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9张PPT)18 井冈翠竹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2内容:熟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了解井冈山的竹子在不同时期为革命所作的贡献。阅读目标情感:体会作者对井冈翠竹以及井冈山人民的赞美之情。重点,涉及“思考·探究·积累”一3语言:赏析文中带有浓郁抒情意味的句子(感叹句、祈使句、比喻句、排比句、反复句等),分析其表达效果。重点,涉及“思考·探究·积累”二难点,涉及“思考·探究·积累”三学习目标12联想:学习运用联想把人和物、景和情巧妙地联系起来。写作目标寓情于物:学会运用寓情于物的抒情方法。立德树人懂得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的重要性,做一个坚韧不拔、无私奉献、乐观向上和勇于担当的人。袁鹰(1924—2023),原名田锺洛,江苏淮安人,作家。他一生创作了大量散文、诗歌、报告文学和儿童文学。他的散文题材广泛、视野开阔。他善于以抒情、议论的手法和排句、叠句的形式渲染气氛,突出主题,使得作品诗意盎然。主要作品:散文集《第一个火花》《风帆》,诗集《江湖集》《篝火燃烧的时候》等。作者简介预习资料速查1960 年,当时在人民日报文艺部工作的袁鹰第一次来到井冈山。他和同事穿过密密层层的毛竹林,重走红军路,探寻历史的足迹。当时正值国民经济严重困难时期,但井冈山的人民胼手胝足地创造新的生活。井冈山时代的老赤卫队员、转业军人、支援山区建设的下放干部、基层负责人和从大城市来建设山区的知识青年,他们不怕苦、不怕累,在艰苦的条件下开发井冈山,建设井冈山,那种艰苦创业的精神着实叫人感动。那漫山遍野、郁郁葱葱的毛竹,正体现了井冈山人的革命品格。回去以后,袁鹰陆续写了一组散文《井冈山记》,《井冈翠竹》是其中的一篇。背景资料预习资料速查1. 深坳( ):深山间的平地。2. 梭镖( ):装有长柄的两边开刃的尖刀。3. 砍伐( ):用锯、斧等把树木的枝干弄下来或把树木弄倒。4. 修长:文中指竹滑道细长。5. 摇撼:摇动(树木、建筑物等)。6. 殷( )切:深厚而急切。7. 功勋( ):重大的贡献,特殊的功劳。必考字词梳理读读写写àosuō biāofáyīnxūn8. 郁( )郁苍苍:形容草木苍翠茂盛。9. 重重叠叠:形容一层又一层地摞在一起的样子。10. 魂飞魄( )散:形容非常惊恐。11. 绞( )尽脑汁:形容苦思积虑,费尽脑筋,想尽办法;费尽心思去思考一件事情。12. 悬岩绝壁:形容山势险峻。13. 幽谷荒滩:幽谷,幽深的山谷,荒滩,荒漠的滩涂。常用于描述一种偏远、荒凉的自然环境。必考字词梳理yùpòjiǎo1. 白匪(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对国民党军队的称呼。2. 竹鞭( ):文中指毛竹的根状茎。必考字词梳理注释中的生难字词fěibiān( )(累赘)( )(积累)( )(劳累)léilěi多音字必考字词梳理累lèi折拟声词,形容雷声。·( )(殷红)( )(殷切)( )(殷其雷)yānyīn殷yǐn( )(折本)( )(折腾)( )(折价)shézhēzhé形近字必考字词梳理哨( )(哨兵)俏( )(俊俏)峭( )(陡峭)shàoqiào稠( )(稠密)绸( )(绸子)凋( )(凋零)chóuchóu勋( )(功勋)殒( )(殒命)陨( )(陨石)xūnyǔnyǔnqiàodiāo词 坚韧 坚忍同 都是形容词,都可形容“意志坚强,任何艰难挫折都动摇不了”。异 指坚固的韧性,不容易折断,侧重“韧”。 指(在艰苦困难的情况下)坚持而不动摇。例 ①只有波澜起伏的挫折,才能造就人格的坚韧与不屈。②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近义词辨析必考字词梳理井冈翠竹在战争时期和建设时期分别作过怎样的贡献?文章表现了井冈山人怎样的品格?品格写法预习思考问题文章主要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2导思1导思3关键词:坚贞不屈带着问题读课文导思内容主题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导思4课文初读感知文章脉络第一部分(1、2 段):描写了井冈山竹子的样子。第二部分(3— 9 段):描写了竹子在革命战争年代所起的作用。课文初读感知第三部分(10—12 段):写竹子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贡献。第四部分(13 段):总结全文,赞美井冈山的竹子,赞美井冈山人,赞美亿万中国人民。课文整体感知简要概括课文主旨本文通过描绘井冈山上郁郁苍苍、坚韧不拔的毛竹,回顾了毛竹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作出的贡献。热情歌颂了井冈山人民和革命战士的英勇顽强、坚贞不屈的革命气节与革命精神。一课一法【中考考点】赏析散文的语言特点【设题形式】( 1 ) [中考·连云港] 汪曾祺的散文,如话家常,平淡自然,却饶有趣味。品读下面的画线句子,体会语言的独特韵味。( 2 ) [ 一模·邯郸] 编剧觉得第12 段画线句写得非常精妙,请你说说妙在何处。孩子们像燕雏一样,从筐里探出头来,呼喊着,玩闹着,和母亲们爱抚的声音混在一起,震荡着漫长的欢乐的旅途。一课一法【答题 技巧】(1) 用词角度:寻找句子中富有表现力的词,比如动词、形容词、叠词、拟声词等。(2) 句式角度:短句、长句、长短句结合等。(3) 手法角度: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4) 整体风格角度:散文的语言特点一般为生动形象、朴实自然、清新明快、质朴通俗、典雅优美、简洁平实、华丽细致、豪迈奔放、含蓄蕴藉、幽默睿智等。