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历史期末复习提纲填空版(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八下历史期末复习提纲填空版(无答案)

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筹备新中国成立的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年9日)
1、会议内容:
(1)决定成立 ,通过了 ,起 的作用(2)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主席是 。 (3)决定首都是 ,国歌是 ,国旗是 ,纪年方式是 ,建立 。
2、会议意义:会议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和 。为
新中国成立的标志: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
国内意义:开辟了中国历史的 ,推翻了 、 、 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 的国家,中国人从此 了。
国际意义:壮大了世界 和 的力量。
新中国巩固政权的措施: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土地改革
政治上—— (195 年)。意义:标志着 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军事上—— (195 年10月——195 年7月)
原因:美国侵略朝鲜严重威胁中国安全
目的:
概况:司令员 领导 开赴朝鲜。
抗美援朝英雄: (上甘岭战役)和
抗美援朝精神的内涵: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高度的 、 、 、
锻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他们被称为 。
抗美援朝胜利的意义
国内意义:抵御了 ,捍卫了 ,保卫了 ;
国际意义:维护了 ,提高了 。
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 ,是中华民族
经济上—— (195 年——195 年)
内容:195 年,政府颁布 ,规定废除地主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 。(仍然是“土地私有制”)
土地改革的意义:彻底摧毁了 ,消灭了 ;农民成为土地的 。巩固了人民政权,解放了 。农业生产获得______________,为国家的 建设准备了条件。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一)工业化道路(经济建设)—— (195 年——195 年)
1.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
2.取得的成就
工业:(四厂)
交通运输:(二铁路) 、(三公路) (一大桥)
3.一五计划的意义:我国 改变 的面貌,向 迈进。
(二)经济制度改造—— (195 年——195 年底)
1.方式:农业和手工业建立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方式: 政策: (实现了和平过渡,是创举)
2、意义:国家实现了生产资料 向 的转变(实质);________________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国从此进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政治制度建设—— (195 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 》(规定 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我国第一部 的宪法)
2、会议意义:标志着 的确立。是我国的 ,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1956——1966)
成功探索——中共八大(195 年)
会议内容:分析了当时国内的 ,指出国家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 变
为先进的 。
会议影响:中共八大以后,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 建设。
失误
(1)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2)1958年 ,造成严重经济困难
(3)教训: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立足本国国情发展。
(4)调整国民经济1961年提出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5)成就
工业:建成 、 两大钢铁基地;建设 、 、 三大油田。
交通:修建了 、 、 等铁路。
科技:首先完成 ,居世界领先地位。
意义:我国初步形成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模范人物:大庆石油工人“铁人” 、党的好干部 、解放军好战士 ,
他们身上体现出了艰苦创业精神、奉献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全心合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三)文化大革命(最大失误)
口号:“ ”
最大冤案: ,反映了民主与法律受到践踏。
结束: 1976年10月粉碎 反革命集团,标志着 结束。
影响:“文化大革命”是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5)成就1967年6月,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 。1970年4月,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 。1973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 。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伟大的历史转折—— (197 年)
1.背景:针对“ ”的错误方针,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的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 。
2.会议内容:(1)思想上,确定了 、开动脑筋、 、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2)政治上,作出的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 上来,实行 的历史性决策。(3)组织上,形成了以 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
4.会议的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 ,开启了
我国 和 的伟大征程。
5.会议之后的拨乱反正
①平反冤假错案:撤销 的罪名,恢复其名誉②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 上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改革开放
对内改革——经济体制改革
1.农村的改革是实行 (197 年)
(1)开始:197 年,安徽凤阳 实行分田 、 。(农民有土地使用权,没有土地所有权,土地公有制)
发展:农村 随之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新路。
意义:激发了农民的 ,带来农村 的大解放,农业 和农民 提高。
2.城市的改革的重点是 (198 年)
(1)开始:198 年中共 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2)措施:所有制形式上以 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管理 ;分配方式上
(3)中心环节:增强
(4)作用:企业有了 ,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活力。
3.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提出:1992年,中共 明确提出、
(2)完善: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 在国家
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3)特点:把 和 结合起来。
(二)对外开放
1.开始——经济特区的建立
(1)建立:19 年,建立 、 、 (均属于广东省)和厦门(福建省)四个经济特区。其中 是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 ”。
2.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
198 年,开放大连、青岛、上海等14个
198 年,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
1988年, 被划为经济特区
1990年,上海 建立
1992年,相继开放沿江城市、陆地边境城市、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等
3.对外开放格局:中国形成了“ —— —— —— ”
的全方位、 、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4.对外开放的深化—— 年12月加入 (WTO),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重要会议)
1.形成过程:①1978年中共 ,提出 。②中共十二大,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 ”③中共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党在 的基本路线,即以 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④199 年邓小平发表 谈话,指出 才是硬道理。进一步 ⑤中共十四大,提出必须用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⑥中共 大,把 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历史意义:
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邓小理论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是 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完善
1.2002年中共十六大 确立 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2.2012年中共十八大 确立 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3.2017年中共十九大确立 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4.2022年中共二十大,确立了
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一)中国梦
1.内涵:中国梦就是要实现 、 、 。
23.实现中国梦的途径:走 、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3.“ ” 奋斗目标:建党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国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二)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战略布局
内容:全面建成 、全面深化 、全面 、全面
(三)针对的是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
内容: (五大理念)
(四)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1.党的科学判断:我国经济发展进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常态。
2.重要措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入实施“ ”建设,
3.意义: 的持续增强使中国梦的实现具备了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一、民族问题: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 ,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政治制度(第一个是 )。 为实现各民族 ,措施:重视文化的保护发展、因地制宜的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加强经济建设;最重大的政策—— 2006年, 全线通车;实施兴边富民行动
二、祖国统一(港澳台问题):邓小平提出 的基本方针
香港回归 (英国); 澳门回归(葡萄牙)。成功解决港澳问题的根本原因: ;
海峡两岸的交往:1992年达成“海峡两岸坚持一个中国”即 。08年实现“三通”,2015年 和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习马会)这是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认识:统一台湾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坚持一国两制;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一部分。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一、国防
1、第一支海军是 军区海军(后还建立了东海、南海、北海舰队)。第一艘航母 ;战略导弹部队,被称为 又名 ,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
新时代强军之路:(1)201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东部、南部、西部、北部、中部五大战区,构建军队联合作战体系。(2)五大军种,即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 部队。(3)国防和军队改革形成 、 、 的新格局。
二、外交——政策: 。
1、50年代外交成就:(1)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时首次提出 ——意义: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 , 1954年正式提出,周恩来访问印度,针对中印、中缅边境问题双方一致同意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2)1955年 (亚非会议)提出 的方针。
2、七十年代外交成就:(1)1971年 第 届联合国大会 ;(2)中美关系:1972年 ,发表《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关系 ;1979年《建交公报》发表标志中美建交。(3)1972年中日建交。
3、新世纪外交:改革开放后中国注重改善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 关系;积极发展 关系,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 ,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 ;积极拓展 ;
广泛参与多边经济、社会领域的活动。
外交布局——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
成就:2001年召开 、G20峰会、“一带一路”高峰国际论坛等。
我国外交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1、“两弹一星”:1964年 ;1967年氢弹;1970年 ;
2、航空:神舟一号无人飞船;神舟五号 载人航天;神舟七号 太空行走;神舟十二号 。
3、“杂交水稻之父”—— ;
4、诺贝尔医学奖—— ;
5、毛泽东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双百”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诺贝尔文学奖—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