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期中检测卷(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题号 一 二 合计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答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植物繁殖后代的方式中,属于有性生殖的是 ( )A.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培育胡萝卜B.用嫁接法繁殖龙爪槐C.用扦插法繁殖秋海棠D.用种子繁殖向日葵2.下列关于被子植物有性生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花是绿色开花植物的有性生殖器官B.被子植物是通过果实中的种子来繁殖后代的C.种子植物中的胚乳是由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发育而来的D.通过有性生殖,子代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3.蝉是一种昆虫,它的一生从受精卵开始,先发育成若虫,再发育成成虫,完成交配后结束它的一生。根据描述,你认为蝉的生殖方式和发育过程分别属于( )A.有性生殖、完全变态 B.无性生殖、完全变态C.有性生殖、不完全变态 D.无性生殖、不完全变态4.大量的蝗虫聚集会引发蝗灾,蝗虫所到之处,庄稼会受到严重损害,造成粮食减产。根据蝗虫发育的过程及特点判断,控制其数量的最佳时期是 ( )A.卵期 B.若虫期 C.蛹期 D.成虫期5.下列有关青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受精过程不受水的限制 B.蝌蚪生活在水中C.终生用肺呼吸 D.体温恒定6.下列关于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属于陆生脊椎动物B.都属于变温动物C.所产的卵都有卵壳D.发育过程都经过变态发育7.每年10月,成千上万的红嘴鸥都会迁徙到昆明,延续着“春城之约”。下列关于红嘴鸥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红嘴鸥在冬天体温不恒定B.气囊储存空气不利于红嘴鸥的气体交换C.红嘴鸥的生殖方式是胎生D.减少人类活动的干扰是保护红嘴鸥的重要措施8.下列诗词句或成语中,不包含生殖现象的是 ( )A.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C.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D.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9.下图为鸡卵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具有保护作用的结构只有③B.②和⑥都能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C.②上的白点①是鸡的受精卵D.鸡卵的锐端和钝端都存在⑤10.下列成语所描述的现象中,与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无关的是( )A.飞蛾扑火 B.作茧自缚C.金蝉脱壳 D.蜻蜓点水11.下列关于生物生殖和发育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植物的扦插、嫁接都属于无性生殖B.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C.昆虫的发育过程都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D.兔的繁殖和哺乳后代的方式与人类相似,具有胎生和哺乳的特征12.下列选项是某同学在进行“观察鸡卵的结构”实验时的一些操作和分析,其中不恰当的是 ( )A.将鸡卵放到温水中有气泡冒出,说明卵壳上有气孔B.观察鸡卵时会用到放大镜C.观察到卵黄上的小白点——胚盘,这是鸡卵主要的营养部位D.观察鸡卵时,用镊子轻敲鸡卵的钝端13.比较下图中昆虫、两栖动物、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①②③可依次表示 ( )A.变态发育、卵生、空中飞行 B.变态发育、卵生、体内受精C.卵生、体内受精、变态发育 D.变态发育、体内受精、卵生14.小美从妈妈那遗传了白皙的肤色。但最近小美因为学习游泳,常在室外泳池中晒太阳,皮肤变黑了。这一现象表明了性状、基因和环境三者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性状是由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B.基因是由性状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C.性状仅仅受环境的影响,与基因无关D.性状只能由基因控制,不受环境影响15.已知红绿色盲基因在X染色体上,一对色觉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红绿色盲的男孩,这个男孩的红绿色盲基因 ( )A.来自父亲B.一半来自父亲,一半来自母亲C.来自母亲D.