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第10课 古诗二首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第10课 古诗二首 课件

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第10课
古诗二首
第一课时
池上
白居易
白居易,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代表作品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课文情景图
作者介绍
课文情景图
江南水乡
图中画了谁?他在干什么?
会认的字



(诗歌)
shī

(沉浮)


(首都)
shǒu

(小偷)
tōu

(浮萍)
píng

(泉水)
quán
会认的字



(可惜)


(荷叶)


(照片)
zhào

(温柔)
róu

(露水)


(角落)
jiǎo
会写的字
组词:(首都)(首长)
造句:北京是中国的首都。
shǒu

会写的字
chí
组词:(水池)(池子)
造句:水池里的水很深。

会写的字
cǎi
组词:(开采)(采花)
造句:我们要去山上采花。

会写的字
jiān
组词:(尖叫)(笔尖)
造句:我把新买的钢笔笔尖摔坏了。

会写的字
jiǎo
组词:(牛角)(直角)
造句:牛角尖尖的。

会写的字
zǎo
组词:(早上)(早晨)
造句:每天早晨都会去跑步。

词语积累及运用
不解:不懂,不明白。
(例句:老师这样做,他很不解。)
艇:船。
(例句:他会驾驶小艇。)
开:分开。
(例句:小明把缠绕在一起的绳子解开了。)
泉眼:泉水的出口处。
(例句:山上有一个泉眼。)
惜:珍惜,爱惜。
(例句:我们要珍惜粮食。)
小荷:诗中指刚长出的嫩荷叶。
(例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朗读古诗
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
解读古诗
我们来看看以下几个场景,理解“踪迹”的意思。
①下雨后,人从湿地上走过留下的脚印,这就是“踪迹”。
②飞机从天上飞过,后面会留下一道白烟,这是飞机的“踪迹”。
③蜗牛从地上爬过会留下黏黏的痕迹,这也是“踪迹”。
④蚂蚁在它爬过的地方会留下一种特殊的气味,有了这种气味,它就不会迷路了,这是蚂蚁的“踪迹”。
朗读古诗前两句,诗中的小娃是一个怎样的小娃呢?
这个小娃敢一个人撑着小艇去采白莲,说明他的胆子很大。
解读古诗
你们觉得古诗前两句中哪个字最有意思?

这里“偷采白莲”的“偷”和我们平时说的“偷东西”的“偷”一样吗?
不一样。这里的“偷”是指小娃背着大人偷偷地去采白莲。
解读古诗
小娃“偷采白莲”回去了,大人会不会发现这件事?你是怎么知道的?
会。“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小娃撑着小艇离开时,冲开了满池的浮萍,出现了一道长长的痕迹。所以,“浮萍一道开”就是小娃撑小艇驶过留下的“踪迹”。小娃不懂得掩藏自己留下的踪迹,所以自然会被大人发现。
解读古诗
小娃撑着小艇划过,将池面的浮萍划开,留下他来过的踪迹。这个天真烂漫、幼稚可爱的小娃不懂得,也没有想过隐藏自己的踪迹,这只是他童年的一场游戏,简单快乐。
解读古诗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第二课时
小池
杨万里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他的作品语言浅显易懂、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
诗人简介
小池美吗?美在哪里?
句段导读
自由朗读
小池很美,有泉水,有树荫,有阳光,有蜻蜓,有新长出的荷叶。
古诗前两句诗描写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一道细流缓缓从泉眼中流出,没有一点声音;池畔的绿树在斜阳的照射下,将树阴投入水中,忽明忽暗,清晰可见。
解读古诗
古诗后两句描写了什么季节的池塘?你是怎么知道的?
初夏。因为夏季才有荷叶和蜻蜓,而荷叶才刚刚露出尖尖角,这说明是夏天刚到的时候。
解读古诗
这两句诗把我们带进一个小巧精致、柔和宜人的境界中。一道细流缓缓从泉眼中流出,没有一点声音;池畔的绿树在斜阳的照射下,将树荫投入水中,明暗斑驳,清晰可见。
诗句导读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嫩嫩的荷叶刚刚将尖尖的叶角伸出水面,就有调皮的蜻蜓轻盈地站立在上面了。全诗从“小”处着眼,生动、细致地描摹出初夏小池富有生命和动态感的新景象。小荷在整个池塘中显得那么渺小 ,却已经有蜻蜓在它上面停留,尖尖角可以看作新生事物,更可以看作年轻人,而蜻蜓可以看作赏识他们的角色。
诗句导读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课后习题
ài shù chí jiǎo cǎi
池 爱 树 采 角
(1)读一读,连一连。
课后习题
(2)读一读,填一填。
( )荷( )露( )角,
早( )蜻蜓立( )。


尖尖

上头
(3)画一画你心中小池的样子。
课后习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