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节 黄河流域内部协作 [分值:59分](选择题1~9题,每小题3分,共27分)(2024·浙江台州调研)黄河干流内蒙古段位于黄河流域最北端,呈“几”字形大拐弯形状。下图示意该河段某水文站多年平均径流量和输沙量月变化。据此完成1~3题。1.该河段多年平均径流量和输沙量由大到小的季节排序是( )A.秋季 夏季 春季 冬季B.夏季 秋季 春季 冬季C.秋季 夏季 冬季 春季D.秋季 春季 夏季 冬季2.形成该河段3月水沙状态的主要原因是( )①河岸坍塌 ②降水冲刷地表 ③河道解冻 ④风沙入黄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该河段综合治理的最合理措施为( )A.打坝淤地 B.兴建水库C.裁弯取直 D.疏浚河道(2024·四川内江期中)2019年6月29日,嘉陵江迎来了两艘500吨级的货船,从四川广元港航行6.5天抵达重庆果园港,实现了嘉陵江断航近30年来的首次全江通航,成为川渝地区又一条“水上高速公路”,也成为我国内河主通道中第一条全渠化的河流。全渠化是指在天然河流上修建一系列的闸坝,下级闸坝的回水与上级闸坝尾水相衔接,从而使整条河流成为彼此相连接的渠化河段。据此完成4~5题。4.嘉陵江在历史上是川陕地区物资输送的重要动脉,然而却断航近30年的原因可能是( )A.兴修水坝导致嘉陵江水量逐渐减少,其他交通方式逐渐替代了传统的航运B.全球变暖导致降水减少,气候变干,河流水量减少C.大量砍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严重,致使河道淤塞严重D.地处长江上游,航运条件恶劣,多急流、浅滩5.嘉陵江全江渠化产生的影响是( )A.下游会淹没险滩、急弯,增加航道尺度B.降低库区内风力,但易造成库岸滑坡、坍塌等现象C.提高了船只的载重量,降低了运输成本D.全江流速增加,有利于船只的航行,提高了航道通过能力(2024·山东德州期中)读“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示意图”,完成6~7题。6.从图示信息来看,该河流开发的中心环节是( )A.发电 B.防洪、灌溉C.航运 D.梯级开发7.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给农业生产带来的直接好处是( )A.扩大了耕地面积 B.稳定了灌溉水源C.提高了土壤肥力 D.消除了洪涝灾害2021年10月20日,习近平主席本年度第11次国内考察来到了图示区域,为该地的区域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指示,包括防洪减灾体系建设。据此完成8~9题。8.习近平主席对该区域做出的指示可能包括( )①耐盐碱作物育种与推广 ②油气资源开发 ③黏重红壤的土质改良 ④鸟类栖息地保护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③④9.图示区域河流防洪治理措施不包括( )A.疏浚河道 B.裁弯取直C.筑堤束水 D.修分洪道(选择题10~14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海南地理)历史上,黄河输沙量居世界大河之冠。近几十年来,我国重点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并在黄河上修建水库,使下游年均来沙量大幅减少。治理前后黄河下游来沙量的变化充分反映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据此完成10~12题。10.在黄土高原治理中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是( )①固定表土 ②减少径流 ③沉积泥沙 ④降低风速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1.修建水库不仅可以拦截泥沙,还可以放水冲沙,以减少下游河床淤积。冲沙效果最佳的水库放水方式是( )A.洪水期持续放水B.枯水期持续放水C.洪水期集中放水D.枯水期集中放水12.“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蕴涵的地理原理主要是( )A.水循环与水平衡原理B.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原理C.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D.地理环境地域分异原理2016年3月25日,中央审议通过《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指出,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下图为“长江经济带示意图”。据此完成13~14题。13.下列关于合理开发长江流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上游地区以发展航运为主B.下游河段以水能开发为主C.利用三峡等地的自然风光发展旅游业D.中游地区大力发展畜牧业14.长江上游经济圈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有( )①迁走长江沿岸1 km范围内的化工厂 ②在长江干流上大规模修建水电站 ③沿岸生产生活污水达标排放 ④退耕还林、还湿、还湖,植树造林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5.(2024·辽宁沈阳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自西向东汇入黄河,全长818千米,流域面积134 766平方千米。渭河南有东西走向的秦岭横亘,北为黄土高原,渭河将渭河谷地塑造成了地势平坦的渭河平原。《史记》记载:“泾水一斛,其泥数斗。且粪且溉,长我禾黍。”郑国渠是秦代修建的水利工程,渠首位于泾水进入平原的谷口。西汉时开凿六辅渠(开支渠以辅助郑国渠),经历代修缮、改造,郑国渠现在还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2016年11月8日,郑国渠申遗成功,成为陕西省第一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下图示意渭河水系及郑国渠位置。(1)在郑国渠的干支渠上各画上一个箭头,标明水的流向。说明郑国渠对渭河平原地区农业发展的作用。(6分)(2)从流域协作角度说明保障郑国渠持续运营的措施。(6分)答案精析1.A 2.C 3.D [第1题,读图可知,该河段多年平均径流量和输沙量在9月(秋季)最大,7、8月(夏季)次之,5月(春季)较小,1、2月(冬季)最小,因此该河段多年平均径流量和输沙量由大到小的季节排序是秋季、夏季、春季、冬季,A正确。第2题,该河段3月径流量和输沙量较2月均有明显增加,而此时雨季还未到来,降水对地表的冲刷较弱,②错误;此时气温回升,河道解冻,使河流径流量增大,加大了对河岸的侵蚀,加速了河岸坍塌,同时冬季风势力较强,风沙被吹入黄河,使黄河含沙量增多,输沙量上升,①③④正确,故选C。第3题,该河段呈“几”字形大拐弯形状,由于河道弯曲,水流不畅,泥沙容易淤塞河道,因此该河段综合治理的最合理措施为疏浚河道,D正确。]4.A 5.C [第4题,嘉陵江上修建一系列的闸坝,流经地区兴修了多个大坝,建设了多个梯级船闸,梯级船闸通航时间不统一、不连续,导致通航效率低,大坝的修建导致嘉陵江水量逐渐减少,其他交通方式逐渐替代了传统的航运,致使嘉陵江断航,A正确。第5题,嘉陵江全江渠化会使上游淹没险滩、急弯,A错误;嘉陵江全江渠化会增大水域面积,增大与周边陆地的热力差异,从而增大库区内风力,B错误;嘉陵江全江渠化将使下级闸坝的回水与上级闸坝的尾水相衔接,从而使整条河流相连接,航运条件大大改善,通航拖载量增大,安全系数提高,运输成本降低,C正确;嘉陵江全江渠化使水流落差减小,上游库区流速减慢,D错误。]6.D 7.B [第6题,据图示信息可知,该河流的开发是以梯级开发为中心环节,通过梯级开发来实现航运、防洪、养殖、发电等水资源的综合开发。D正确。第7题,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过程中,通过梯级开发兼顾了防洪和灌溉,稳定了灌溉水源,利于农业现代化发展,B正确。]8.B 9.B [第8题,根据图示可知,该地是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地盐碱化现象比较严重,所以应加强耐盐碱作物育种与推广,①正确;图示区域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应加大油气资源开发,②正确;该地土壤不是红壤,因此不包括黏重红壤的土质改良,③错误;图示区域湿地广布,应保护湿地,保护鸟类栖息地,④正确;综上分析,A、C、D项错误,B项正确。故选B。第9题,图示区域的河流是黄河下游河段,为地上河。该河流的防洪治理措施包括疏浚河道,减少河道泥沙淤积,降低水位;筑堤束水,加快河流流速,减少泥沙淤积,降低河床,降低水位;修分洪通道,防治洪水威胁;A、C、D项不符合题意。黄河下游河道比较平直,因此防洪治理措施不包括裁弯取直,B项符合题意。故选B。]10.A 11.D 12.C [第10题,黄土高原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而植被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作用,因此在黄土高原治理中植树种草可以减少地表径流、固定表土;而对泥沙沉积、降低风速作用不大,故①②正确,故A正确。第11题,将水库下游河床淤积的泥沙冲走需要河流具有较大的侵蚀和搬运能力,而河流的搬运能力与河流的流量和流速呈正相关。河流在洪水期不需水库放水即可完成河床清淤,故排除A、C选项。河流在枯水期流量和流速较小,侵蚀、搬运能力弱,此时集中放水,可以加大对下游河床的冲刷,而持续放水需要的时间较长,单位时间内所放水量也不能过大,因此会影响下游河床的清淤效果,D项正确,B项错误。