有1/4的概率来自母亲16.某细胞中有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染色体上,下列图解正确的是 ( )17.下图中,能正确表示染色体、DNA、基因三者之间关系的是 ( )18.摇蚊从热带沼泽到极地均有分布。与其他地区的摇蚊相比,南极摇蚊通过减少体内水分和提高抗冻物质浓度的方法,来防止自己在极寒条件下被冻成“冰棍”。用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解释,这种现象是 ( )A.由极寒环境引起的变异 B.过度繁殖的结果C.自然选择的结果 D.人工选择的结果19.一只白色公羊与多只黑色母羊交配,生下的小羊总是表现为白色。假设相关基因用A、a表示,此现象可解释为 ( )A.控制黑色的基因消失了B.控制黑色的基因未消失但不表现C.黑色母羊的基因组成必为 AaD.白色公羊的基因组成必为 Aa20.下图表示细胞核、染色体、DNA 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一个DNA 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B.②表示 DNA,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C.①表示染色体,1条染色体中一般只含有1个DNA分子D.③表示细胞核,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21.蜗牛的有条纹(A)对无条纹(a)为显性。某生物学兴趣小组发现两只有条纹的蜗牛交配,后代出现了无条纹的蜗牛,则亲代蜗牛的基因组成分别是 ( )A. AA、Aa B. Aa、Aa C. Aa、aa D. AA、aa22.某对夫妇先后生育了两个男孩,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丈夫产生的精子都含有 Y染色体B.妻子产生的卵细胞都含有两条X染色体C.生男孩是因为含 Y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D.若这对夫妇生第三个孩子,生女孩的概率是123.下列关于基因、性状及其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基因相同,性状一定相同B.具有隐性基因的个体,都表现为隐性性状C.性状相同,基因组成可能不同D.生物体表现出的性状都为显性性状24.下列现象属于变异的是 ( )A.家蚕的幼虫和蚕蛾在形态结构上的差异B.同一株玉米果穗上的玉米粒,有的呈黄色,有的呈白色C.变色龙在草地上呈绿色,在树干上呈灰色D.兔子的尾巴和狗的尾巴在形态上的差异25.下图是染色体、蛋白质、DNA 和基因之间的关系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在细胞核中,是遗传物质的载体B.①是染色体,主要由基因和②构成C.携带遗传信息的有②和③D.④是基因,是 DNA 上的任意片段26.下列关于性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A.性染色体存在于所有细胞中B.性染色体仅存在于生殖细胞中C.与性别有关的染色体叫性染色体D.人的体细胞中含有一对性染色体27.父亲为双眼皮,母亲为单眼皮,生了一个单眼皮的孩子(已知双眼皮对单眼皮为显性)。后来母亲通过手术变成了双眼皮。若该夫妇再生育一个孩子,这个孩子为双眼皮的概率为 ( )A.1/4 B.1/2 C.3/4 D.128.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国人口中男性占51.24%,女性占48.76%。下列关于人的性别决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性染色体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B.受精卵的性染色体是 XX,则发育为男孩C.人的性别决定于受精卵形成时期D.男性性染色体中的X染色体来自父亲29.下列关于人的性别遗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男女性别属于人的性状B.正常男性体细胞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C.性染色体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D.精子与卵细胞的结合是随机的30.下图表示人的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子代体细胞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B.子代细胞中的染色体都是成对存在的C.子代体细胞核中的 DNA一半来自父方D.男孩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31.下列生物的变异性状,不可遗传的是 ( )A.经太空育种形成的太空椒的个大质优性状B.经杂交产生的小麦的高产抗倒伏性状C.经人工选择繁育出的高产奶牛的高产性状D.把大花生种子种在贫瘠的土壤中,结出的花生个小的性状32.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为了适应污染的环境,桦尺蛾的体色由浅色变成深色B.