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9张PPT)第2节 物态变化(第5课时)浙教版 七年级下创设情境在寒冷冬季的早晨,你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你知道气体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发生液化吗?大雾弥漫,宛若仙境窗玻璃内侧的水雾“雾”“露”是怎么形成的?“雾”“露”(液态的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晶莹剔透的露珠探究实践如图所示,烧杯里盛有热水,将一张干玻璃片盖在烧杯上,看看玻璃片的下表面会出现什么变化。水蒸气液化实验玻璃片的下表面出现水雾,大量的小水珠。请解释出现的变化。水蒸发形成水蒸气,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片液化,形成了液态的“小水珠”、“水膜”或“白气”。大量实验表明,所有气体在温度降低到足够低时,都会发生液化成为液体。探索活动降温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探究实践实际生活中,许多气体需要在常温下液化,所以通过降温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探究实践探索活动1.将少量乙醚吸进注射器,取下针头,用橡皮帽把注射器的小孔堵住。2.握住注射器的下端,注射器内的乙醚状态将发生怎样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向内推动活塞,注射器内的乙醚状态又将发生怎样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醚液化实验汽化成乙醚气体液化成液态的乙醚实验表明,用压缩体积的方法可以使气体在常温下液化。探究实践冬天手冷时,用嘴向手心上”吹气“、“哈气”,分别有什么感觉?请解释。用嘴向手心上”哈气“时,手心变潮湿,感到暖和。从口中哈出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手心液化,液化放热。向手心上“哈气”与液体的汽化相反,气体液化时要放出热量。用嘴向手心上”吹气“时,感觉更冷。”吹气“时,加快了空气流动的速度,加快汗液蒸发,蒸发吸热。探究实践思考与讨论1.如图所示,当水壶里的水沸腾时,为什么靠近壶嘴的一段看不见“白气”,而在上面一段能够看见?水沸腾时出现的“白气”靠近壶嘴的地方温度较高,壶内水汽化后的水蒸气在壶嘴附近不会液化;“白气”是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珠。在壶嘴上面一段温度低,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白气”。100℃的水蒸气液化成同温度的水要放出大量的热。2.为什么被 100℃的水蒸气烫伤,要比被100℃的水烫伤严重得多?探究实践气体液化在实际中非常有用。气体打火机液化石油气常温下压缩体积使气体液化运载火箭同时采用降温和压缩体积的方法将氧气和氢气液化气体经液化后体积减小1000倍左右,便于运输、储存和使用。探究实践汽化吸热、液化放热的规律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探究实践请说出热管传热的原理。热端吸液芯内的液体吸热汽化,冷端蒸气放热液化,蒸气沿气腔跑到冷端,液体又顺着吸液芯回到热端,如此循环往复。卫星就是利用热管将热量从向阳面“搬”到背阳面,使两侧的温度都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背阳面向阳面探究实践科学·技术· 社会·环境电冰箱是人们普遍使用的家用电器。电冰箱能使冷冻室保持较低的温度,其基本原理是液体汽化吸热和气体液化放热。电冰箱里制冷设备主要有三部分:蒸发器、空气压缩机和冷凝器。低沸点的冷凝剂在蒸发器里汽化,吸收了冷冻室里的热量,使冷冻室里的温度降低。空气压缩机将生成的蒸气抽走,压入冷凝剂,使之液化并把冰箱里带来的热量放出。冷凝剂液化后重新回到蒸发器里,如此循环工作,从而使冷冻室保持相当低的温度。电冰箱的工作原理电冰箱工作原理图液态冷凝剂蒸发器汽化吸热冷凝剂蒸气冷凝器液化放热液态冷凝剂空气压缩机探究实践请利用所学知识解释下列现象:大雾弥漫,宛若仙境窗玻璃内侧的水雾晶莹剔透的露珠空气热的水蒸气遇冷放热降温,液化成小水珠。探究实践在试管A未放入容器B前,先用温度计测出B中的水温,再将试管A放放入B中,让烧瓶内的水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通入试管A中,发现B中水温升高,请解释原因。烧瓶内的水沸腾时产生高温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放热,B中水吸收热量升温。烧瓶思考与讨论迁移应用1.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液化的是( )A.铁块化成铁水 B.盘子里的水晾干了C.湖水表面结冰 D.水沸腾时水面出现“白气”D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只有压缩体积才可以使气体液化B. 开水壶口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C. 把装有酒精的瓶盖拧紧是为了加快酒精蒸发D. 电冰箱工作时,制冷物质在冷冻室要液化,在冷凝器要汽化B迁移应用3.我国古代有许多艺术性、科学性较高的饮器。有一种杯叫“常满杯”,杯中有用上等白玉做成的圆锥体,放在空气中,不断有水滴产生,使其常满。