故选D。第12题,“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主要说明各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体现了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C项正确。]13.C 14.D [第13题,长江上游地区以水能开发为主,下游河段发展航运。利用三峡等地的自然风光发展旅游业。中游地区发展种植业。A、B、D错误,故选C。第14题,材料“不搞大开发”,所以不宜在长江干流上大规模修建水电站,②错误。迁走长江沿岸1 km范围内的化工厂,有利于保护水资源,①正确。沿岸生产生活污水达标排放,③正确。退耕还林、还湿、还湖,植树造林,④正确。①③④均属于“共抓大保护”的范畴。故选D。]15.(1)作用:引水灌溉,缓解渭河平原地区的旱情;利用含泥沙量较大的泾水进行灌溉,能够增加土壤肥力,改良土壤。画图如下:(2)泾河上游黄土高原应加强水土保持工作;下游灌区征收费用对上游进行经济补偿;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对全流域进行统一的调度和管理。第三节 黄河流域内部协作课程标准 以某流域为例,说明流域内部协作开发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意义。学习目标 1.结合图文资料,探究黄河流域的自然和人文地理背景。(区域认知)2.结合图文资料,分析黄河流域开发面临的问题及原因。(综合思维)3.以黄河流域为例,分析流域内部协作开发水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并提出合理措施。(地理实践力)知识点一 黄河流域概况及黄河流域开发面临的问题1.黄河流域概况(1)自然特征①流域特征②水文特征:年均径流量大,但年内分配很________,径流量集中在________月的汛期;干流水能资源丰富,集中分布在玛曲至青铜峡、河口镇至花园口两个河段。③生态功能:构成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自然景观壮丽秀美。(2)社会经济特征①农业:华北平原、________和河套灌区是农产品主产区。②________、石油、天然气和有色金属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原材料和基础工业基地。③社会:解决防洪安全、饮水安全、生态安全等问题,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拓展延伸 黄河下游流经华北平原,因地势平坦,河流流速降低,泥沙沉积,使河床抬高,人工筑坝束水,形成“地上河”。2.黄河流域开发面临的问题(1)水资源保障形势严峻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达80%,远超一般流域40%的生态警戒线;缺水是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面临的常态问题;水资源利用较为粗放,农业用水效率不高。(2)生态环境脆弱①上游:局部地区生态系统退化、水源涵养功能降低。②中游:水土流失严重,汾河等支流污染问题突出。③下游:生态流量偏低、一些地方河口湿地萎缩。思考 黄河干流大部分河段天然水质良好,但一些主要支流普遍受到污染。试推测污染物的主要来源。(3)洪水风险巨大黄河下游“地上悬河”长800千米,299千米游荡性河段河势未完全控制,危及大堤安全。(4)发展质量有待提高黄河上中游地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滞后,内生动力不足。判断1.湿地有利于维持流域生态平衡和河流健康,是流域生态系统的优先保护对象。( )2.人们对黄河珍稀濒危鱼类的捕杀是导致黄河珍稀濒危及土著鱼类资源严重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的主要原因。( )3.黄河干流水质普遍恶化,污染物主要来自工矿企业排放的废水和城镇居民生活污水,以及随地面径流进入黄河水体的农药、化肥和工业废渣、垃圾中的有害物质等。( )(2024·吉林长春统考)小浪底水利枢纽战略地位重要,工程规模宏大,水沙条件特殊,2001年12月竣工。下图是“黄河靠近入海口某水文站1976~2018年输水统计图”。据此完成1~2题。1.相比1976~2001年,2002~2018年径流量峰值提前的原因是( )A.气候变化 B.水库调节C.植被恢复 D.耗水减少2.黄河口径流量变化将导致( )A.入海口海潮入侵次数增加B.黄河三角洲面积出现萎缩C.黄河下游河段通航价值提高D.河口地区地下水水位变幅减小(2024·江西九江期末)黄河下游是指郑州桃花峪至黄河河口之间的河段,全长786 km,自西向东由山区流入平原地区。该区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年均降水量大于600 mm,年内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下图示意黄河流域概况以及下游不同河段形状的位置。据此完成3~4题。3.影响黄河干流下游桃花峪至高村河段形状的主要因素有( )①河流径流量 ②河流流向 ③河流含沙量 ④流域面积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4.黄河径流量大,但难以发展水运的主要原因是( )A.河流泥沙淤积严重,且水位不稳定B.黄河流域经济落后,水运需求不足C.黄河流域地形平坦,铁路运输发达D.水能开发强度大,水运发展受阻知识点二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1.水量统一调度与节约集约利用(1)原因:黄河流域水资源地区分配、________分配不均,为了保证全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须实行水量统一调度。(2)具体措施①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合理规划人口、城市和产业发展。②大力发展节水产业和技术,大力推进农业节水。③实施全社会节水行动,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2.水沙调控与黄河长治久安(1)问题:________关系不协调。(2)措施:在上游地区修建________,进行水量调节,保障供水安全和防洪安全;做好上中游________工作,以减少入黄泥沙;在中游地区修建大型水库,拦蓄洪水,调节水沙,提高水流的________能力,下游河道尽量排洪排沙入海;在下游两岸选择适当地点开辟________,处理河道不能排泄的洪水。3.流域生态环境保护(1)上游:推进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和建设工程,提升水源涵养能力。(2)中游:抓好水土保持和污染治理工作。(3)下游: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提高生物多样性。4.内部协作 全面规划管理(1)组织机构:组建黄河水利委员会;成立专门负责黄河流域内水电站规划、建设和管理的组织。(2)具体措施①建立流域生态保护管理和制度体系,建立生态保护协调机制和水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合力治污的工作联动机制。②加强对全流域污染源的监管,加大重点工业污染源治理力度,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步伐,建立和完善重大水污染事件的预警、快速反应和沟通协作机制,努力改善水源地水质。5.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沿黄河各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发挥比较优势,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道路。黄河河龙区间是指黄河河口至龙门河段的流域范围,是黄河流域的重要产沙区。河龙区间是黄土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干流长725 km,支流众多,流域面积达11万km2。该地地处温带干旱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在300~800 mm,主要集中在7~8月。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为遏制水土流失,该区域进行了大规模的生态建设活动,修筑了大量淤地坝和大面积梯田,截至2011年底共修建大型淤地坝3 786座。从2000年开始,植被覆盖率呈现显著增加趋势,截至2017年河龙区间植被覆盖率达68%。图1为河龙区间地形图,图2为河龙区间1952~2017年逐年累积降水量和累积输沙量变化图,图3为河龙区间大型淤地坝保存数量随时间的变化及大型淤地坝分布现状图。1.[区域认知]分析河龙区间成为黄河流域重要产沙区的主要自然原因。2.[综合思维]说明1952~2017年黄河年输沙量的变化过程。3.[综合思维]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植被恢复后河龙区间河流年径流量的变化。4.[人地协调观]分析河龙区间修建大型淤地坝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的效益。(2024·广东深圳期末)抽水蓄能电站是指在电网负荷低谷时把多余电能转化为水的势能储存,在负荷高峰时将水的势能转化为电能。图1示意抽水蓄能电站系统,图2示意上水库水位周变化过程。据此完成1~3题。1.下水库在抽水蓄能电站系统中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A.水的势能储存地 B.水的势能补充地C.水的电能储存地 D.