【答题模式】总体概括语言特点+ 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语句的表达效果。板书设计井冈翠竹井冈翠竹的自然美井冈翠竹的革命史井冈翠竹的社会主义建设用具、武器运送各地苍翠挺拔井冈翠竹的精神象征坚贞不屈无私奉献永不低头(共27张PPT)第二课时18 井冈翠竹课文细读品味1.第②段的景物描写运用了什么样的观察顺序?有什么作用?运用了从远到近、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顺序,描写了毛竹的外形,交代了难忘毛竹的原因,表达了作者对井冈山竹子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课文细读品味2.第③段有什么作用?这段话一线串珠,贯通全文。课文细读品味3.第⑤段最后一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了肯定语气,点明没有人能够忘记井冈山的竹子,突出了井冈山竹子对革命的巨大贡献。课文细读品味4. ⑤—⑦段写了哪三类人?他们各自有什么特点?(1)战士:不怕困难,忠于革命;(2)老乡:视红军战士为亲人;(3)革命家:身先士卒,高瞻远瞩。课文细读品味5.第⑧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者借此表达了什么?运用了拟人、顶真、引用的修辞手法,层层推进,渲染出毛竹旺盛的生命力。作者借物喻人,明写井冈山竹子旺盛的生命力,实写井冈山人民坚贞不屈的性格,表达了对井冈山人民的赞美。课文细读品味6.如何理解第⑩段中画线的句子?作者运用想象、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砍伐毛竹人的焦急心声,这也是井冈山人民的心声!表达了井冈山人民投入社会主义建设的迫切心情。课文细读品味7.画线句子中,四个“一天比一天”,描摹出一番怎样的场景?这样写有什么效果?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描摹出建设者们在恶劣的大风雪天气里,不畏严寒,不惧困难,顽强地砍伐毛竹的场景,他们面前的毛竹越堆越多、越堆越高,他们为竹滑道修的竹桥也越来越长。作者用这四个“一天比一天”,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砍伐毛竹、修建滑道的艰难,表现了建设者们夜以继日、废寝忘食的工作干劲之大和砍伐毛竹的速度之快。1.第11 自然段,作者为什么没有写建设者们是怎样绞尽脑汁想办法,日日夜夜修建“竹滑道”的过程,而是直接写他们修好了滑道把毛竹运送到了山下?这样的安排与文章主题有关。文章要表现的主题是井冈山的竹子,也就是井冈山人对革命所作的贡献,竹子送到山下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是主题需要的。而修建“竹滑道”的过程与主题无关,所以作者没有写这一部分。这样的安排可以更好地表现主题。课文全篇探究2.作者是怎样通过丰富的联想,把看似普通的竹子和井冈山的人、历史、现实巧妙地联系起来的?竹子和人: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竹子以人的品格和精神,如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等,这些品格正是革命战士和井冈山人民所具备的。同时,作者还通过回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用毛竹扁担挑起重担的历史,以及红军战士与翠竹之间的深厚情感,进一步强化了竹子和人之间的联系。课文全篇探究竹子和历史:作者描绘了竹子在革命战争中的重要作用,如搭建帐篷、制作武器等,生动地再现了革命战士们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因此,竹子在井冈山历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和意义。课文全篇探究竹子和现实:井冈山的翠竹不仅曾经为革命建立了功勋,而且现在和将来仍然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大厦继续献出一切。这种联系不仅体现了井冈山在中国革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也展示了井冈山精神对全国人民的深远影响。同时,作者还通过描述翠竹被运往全国各地,用于各种建设事业,进一步强调了井冈山与现实的紧密联系。课文全篇探究1.寓情于物,主题鲜明。本文寓情于物,从竹写起,以竹喻人,作者通过丰富的联想,把看似普通的竹子和井冈山的人、历史、现实巧妙地联系起来,层层推进,歌颂以井冈山人民为代表的中国人民的革命气节和革命精神。归纳总结特色总结2.语言优美,情感充沛。文章具有浓郁的抒情意味。感叹句、祈使句的大量使用,渲染出高昂的情绪;比喻、排比、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丰富了读者的想象,增强了语言的气势;第二人称的使用,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归纳总结国学经典积素养国学经典诵读竹 石 [清] 郑 燮原文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译文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儿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经历千万次的磨炼仍然坚韧挺拔,任凭东西南北风的呼啸也不动摇。