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村居》《咏柳》教案第二课时:《咏柳》一、教学目标指导学生正确认读 “咏、绦” 等 4 个生字,规范书写 “碧、妆” 等 7 个字,提升学生汉字学习能力。带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熟练背诵并准确默写《咏柳》,深入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歌艺术魅力。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柳树、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观察力与热爱之情,感受大自然的创造力。二、作者简介向学生介绍贺知章:贺知章是唐代个性鲜明的诗人,他为人豁达开朗,不拘小节,有 “诗狂” 之称。他的诗歌风格豪放洒脱,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常常以独特的视角和奇妙的想象来描绘世间万物。而《咏柳》这首诗,便是他以独特视角和生动笔触,将柳树在春天的婀娜姿态展现得淋漓尽致,成为赞美春天柳树的经典之作。在介绍时,可以适当穿插一些贺知章的生平趣事,如他与李白的忘年交等,增加学生对诗人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人的创作风格。三、解决生字1.读音指导明确出示生字 “咏、绦、裁、剪”,教师以清晰标准发音领读,读准每个生字的字音。特别提醒学生注意 “咏” 为后鼻音,发音时舌根后缩抵住软腭,气流从鼻腔出来,同时声带振动,使发音饱满;“绦” 读 “tāo”,音调为阴平,发音时要平稳,避免误读成其他音调。可以通过让学生个别读、开火车读等方式,强化学生对生字读音的记忆。2.字形分析与记忆方法分析生字结构与记忆方法。如 “裁” 是半包围结构,“衣” 中为 “戈”,可以给学生讲述一个小故事,比如古代的裁缝师傅拿着武器 “戈” 在裁剪衣服,用这种形象记忆的方法帮助学生记住 “裁” 字的字形。“剪” 是上下结构,上 “前” 下 “刀”,引导学生理解为用刀在前面进行裁剪,这样将字形与字义结合起来,更有助于学生记忆字形。对于 “咏” 字,可以让学生联想 “唱歌” 这个动作,因为唱歌需要用嘴巴,所以是 “口” 字旁加上 “永” 字;“绦” 字是绞丝旁,和丝线有关,让学生想想柳树垂下的柳枝就像一条条丝线,从而记住这个字。四、书写指导1.范例讲解以 “碧” 字为例,讲解书写要点。“碧” 为上下结构,上紧下松。上面 “王” 和 “白” 紧凑排列,“王” 字的最后一横变为提,与 “白” 字的撇画相互呼应,笔画之间要连贯流畅。下面 “石” 的横画长而平稳,托住上部,这一横要写得舒展有力,确保字的重心稳固。在讲解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进行范写,边写边强调笔画的起笔、行笔和收笔,让学生看清每一个笔画的位置和走向。2.学生练习与指导安排学生书写练习,每个生字书写 3 - 5 遍。教师密切观察学生的书写情况,及时纠正书写姿势,如头要正、身要直、臂要开、足要安,眼睛距离书本约一尺等。同时,纠正笔画错误,对于学生容易写错的笔画,要及时指出并进行示范。强调书写规范与美观,要求学生书写时笔画要横平竖直,结构要匀称,培养学生良好书写习惯。对于书写认真、规范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可以在学生的作业本上画上小红花、小笑脸等。五、精读诗歌1.教师范读与学生跟读教师饱含深情地范读《咏柳》,在范读过程中,要注意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读出抑扬顿挫的感觉,展现诗歌的韵律美与意境美。比如 “碧玉 / 妆成 / 一树高”,“碧玉” 稍作停顿,“妆成” 连读,“一树高” 语调上扬,突出柳树的高大。学生跟读,模仿教师语气与节奏,多读几遍,感受诗歌魅力。在跟读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一边读一边用手打着节拍,增强节奏感。2.逐句精读诗句“碧玉妆成一树高”:引导学生思考 “碧玉” 不仅形容柳树颜色翠绿,如同碧玉一般,更赋予柳树亭亭玉立的姿态,就像一位身着绿衣的美丽女子。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柳树的样子,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柳树的美丽优雅。“万条垂下绿丝绦”:让学生结合生活中柳枝的样子,说说 “万条”“绿丝绦” 带来的直观感受。可以展示一些柳树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看到柳枝的繁多、细长与柔软,仿佛无数条绿色的丝带在风中飘动。鼓励学生用比喻的手法来描述柳枝,加深对诗句的理解。“不知细叶谁裁出”: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诗人发出疑问的原因,为什么诗人会对柳叶的形状如此好奇。可以让学生观察柳叶的形状,尖尖细细的,就像被精心裁剪过一样,从而感受诗人对柳叶形状的惊叹。“二月春风似剪刀”:让学生体会比喻的精妙,将无形的春风比作剪刀,春风像剪刀一样裁剪出了细长的柳叶,把春风的神奇创造力具象化。可以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可以用 “像剪刀” 来比喻,拓展学生的思维。