水的电能补充地2.该抽水蓄能电站( )A.周一到周五持续放水B.周三发电量达最大C.周六处于负荷高峰期D.周日集中抽水蓄能3.建设抽水蓄能电站的主要目的是( )A.优化能源配置 B.缓解能源压力C.降低能源支出 D.改善环境质量(2024·山西太原阶段练习)在每年的农历六月,黄河中下游在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期间都会上演“流鱼”奇观(如下图所示),此时黄河水的含沙量剧增,溶解氧含量下降,混浊度升高。每当黄河发生“流鱼”现象时,中下游沿岸地区有成百上千的群众到河边捕鱼,场面蔚为壮观。完成4~5题。4.“流鱼”现象发生时,沿岸居民捕捞的鲤鱼、鲇鱼、鲫鱼等鱼类多呈死亡状态,其原因是( )A.调水调沙过程中,水流冲击使得鱼类相互碰撞而死亡B.河水混浊,溶解氧降低,泥沙含量增加致使鱼类在短期内窒息死亡C.调水调沙过程中,河流下切使得河床加深,水压增加导致鱼类死亡D.调水调沙过程中,短时间密集捕捞,生存环境巨变致使鱼类死亡5.在黄河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期间,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A.调水调沙使得黄河支流鱼类种类和数量出现明显增加B.调水调沙期间小浪底大坝下游地区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河道的生态功能提升C.调水调沙使得河道泥沙淤积增加,湿地面积增加,湿地生态功能不断增强D.调水调沙使得河道普遍下切、展宽,河滩草地被泥沙覆盖而形成新的耕地答案精析知识点一 黄河流域概况及黄河流域开发面临的问题梳理教材新知1.(1)①巴颜喀拉山 山东省 河口 桃花峪 ②不均匀7~10 (2)①汾渭平原 ②煤炭思考工矿企业排放的废水、城镇居民生活污水,以及随地面经流进入黄河的农药、化肥等。判断1.√ 2.× 3.×落实思维方法1.B 2.D [第1题,读图分析,与1976~2001年相比,2002~2018年该水文站径流量峰值降低,且峰值出现的时间由8月提前到7月。这是因为水库提前放水导致峰值提前出现,是为了调蓄汛期时的径流量。故选B。第2题,小浪底水库于2001年12月竣工,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相比于1976~2001年,2002~2018年黄河靠近入海口径流量整体呈下降趋势,但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减小,河口地区地下水受河流水补给的季节变幅减小,地下水水位变幅减小,D正确。海潮入侵次数受海潮发生次数决定,A错。尽管输沙量减小,但淤积量仍大于侵蚀量,所以黄河三角洲面积并没有出现萎缩,B错。黄河下游河段径流量减小,通航价值降低,C错。]3.C 4.A [第3题,黄河下游径流量季节变化大,导致下游河段形状出现季节性差异,①正确;河流流向长期稳定,②错误;河流含沙量较高,导致河道淤积严重,河道形态发生变化,③正确;流域面积稳定,且对河道形态没有太大影响,④错误。故选C。第4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黄河泥沙含量较高,河道淤积严重,且黄河流量的季节变化较大,水位变化较大,难以发展航运,A项正确;黄河下游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B项错误;黄河中上游地势起伏较大,C项错误;水电站的建设利于航运的发展,D项错误。故选A。]知识点二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梳理教材新知1.(1)季节2.(1)水沙 (2)水库 水土保持 挟沙 滞洪区探究核心知识1.流经黄土高原地区,土质疏松;地势起伏较大,坡面径流流速快;降水集中且降水强度大,对地表冲刷能力强;气候较干旱,降水变率大,植被发育状况差,保持水土能力弱;干流较长,支流较多,流域面积大,产沙能力强。2.1952~1979年,治理强度低,年输沙量较大;1980~1999年,受淤地坝及梯田等工程措施影响,年输沙量减小;2000~2017年,受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综合影响,年输沙量进一步减小。3.植被恢复后,土壤下渗能力增强,地下径流增加;植物蒸腾作用增强,蒸发量变大,河流年径流量减小。4.随着大型淤地坝数量增多,流域调蓄径流能力增强,减轻了旱涝灾害;拦蓄泥沙与调蓄径流能力增强,减轻水土流失,改造沟谷地形;形成优质坝田,增加耕地面积,利于坡地退耕和植被恢复;表土淤积的坝田土壤肥沃,减少化肥使用,减轻环境污染;调节局地小气候,温差减小,湿度增加;植被覆盖率提升,为动物提供栖息地,当地生物多样性增加。落实思维方法1.B 2.D 3.A [第1题,下水库的地势较低,无法储存水的势能,但下水库的水可以抽到上水库,补充上水库的势能,B正确。 第2题,周一到周五上水库的水位波动下降,所以是阶段性放水,中间存在抽水蓄能的过程,A错误;周五上水库的水位下降最快,发电量最大,B错误;周六上水库的水位上升,是抽水蓄能阶段,不是负荷高峰期,C错误;周日上水库的水位持续上升且上升幅度最大,是集中抽水蓄能的时间,D正确。 第3题,抽水蓄能电站原理是将电网负荷低时的多余电能,转变为电网高峰时期的高价值电能,在用电较少的时期,将部分电能用于抽水,在用电高峰时通过放水发电,提供电力,故其主要目的是提高电网稳定性,优化能源配置,A正确;抽水蓄能电站主要调节能源生产与消耗的时间矛盾,对缓解能源压力作用小,B错误;抽水蓄能电站蓄水还需要额外消耗电能抽取下水库的水,会增加能源支出,C错误;建设抽水蓄能电站和改善环境质量无关,D错误。]4.B 5.A [第4题,由材料可知,调水调沙期间,黄河水的含沙量剧增,溶解氧含量下降,同时大量的泥沙也会阻碍鱼类氧气交换,导致鱼类窒息死亡,B正确。第5题,调水调沙虽然会导致大批鱼类窒息死亡,但鱼类也会出现从泥沙含量高的黄河干流转移到水质相对清洁的支流的规避行为,使得相对清澈的支流中鱼类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加,A正确。](共78张PPT)黄河流域内部协作第三节第三章 区域协调以某流域为例,说明流域内部协作开发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意义。1.结合图文资料,探究黄河流域的自然和人文地理背景。(区域认知)2.结合图文资料,分析黄河流域开发面临的问题及原因。(综合思维)3.以黄河流域为例,分析流域内部协作开发水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并提出合理措施。(地理实践力)课程标准学习目标知识点一 黄河流域概况及黄河流域开发面临的问题知识点二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内容索引课时对点练黄河流域概况及黄河流域开发面临的问题><知识点一1.黄河流域概况(1)自然特征①流域特征巴颜喀拉山河口桃花峪山东省②水文特征:年均径流量大,但年内分配很_______,径流量集中在_______月的汛期;干流水能资源丰富,集中分布在玛曲至青铜峡、河口镇至花园口两个河段。③生态功能:构成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自然景观壮丽秀美。不均匀7~10(2)社会经济特征①农业:华北平原、_________和河套灌区是农产品主产区。②_____、石油、天然气和有色金属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原材料和基础工业基地。③社会:解决防洪安全、饮水安全、生态安全等问题,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汾渭平原煤炭黄河下游流经华北平原,因地势平坦,河流流速降低,泥沙沉积,使河床抬高,人工筑坝束水,形成“地上河”。拓展延伸2.黄河流域开发面临的问题(1)水资源保障形势严峻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达80%,远超一般流域40%的生态警戒线;缺水是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面临的常态问题;水资源利用较为粗放,农业用水效率不高。(2)生态环境脆弱①上游:局部地区生态系统退化、水源涵养功能降低。②中游:水土流失严重,汾河等支流污染问题突出。③下游:生态流量偏低、一些地方河口湿地萎缩。黄河干流大部分河段天然水质良好,但一些主要支流普遍受到污染。试推测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思考答案 工矿企业排放的废水、城镇居民生活污水,以及随地面经流进入黄河的农药、化肥等。(3)洪水风险巨大黄河下游“地上悬河”长800千米,299千米游荡性河段河势未完全控制,危及大堤安全。(4)发展质量有待提高黄河上中游地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滞后,内生动力不足。1.湿地有利于维持流域生态平衡和河流健康,是流域生态系统的优先保护对象。( )2.人们对黄河珍稀濒危鱼类的捕杀是导致黄河珍稀濒危及土著鱼类资源严重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的主要原因。( )3.黄河干流水质普遍恶化,污染物主要来自工矿企业排放的废水和城镇居民生活污水,以及随地面径流进入黄河水体的农药、化肥和工业废渣、垃圾中的有害物质等。( )判断√××(2024·吉林长春统考)小浪底水利枢纽战略地位重要,工程规模宏大,水沙条件特殊,2001年12月竣工。下图是“黄河靠近入海口某水文站1976~2018年输水统计图”。据此完成1~2题。1.相比1976~2001年,2002~2018年径流量峰值提前的原因是A.气候变化 B.水库调节C.植被恢复 D.耗水减少√读图分析,与1976~2001年相比,2002~2018年该水文站径流量峰值降低,且峰值出现的时间由8月提前到7月。这是因为水库提前放水导致峰值提前出现,是为了调蓄汛期时的径流量。