昆虫的保护色和食虫鸟敏锐的视力是它们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C.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去吃高处的树叶,因此颈变得很长D.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它们的毛色就产生了白色变异33.科学家利用特定物质创建了两个短链,每个短链都带有一个氨基酸;两个短链放在一起后氨基酸可连在一起;重复此过程可得到含有多达15个氨基酸的蛋白质。这一成果能证明生命起源中的阶段是 ( )A.从多分子到原始生命B.从无机物到有机小分子C.从有机大分子到多分子D.从有机小分子到有机大分子34.一位科学家每年9月都对同一块草地上的蜗牛进行统计(结果见下表)。所有的蜗牛都是同一物种,一些蜗牛的贝壳上有条纹,一些没有条纹。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年份 草地覆盖率/% 贝壳有条纹/只 贝壳无条纹/只2016 29 47 242017 26 35 232018 6 3 342019 97 34 102020 96 40 152021 8 7 412022 98 69 12A.在草地覆盖率较高的环境中,蜗牛贝壳有条纹是保护色B.用自然选择理论能合理解释表格中的数据C.研究中仅发现1只贝壳完全为黑色的蜗牛,可能是因为基因发生了突变D.贝壳有条纹是有利变异,贝壳无条纹是不利变异35.下图表示几类哺乳动物的起源情况,下列对此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现存各类哺乳动物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原始哺乳动物为适应不同的环境而进化为现存各类哺乳动物C.生物通过定向的变异适应变化的环境D.在现存条件下,原始哺乳动物也可进化为现代哺乳动物36.下图表示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种群密度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A点时,种群中存在多种变异类型,这是不定向变异的表现B. A→B 的变化是生物与无机环境斗争的结果C. B→C 是害虫耐药性逐代积累的结果D.农药使害虫产生耐药性变异37.下列关于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②化石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直接的证据 ③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④结构越复杂的生物化石出现在越古老的地层里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38.下列关于化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非常重要的证据B.化石是由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在地层中形成的C.通过对不同年代化石的比较,可推断出生物进化的趋势D.与鸟类的化石相比,恐龙的化石出现在更为晚近的地层中39.科学的推测需要有一定的证据支持,也需要有严密的逻辑及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下列叙述中,不能为“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的推测提供证据支持的是( )A.原始大气中含有水蒸气、氢气、氮、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气体B.美国青年学者米勒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所进行的实验C.人们从坠落在澳大利亚的陨石中发现含有并非来自地球的氨基酸D.地质学研究表明,46亿年前的地球温度很高,或赤日炎炎,或电闪雷鸣40.在某个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有许多无翅或残翅的昆虫。形成这种适应性的原因是 ( )A.自然选择B.人类选择C.海岛上食物中缺乏供翅生长的物质D.海岛上无翅或残翅昆虫的天敌较少二、综合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40分)41.(7分)据统计,一只青蛙每天能吃掉70多只害虫,是动物世界中最出色的“农田卫士”。下图是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雌雄青蛙抱对后,分别将卵细胞和精子排入水中,精子和卵细胞在水中结合形成①,这种受精方式为 。(2)②处于青蛙发育过程中的 时期,该时期非常像鱼,用 呼吸。(3)③处于青蛙发育过程中的 时期,④时期的青蛙主要用 呼吸。(4)青蛙在由幼体到成体的发育过程中,在 和 上都有显著的变化,因此青蛙的发育过程属于变态发育。42.(8分)下图为部分生物的生殖发育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观察 A、B、C的发育过程可以看出,它们在由 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体与成体的 和 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 。