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人要有自信 表格式教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 人要有自信 表格式教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课题 4.1 人要有自信 课型 新授课 时间 本课为 1 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统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教材第二单元第四课的第一框。本单元《焕发青春活力》围绕“青春成长”,引导学生了解自尊、自信、自强的内涵,明确自尊、自信、自强的表现和重要性,激发成长的内生力量,做自尊、自信、自强的中国人,形成政治认同、道德修养、健全人格等核心素养。本单元是对第一单元内容的拓展和深化,与其共同构成青少年成长的“加油站”。本单元共设计三课,分别为“人贵自尊”“自信给人力量”“人生当自强”。本节课“人要有自信”是“自信给人力量”的第一框内容,这一框从认识层面引导学生了解自信的内涵,认识自信的作用,辨别自信、自负和自卑,明确自信的来源。本节课主要表达了三层意思:第一层意思,自信的内涵。自信就是相信自己,是一个人对自身能力的肯定,是一个人自身能力的彰显,是一个人精神风貌的体现。第二层意思,自信的作用。自信让人乐观坚定;自信让人远离自负与自卑。第三层意思,自信的来源。自信有三个源头:首先,源于我们在成长过程中积累的实力。其次,源于和他人交往中获得的肯定。最后,源于从社会稳定发展、国家繁荣富强中获得的安全感、成就感和自豪感。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独立思考能力进一步增强,对优秀品质有初步认知和判断,能够简单说出自尊、自信、自强的要求和重要性。但是,他们也存在阅历较少、抗压能力不强的情况,容易受他人影响,缺乏深层思考、不能完全建构起优秀品质与自己发展的关系。他们还存在知行脱节的情形,在从认知到行为的转化过程中缺乏坚定信念和技能方法,积极性、主动性、内驱力有待提升。基于上述学情,本单元旨在为学生提供价值观引导和方法论指引,帮助他们真正拥有自尊、确立自信、做到自强。从社会发展要求的角度看,社会稳定发展、国家繁荣富强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巨大的自信,这是青少年自豪的源泉。个人的成长与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强国建设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青少年要牢记时代新人的发展要求,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己任,积极主动作为,做到自尊、自信、自强。综上所述,开展自尊、自信、自强的教育既是帮助学生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味的人生的必要之举,也是全面推进强国建民族复兴伟业的应有之义。
教学目标 七下 4.1《人要有自信》核心素养与学段目标:【健全人格】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形成对自己客观的评价;养成自信的人生态度,保持乐观的态度。理解个人自信与社会、国家发展之间的关系。(参见2022版 新课标 P14、15)
①通过观看视频感受唐钱婷的自信风采,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总结自信者的风采,初步认识自信的内涵开启本课的学习。②通过了解“跳蚤效应”现象,引导学生从中获得启示,懂得面对挑战时,不要“自我设限”,要相信自己,建立自信心,引导学生初步认识自信的重要性。③通过呈现学校生活中常见的情境,展示面对挑战时不同学生的态度,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的选择,学会自信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同时引导学生分析自信与自负、自卑之间的区别,懂得实事求是地看待自己,形成自信的态度。④通过介绍新时代的历史性成就,及分析新闻事件--中美网友“对账”热潮,引导学生理解自信与社会稳定发展和国家繁荣富强密不可分。
教学重点 理解自信的作用、自信的来源。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和理解自信,能够区别自信与自负、自卑。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1.【展示课题及学习目标】——心中有目标,学习更有效本单元学习目标是:(展示目标、学生朗读)本节课的核心素养与学段目标是:(展示目标、学生朗读) 2.【导入新课】方案1:【新闻链接】 要做就做到无人能敌!这很唐钱婷【教师活动】出示新闻材料并播放配套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自信的唐钱婷:从巴黎奥运会摘银到短池世界杯屡次打破亚洲纪录,唐钱婷距离世界纪录仅差0.01秒。她坚信青春应该是自信、坚强、拼搏。她说:“没有人能够打倒你,真正打倒你的是你自己。”“要做就做到无人能敌!”要做就做到无人能敌!这很唐钱婷【教师提问】结合视频人物和你的了解,说一说自信者具有怎样的风采。【学生活动】观看视频,举手发言、交流分享。答案与解析:开放题。示例:自信者积极向上、乐观坚定、不卑不亢、落落大方、开拓进取,遇到困难、失败、挑战时也能充满希望、不轻言放弃等。