故选B。(2024·吉林长春统考)小浪底水利枢纽战略地位重要,工程规模宏大,水沙条件特殊,2001年12月竣工。下图是“黄河靠近入海口某水文站1976~2018年输水统计图”。据此完成1~2题。2.黄河口径流量变化将导致A.入海口海潮入侵次数增加B.黄河三角洲面积出现萎缩C.黄河下游河段通航价值提高D.河口地区地下水水位变幅减小√小浪底水库于2001年12月竣工,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相比于1976~2001年,2002~2018年黄河靠近入海口径流量整体呈下降趋势,但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减小,河口地区地下水受河流水补给的季节变幅减小,地下水水位变幅减小,D正确。海潮入侵次数受海潮发生次数决定,A错。尽管输沙量减小,但淤积量仍大于侵蚀量,所以黄河三角洲面积并没有出现萎缩,B错。黄河下游河段径流量减小,通航价值降低,C错。(2024·江西九江期末)黄河下游是指郑州桃花峪至黄河河口之间的河段,全长786 km,自西向东由山区流入平原地区。该区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年均降水量大于600 mm,年内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如图示意黄河流域概况以及下游不同河段形状的位置。据此完成3~4题。3.影响黄河干流下游桃花峪至高村河段形状的主要因素有①河流径流量 ②河流流向 ③河流含沙量 ④流域面积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黄河下游径流量季节变化大,导致下游河段形状出现季节性差异,①正确;河流流向长期稳定,②错误;河流含沙量较高,导致河道淤积严重,河道形态发生变化,③正确;流域面积稳定,且对河道形态没有太大影响,④错误。故选C。4.黄河径流量大,但难以发展水运的主要原因是A.河流泥沙淤积严重,且水位不稳定B.黄河流域经济落后,水运需求不足C.黄河流域地形平坦,铁路运输发达D.水能开发强度大,水运发展受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黄河泥沙含量较高,河道淤积严重,且黄河流量的季节变化较大,水位变化较大,难以发展航运,A项正确;黄河下游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B项错误;黄河中上游地势起伏较大,C项错误;水电站的建设利于航运的发展,D项错误。故选A。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知识点二1.水量统一调度与节约集约利用(1)原因:黄河流域水资源地区分配、_____分配不均,为了保证全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须实行水量统一调度。(2)具体措施①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合理规划人口、城市和产业发展。②大力发展节水产业和技术,大力推进农业节水。③实施全社会节水行动,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季节2.水沙调控与黄河长治久安(1)问题:_____关系不协调。(2)措施:在上游地区修建_____,进行水量调节,保障供水安全和防洪安全;做好上中游_________工作,以减少入黄泥沙;在中游地区修建大型水库,拦蓄洪水,调节水沙,提高水流的_____能力,下游河道尽量排洪排沙入海;在下游两岸选择适当地点开辟________,处理河道不能排泄的洪水。水沙水库水土保持挟沙滞洪区3.流域生态环境保护(1)上游:推进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和建设工程,提升水源涵养能力。(2)中游:抓好水土保持和污染治理工作。(3)下游: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提高生物多样性。4.内部协作 全面规划管理(1)组织机构:组建黄河水利委员会;成立专门负责黄河流域内水电站规划、建设和管理的组织。(2)具体措施①建立流域生态保护管理和制度体系,建立生态保护协调机制和水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合力治污的工作联动机制。②加强对全流域污染源的监管,加大重点工业污染源治理力度,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步伐,建立和完善重大水污染事件的预警、快速反应和沟通协作机制,努力改善水源地水质。5.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沿黄河各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发挥比较优势,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道路。黄河河龙区间是指黄河河口至龙门河段的流域范围,是黄河流域的重要产沙区。河龙区间是黄土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干流长725 km,支流众多,流域面积达11万km2。该地地处温带干旱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在300~800 mm,主要集中在7~8月。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为遏制水土流失,该区域进行了大规模的生态建设活动,修筑了大量淤地坝和大面积梯田,截至2011年底共修建大型淤地坝3 786座。从2000年开始,植被覆盖率呈现显著增加趋势,截至2017年河龙区间植被覆盖率达68%。图1为河龙区间地形图,图2为河龙区间1952~2017年逐年累积降水量和累积输沙量变化图,图3为河龙区间大型淤地坝保存数量随时间的变化及大型淤地坝分布现状图。1.[区域认知]分析河龙区间成为黄河流域重要产沙区的主要自然原因。答案 流经黄土高原地区,土质疏松;地势起伏较大,坡面径流流速快;降水集中且降水强度大,对地表冲刷能力强;气候较干旱,降水变率大,植被发育状况差,保持水土能力弱;干流较长,支流较多,流域面积大,产沙能力强。2.[综合思维]说明1952~2017年黄河年输沙量的变化过程。答案 1952~1979年,治理强度低,年输沙量较大;1980~1999年,受淤地坝及梯田等工程措施影响,年输沙量减小;2000~2017年,受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综合影响,年输沙量进一步减小。3.[综合思维]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植被恢复后河龙区间河流年径流量的变化。答案 植被恢复后,土壤下渗能力增强,地下径流增加;植物蒸腾作用增强,蒸发量变大,河流年径流量减小。4.[人地协调观]分析河龙区间修建大型淤地坝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的效益。答案 随着大型淤地坝数量增多,流域调蓄径流能力增强,减轻了旱涝灾害;拦蓄泥沙与调蓄径流能力增强,减轻水土流失,改造沟谷地形;形成优质坝田,增加耕地面积,利于坡地退耕和植被恢复;表土淤积的坝田土壤肥沃,减少化肥使用,减轻环境污染;调节局地小气候,温差减小,湿度增加;植被覆盖率提升,为动物提供栖息地,当地生物多样性增加。(2024·广东深圳期末)抽水蓄能电站是指在电网负荷低谷时把多余电能转化为水的势能储存,在负荷高峰时将水的势能转化为电能。图1示意抽水蓄能电站系统,图2示意上水库水位周变化过程。据此完成1~3题。1.下水库在抽水蓄能电站系统中所起的主要作用是A.水的势能储存地 B.水的势能补充地C.水的电能储存地 D.水的电能补充地√下水库的地势较低,无法储存水的势能,但下水库的水可以抽到上水库,补充上水库的势能,B正确。(2024·广东深圳期末)抽水蓄能电站是指在电网负荷低谷时把多余电能转化为水的势能储存,在负荷高峰时将水的势能转化为电能。图1示意抽水蓄能电站系统,图2示意上水库水位周变化过程。据此完成1~3题。2.该抽水蓄能电站A.周一到周五持续放水 B.周三发电量达最大C.周六处于负荷高峰期 D.周日集中抽水蓄能√周一到周五上水库的水位波动下降,所以是阶段性放水,中间存在抽水蓄能的过程,A错误;周五上水库的水位下降最快,发电量最大,B错误;周六上水库的水位上升,是抽水蓄能阶段,不是负荷高峰期,C错误;周日上水库的水位持续上升且上升幅度最大,是集中抽水蓄能的时间,D正确。(2024·广东深圳期末)抽水蓄能电站是指在电网负荷低谷时把多余电能转化为水的势能储存,在负荷高峰时将水的势能转化为电能。图1示意抽水蓄能电站系统,图2示意上水库水位周变化过程。据此完成1~3题。3.建设抽水蓄能电站的主要目的是A.优化能源配置 B.缓解能源压力C.降低能源支出 D.改善环境质量√抽水蓄能电站原理是将电网负荷低时的多余电能,转变为电网高峰时期的高价值电能,在用电较少的时期,将部分电能用于抽水,在用电高峰时通过放水发电,提供电力,故其主要目的是提高电网稳定性,优化能源配置,A正确;抽水蓄能电站主要调节能源生产与消耗的时间矛盾,对缓解能源压力作用小,B错误;抽水蓄能电站蓄水还需要额外消耗电能抽取下水库的水,会增加能源支出,C错误;建设抽水蓄能电站和改善环境质量无关,D错误。(2024·山西太原阶段练习)在每年的农历六月,黄河中下游在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期间都会上演“流鱼”奇观(如下图所示),此时黄河水的含沙量剧增,溶解氧含量下降,混浊度升高。每当黄河发生“流鱼”现象时,中下游沿岸地区有成百上千的群众到河边捕鱼,场面蔚为壮观。完成4~5题。4.“流鱼”现象发生时,沿岸居民捕捞的鲤鱼、鲇鱼、鲫鱼等鱼类多呈死亡状态,其原因是A.调水调沙过程中,水流冲击使得鱼类相互碰撞而死亡B.河水混浊,溶解氧降低,泥沙含量增加致使鱼类在短期内 窒息死亡C.调水调沙过程中,河流下切使得河床加深,水压增加导致 鱼类死亡D.