心理困境,帮助学生养成自信。 通过具体的情景分析,学生自主生成自信之力这一教学内容。 回应教材,帮助内化知识。拓展 延伸 孩子们还记得最近一次委屈、迷茫、无助、压抑吗?试着畅想未来功成名就的自己,为委屈、迷茫、无助、压抑时的你写一封信吧。在信里,描绘梦想成真的绚烂场景,让当下的自己汲取前行力量 。 畅想未来功成名就的自己,为当下无助的你写一封信。 通过与自己对话,帮助当下的自己汲取前行力量 。课堂 小结 同学们,“天生我材必有用”,前行之路纵有荆棘,也别害怕。在这个充满无限可能的年纪,大胆地去追求梦想吧!别因害怕而退缩,别因气馁而放弃。像鲁迅先生所言“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勇敢地攀登知识的高峰,自信地跨越人生的沟壑。未来的你们,定会感谢现在勇敢自信的自己。板书 设计教学 反思 学生反馈:通过情景演绎和问题思辨,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理解自信的含义和作用。 教学效果:学生能够结合实际生活,理解自信的重要性,并初步掌握如何培养自信心。 改进建议: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的生活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信的应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