关于此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杯中的水是水蒸气在白玉上液化形成的B.杯中的水是空气在白玉上液化形成的C.有水滴产生时,白玉温度比周围空气温度低D.利用杯子在缺少水源的崇山峻岭中能自动“生”水B迁移应用4.在干旱的沙漠中,甲壳虫有一种独特的取水方法,日落后的几个小时,甲壳虫体温降低到周围的气温以下,它将头插进沙里,背朝着晚风吹来的方向,水珠就会在甲壳虫背上形成,如图所示,当水珠越聚越多时,这些水珠就会沿着弓形背滚落入甲壳虫的嘴中。(1)水珠的形成属于水蒸气 的现象(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在这个过程中物质会 (选填“吸热”或“放热”)。(2)举出一个与此现象形成原理相同的生活实例。冬天从室外进入室内时,眼镜片上出现的小水珠液化放热板书设计第2节 物态变化(第5课时)液化方法:(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作用:液化放热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兼职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2节 物态变化(第5课时)【核心概念】2.物质的变化与化学反应【学习内容与要求】2.1物质的三态变化①理解物质的三态及其变化的特点,并能用图像描述这些特点,如水的沸腾、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知道物态变化伴随着吸热和放热,并能将其应用于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教学目标】1科学观念: 了解液化的概念,知道液化是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2.科学思维:分析热管、电冰箱的汽化吸热和液化放热的过程2.让学生掌握液化的方法,了解液化的应用。3.探究实践:通过探索活动使学生认识液化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4.态度责任:科学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学科学的乐趣。【教材分析】本节主要介绍了液化的不同方法以及液化的条件和液化的放热现象。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吸引住学生的视线,也让他们不觉得神秘而产生亲近感.逐步知道生活中的这些现象就是“液化”,以及原来降低温度可以液化,通过实验掌握压缩体积可以液化及应用。通过讨论分析热管、电冰箱理解汽化吸热和液化放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明确问题 在寒冷冬季的早晨,你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 “雾”“露”是怎么形成的? 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液态的小水珠。 你知道气体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发生液化吗? 引入课题液化 探索活动 如图所示,烧杯里盛有热水,将一张干玻璃片盖在烧杯上,看看玻璃片的下表面会出现什么变化。 参考:玻璃片的下表面出现水雾, 解释变化 水蒸发形成水蒸气,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片液化,形成了液态的“小水珠”、“水膜”或“白气”。 归纳结论 大量实验表明,所有气体在温度降低到足够低时,都会发生液化成为液体。 继续探究 实际生活中,许多气体需要在常温下液化,所以通过降温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还有其他方法? 观看视频: 探索活动 1.将少量乙醚吸进注射器,取下针头,用橡皮帽把注射器的小孔堵住。 2.握住注射器的下端,注射器内的乙醚状态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3.向内推动活塞,注射器内的乙醚状态又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归纳结论: 实验表明,用压缩体积的方法可以使气体在常温下液化。 情境展示: 问题探究:冬天手冷时,用嘴向手心上”吹气“、“哈气”,分别有什么感觉?请解释。 思考交流: ”吹气“时,加快了空气流动的速度,加快汗液蒸发,蒸发吸热。从口中哈出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手心液化,液化放热。 归纳结论:与液体的汽化相反,气体液化时要放出热量。 思考与讨论 1.如图所示,当水壶里的水沸腾时,为什么靠近壶嘴的一段看不见“白气”,而在上面一段能够看见? 参考:“白气”是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珠。靠近壶嘴的地方温度较高,壶内水汽化后的水蒸气在壶嘴附近不会液化;在壶嘴上面一段温度低,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白气”。 2.为什么被 100℃的水蒸气烫伤,要比被100℃的水烫伤严重得多? 参考:100℃的水蒸气液化成同温度的水要放出大量的热。 情境展示: 问题探究:气体液化在实际中非常有用。 思考交流: 归纳提升:常温下压缩体积使气体液化;同时采用降温和压缩体积的方法将氧气和氢气液化。 视频观看:热管 阅读材料:电冰箱 完成探索活动,仔细观察现象,得出液化的方法。 联系实际生活,体验液化放热。 解释热管和电冰箱的工作原理,理解汽化吸热和液化放热。