调水调沙过程中,短时间密集捕捞,生存环境巨变致使鱼 类死亡√由材料可知,调水调沙期间,黄河水的含沙量剧增,溶解氧含量下降,同时大量的泥沙也会阻碍鱼类氧气交换,导致鱼类窒息死亡,B正确。5.在黄河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期间,下列现象可信的是A.调水调沙使得黄河支流鱼类种类和数量出现明显增加B.调水调沙期间小浪底大坝下游地区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 河道的生态功能提升C.调水调沙使得河道泥沙淤积增加,湿地面积增加,湿地 生态功能不断增强D.调水调沙使得河道普遍下切、展宽,河滩草地被泥沙覆 盖而形成新的耕地√调水调沙虽然会导致大批鱼类窒息死亡,但鱼类也会出现从泥沙含量高的黄河干流转移到水质相对清洁的支流的规避行为,使得相对清澈的支流中鱼类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加,A正确。课时对点练(2024·浙江台州调研)黄河干流内蒙古段位于黄河流域最北端,呈“几”字形大拐弯形状。下图示意该河段某水文站多年平均径流量和输沙量月变化。据此完成1~3题。1.该河段多年平均径流量和输沙量由大到小的季节排序是A.秋季 夏季 春季 冬季B.夏季 秋季 春季 冬季C.秋季 夏季 冬季 春季D.秋季 春季 夏季 冬季√123456789101112131415读图可知,该河段多年平均径流量和输沙量在9月(秋季)最大,7、8月(夏季)次之,5月(春季)较小,1、2月(冬季)最小,因此该河段多年平均径流量和输沙量由大到小的季节排序是秋季、夏季、春季、冬季,A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23456789101112131415(2024·浙江台州调研)黄河干流内蒙古段位于黄河流域最北端,呈“几”字形大拐弯形状。下图示意该河段某水文站多年平均径流量和输沙量月变化。据此完成1~3题。2.形成该河段3月水沙状态的主要原因是①河岸坍塌 ②降水冲刷地表 ③河道解冻 ④风沙入黄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123456789101112131415该河段3月径流量和输沙量较2月均有明显增加,而此时雨季还未到来,降水对地表的冲刷较弱,②错误;此时气温回升,河道解冻,使河流径流量增大,加大了对河岸的侵蚀,加速了河岸坍塌,同时冬季风势力较强,风沙被吹入黄河,使黄河含沙量增多,输沙量上升,①③④正确,故选C。123456789101112131415(2024·浙江台州调研)黄河干流内蒙古段位于黄河流域最北端,呈“几”字形大拐弯形状。下图示意该河段某水文站多年平均径流量和输沙量月变化。据此完成1~3题。3.该河段综合治理的最合理措施为A.打坝淤地B.兴建水库C.裁弯取直D.疏浚河道√123456789101112131415该河段呈“几”字形大拐弯形状,由于河道弯曲,水流不畅,泥沙容易淤塞河道,因此该河段综合治理的最合理措施为疏浚河道,D正确。(2024·四川内江期中)2019年6月29日,嘉陵江迎来了两艘500吨级的货船,从四川广元港航行6.5天抵达重庆果园港,实现了嘉陵江断航近30年来的首次全江通航,成为川渝地区又一条“水上高速公路”,也成为我国内河主通道中第一条全渠化的河流。全渠化是指在天然河流上修建一系列的闸坝,下级闸坝的回水与上级闸坝尾水相衔接,从而使整条河流成为彼此相连接的渠化河段。据此完成4~5题。4.嘉陵江在历史上是川陕地区物资输送的重要动脉,然而却断航近30年的原因可能是A.兴修水坝导致嘉陵江水量逐渐减少,其他交通方式逐渐替代了传统的航运B.全球变暖导致降水减少,气候变干,河流水量减少C.大量砍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严重,致使河道淤塞严重D.地处长江上游,航运条件恶劣,多急流、浅滩√123456789101112131415嘉陵江上修建一系列的闸坝,流经地区兴修了多个大坝,建设了多个梯级船闸,梯级船闸通航时间不统一、不连续,导致通航效率低,大坝的修建导致嘉陵江水量逐渐减少,其他交通方式逐渐替代了传统的航运,致使嘉陵江断航,A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23456789101112131415(2024·四川内江期中)2019年6月29日,嘉陵江迎来了两艘500吨级的货船,从四川广元港航行6.5天抵达重庆果园港,实现了嘉陵江断航近30年来的首次全江通航,成为川渝地区又一条“水上高速公路”,也成为我国内河主通道中第一条全渠化的河流。全渠化是指在天然河流上修建一系列的闸坝,下级闸坝的回水与上级闸坝尾水相衔接,从而使整条河流成为彼此相连接的渠化河段。据此完成4~5题。5.嘉陵江全江渠化产生的影响是A.下游会淹没险滩、急弯,增加航道尺度B.降低库区内风力,但易造成库岸滑坡、坍塌等现象C.提高了船只的载重量,降低了运输成本D.全江流速增加,有利于船只的航行,提高了航道通过能力√嘉陵江全江渠化会使上游淹没险滩、急弯,A错误;嘉陵江全江渠化会增大水域面积,增大与周边陆地的热力差异,从而增大库区内风力,B错误;嘉陵江全江渠化将使下级闸坝的回水与上级闸坝的尾水相衔接,从而使整条河流相连接,航运条件大大改善,通航拖载量增大,安全系数提高,运输成本降低,C正确;嘉陵江全江渠化使水流落差减小,上游库区流速减慢,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2024·山东德州期中)读“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示意图”,完成6~7题。6.从图示信息来看,该河流开发的中心环节是A.发电B.防洪、灌溉C.航运D.梯级开发√123456789101112131415据图示信息可知,该河流的开发是以梯级开发为中心环节,通过梯级开发来实现航运、防洪、养殖、发电等水资源的综合开发。D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2024·山东德州期中)读“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示意图”,完成6~7题。7.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给农业生产带来的直接好处是A.扩大了耕地面积 B.稳定了灌溉水源C.提高了土壤肥力 D.消除了洪涝灾害√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过程中,通过梯级开发兼顾了防洪和灌溉,稳定了灌溉水源,利于农业现代化发展,B正确。2021年10月20日,习近平主席本年度第11次国内考察来到了图示区域,为该地的区域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指示,包括防洪减灾体系建设。据此完成8~9题。8.习近平主席对该区域做出的指示可能包括①耐盐碱作物育种与推广 ②油气资源开发 ③黏重红壤的土质改良 ④鸟类栖息地保护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③④√123456789101112131415根据图示可知,该地是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地盐碱化现象比较严重,所以应加强耐盐碱作物育种与推广,①正确;图示区域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应加大油气资源开发,②正确;该地土壤不是红壤,因此不包括黏重红壤的土质改良,③错误;图示区域湿地广布,应保护湿地,保护鸟类栖息地,④正确;综上分析,A、C、D项错误,B项正确。故选B。1234567891011121314151234567891011121314152021年10月20日,习近平主席本年度第11次国内考察来到了图示区域,为该地的区域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指示,包括防洪减灾体系建设。据此完成8~9题。9.图示区域河流防洪治理措施不包括A.疏浚河道B.裁弯取直C.筑堤束水D.修分洪道√123456789101112131415图示区域的河流是黄河下游河段,为地上河。该河流的防洪治理措施包括疏浚河道,减少河道泥沙淤积,降低水位;筑堤束水,加快河流流速,减少泥沙淤积,降低河床,降低水位;修分洪通道,防治洪水威胁;A、C、D项不符合题意。黄河下游河道比较平直,因此防洪治理措施不包括裁弯取直,B项符合题意。故选B。(海南地理)历史上,黄河输沙量居世界大河之冠。近几十年来,我国重点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并在黄河上修建水库,使下游年均来沙量大幅减少。治理前后黄河下游来沙量的变化充分反映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据此完成10~12题。10.在黄土高原治理中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是①固定表土 ②减少径流 ③沉积泥沙 ④降低风速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23456789101112131415黄土高原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而植被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作用,因此在黄土高原治理中植树种草可以减少地表径流、固定表土;而对泥沙沉积、降低风速作用不大,故①②正确,故A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23456789101112131415(海南地理)历史上,黄河输沙量居世界大河之冠。近几十年来,我国重点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并在黄河上修建水库,使下游年均来沙量大幅减少。