号板桥,为“扬州八怪”代表人物,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国学经典积素养【品格素养点拨】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顽强执着、坚韧不拔的品质。作者表面上写竹子,实际上写人,歌颂那正直倔强、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希望我们也能像竹子一样,具有坚韧不拔的品质和不向恶势力低头的风骨。中考这么考(期末·石家)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注释 ①枝:指竹子。②泥:污泥。③依旧:依然。④金涓:元末明初诗人。一生幽居在野,不应征聘。⑤诛茅:刈除茅草。【甲】咏 竹 [明] 朱元璋雪压枝①头低,虽低不着泥②。一朝红日出,依旧③与天齐。【乙】村 园 金 涓④半亩村园接水涯,诛茅⑤新构小书斋。窗前不用栽花柳,只对青山景自佳。中考这么考1. 甲诗由两幅写意水墨画组成。两幅画分别属于( )A. 冷色调 暖色调B. 暖色调 冷色调C. 冷色调 冷暖色调D. 冷暖色调 暖色调A中考这么考2. 小语打算将上面两首古诗放进以下专刊中,它们最适合编入哪个栏目?请你任选一首结合诗歌内容说明理由。备选栏目:A【托物言志】 B【高雅情趣】 C【故土情深】________诗可以编入 ________栏目,理由: ____________示例一:甲 A 诗歌赞美竹的高洁、刚正不阿、不畏积雪压迫的优秀品质,暗喻诗人坚强不屈、不畏挫折、奋发进取的精神。示例二:乙 B 诗歌描述了诗人在美好的环境中营建自己的小书斋,并为书斋窗前美好的青山图景而深深陶醉,表现出诗人融入自然的高雅情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素养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7 年10 月,毛泽东率领经“三湾改编”后的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先后在宁冈、永新、茶陵、遂川等县恢复和建立了党组织,发展武装力量,开展游击战争,领导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建立红色政权,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创立了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素养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地武装斗争树立了榜样,成为中国革命走上建立农村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的开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为中国革命的中心工作完成从城市到农村的伟大战略转移,走上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开辟了新的道路。【品格素养点拨】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素养中考这么考(中考·潍坊节选)学校开展“强国有我·青春有为”主题实践活动。请结合以下材料,完成后面的任务。【材料一】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惟知跃进,惟知雄飞,惟知本其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锐敏之直觉,活泼之生命,以创造环境,征服历史。——李大钊中考这么考【材料二】1985 年出生的郭玺是“八步沙林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的第三代治沙人。从2016 年起,他从父辈手中接过治沙的接力棒,创新采用机械治沙、网络治沙等方式,提高了治沙效率。林场管护区林草植被覆盖率从治理前的不足3% 提高到现在的70% 以上。【材料三】武汉大学南北极科考队的青年队员们,远离亲人,投身科考研究,身处最低零下30 摄氏度、最高10 级大风的极地风雪世界,团队密切合作,攻克技术难关,实现了我国极地科考史上多个“从0 到1”的突破。中考这么考1.【扬青春之光】校报“青春·印迹”专栏,拟推介上述优秀青年事迹。请结合“材料二”“材料三”补充完成栏目导语。青春应该留下怎样的印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青春本就多姿多彩,生机无限。但从他们的青春中,总能找到最美的青春底色,汲取到奋进的力量。郭玺接过父辈接力棒扎根沙漠,续写青春传奇武大南北极科考队用脚步丈量冰封之地,点亮青春底色中考这么考2. 【解青春之惑】学校公众号正进行“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的讨论,请结合三则材料给你的启示,发表自己的观点。同学A:究竟要“活出怎样的人生”,我很困惑,你们是怎么思考的?同学B:我想要平平淡淡,不“躺平”也不拼命,好好享受生活,这样的人生多惬意!中考这么考同学C:我要把精力投入到有价值的事情上,不惜一切代价追求自己“热辣滚烫”的人生,名利双收,这样才有意义!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示例:我想用自己的臂膀拼搏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让自己的一生不平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8. 井冈翠竹 第1课时.ppt 18. 井冈翠竹 第2课时 课件 20245-2025学年语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