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6张PPT)第3单元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八课 践行中华传统美德第2框 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人教版 七年级 道德与法治(下)探究新知探究 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活动环节一:分享故事,明确思想阅读教材P68“生活观察”:2004年底,印度洋突发海啸灾难。一对中年夫妇走进青岛市红十字会,为印度洋海啸灾区的灾民捐款五万元。当工作人员问其姓名时,他们留下了“微尘”的化名。在青岛市红十字会的记录中,这对热心公益事业、化名“微尘”的好心人,多次捐款且数额较大,却一直不愿透露真名。有人认为,“微尘”是值得尊重的人,不为名、不图利,只想以自己的方式做善事,那么人们就该尊重其选择。在青岛,“微尘”正在凝聚更多的爱心,越来越多的市民在捐款后也留下“微尘”“小小微尘”“微粒”等名字。现在,“微尘”已经成为诠释爱心的精神符号和青岛公益事业的品牌。思考:分享身边好人的故事,感受中华传统美德的力量。活动环节二:逐类学习、接受感召感召一:做自强不息的人阅读教材P66“探究与分享”:1961年,我国核物理学家于敏开始从原子核理论研究转入氢弹原理研究和核武器研制。当时,我国想要研究氢弹,没有什么经验可以借鉴。于敏和他的团队几乎是从零开始,依靠他们的勤奋和智慧进行理论探索。通过不懈努力,他们自主研发,解决了氢弹研制中的一系列问题,形成了中国独立发展的氢弹构型,世人称为“于敏构型”。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书写了中国人用最快速度独立研制出氢弹的奇迹。从于敏的事迹中,你有何感悟?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倒的精神动力。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应当自立自强、刚健有为,以顽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不断开辟人生的新天地。思 考在新时代,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践行自强不息的中华传统美德?做自强不息的人,我们可以:①发挥优势,创造成功。②正视不足,积极行动。③把个人的自尊、自信上升为维护国家尊严,增强民族自信心。④不怕困难,坚持不懈。⑤从小事做起,磨炼意志……感召二:做敬业乐群的人材料一 1981年3月,刚从河北农业大学毕业、留校任教的李保国走进太行山,来到邢台县前南峪村,投身山区生态治理,帮助当地农民发家致富。李保国和他的团队直接帮扶村庄40多个,间接带动百余个村庄发展,技术示范推广总面积上千万亩,举办不同层次的培训班800余次,培训人员9万余人次,帮助农民增收数十亿元。李保国还为群众办夜校,开展技术培训。村民们称他是“农民教授”“科技财神”“太行新愚公”。李保国把最好的论文写在了河北大地上,让千山万岭披上了绿装,让千万农民摆脱了贫困。思考:请谈谈材料中人物的工作具有怎样的社会意义。材料二 张桂梅现任云南省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华坪县儿童福利院院长,丽江华坪桂梅助学会会长。她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毅然到云南支援边疆建设,扎根贫困地区40多年,致力于教育扶贫,帮助数千名山区女孩改变命运。敬业乐群不仅是个人的职业态度和人际关系处理方式,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它对于提升个人职业技能、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该如何做敬业乐群的人呢?①对待学习和工作,我们要专心致志,爱岗敬业,尽职尽责。②我们要乐于与他人交往,在集体中与人和睦相处、团结协作。③只有敬业乐群,才能成就事业,实现人生价值。感召三:做扶危济困的人思考:为什么要扶危济困?①扶危济困是“仁爱”精神和“恻隐”之心的表现。②扶危济困是在弘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是“崇德向善”人文精神的表现。③扶危济困是道德义务。当他人处于困境之中,我们有责任去提供帮助。④扶危济困保障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增加社会公平和增强社会责任感。⑤正是有了扶危济困的美德,我们的社会才是一个充满爱心与温情的文明社会。⑥我国制定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推动慈善事业有序发展,彰显、弘扬扶危济困美德。助人者,人恒助之。当他人身处困境时,我们应当主动伸出援助之手。正是有了这种美德,我们的社会才是一个充满爱心与温情的文明社会。小 结感召四:做见义勇为的人北京一位女子在街边偶遇了一位摔倒的老人。她打开摄像头,小心翼翼地靠近,却始终与老人保持着一段“安全”距离。女子询问老人是否受伤,并表示愿意帮忙拨打120,但老人却只想让她扶一把。这样的简单请求,女子却再三拒绝,多次强调“我不敢”。思考:请你跟帖发表自己对此事件的看法。虽然讹人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但是我们每一次的善举都可能温暖一个家庭、点亮一个社会。我们不能因为个案就抛弃社会美德,法律也在逐步健全。如民法典中也增加了相关条款,保障和维护施助者的合法权益。真正勇敢的人具有捍卫正义的勇毅精神,并能付诸行动。当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时,当他人遇到危难时,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帮助他人。小 结感召五:做孝老爱亲的人回顾七年级上册“孝老爱亲”相关内容,请回答:为什么要孝老爱亲?百善孝为先。“孝”的本质是“爱”和“敬”。我们应当孝敬老人,爱护亲人。我们还要将爱的情感和责任扩展到全社会。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以来,国人就习惯于把对祖先、长辈、亲人的爱意寄托、倾注于许多习俗、礼节、仪式之上。端午节在即,请同学们查阅资料,发掘端午节中的孝老爱亲文化,并设计一些孝老爱亲的家庭活动。课后作业课堂小结做法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做自强不息的人做敬业乐群的人要专心致志,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做扶危济困的人当他人身处困境时,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做见义勇为的人做孝老爱亲的人敢于挺身而出,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帮助他人孝敬老人,爱护亲人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关键在于践行自立自强、刚健有力,不断开辟人生的新天地做法做法做法做法将爱的情感和责任扩展到全社会乐于与他人交往,在集体中与人和睦相处、团结协作当堂演练1.中华民族历来有“敬业乐群”“忠于职守”的传统。做敬业乐群的人,我们应( )①爱岗敬业,尽职尽责②与人和睦相处,团结协作③成就事业,实现人生价值④努力工作,迁就他人A.①② B.②④ C. ①④ D.②③A2.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各地群众的援助之手体现的传统美德是( )A.自强不息B.敬业乐群C.扶危济困D.见义勇为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