治理前后黄河下游来沙量的变化充分反映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据此完成10~12题。11.修建水库不仅可以拦截泥沙,还可以放水冲沙,以减少下游河床淤积。冲沙效果最佳的水库放水方式是A.洪水期持续放水 B.枯水期持续放水C.洪水期集中放水 D.枯水期集中放水√123456789101112131415将水库下游河床淤积的泥沙冲走需要河流具有较大的侵蚀和搬运能力,而河流的搬运能力与河流的流量和流速呈正相关。河流在洪水期不需水库放水即可完成河床清淤,故排除A、C选项。河流在枯水期流量和流速较小,侵蚀、搬运能力弱,此时集中放水,可以加大对下游河床的冲刷,而持续放水需要的时间较长,单位时间内所放水量也不能过大,因此会影响下游河床的清淤效果,D项正确,B项错误。故选D。123456789101112131415(海南地理)历史上,黄河输沙量居世界大河之冠。近几十年来,我国重点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并在黄河上修建水库,使下游年均来沙量大幅减少。治理前后黄河下游来沙量的变化充分反映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据此完成10~12题。12.“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蕴涵的地理原理主要是A.水循环与水平衡原理B.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原理C.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D.地理环境地域分异原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主要说明各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体现了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C项正确。2016年3月25日,中央审议通过《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指出,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下图为“长江经济带示意图”。据此完成13~14题。13.下列关于合理开发长江流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上游地区以发展航运为主B.下游河段以水能开发为主C.利用三峡等地的自然风光发展旅游业D.中游地区大力发展畜牧业√123456789101112131415长江上游地区以水能开发为主,下游河段发展航运。利用三峡等地的自然风光发展旅游业。中游地区发展种植业。A、B、D错误,故选C。1234567891011121314151234567891011121314152016年3月25日,中央审议通过《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指出,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下图为“长江经济带示意图”。据此完成13~14题。14.长江上游经济圈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有①迁走长江沿岸1 km范围内的化工厂 ②在长江干流上大规模修建水电站 ③沿岸生产生活污水达标排放 ④退耕还林、还湿、还湖,植树造林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23456789101112131415材料“不搞大开发”,所以不宜在长江干流上大规模修建水电站,②错误。迁走长江沿岸1 km范围内的化工厂,有利于保护水资源,①正确。沿岸生产生活污水达标排放,③正确。退耕还林、还湿、还湖,植树造林,④正确。①③④均属于“共抓大保护”的范畴。故选D。15.(2024·辽宁沈阳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自西向东汇入黄河,全长818千米,流域面积134 766平方千米。渭河南有东西走向的秦岭横亘,北为黄土高原,渭河将渭河谷地塑造成了地势平坦的渭河平原。《史记》记载:“泾水一斛,其泥数斗。且粪且溉,长我禾黍。”郑国渠是秦代修建的水利工程,渠首位于泾水进入平原的谷口。西汉时开凿六辅渠(开支渠以辅助郑国渠),经历代修缮、改造,123456789101112131415郑国渠现在还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2016年11月8日,郑国渠申遗成功,成为陕西省第一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如图示意渭河水系及郑国渠位置。123456789101112131415(1)在郑国渠的干支渠上各画上一个箭头,标明水的流向。说明郑国渠对渭河平原地区农业发展的作用。答案 作用:引水灌溉,缓解渭河平原地区的旱情;利用含泥沙量较大的泾水进行灌溉,能够增加土壤肥力,改良土壤。画图如右:123456789101112131415(2)从流域协作角度说明保障郑国渠持续运营的措施。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 泾河上游黄土高原应加强水土保持工作;下游灌区征收费用对上游进行经济补偿;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对全流域进行统一的调度和管理。微专题4 河流特征与流域综合开发类1.河流特征思考方向 规范答题术语水 文 特 征 流量 流量大(小);流量的季节变化大(小)水位 水位高(低)汛期 汛期长(短),汛期早(晚);汛期出现在夏季(或其他季节)含沙量 含沙量大(小)结冰期 有(无)结冰期,结冰期长(短)流速 流速大(小),水力资源丰富(欠缺)水 系 特 征 长度 多大江大河(河流短小等)流向 自×向×流流域面积 流域面积大(小)支流 支流多(少)河道 宽窄 河道宽阔(狭窄)河床形态 “V”形谷、宽谷、槽形谷弯曲度 河道弯曲(平直)落差(纵向坡度) 大(小)水系形状 扇形水系、向心状水系、放射状水系、树枝状水系等运河联通状况 有运河联通2.河流的航运条件评价思考方向 规范答题术语自然 条件 地形 地形平坦,水流平稳径流 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降水均匀,径流季节变化小结冰期 无结冰期(或结冰期短),通航时间长通航里程 河道宽阔平直,通航里程长社会经济条件 经济 流域内经济发达,运输需求量大人口、城市 流域内人口、城市密集,客、货运输量大3.水利工程评价(1)工程建设可行性评价思考方向 规范答题术语自然条件 资源条件(水能丰富程度) 流量大,落差大,水能丰富工程条件 峡谷河段,筑坝工程量小地质基础好,安全性好社会经济条件 市场条件 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市场广阔工程条件 移民少,淹没农田少,生态破坏小,有利于工程实施其他条件 资金、开发技术等(2)水库建设的利弊分析利(综合效益) 防洪、发电、航运、灌溉、旅游、养殖、供水和调水、改善库区气候(减小温差、增加空气湿度)等不利 对库区本身 ①诱发地质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②地下水位上升,河流水位上升淹没沿岸平原耕地,不利于农业生产;③移民问题——关系到社会稳定对库区上游 ①泥沙淤积,危及港口及航运;②洪水时回水,扩大洪水的影响河段;③水流减慢,河流自净能力减弱,加重污染程度;④大雾日数增多,酸雨加重不利 对库区下游 ①影响洄游性鱼类;②泥沙减少,河口地区沉积减慢;③流量减少,海水上溯,易造成土壤盐渍化(2024·河北石家庄期末)水库消落区,是水库季节性涨落而使周边被淹没土地周期性地出露于水面的一段特殊区域。消落带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成为库区泥沙淤积的主要来源之一。以防洪为首要目的的长江三峡水库,其最高水位和最低水位相差近30 m,消落带面积约350 km2。图1为“三峡库区消落带示意图”,图2为“被水淹没的(局部)库区消落带景观图”。据此完成1~2题。1.消落带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包括( )①缺少植被的保护 ②雨水和坡面径流的冲刷 ③水位的反复涨落 ④水库波浪的侵蚀 ⑤地质作用活跃,岩体破碎A.①②③⑤ B.①②④⑤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2.要恢复消落带的植被,应该选择的植被要具有的特点是( )①抗旱 ②耐盐碱 ③植株高大 ④耐涝 ⑤耐贫瘠 ⑥抗风A.①②③ B.①③④C.①④⑤ D.①⑤⑥下面两图分别为“英国泰晤士河河口区域示意图及伦敦气候资料统计图”。泰晤士河深受海水活动的影响,河口水闸泄洪孔关闭时间夏季多于冬季。据此完成3~5题。3.伦敦地区夏季降水量与冬季存在差异的原因是( )A.地处背风坡 B.西风偏弱C.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D.寒流流经4.水闸的主要功能是( )A.拦水发电 B.储存淡水C.供旅游活动 D.防止海水倒灌5.泰晤士河水闸关闭时,会促使水闸以上至伦敦河段( )A.含沙量减小 B.结冰期延长C.通航能力减弱 D.水能蕴藏量增加(2024·湖北荆州统考)2020年12月,兴建于唐朝天宝年间(742~756年)的福建省福清市天宝陂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天宝陂选址在龙江下游地势较高处,拦河坝顺水流方向凸出成拱形,与河道斜交,在右岸处形成漏斗状,引水口正处于漏斗嘴(如图)。千百年来,天宝陂控灌着龙江下游的广袤农田。读图,回答6~7题。6.不直接利用龙江河水,而修建天宝陂渠道引水灌溉农田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灌溉总水量B.