方案2:【课本案例】【生活观察】自信风采展示【教师活动】教师请学生阅读教材P33“生活观察”呈现的四幅图片,请学生观察图片中人物的动作和神态,回答: 结合以上图片,谈谈你对自信的理解。 以小组为单位,用你们喜欢的方式展示自信。【学生活动】阅读材料,举手发言、交流分享。答案与解析:(1)图片一,同学们相互击掌表达鼓励,自信昂扬地走进考场;图片二,一位女生在武术表演中神情坚定,动作标准有力,充满自信;图片三,一位女飞行员在执行飞行任务时面带微笑,镇定自若;图片四,神舟十四号三位航天员在出征前微笑着向人们自信地挥手。这组图片向我们展示了不同场景里不同人物自信的状态。图片中的人物面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时,都展现出积极、沉着、乐观、向上的态度。通过观察图片,可以得出结论:自信是对自身能力的肯定,是-个人自身能力的彰显,是一个人精神风貌的体现。(2)该问题具有开放性,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展示感受自信。展示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既可以展示有关自信的影像资料(如图片、视频等),也可以通过朗诵、演唱、舞蹈等才艺表演向他人展示自信。 明确目标,学习有方向本活动通过观看视频《自信的唐钱婷》,引导学生感受自信的样子,结合生活经验总结自信者的风采,初步认识自信的内涵,开启本课的学习。本栏目旨在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人物的动作和神态,结合四个具体情境感受自信的样子,结合生活经验总结自信的内涵,认识到自信是人们在迎接生活中的挑战时内心的积极状态。
新课讲授 环节一:【教师讲述】自信的内涵+【知识链接】“跳蚤效应”: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教师活动】先出示知识点。1.自信的内涵:P34 自信就是相信自己,是一个人对自身能力的肯定,是一个人自身能力的彰显,是一个人精神风貌的体现。【教师活动】教师讲述“跳蚤效应”现象,引导学生从这种心理现象中获得启示:面对挑战时,不要“自我设限”,要相信自己,建立自信心。“跳蚤效应”:生物学家曾经将跳蚤随意向地上一抛,它能从地面上跳起一米多高。但是如果在一米高的地方放个盖子,这时跳蚤会跳起来,撞到盖子,而且是一再地撞到盖子。过一段时间后,拿掉盖子就会发现,虽然跳蚤继续在跳,但已经不能跳到一米以上了,直至结束生命都是如此。【教师提问】这个实验带给我们什么启示?【学生活动】阅读材料,举手发言、交流分享。答案与解析:“跳蚤效应”启示我们面对挑战时,不要“自我设限”,要相信自己。在学习生活中,我们要克服“跳蚤效应”的影响,建立自信心。环节二:【探究与分享】面对挑战的不同态度+【名人名言】关于自信的言论【教师活动】教师请学生阅读教材P34“探究与分享”呈现的面对挑战时不同学生的态度,分组讨论:你如何看待这几位同学的想法?如果是你,你打算怎么做?。【学生活动】阅读材料,分组讨论,派代表发言、交流分享。答案与解析:第一位同学在挑战面前完全否定自己。第二位同学先分析自己所面临的情况,并根据自身情况来判断是否能够胜任这种挑战。第三位同学用尝试的心态面对挑战,但仍有害怕、恐惧等情绪。第四位同学以积极的心态应对挑战,将挑视为提升自己的机会。面对现实生活中的挑战时,这些心态都普遍存在。我们要认识到以积极的态度应对挑战,将挑战视为成长的有益养料,有利于增强底气、提升自信。拥有自信,能够让人乐观坚定,在面对失败、困难、挑战时也能充满希望,不轻言放弃,不断向着目标前行。【教师总结】在学生分享交流基础上,出示知识点,明确重点:2.★自信的作用?P35 ①自信让人乐观坚定。自信是一种“我能行”的信念,是在思想上相信“我能行”,行动上表现“我能行”,情感上体验“我能行”。正是这种“我能行”,让我们充满希望和力量,面对困难和失败不轻言放弃,朝着既定目标勇毅前行。【教师列举】教师列举名人展现自信的言论,引导学生从中感受毛泽东和钱学森的乐观坚定,体会“我能行”的信念。“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毛泽东,写于1935年“外国人能搞的,难道中国人不能搞?中国人比他们矮一截?” ——1955年,钱学森回答能否自己造导弹环节三:【探究与分享】自信不是自负或自卑【教师活动】教师请同学们结合上一个活动(教材P34“探究与分享”栏目)的情境,继续编排情景剧。近期,学校将开展“挑战者”主题系列活动,同学们可以报名参加不同的项目。示例:自信的人会说:“我想挑战一下,正好可以提升自己。”自负的人会说什么呢 自卑的人又会说什么呢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编排情景剧。【教师提问】请同学们结合情景剧和教材P35插图讨论自负、自信、自卑三种状态的特点。【学生活动】思考问题,举手发言、交流分享。答案与解析:自负、自卑、自信有不同的特点。自负表现为过高地估计自己,自以为是,好高骛远。自卑表现为轻视自己,认为自己不如别人,低估自己的能力,不敢尝试。自信表现为能够实事求是地看待自己,坦然面对真实的自己,从容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教师总结】在学生分享交流基础上,出示知识点,明确重点:2.★自信的作用?P35 ②自信让人远离自负与自卑。 自负表现为过高地估计自己,自以为是,好高骛远。自卑表现为轻视自己,认为自己不如别人,低估自己的能力,不敢尝试。