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2张PPT)第4单元 生活在法治社会第十课 走近民法典第二框 保护人身权人教版 七年级 道德与法治(下)导入新课思考:(1)以上情境反映了人们的哪些权利受到保护?(2)当这些权利受到侵害时,我们应该如何维护?阅读教材P86“生活观察”中的两个情境。情境一学校为身体不适的学生提供帮助,并及时联系学生家长。情境二:快递电子运单上隐去姓名、电话号码和地址的一部分。公民的人身权利地位非常重要,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之一。法律对人身权的保护确保我们能够充分享受自我,失去人身权保护的各种利益,民事主体的地位就会受到威胁。人身权赋予我们维护生存与尊严的自由和力量,使每个人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探究新知探究一 法律保护生命权和健康权材料展示某快递公司快递员郭某因迟到5分钟,先是遭到收件人辱骂、用太阳伞把殴打,随后还被收件人踹倒在地,导致郭某大小便失禁。当地派出所立案调查,对打人者依法予以制裁。思考:(1)以上情境反映了人们的哪些权利受到保护?(2)当这些权利受到侵害时,我们应该如何维护?生命权和健康权当自身生命和健康受到他人非法侵害时,我们有权依法自卫和请求法律保护。我们要关爱他人的生命和健康,不做侵害他人生命和健康的事情。探究新知探究二 法律保护肖像权阅读教材P87“探究与分享”:马某在网络群聊中使用了一个用同事杨某照片制成的表情包。杨某看到后,要求马某删除表情包,否则将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马某觉得杨某小题大做,认为自己将杨某有搞怪动作的照片制成表情包,使用范围仅局限在群聊中,自己的行为并不侵犯杨某的肖像权。思考:杨某该维权吗?说说你的理由。结合教材P88“相关链接”,进行辨别与分析。案例一 被记者拍照登报是否算侵犯肖像权?案例二 街拍算不算侵犯肖像权?案例一:被记者拍照登报分为两种情况:(1)如果为了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不可避免地使用但不存在侮辱丑化等情形,不算侵犯肖像权。(2)其余情况属于侵犯肖像权,当事人可以要求记者赔偿损失、赔礼道歉。案例二:街拍一般不算。可以不经肖像权人同意使用他人肖像的情形有:为个人学习、艺术欣赏、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在必要范围内使用肖像权人已经公开的肖像;为展示特定公共环境,不可避免地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但是,街拍如果是为了通过博流量获取利益应该算是侵权。法律保护肖像权。我们有权依法制作、使用、公开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肖像。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小 结探究新知探究三 法律保护隐私权阅读教材P88“探究与分享”:李某和汪某是门对门的邻居。李某为了监控自家门外的情况,在其入户门上安装了一款采用人脸识别技术、可自动拍摄视频并存储的可视门铃。汪某找到李某,表示这款可视门铃长期监控着自家住宅,自己心里很不舒服,建议李某拆除。思考:法律会支持汪某的主张吗?为什么?法律保护隐私权。隐私是我们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法律规定隐私权,划定了个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的界限,保障了我们私生活的自由与安宁,保护我们的正常生活不受干扰、内心世界不被侵扰。尊重和保护隐私权既是法律规定,也是道德要求,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促进社会文明和谐。小 结课堂小结原因:拥有人身权,我们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保护人身权法律保护生命权和健康权受到他人非法侵害时,依法自卫和请求法律保护法律保护肖像权法律保护隐私权关爱他人的生命和健康,不做侵害他人生命和健康的事情有权依法制作、使用、公开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肖像范围: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不得侵害他人的肖像权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保障了私生活的自由与安宁,保护正常生活不受干扰、内心世界不被侵扰和谐意义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促进社会文明和谐做法当堂演练1.在众多的公民权利中,有一类权利与我们的生命历程形影不离,它就是人身权。下列关于人身权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人身权是我们一项政治权利②我们既要保护自己的人身权,也要尊重他人的人身权③人身权包括生命权、健康权、肖像权、财产权等④拥有人身权,我们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③B2.当公民的生命权和健康权受到不法侵害时,正确的做法是( )①如果侵害人是自己的亲人,则可以私了②受害人有权依法进行自卫③其他公民有权制止正在发生的侵害行为④公民有权请求法律保护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