板书设计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2节 物态变化(第5课时)核心概念聚焦1.天目山景区雨后云雾缭绕,犹如仙境。关于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雾是水蒸气 B.雾是山中冒出来的烟C.雾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D.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2.下列关于液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液化在任何温度下都可能发生 B.所有气体在温度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C.气体液化时要吸热 D.105℃的水蒸气无论如何也无法液化3.夏天吃雪糕时,雪糕周围会冒“冷气”;冬天泡方便面时,碗里会冒“热气”。以下对“冷气”和“热气”的分析正确的是( )A.“冷气”“热气”都是水蒸气 B.“冷气”是液化形成,“热气”是汽化形成C.“冷气”“热气”都是小水珠 D.“冷气”是汽化形成,“热气”是液化形成4.夏天,向盛有牛奶的杯内充入少量液态氮,可以快速制成一杯看似“热气腾腾”的冰激凌,贸然食用易冻伤食道。看似“热气腾腾”,其实是( )A.液氮汽化后形成的氮气 B.液氮凝固后形成的固态氮C.冰激凌中的水汽化后形成的水蒸气 D.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后形成的小水滴5.冬天牙科医生用来观察病人口腔病情的小镜子,常常在火上烤一下,再放入病人嘴里,这是为了( )A.避免镜子温度低冰了病人的口腔 B.消毒,防止病菌带入口中C.提高温度,防止水蒸气液化,使镜面模糊,不便观察 D.把镜面的水烘干6.如图所示,常温下两个烧杯,分别盛有冰块和热水,上方均盖有一块玻璃片分别为a、b,过一会儿可明显看到 ( ) A.a、b两块玻璃外侧均有小水珠B.a、b两块玻璃内侧均有小水珠C.a块玻璃内侧、b块玻璃外侧有小水珠D.a块玻璃外侧、b块玻璃内侧有小水珠7.图为电冰箱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压缩机工作时,强迫制冷剂在冰箱内外的管道中不断循环。关于电冰箱工作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制冷物质进入冷冻室的管子里迅速液化、吸热B.制冷物质进入冷冻室的管子里迅速汽化、吸热C.制冷物质被压缩机压入冷凝器后,会液化、吸热D.制冷物质被压缩机压入冷凝器后,会汽化、放热核心素养提升8.如图是一种沙漠里能收集空气中水分的甲虫。清晨,空气中水蒸气含量高,甲虫从洞穴中走出爬上沙丘,迎着风整个身体呈倒立的姿势,很快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它的背部凝结成水珠,水珠越聚越多,顺着背部流入甲虫的嘴里。科学家利用该原理制造了沙漠集水器,实现沙漠淡水的补给,能让沙漠变成一块块绿洲。甲虫能收集到空气中的水蒸气,说明它背部的温度比外界气温( )A.一定高 B.一定低 C.一定相同 D.无法确定9.气体打火机使用的燃料,稍加压即可液化,减压(打开阀门)容易汽化,通明火即燃烧,你认为符合这种条件的燃料是( )选项 A B C D化学名称 酒精 水银 丁烷 水沸点(℃) 78 357 -0.5 100熔点(℃) -117 -39 -138.4 010.如图所示,甲、乙两个房间里的相同的两壶水在相同的电炉上都已烧开,通过观察可以确定甲、乙两个房间的温度关系是t甲 t乙(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第10题图) (第11题图)11.如图所示,将烧瓶内水沸腾时所产生的水蒸气通入试管A中,试管A放在装冷水的容器B内,过一段时间,观察到试管A中产生的现象是 ,这是因为 。同时看到温度计C的示数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这个实验说明了在这一物态变化过程中要 热量。创新素养应用12.小宁设计并制作了如图的咸水淡化装置,同时针对该装置设计了评价表。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指标一: 装置结构 结构完整,有加热、冷却和收集装置 结构较完整, 缺少较好的冷却装置 结构不完整, 有 1处以上缺失指标二: 淡化效果 能从咸水中制得淡水,速度较快、连续稳定 能从咸水中制得淡水, 但效果不明显 不能从咸水中制得淡水指标三: ? …… …… ……(1)易拉罐中的咸水先经过汽化,后经过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变成淡水流入容器,则易拉罐内咸水溶质的质量分数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根据评价需要,请你提出一项评价指标写在指标三“?”处 ___________。参考答案核心概念聚焦1.D 2.B 3.C 4.D 5.C 6.D 7.B核心素养提升8.B 9.C10.小于11.试管壁有小水珠产生;水蒸气液化;升高;放出。创新素养应用12.(1)液化 变大 (2)节能环保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压缩气体变液体的实验.mp4 啥叫做热管,热管的工作原理是什么?.mp4 第2节 物态变化(第5课时) (共19张ppt).pptx 第3章 第2节 物态变化(第5课时) 教学设计.docx 考试这样考--第2节 物态变化(第5课时).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