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七单元第三章检测卷(一)(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题号 一 二 合计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 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通过对生命起源过程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原始生命起源的大致过程是 ( )A.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有机小分子→有机大分子→原始生命B.原始地球土壤的主要成分→有机小分子→有机大分子→原始生命C.紫外线的主要成分→有机小分子→有机大分子→原始生命D.原始海洋中的主要成分→有机小分子→有机大分子→原始生命2.有科学家推测,地球上的生命有可能来自外星球。下列选项不支持该推测的是 ( )A.天文学家在星际空间发现了数十种有机物B.科学家在陨石中发现了一些并非来自地球的氨基酸C.1953年米勒的模拟实验合成了一些简单的有机物D.科学家发现火星上存在过类似河流的痕迹3.若△□☆表示具有亲缘关系的三类生物,下图表示这三类生物的化石在未经变动的不同地层中的出现情况,则这三类生物的进化关系最可能是 ( )A.△-□- N B.☆→□→△C.△-→☆→□ D.☆→△→□4.依据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啄木鸟的长舌是取食树缝内的昆虫,反复不断伸长的结果B.在暗洞中生活的盲鼠因长期不用眼睛而逐渐失去视觉C.蛇的四肢由于长期不用而退化,因而获得匍匐的习性D.猛禽具有锐利的喙和尖锐的爪是自然选择的结果5.关岭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里埋藏有海生爬行动物、鱼类、海百合等多个门类的化石,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晚三叠世化石宝库”的美誉。下列有关化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B.越古老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结构越复杂C.同种生物形成的化石一定在同一地层D.化石及相关研究说明生物具有共同的祖先6.下图表示几种植物类群的进化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最先出现的植物类群是甲B.乙和丙都是由甲进化而来的C.丁的结构比丙复杂D.戊最有可能是水生的7.下列图示为四种动物的足印,其中亲缘关系最近的两种动物是( )A.甲与乙 B.乙与丙C.丙与丁 D.甲与丁8. 2024年4月,古生物研究人员在山东莱阳出土的恐龙蛋化石中发现了一个“变形蛋”,经研究推测“变形蛋”可能是鸭嘴龙的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恐龙蛋是保存在地层中的恐龙的遗体B.恐龙蛋是研究恐龙的唯一证据C.“‘变形蛋’可能是鸭嘴龙的蛋”是一种假说D.恐龙蛋出现的地层一定比鱼类化石出现的地层古老9.下列关于化石在地层中分布规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古老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大多结构复杂B.古老地层和晚近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完全相同C.古老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大多陆生D.晚近地层中可以找到结构简单的生物的化石10.下列有关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B.生物要生存下去,就得为获得食物和空间而进行生存斗争C.生物产生的变异一定都有利于适应环境D.不适应环境的生物将被淘汰11.在“模拟保护色形成过程”的活动中,同学们取红、绿、蓝、黄四种颜色的小纸片(除颜色外其他完全相同)各25张,放在一块黄布上,让实验者先背对黄布,然后转身快速拿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不同颜色的小纸片模拟个体体色的变异类型B.实验者模拟捕食者C.黄布模拟生物的生存环境D.实验者背对黄布是为了不让代表猎物的小纸片“发现”自己12.下列事例不属于自然选择的是 ( )A.长颈鹿长颈的形成B.雷鸟的羽毛颜色会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C.同种鸟在不同环境中进化出了不同形状的喙D.人工养殖的观赏金鱼颜色越来越绚丽13.除草剂等化学产品的广泛使用,不仅对生物产生直接作用,也会带来一些未知的长期影响。科研人员研究发现,随着草甘膦(一种除草剂)的长期使用,牵牛花对草甘膦的抗性逐渐增强。运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进行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草甘膦使牵牛花产生了抗性变异B.牵牛花与草甘膦之间进行着生存斗争C.牵牛花抗性增强是由于产生了定向变异D.牵牛花对草甘膦的抗性永远有利于自身生存1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观点的是 ( )A.自然界的生物为了生存都要进行激烈的生存斗争B.生物体的器官越用越发达,而且这种变异能够遗传给后代C.生物在生殖过程中可能产生各种变异D.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15.虹鳚(wèi)是生活在某地溪流中的一种鱼,在溪流上游群体中体色鲜艳个体的比例大于下游群体。