避免咸潮影响水质C.减少沿河水污染D.阻挡河沙流入农田7.独具巧思的天宝陂灌溉工程体现了古人的治水智慧。其精妙之处表现在( )①选址在地势较高处利于蓄水 ②泄洪闸在洪水期开闸利于海水上溯 ③拦河坝呈拱形可减轻洪水冲击 ④引水口处于漏斗嘴便于枯水期取水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西溪河属于乌江水系,为六冲河左岸的一级支流,位于该河上的西河水坝,是20世纪80年代为解决附近农村生活用电而建设的小型水电站工程,受当时经济及技术水平的制约,采用浆砌石筑坝,坝体高而薄,存在一定的欠缺。2013年,西河水坝被爆破拆除,3年后,河道形态趋于稳定,下图为“拆坝前后西溪河上游河道断面形态示意图”。读图完成8~10题。8.关于西溪河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属于内流河 B.流量季节变化大C.冬季出现凌汛 D.冰雪融水补给为主9.推测西河水坝被拆除的最主要原因是( )A.流量减小,发电能力减弱B.坝体老化,出现安全隐患C.修复生态,改善人居环境D.库区岩溶地貌发育,难以蓄水10.据图分析,西河水坝被拆除3年后,原坝址的上游河段( )A.两岸侵蚀严重 B.河水变清C.主河槽淤积加重 D.流速加快11.某校中学生赴长江上游支流大宁河(重庆段)进行野外实习。下图为“大宁河流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5分)任务一 考察流域地形。(1)概述该流域主要地形特征。(3分)任务二 走访水文站,查阅文献,获取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子流域名称 侵蚀量(万吨/年) 输沙量(万吨/年)东溪河 114.3 52.3西溪河 91.9 48.8后溪河 63.7 24.0平定河 51.2 19.5(2)绘制统计图,说出该流域侵蚀量与输沙量的关系。(6分)(3)图中A处建有小型水电站,简述该水电站的修建选址条件及坝区水库对附近区域自然环境的影响。(6分)答案精析落实思维方法1.D 2.C [第1题,水库消落带的雨水和坡面径流的冲刷力比较强,消落带地表的植被覆盖度比较低,再加上水库水位的反复涨落以及水库波浪对消落带的侵蚀作用,导致水库消落带的水土流失比较严重,①②③④正确。三峡库区的地质结构比较稳定,⑤错误,故选D。第2题,由材料信息“水库消落区,是水库季节性涨落而使周边被淹没土地周期性地出露于水面的一段特殊区域”,可知消落带季节性的出露或被淹没,因此选种的植被应当具备一定的耐旱性与耐涝性,①④正确;三峡库区位于我国的湿润地带,一般不会出现土壤盐碱化的现象,因此植被无须耐盐碱,②错误;由材料信息“消落带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可知土壤贫瘠,因此选种的植物要耐贫瘠,⑤正确;消落带植被一般不具备植株高大、抗风的特点,③⑥错误。故选C。]3.B 4.D 5.A [第3题,伦敦常年受西风带控制,夏季比冬季降水少,主要是夏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南北温差小,西风较弱,从海洋带来的水汽相对较少。故选B。第4题,从材料可知,伦敦冬季降水量大于夏季,泰晤士河冬季需泄洪,夏季流量小,海水易倒灌,故水闸泄洪孔关闭时间夏季多于冬季,所以水闸的主要功能是防止海水倒灌,D项正确。故选D。第5题,一方面,泰晤士河水闸关闭时会促使水闸以上至伦敦河段水位升高,流速减小,含沙量减小;另一方面,水闸关闭时,阻断了潮涌从河口带来的泥沙,使得水闸以上至伦敦段含沙量减小,A项正确。故选A。]6.B 7.D [第6题,由图中信息可知,天宝陂以下的河段距离海洋比较近,受潮汐影响大,咸潮容易上溯导致河水变咸,不能直接作为农田灌溉水源,需通过天宝陂渠道引河流淡水灌溉农田,故B项正确;直接引龙江水灌溉和修建天宝陂渠道引水灌溉两种方式对灌溉水量没有影响,故A项错误;将水引出,减少龙江河水量,减缓河流对污染物的稀释,加剧了沿海水污染情况,故C项错误;天宝陂渠道修建在地势较高处,引水灌溉时同样会带走一部分泥沙,所以可能导致河沙流入农田,故D项错误。故选B。第7题,天宝陂选址在地势较高处利于自流灌溉而不是利于蓄水,故①错误;修建泄洪闸是为了在洪水期将多余河水排走,减少洪涝灾害,泄洪水流迅速流入入海口,阻挡海水上溯,故②错误;拱形拦河坝增加了坝体长度,使相同洪水的单宽流量减小,有效减轻了洪水对坝体的冲击,故③正确;拦河坝与河道斜交形成漏斗状,调整了河道水流,有利于枯水期引水口取水,故④正确。故选D。]8.B 9.B 10.D [第8题,依据图文资料可知,西溪河属于乌江水系,属于长江上游的二级支流,流经云贵高原,该河流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季节变化显著,所以该河流量季节变化大,B正确。该河属于长江上游的二级支流,为外流河,A错;该河流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无结冰期,C错;该河流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且主要流经云贵高原,海拔相对较低,无冰雪融水补给,D错。第9题,该河流流经地区气候相对稳定,河流的流量短期内基本不变,A错;由材料可知,西河水坝建于20世纪80年代,受当时经济及技术水平的制约,采用浆砌石筑坝,坝体高而薄,存在一定的欠缺,多年使用后坝体老化,存在安全隐患,故拆除,B正确;该小型水电工程建设的目的是解决附近农村生活用电,改善人居环境,拆除水坝与改善人居环境无关,C错;该水坝使用了30年左右,说明库区是可以蓄水的,D错。第10题,由图可知,西河水坝被拆除3年后,河道断面由之前的“U”形转变为“V”形,说明下蚀严重,A错;由于侵蚀作用增强,流水含沙量增加,搬运作用增强,泥沙淤积变少,B、C错误;图中显示,西河水坝被拆除3年后,河床高程降低,与上游河床的高差增加,河流流速加快,D正确。]11.(1)以山地为主,地势大致北高南低(或西北高、东南低),山地与河谷相间分布。(2)绘图如下:关系:侵蚀量越大,输沙量越大。(3)选址条件:峡谷较窄,利于截水修坝(工程量较小);落差大,上游流域面积较大(支流多),河流流量较大,水能丰富。影响:扩大水域面积,提高地下水位;增加空气湿度,降低局部地区温差;有利于植被生长(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加土壤湿度(肥力),改善自然地理环境。解析 第(1)题,地形特征主要从地形类型及其分布、地势高低以及起伏等角度回答。结合该流域山峰及高程等信息可知,该流域地形以山地为主;根据河流流向可知,地势大致北高南低;根据河流干支流的分布情况可知,山地与河谷相间分布。第(2)题,根据表格信息以及绘图结果可知,侵蚀量越大,输沙量越大。第(3)题,该水电站的修建选址条件主要从地形、河流水文、水系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坝区水库对附近区域自然环境的影响包括扩大水域面积,提高地下水位;增加库区空气湿度,降低局部地区温差;有利于植被生长(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加土壤湿度(肥力),改善自然地理环境。(共40张PPT)第三章 区域协调第三节黄河流域内部协作河流特征与流域综合开发类微专题41.河流特征思考方向 规范答题术语水 文 特 征 流量 流量大(小);流量的季节变化大(小)水位 水位高(低)汛期 汛期长(短),汛期早(晚);汛期出现在夏季(或其他季节)含沙量 含沙量大(小)结冰期 有(无)结冰期,结冰期长(短)流速 流速大(小),水力资源丰富(欠缺)思考方向 规范答题术语水 系 特 征 长度 多大江大河(河流短小等)流向 自×向×流流域面积 流域面积大(小)支流 支流多(少)河道 宽窄 河道宽阔(狭窄)河床形态 “V”形谷、宽谷、槽形谷弯曲度 河道弯曲(平直)落差(纵向坡度) 大(小)水系形状 扇形水系、向心状水系、放射状水系、树枝状水系等运河联通状况 有运河联通2.河流的航运条件评价思考方向 规范答题术语自然条件 地形 地形平坦,水流平稳径流 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降水均匀,径流季节变化小结冰期 无结冰期(或结冰期短),通航时间长通航里程 河道宽阔平直,通航里程长社会经济条件 经济 流域内经济发达,运输需求量大人口、城市 流域内人口、城市密集,客、货运输量大3.水利工程评价(1)工程建设可行性评价思考方向 规范答题术语自然条件 资源条件(水能丰富程度) 流量大,落差大,水能丰富工程条件 峡谷河段,筑坝工程量小地质基础好,安全性好社会经济条件 市场条件 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市场广阔工程条件 移民少,淹没农田少,生态破坏小,有利于工程实施其他条件 资金、开发技术等(2)水库建设的利弊分析利(综合效益) 防洪、发电、航运、灌溉、旅游、养殖、供水和调水、改善库区气候(减小温差、增加空气湿度)等不利 对库区本身 ①诱发地质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②地下水位上升,河流水位上升淹没沿岸平原耕地,不利于农业生产;③移民问题——关系到社会稳定对库区上游 ①泥沙淤积,危及港口及航运;②洪水时回水,扩大洪水的影响河段;③水流减慢,河流自净能力减弱,加重污染程度;④大雾日数增多,酸雨加重不利 对库区下游 ①影响洄游性鱼类;②泥沙减少,河口地区沉积减慢;③流量减少,海水上溯,易造成土壤盐渍化(2024·河北石家庄期末)水库消落区,是水库季节性涨落而使周边被淹没土地周期性地出露于水面的一段特殊区域。消落带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成为库区泥沙淤积的主要来源之一。以防洪为首要目的的长江三峡水库,其最高水位和最低水位相差近30 m,消落带面积约350 km2。图1为“三峡库区消落带示意图”,图2为“被水淹没的(局部)库区消落带景观图”。据此完成1~2题。1.