其中A与B又不完全相同,B的发育过程为 发育。(2)D、E表示的生殖方式分别是 、 ,后者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3)F和A、B、C、D、E的生殖方式不同,F属于 生殖。43.(5分)为探究番茄果色的遗传,某实验小组用红果番茄和黄果番茄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组别 亲代组合 子代性状及数目红果/个 黄果/个甲 黄果×黄果 0 235乙 红果×红果 60丙 红果×黄果 120 126(1)在遗传学上,番茄的红果和黄果称为一对 。(2)乙组子代中出现了黄果,可推测出黄果为 (填“显性”或“隐性”)性状;理论上子代应有红果 个。(3)若控制番茄果色的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则丙组中子代红果的基因组成是 。(4)已知番茄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12条,则其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 对。44.(5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化学农药的品种和产量逐年增加,但害虫的耐药性也在不断增强,对农作物的危害仍然很严重。针对这种情况,我国科学家开展了科学研究,成功地将某种生物的抗虫基因导入棉花细胞中,得到了具有抗虫基因的棉花新品种——“转基因抗虫棉”,它对害虫有很好的毒杀效果。请回答下列问题。(1) 这一环境因素对害虫群体进行了 ,耐药性强的害虫适应环境而生存,无耐药性或耐药性弱的害虫不适应环境而被淘汰,最终形成了耐药性强的害虫种群。(2)上述变异 (填“能”或“不能”)遗传给后代。(3)“转基因抗虫棉”具有普通棉花所没有的抗虫特性,这一性状是由其细胞中DNA分子上的 所决定的。(4)该项科技成果在环境保护上的重要作用是 。45.(4分)科学家做过如下实验,将深色桦尺蛾和浅色桦尺蛾分别进行标记,然后放养于不同的地点,一段时间后,将所释放的桦尺蛾尽量收回。统计其数目,结果见下表:地区 工业污染区 非工业区深色蛾 浅色蛾 深色蛾 浅色蛾释放数目/只 154 164 472 496再回收率/% 58 25 6 42请结合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回答下列问题。(1)桦尺蛾有深色和浅色之分,这是一种 (填“遗传”或“变异”)现象。(2)在工业污染区,深色桦尺蛾不容易被敌害发现,并通过逐代 得以加强,数量越来越多,浅色桦尺蛾数量则减少,这就是达尔文进化理论中的 。(3)从表中可以看出,在不同环境中生活的桦尺蛾,其保护色是不同的。根据达尔文的进化理论,保护色的形成是 (填选项字母)的结果。A.长期烟熏 B.长期捕食这种颜色的食物C.长期自然选择 D.长期人工选择46.( 11分)某生物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以下实验来探究生物保护色的作用。组别 甲组 乙组实验材料 菜青虫 100条 生活环境 与菜青虫体色一致的青色菜叶 与菜青虫体色不一致的黄色菜叶实验处理 放入1只家鸽 放入1只家鸽实验结果 1分钟后,剩余88条菜青虫 1分钟后,剩余75条菜青虫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乙组的实验材料应该是 。(2)同学们发现实验设计中有一点并不完善,请对其进行修改: 。(3)菜青虫的体色在青色菜叶上是 变异,在黄色菜叶上是 变异。(4)上述实验的变量是 。实验中设置甲组的目的是 。(5)如果青色菜叶上的菜青虫所处的生活环境发生变化,菜青虫可能被吃光,这说明:生活环境变化导致菜青虫原来的保护色失去保护作用,使其容易被天敌发现而被捕食,以致其生存的机会大大降低。由此得出结论:生活环境对菜青虫起到了 作用,这种作用是 (填“定向”或“不定向”)的。(6)根据达尔文的理论,保护色的形成是长期 的结果,这是通过 实现的。1. D 解析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培育胡萝卜、用嫁接法繁殖龙爪槐以及用扦插法繁殖秋海棠,都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因此都属于无性生殖;种子的胚是由受精卵发育形成的,因此用种子繁殖向日葵属于有性生殖。2. C 解析 种子的胚是由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发育而来的。3. C 4. B5. B 解析 青蛙的受精过程在水中进行;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蛙用肺呼吸,用皮肤辅助呼吸,水陆两栖,体温不恒定,属于变温动物。6. B 解析 爬行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完全脱离了水的限制,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两栖动物是由水生到陆生的过渡类型,A项错误;爬行动物能产有卵壳的大型卵,两栖动物的卵外没有卵壳保护,C项错误;两栖动物进行变态发育,爬行动物的发育无变态现象,D项错误。