自信表现为能够实事求是地看待自己,坦然面对真实的自己,从容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教师活动】出示一组漫画,通过照镜子这个行为,体现自负、自卑的特点,帮助学生充分理解三种心理状态的特点。 环节四:【探究与分享】自信的底气+【新闻链接】中美网友“对账”,对出了什么?本环节活动一:【探究与分享】自信的底气【教师活动】教师请学生阅读教材P36“探究与分享”呈现的新时代祖国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并播放配套视频《我们何其有幸,见证这如愿的盛世繁华!》,通过视频更直观展示。我们何其有幸,见证这如愿的盛世繁华!【教师提问】结合以上材料,说说新时代青少年的自信从何而来。【学生活动】观看材料,举手发言、交流分享。答案与解析:国家繁荣富强赋子我们日益厚实的发展基础,给予我们平视世界的底气和强大的自信,让我们的民族自信心与民族自豪感不断充盈。自信与个人努力、他人肯定、社会稳定发展和国家繁荣富强息息相关。【教师总结】在学生分享交流基础上,出示知识点,明确重点:3.★自信的来源:P36 自信并非凭空而来。自信有三个源头: ①源于我们在成长过程中积累的实力; ②源于和他人交往中获得的肯定;③源于从社会稳定发展、国家繁荣富强中获得的安全感、成就感和自豪感。本环节活动二:【新闻链接】中美网友“对账”,对出了什么?【教师活动】出示新闻材料并播放配套视频《中美网友“对账”》。中美网友“大对账”:2025年1月初,大量美国“TikTok难民”(源于美国国会2024年签署了“TikTok禁令”)涌入中国社交软件“小红书”,与中国网友开启了一场“对账”运动,从收入到物价,事无巨细,全都摆上台面。这场 “大对账” ,让美国网友看到了真实的中国后彻底破防,也打破了中国网友对美国生活的美好滤镜,对出了我们的自信心! 中美网友“对账”【教师提问】结合本课知识,谈谈这场中美网友“对账”反映了自信源于什么?【学生活动】观看材料,举手发言、交流分享。答案与解析:这场中美网友“对账”热潮对出了我们的自信心,说明自信源于从社会稳定发展、国家繁荣富强中获得的安全感、成就感和自豪感。 本栏目通过了解“跳蚤效应”现象,引导学生从这种心理现象中获得启示,懂得面对挑战时,不要“自我设限”,要相信自己,建立自信心,引导学生初步认识自信的重要性。本栏目呈现了校园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展示了面对挑战时不同学生的态度,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的选择,学会自信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本栏目通过引用毛泽东和钱学森展现自信的言论,引导学生从中感受自信让人乐观坚定,体会自信是一种“我能行”的信念。木栏目通过让学生观察面对同一件事情的三种状态的不同表现,引导学生分析自信与自负、自卑之间的区别,懂得实事求是地看待自己,形成自信的态度。本栏目通过介绍新时代的历史性成就,引导学生思考新时代青少年自信的根源,理解我们平视世界的底气与社会稳定发展和国家繁荣富强密不可分。本栏目引导学生结合本课所学知识分析新闻事件--中美网友“对账”,引导学生再次明确自信与社会稳定发展和国家繁荣富强密不可分,锻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略。(详见配套课件P17-26)
板书设计
自信的内涵 自信让人乐观坚定 人要有自信 ★自信的作用 自信让人远离自负与自卑 自信源于我们在成长过程中积累的实力
★自信的来源 自信源于和他人交往中获得的肯定 自信从社会稳定发展、国家繁荣富强中获得的安全感、成就感和自豪感
教学反思 1.教学目标及达成度:本节课的主题是自信,主要教学目标是从认识层面引导学生了解自信的内涵,认识自信的作用,辨别自信、自负和自卑,明确自信的来源。为下一课学习如何做自信的人作铺垫。课堂上,学生积极思考、感悟,双边活动比较好,教学效果良好。通过课堂练习小测和学生反馈,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基本掌握了本课知识点,对自信的内涵、作用和来源有了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这表明教学目标基本达成。2.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适宜度:①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启发、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师生谈论、探究法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②课堂上我带领学生从多种途径来认识和体验自信,包括感受自信者的风采、认识“跳蚤效应”心理现象、引用毛泽东和钱学森展现自信的言论、分析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情境等。③同时,我也注重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通过引导学生结合本课知识点,学习并讨论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诸如中美网友“对账”热潮,锻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3.教学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努力创造更加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