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9张PPT)第3单元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七课 弘扬中华人文精神第一框 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人教版 七年级 道德与法治(下)导入新课我很喜欢“君子和而不同”这句话,它告诉我们要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和谐共处。材料一 学校开展“品优秀传统文化,悟中华人文精神”的活动,同学们对此展开热烈讨论。材料展示我非常欣赏《论语》中描写的“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精神。我读过许多古代神话传说,如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伏羲画卦、神农尝草、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它们都蕴含着勇于追求梦想的执着精神。我特别喜欢中国古典名曲《高山流水》,从曲子中就能听出山之雄浑、水之浩瀚,感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千古美谈。材料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经典《周易》讲道:“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古人认为,观察大自然中日月星辰的变化,可以知晓四季转换的规律;观察人间万象,可以知晓人和社会的道理,通过礼乐教化促成人类的文明。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中华人文精神的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人文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对现实生活意义的探索和道德情操的涵养。中华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处世方法、教化思想、美学追求、生活理念等诸多方面。思 考探究新知探索一——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思考:谈谈对“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理解。《好的相处之道:求同存异,和而不同》怎样才算做到“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呢?请在以下的视频中找到答案。求同存异,就是既找出共同点,找到最大公约数,又保留不同点,尊重不同意见。求同能让人们更加亲近、友善,存异则让人们彼此尊重、包容。和而不同,就是倡导和谐相处,协调不同意见,但不盲从苟同。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有助于解决人际矛盾,为化解当代社会冲突提供重要启示。小 结探究新知探索二——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材料展示材料一 “岁寒三友”和“四君子”,是传统诗词、绘画等文艺作品中常见的主题。松、竹经冬不凋,梅花迎寒开放,故有“岁寒三友”之称。“四君子”则是指“梅、兰、竹、菊”。梅的凌霜傲雪、玉洁冰清,兰的优雅朴素、高洁坚贞,竹的中空外直、宁折不弯,菊的清新高雅、悠然宁静,寄托着中国人对高尚品格的推崇。在中国古代的文艺作品中,花木草石等往往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材料二 《玛纳斯》是柯尔克孜族的英雄史诗,有二十三万余行,讲述了传奇英雄玛纳斯及其子孙七代带领柯尔克孜族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故事。《玛纳斯》经久流传、生生不息,以史诗的恢宏叙事主题和崇高演述风格凝聚民心、团结人民,给予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希望和力量。我国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像《玛纳斯》这样的文化遗产,既是少数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1)你还知道哪些蕴含着中华人文精神的文艺作品?(2)这些文艺作品体现了什么思想?思 考各种各样的文化表现形式都承载着做人做事的道理,可以教育人、感化人,成就理想人格。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对于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提升精神境界具有重要意义。小 结探究新知探索三——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千里江山图》(局部)《千里江山图》是北宋画家王希孟唯一传世的作品。画面上峰峦起伏绵延,江河烟波浩渺,气象万千,壮丽恢宏。山间高崖飞瀑,曲径通幽,房舍屋宇点缀其间,绿柳红花,长松修竹,景色秀丽。山水间野渡渔村、水榭楼台、茅屋草舍、水磨长桥各依地势、环境而设,与山川湖泊相辉映。《千里江山图》以概括精练的手法、绚丽的色彩和工细的笔致表现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观,是中国山水画的代表作,是一幅旷世杰作。诗歌、舞蹈、绘画、书法等文艺作品不但具有美妙形态,而且富有独特神韵,可谓“形具而神生”。在文化生活中,人们追求立象尽意,主张将人的思想情感与外界景物融为一体。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气质。小 结探究新知探索四——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材料展示材料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材料二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周敦颐《爱莲说》材料三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礼记》思考:谈谈从以上材料中感受到的生活理念。中华民族倡导俭朴、简约的生活方式,强调不为物役,追求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和谐统一。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有助于人们坚守做人的品格,克服拜金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有利于真正实现人的价值。小 结课堂小结重要性:彰显了中华民族对现实生活意义的探究和道德情操的涵养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内容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作用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作用: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作用:有助于解决人际矛盾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作用有助于人们坚守做人的品格对于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提升精神境界具有重要意义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气质为化解当代社会冲突提供重要启示有利于真正实现人的价值当堂演练1.不同国家、民族的思想文化各有千秋,只有姹紫嫣红之别,而无高低优劣之分。下列说法与这一论述蕴含的思想一致的有( )①物之不齐,物之情也②绳锯木断,水滴石穿③和而不同,求同存异④好战必亡,忘战必危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B2.重温经典,我们明白“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坚韧品格;“高山流水”的深厚友谊;“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爱国情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做人道理……这体现了( )A.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B.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C.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D.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B3.《千里江山图》是北宋画家王希孟唯一传世的作品。画面上峰峦起伏绵延,江河烟波浩渺,气象万千,壮丽恢宏。《千里江山图》以概括精练的手法、绚丽的色彩和工细的笔致表现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观,是中国山水画的代表作,是一幅旷世杰作。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该作品体现了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②该作品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气质③该作品体现了画家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④该作品体现了重民本的核心思想理念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7.1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pptx 好的相处之道:求同存异,和而不同.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