7. D 解析 红嘴鸥是鸟类,生殖方式是卵生,属于恒温动物,A、C两项错误;鸟类体内有许多气囊,吸气时,吸进的空气一部分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另一部分则直接进入气囊,呼气时,气囊内的气体又返回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因此,气囊储存空气有利于红嘴鸥的气体交换,B项错误。8. B 9. B10. A 解析 飞蛾扑火是蛾类趋光性的表现,与生殖和发育无关。11. C 解析 昆虫的变态发育有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两种,完全变态发育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不完全变态发育要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12. C13. B 解析 ①昆虫与两栖动物的共同特征是变态发育;②昆虫、两栖动物、鸟类的共同特征是卵生;③鸟类与昆虫的共同特征是体内受精。14. A 15. C16. C 解析 染色体在生物体的体细胞中成对存在,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位于成对染色体的相同位置,只有C项是正确的。17. A 18. C19. B 解析 基因有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之分,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 当一对基因中的一个是显性基因,另一个是隐性基因时,表现为显性性状。其中的隐性基因并没有消失,仍然会遗传下去,只是未表现。20. B 解析 题图中②表示 DNA,一个 DNA 分子上包含有多个基因,生物的某个具体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21. B 解析 由题意可知,有条纹为显性性状,无条纹为隐性性状,亲代均是有条纹的蜗牛,其基因组成为 AA或 Aa。子代出现了无条纹的蜗牛(基因组成为 aa),子代中的基因都是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则亲代都含有基因a,所以亲代的基因组成都是 Aa。22. C 解析 丈夫产生的精子含有 Y 染色体或 X 染色体,A项错误;妻子产生的卵细胞都含有一条X染色体,B项错误;若这对夫妇生第三个孩子,生女孩的概率是1/2,D项错误。23. C24. B 解析 A 项是生物的发育现象;C项属于动物的保护色;D项兔子和狗的尾巴在形态上有差异,不是同种生物之间的差异,不属于变异。25. A26. B 解析 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中都含有性染色体。27. B 解析 设控制眼睑性状的基因为 A、a。 由父亲为双眼皮,母亲为单眼皮,生了一个单眼皮的孩子,可知父亲的基因组成为 Aa,母亲的基因组成为 aa。母亲虽通过手术变成了双眼皮,但其基因组成并没有改变,所以再生育一个孩子,孩子为双眼皮的概率为1/2。28. C 29. C30. B 解析 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是单个存在的。31. D 解析把大花生种子种在贫瘠的土壤中,结出的花生个小的性状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因此属于不遗传的变异。32. B 33. D34. D 解析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被淘汰。贝壳有条纹和贝壳无条纹两种变异是否有利,取决于周围的环境。35. A 解析 生物与环境相适应,原始哺乳动物的生活环境不同,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形成了适应各自环境的不同特征,进化为各类哺乳动物,A项正确,B项错误;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C项错误;现在不具备原始哺乳动物进化为现代哺乳动物的条件,D项错误。36. D 解析 使用农药后,害虫种群密度明显降低,但仍有一定量的害虫存活,说明A 点时种群中存在多种变异类型,多种变异类型是不定向变异的表现,A→B 的变化是生存斗争的结果,A、B两项正确;B→C 害虫种群密度逐渐增大,是耐药性逐代积累的结果,C项正确;害虫产生不定向变异后,农药对害虫的耐药性变异进行定向选择,使害虫种群发生定向进化,D项错误。37. A 解析 结构越复杂的生物化石一般在越晚近的地层中出现。38. D39. C 解析 在陨石中发现了并非来自地球的氨基酸,这说明原始生命可能来自其他星球。40. A41.(1)体外受精(2)蝌蚪 鳃(3)幼蛙 肺(4)形态结构 生活习性42.(1)受精卵 形态结构 生活习性 变态发育完全变态(2)卵生 胎生(3)无性43.(1)相对性状(2)隐性 180(3) Bb(4)1244.(1)农药 选择(2)能(3)基因(4)控制害虫数量,减少农药使用45.(1)变异(2)遗传 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3)C46.(1)菜青虫100条(2)甲、乙两组均多放入几只家鸽(如5 只)(3)有利 不利(4)生活环境 形成对照(5)选择 定向(6)自然选择 生存斗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