经调查发现:①该溪流下游的水比上游的深,聚集了更多虹鳚的捕食者;②捕食者更容易发现并捕食体色鲜艳的虹鳚;③雌性虹鳚更喜欢与体色鲜艳的雄性虹鳚繁殖后代。根据上述调查,关于上下游虹鳚群体中体色形成的原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虹鳚体色与基因没有关系B.虹鳚体色只由溪流深浅决定C.体色鲜艳的虹鳚生存机会更大D.捕食者对虹鳚的体色进行了选择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16.(10分)下图是研究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的模拟实验装置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这一实验装置是由 设计的。(2)装置A模拟了原始地球的大气环境,原始地球的大气环境与现在的大气环境相比,缺乏大多数生命赖以生存的 ,从而推测原始地球的大气环境 (填“有利于”或“不利于”)生命的形成和生存。正、负电极接通进行火花放电模拟的是自然界中的 现象。(3)装置B中的液体相当于原始的 ,实验后可检验到装置C中含有多种 。研究表明,原始地球上合成的这些物质为后来生命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4)此实验表明,在生命起源的过程中,从 生成简单的有机物是完全可能的。17.(10分)下图是生物的进化树,可以简明地表示生物的进化历程和亲缘关系。此树从树根到树梢代表地质时间的延伸,主干代表各级共同祖先,大小分枝代表相互关联的各个生物类群的进化线索。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 B所代表的动物类群是 。(2)鸟类和哺乳动物是由共同的祖先 进化而来的。(3)哺乳动物生殖和发育的特点是 。(4)图中C所代表的植物类群与被子植物的共同点是用 繁殖。(5)动物中由水生向陆生进化的过渡类型是 动物。18.(8分)根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回答下列问题。(1)某个海岛上生存着许多昆虫,有些是有翅的,有些是残翅的,有些是无翅的。这样的现象说明生物的变异具有 性,这些变异是可以 的。在这个海岛上有翅昆虫的种类和数量较多,这是 的结果。(2)由于环境的变化,海岛经常刮大风,一些有翅的昆虫被吹到海里,无翅和残翅的昆虫种群变成了优势种群。由此可见,在经常刮大风的环境下,有翅是 (填“有利”或“不利”)变异。19.(12分)下图是以海洋化学起源说为依据,结合地质学研究成果绘制的时间轴简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米勒实验模拟的地球时期是 (填图中字母),他的实验结果证明在原始地球的大气环境下,虽然不能形成生命,但可以形成一些简单的 ,为后来生命的形成提供物质基础。(2)古人类出现的时期是 (填图中字母)。(3)根据时间轴上植物类群出现的顺序,推测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 。1. A 解析 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原始大气中的成分在雷电、紫外线等的长期作用下,形成有机小分子,这些有机小分子随雨水汇集到原始海洋中,形成有机大分子,通过长期的相互作用,最后形成原始生命,大致过程是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有机小分子→有机大分子→原始生命。2. C3. A 解析 通常,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从题图中可以发现,“△”在底层出现,说明其结构较简单,中间层出现的“□”结构较复杂,最上层出现的“☆”结构更复杂,因此这三类生物的进化关系最可能是△→□→☆。4. D 5. D6. D 解析 由题图可知,最先出现的植物类群是原始的藻类植物(甲);原始的苔藓植物(乙)和原始的蕨类植物(丙)都是由原始的藻类植物(甲)进化而来的;丁是由丙进化而来的,因此丁的结构比丙复杂;丁和戊是由丙进化而来的,结构比丙复杂,多是陆生植物。7. D 解析 题图中甲的足印是五瓣,丁的足印也是五瓣,而且形态相似。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高,共同特征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故甲与丁亲缘关系最近。8. C9. D10. C 解析 变异是不定向的,具有有利变异的生物能适应环境而生存下去,具有不利变异的生物不能适应环境而被淘汰。11. D 12. D13. B 解析 牵牛花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牵牛花的群体中原本就有对草甘膦具有抗性的个体存在,草甘膦对牵牛花只是起到了选择作用;牵牛花与草甘膦之间进行着生存斗争,抗性个体在生存斗争中得以生存;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判断是有利变异还是不利变异是看是否有利于产生变异的生物个体的生存,环境条件不确定,所以牵牛花对草甘膦的抗性未必永远有利于自身生存。14. B15. D 解析 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虹鳚体色与基因有关系。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但有些性状是否表现,还受到环境的影响,虹鳚体色由基因控制还受溪流深浅影响。由题干可知,捕食者更容易发现并捕食体色鲜艳的虹鳚,体色鲜艳的虹鳚生存机会更小,因此捕食者对虹鳚的体色进行了选择。16.(1)米勒(2)氧气 不利于 闪电(3)海洋 氨基酸(4)无机物17.(1)爬行动物(2)古代爬行动物(3)胎生、哺乳(4)种子(5)两栖18.(1)普遍 遗传 自然选择(2)不利19.(1)A 有机物(2)F(3)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