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4张PPT)第3单元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六课 传承核心思想理念第二框 做核心思想理念的传承者人教版 七年级 道德与法治(下)导入新课思考:观看了短片后,大家都有哪些感触?播放视频《经典咏流传》《经典咏流传》的创办背景:为响应落实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精神,用“和诗以歌”的形式将传统诗词经典与现代流行相融合,在注重节目时代化表达的同时,也将深度挖掘诗词背后的内涵,讲述文化知识、阐释人文价值、解读思想观念,为现代文明追本溯源,树立文化自信。探究新知探究 做核心思想理念的传承者阅读教材P53-54“生活观察”:“千万雪花,竞相开放,万千你我,汇聚成一个家。雪花,雪花,开在阳光下,在故乡,在远方,都一样闪亮。”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上,“雪花”是一个重要的意象。开幕式上,写有参赛国家和地区名字的引导牌像一片片小雪花,不断汇聚,组成一朵大雪花,成为本届冬奥会的火炬台。闭幕式上,伴随着主题歌《雪花》,国家体育场上空用烟花打出“天下一家”的字样。思考:北京2022年冬奥会既是一场体育盛会,也是一场文化盛会。从“雪花”这一设计中,你体会到什么思想理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在漫长的生产生活过程中逐渐凝结为具有主导性、根本性意义的核心思想理念。今天,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弘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出示孔子的图片及相关素材:孔子将仁的含义概括为“爱人”,主张尊重人、关心人,把人当人看,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后世将仁爱从社会人伦推广到宇宙万物,提倡“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天地万物一体之仁”,认为人与天地万物息息相通,共处于一个家园,故见到同类危难而有恻隐之心,见到鸟兽哀鸣而有不忍之心,见到草木摧折而有悯恤之心,见到瓦石毁坏而有顾惜之心。思 考(1)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仁爱的理解。孔子仁爱思想源远流长,作为传承者的我们更要身体力行。讲仁爱,要求我们“亲亲”“仁民”“爱物”,即爱自己的亲人,爱全社会的人,爱天地万物。(2)在生活中,我们如何更好地践行仁爱?我们应当孝敬父母、关爱亲人,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实现由爱亲、爱他人、爱人类到爱万物的扩展。材料一 名言名句材料展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荀子·王制》◇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五子之歌》◇治国之道,富民为始。——《管子·治国第四十八》◇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毛泽东◇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胡锦涛材料二 教材P55“相关链接”。《荀子》中说:“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统治者如船,老百姓如水,水既能让船安稳地航行,也能将船推翻吞没。这句话后来演变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习近平多次引用这句古语,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 考(1)以上名言共同体现了怎样的核心思想理念?(2)国家为什么如此重视人民呢?重民本我们应如何更好地传承这一核心思想理念呢?重民本,要求我们遵循“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古训,充分认识人民在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爱民保民利民。赢得人民的支持,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我们应当站稳人民立场,不断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课堂活动——“寻找身边的最美诚信人”。通过熟悉的人物,深刻感受守诚信的美好品质,并通过“寻找最美诚信人”的活动,发现身边的、学校的、家庭的、社会中的守诚信的人,锻炼观察能力和发现美的眼力。从而在身边人潜移默化地影响中传承守诚信的核心思想理念。守诚信,要求我们做到真实无欺、言行一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以信待人,不信思信;不信待人,信思不信。”我们应当树立诚信意识,做诚实守信的人。小 结阅读教材P55“探究与分享”:孟子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文天祥战败被俘后,面对各种威逼利诱,始终坚贞不屈,最后从容就义。其绝命辞写道:“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文天祥的浩然正气为后世所传颂。思考:(1)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中华民族先贤坚守道义的理解。(2)在现代社会,我们如何坚守道义、弘扬正气?崇正义,要求我们坚持做正确的事,做符合道义的事。“君子义以为上”,“见利思义”,“义然后取”。