消落带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包括①缺少植被的保护 ②雨水和坡面径流的冲刷 ③水位的反复涨落 ④水库波浪的侵蚀 ⑤地质作用活跃,岩体破碎A.①②③⑤ B.①②④⑤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水库消落带的雨水和坡面径流的冲刷力比较强,消落带地表的植被覆盖度比较低,再加上水库水位的反复涨落以及水库波浪对消落带的侵蚀作用,导致水库消落带的水土流失比较严重,①②③④正确。三峡库区的地质结构比较稳定,⑤错误,故选D。2.要恢复消落带的植被,应该选择的植被要具有的特点是①抗旱 ②耐盐碱 ③植株高大 ④耐涝 ⑤耐贫瘠 ⑥抗风A.①②③ B.①③④C.①④⑤ D.①⑤⑥√由材料信息“水库消落区,是水库季节性涨落而使周边被淹没土地周期性地出露于水面的一段特殊区域”,可知消落带季节性的出露或被淹没,因此选种的植被应当具备一定的耐旱性与耐涝性,①④正确;三峡库区位于我国的湿润地带,一般不会出现土壤盐碱化的现象,因此植被无须耐盐碱,②错误;由材料信息“消落带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可知土壤贫瘠,因此选种的植物要耐贫瘠,⑤正确;消落带植被一般不具备植株高大、抗风的特点,③⑥错误。故选C。下面两图分别为“英国泰晤士河河口区域示意图及伦敦气候资料统计图”。泰晤士河深受海水活动的影响,河口水闸泄洪孔关闭时间夏季多于冬季。据此完成3~5题。3.伦敦地区夏季降水量与冬季存在差异的原因是A.地处背风坡 B.西风偏弱C.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D.寒流流经√伦敦常年受西风带控制,夏季比冬季降水少,主要是夏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南北温差小,西风较弱,从海洋带来的水汽相对较少。故选B。下面两图分别为“英国泰晤士河河口区域示意图及伦敦气候资料统计图”。泰晤士河深受海水活动的影响,河口水闸泄洪孔关闭时间夏季多于冬季。据此完成3~5题。4.水闸的主要功能是A.拦水发电 B.储存淡水C.供旅游活动 D.防止海水倒灌√从材料可知,伦敦冬季降水量大于夏季,泰晤士河冬季需泄洪,夏季流量小,海水易倒灌,故水闸泄洪孔关闭时间夏季多于冬季,所以水闸的主要功能是防止海水倒灌,D项正确。故选D。下面两图分别为“英国泰晤士河河口区域示意图及伦敦气候资料统计图”。泰晤士河深受海水活动的影响,河口水闸泄洪孔关闭时间夏季多于冬季。据此完成3~5题。5.泰晤士河水闸关闭时,会促使水闸以上至伦敦河段A.含沙量减小 B.结冰期延长C.通航能力减弱 D.水能蕴藏量增加√一方面,泰晤士河水闸关闭时会促使水闸以上至伦敦河段水位升高,流速减小,含沙量减小;另一方面,水闸关闭时,阻断了潮涌从河口带来的泥沙,使得水闸以上至伦敦段含沙量减小,A项正确。故选A。(2024·湖北荆州统考)2020年12月,兴建于唐朝天宝年间(742~756年)的福建省福清市天宝陂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天宝陂选址在龙江下游地势较高处,拦河坝顺水流方向凸出成拱形,与河道斜交,在右岸处形成漏斗状,引水口正处于漏斗嘴(如图)。千百年来,天宝陂控灌着龙江下游的广袤农田。读图,回答6~7题。6.不直接利用龙江河水,而修建天宝陂渠道引水灌溉农田的主要目的是A.增加灌溉总水量B.避免咸潮影响水质C.减少沿河水污染D.阻挡河沙流入农田√由图中信息可知,天宝陂以下的河段距离海洋比较近,受潮汐影响大,咸潮容易上溯导致河水变咸,不能直接作为农田灌溉水源,需通过天宝陂渠道引河流淡水灌溉农田,故B项正确;直接引龙江水灌溉和修建天宝陂渠道引水灌溉两种方式对灌溉水量没有影响,故A项错误;将水引出,减少龙江河水量,减缓河流对污染物的稀释,加剧了沿海水污染情况,故C项错误;天宝陂渠道修建在地势较高处,引水灌溉时同样会带走一部分泥沙,所以可能导致河沙流入农田,故D项错误。故选B。7.独具巧思的天宝陂灌溉工程体现了古人的治水智慧。其精妙之处表现在①选址在地势较高处利于蓄水 ②泄洪闸在洪水期开闸利于海水上溯 ③拦河坝呈拱形可减轻洪水冲击 ④引水口处于漏斗嘴便于枯水期取水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天宝陂选址在地势较高处利于自流灌溉而不是利于蓄水,故①错误;修建泄洪闸是为了在洪水期将多余河水排走,减少洪涝灾害,泄洪水流迅速流入入海口,阻挡海水上溯,故②错误;拱形拦河坝增加了坝体长度,使相同洪水的单宽流量减小,有效减轻了洪水对坝体的冲击,故③正确;拦河坝与河道斜交形成漏斗状,调整了河道水流,有利于枯水期引水口取水,故④正确。故选D。西溪河属于乌江水系,为六冲河左岸的一级支流,位于该河上的西河水坝,是20世纪80年代为解决附近农村生活用电而建设的小型水电站工程,受当时经济及技术水平的制约,采用浆砌石筑坝,坝体高而薄,存在一定的欠缺。2013年,西河水坝被爆破拆除,3年后,河道形态趋于稳定,下图为“拆坝前后西溪河上游河道断面形态示意图”。读图完成8~10题。8.关于西溪河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属于内流河B.流量季节变化大C.冬季出现凌汛D.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依据图文资料可知,西溪河属于乌江水系,属于长江上游的二级支流,流经云贵高原,该河流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季节变化显著,所以该河流量季节变化大,B正确。该河属于长江上游的二级支流,为外流河,A错;该河流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无结冰期,C错;该河流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且主要流经云贵高原,海拔相对较低,无冰雪融水补给,D错。西溪河属于乌江水系,为六冲河左岸的一级支流,位于该河上的西河水坝,是20世纪80年代为解决附近农村生活用电而建设的小型水电站工程,受当时经济及技术水平的制约,采用浆砌石筑坝,坝体高而薄,存在一定的欠缺。2013年,西河水坝被爆破拆除,3年后,河道形态趋于稳定,下图为“拆坝前后西溪河上游河道断面形态示意图”。读图完成8~10题。9.推测西河水坝被拆除的最主要原因是A.流量减小,发电能力减弱B.坝体老化,出现安全隐患C.修复生态,改善人居环境D.库区岩溶地貌发育,难以蓄水√该河流流经地区气候相对稳定,河流的流量短期内基本不变,A错;由材料可知,西河水坝建于20世纪80年代,受当时经济及技术水平的制约,采用浆砌石筑坝,坝体高而薄,存在一定的欠缺,多年使用后坝体老化,存在安全隐患,故拆除,B正确;该小型水电工程建设的目的是解决附近农村生活用电,改善人居环境,拆除水坝与改善人居环境无关,C错;该水坝使用了30年左右,说明库区是可以蓄水的,D错。西溪河属于乌江水系,为六冲河左岸的一级支流,位于该河上的西河水坝,是20世纪80年代为解决附近农村生活用电而建设的小型水电站工程,受当时经济及技术水平的制约,采用浆砌石筑坝,坝体高而薄,存在一定的欠缺。2013年,西河水坝被爆破拆除,3年后,河道形态趋于稳定,下图为“拆坝前后西溪河上游河道断面形态示意图”。读图完成8~10题。10.据图分析,西河水坝被拆除3年后,原坝址的上游河段A.两岸侵蚀严重B.河水变清C.主河槽淤积加重D.流速加快√由图可知,西河水坝被拆除3年后,河道断面由之前的“U”形转变为“V”形,说明下蚀严重,A错;由于侵蚀作用增强,流水含沙量增加,搬运作用增强,泥沙淤积变少,B、C错误;图中显示,西河水坝被拆除3年后,河床高程降低,与上游河床的高差增加,河流流速加快,D正确。11.某校中学生赴长江上游支流大宁河(重庆段)进行野外实习。如图为“大宁河流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任务一 考察流域地形。(1)概述该流域主要地形特征。答案 以山地为主,地势大致北高南低(或西北高、东南低),山地与河谷相间分布。地形特征主要从地形类型及其分布、地势高低以及起伏等角度回答。结合该流域山峰及高程等信息可知,该流域地形以山地为主;根据河流流向可知,地势大致北高南低;根据河流干支流的分布情况可知,山地与河谷相间分布。任务二 走访水文站,查阅文献,获取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子流域名称 侵蚀量(万吨/年) 输沙量(万吨/年)东溪河 114.3 52.3西溪河 91.9 48.8后溪河 63.7 24.0平定河 51.2 19.5(2)绘制统计图,说出该流域侵蚀量与输沙量的关系。答案 绘图如下:关系:侵蚀量越大,输沙量越大。根据表格信息以及绘图结果可知,侵蚀量越大,输沙量越大。(3)图中A处建有小型水电站,简述该水电站的修建选址条件及坝区水库对附近区域自然环境的影响。答案 选址条件:峡谷较窄,利于截水修坝(工程量较小);落差大,上游流域面积较大(支流多),河流流量较大,水能丰富。影响:扩大水域面积,提高地下水位;增加空气湿度,降低局部地区温差;有利于植被生长(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加土壤湿度(肥力),改善自然地理环境。该水电站的修建选址条件主要从地形、河流水文、水系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坝区水库对附近区域自然环境的影响包括扩大水域面积,提高地下水位;增加库区空气湿度,降低局部地区温差;有利于植被生长(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加土壤湿度(肥力),改善自然地理环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三章 第三节 微专题4 河流特征与流域综合开发类.docx 第三章 第三节 微专题4 河流特征与流域综合开发类.pptx 第三章 第三节 黄河流域内部协作 练习(含解析).docx 第三章 第三节 黄河流域内部协作.docx 第三章 第三节 黄河流域内部协作.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