弘扬社会正气,崇尚社会正义,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坚守民族大义,才能让每个人有尊严地生活。在面对个人利益选择时,我们应当将道义置于优先位置,让我们的言行合乎道义。小 结我们的世界正在发生巨大变化,人们的思想也空前活跃,尤其是在网络世界,微博、博客、短视频等各种传播载体和手段都在传递信息、表达思想,客观上导致文化立场、观点甚至“主义”异常混杂。如何在多元的文化、思想中找到心灵归依?这需要我们坚守“道义”的底线。“道义”要求人们在处理相互关系时,把对他人以及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放在首位,这种高尚情操,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一个群体或国家在危难中得以生存的重要保障。(1)黄沙漫天,水资源匮乏,沙漠种植非常艰难,为什么他们还要选择种树呢?这件事对人民、对国家有什么样的好处呢?塞罕坝精神,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体现,是他们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观念的坚持。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也是传承核心思想理念中的尚和合,从而得出尚和合的要求。思 考《塞罕坝的奇迹》,沙地变林海,荒原成绿洲的奇迹。(2)是什么样的信念让他们坚持下去的呢?通过设问“是什么样的信念让他们坚持下去的呢?”引导到是心怀爱国之情,是维护国家利益之心,是积极为人类社会作贡献,最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胸怀天下,心为人民,方求大同,从而得出求大同的要求。阅读教材P56“阅读感悟”,观察甲骨文“和”,理解“和”。春秋时期,齐景公问晏子,“和”与“同”不一样吗?晏子用音乐说明“和而不同”的含义:演奏一首美妙的音乐,既需要很多乐器,也需要宫、商、角、微、羽五声音阶相协调,还需要清浊、小大、短长、疾徐、哀乐、刚柔等相配合。这就是多种因素“和”的结果。如果乐器只发出一个音调,就很难听,这就是单纯“同”的结果。甲骨文的“和”字,左半边字形像一排竹管合拼而成的乐器,右半边为“禾”字,表示读音。“和”的本义就是乐声调和、和谐。和(甲骨文)尚和合,要求我们追求和谐,强调多样性统一。“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只有多样性的东西相互作用并努力达到平衡,事物才能生生不息,发展壮大;完全相同的东西简单相加,事物则会失去生机,难以维系。我们应当正确看待差异与矛盾,坚持多样性统一,构建和谐的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求大同,要求我们胸怀天下,牢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古训,将天下视作天下人的天下,追求和谐美好的理想社会。我们应当热爱祖国和人民,积极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作贡献。小 结课堂小结核心思想理念地位:具有主导性、根本性意义做核心思想理念的传承者要求:爱自己的亲人,爱全社会的人,爱天地万物做法:孝敬父母、关爱亲人,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帮助他人要求:坚持做正确的事,做符合道义的事要求:追求和谐,强调多样性统一内容做法要求:胸怀天下,追求和谐美好的理想社会做法:热爱祖国和人民,积极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作贡献要求:充分认识人民在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爱民保民利民要求:做到真实无欺、言行一致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正确看待差异与矛盾,坚持多样性统一构建和谐的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做法:站稳人民立场,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做法:树立诚信意识,做诚实守信的人做法:道义置于优先位置,让我们的言行合乎道义当堂演练1.以下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思想理念的是( )①讲仁爱、重民本②见义勇为、敬业乐群③守诚信、崇正义④锐意改革、开拓创新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B2.讲仁爱,要求我们“亲亲”“仁民”“爱物”,即爱自己的亲人,爱全社会的人,爱天地万物。下列做法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有( )①交通志愿者提醒人们,骑乘电动车要戴好头盔②小力利用节假日去敬老院帮助老人③小明合理饮食,并坚持按规律作息④同学们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逃生演练活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A3.“不畏义死,不荣幸生。”“守法持正,嶷如秋山。”这两句名言启示我们要弘扬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是( )A.讲仁爱B.求大同C.尚和合D.崇正义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6.2 做核心思想理念的传承者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pptx 《经典咏流传》.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