3.想象画面与语言描述引导学生在脑海中想象诗歌画面,并用语言描述。可以先让学生自己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最后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全班分享。比如,有的学生可能会描述:“我看到了一棵高大的柳树,它的枝条像绿色的丝带一样垂下来,细长的柳叶在春风中轻轻摆动,仿佛是春风用剪刀精心裁剪出来的。” 通过这样的方式,锻炼学生的想象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六、体会情感1.交流讨论组织学生交流讨论:从诗中哪些词句能体会到诗人对柳树和春天的赞美?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围绕问题展开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巡视各小组,参与讨论,适时给予引导和启发。2.总结归纳引导学生从对柳树的描写,如 “碧玉妆成”“绿丝绦”,以及对春风的比喻中感受。“碧玉妆成” 把柳树比作碧玉,展现了柳树的美丽;“绿丝绦” 形象地写出了柳枝的柔软和繁多,这些都表达了诗人对柳树的喜爱。而 “二月春风似剪刀”,将春风比作剪刀,赞美了春风的神奇创造力,实际上也是对春天的赞美。总结出诗人通过对柳树的描绘,表达了对柳树的喜爱、对春天的赞美,以及对大自然创造力的惊叹。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再次总结诗歌表达的情感,加深印象。七、课堂小结1.知识回顾回顾《咏柳》的生字学习,让学生再次认读生字,说一说生字的结构和记忆方法。回顾诗句理解,随机抽取学生背诵诗句,并解释诗句的含义。2.情感升华强调诗人运用生动语言展现柳树之美与春天活力,让学生再次感受诗歌魅力与大自然的神奇。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学习这首诗后的感受,比如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是否更加强烈了,对大自然的观察力是否有所提高等。八、课后作业抄写碧、妆、绿、丝、剪五个生字,每个写两行。以 “春天的使者” 为主题,选择一种春天的事物(植物、动物或自然现象,如春雨、春风等),用写诗、画画、写短文、制作手抄报或拍摄小视频等方式,表达对它的喜爱与对春天的感受。九、教学反思在本次《咏柳》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中,有诸多方面值得总结与反思。从教学目标达成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准确认读和书写生字,通过多样化的朗读训练,多数学生也能有感情地背诵并默写诗歌,对诗句含义的理解也较为到位,基本达成了知识与技能目标。在过程与方法方面,直观演示法和问题引导法的运用效果显著,如展示柳树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理解诗句中柳树的形态,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诗人对柳叶形状的好奇,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上,通过讨论交流,学生能体会到诗人对柳树和春天的赞美,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有所增强。然而,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在生字教学环节,对于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在字形记忆方法的指导上还不够精准和深入,导致他们在书写时仍会出现错误。在精读诗歌环节,小组讨论的时间把控不够合理,部分小组未能充分深入地交流,影响了学生思维碰撞的效果。另外,在引导学生体会情感时,虽然学生能从诗句表面理解诗人情感,但对于诗歌背后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挖掘不足。针对这些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对于学习困难学生,要加强一对一辅导,根据他们的特点设计更具针对性的字形记忆方法。优化小组讨论环节,提前明确讨论时间和要求,给予学生更充分且合理的讨论时间。在情感体会部分,增加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如古代文人对柳树的特殊情感寓意等,引导学生从更广阔的文化视角去理解诗歌情感。同时,在作业布置上,进一步关注个体差异,分层布置作业,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可增加一些巩固性练习;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具挑战性的拓展任务,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升整体教学质量。(共29张PPT)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咏柳》第二课时教学目标课前导入天南地北都能住,春风给我把辫梳,溪畔湖旁搭凉棚,能撒雪花当空舞 。(打一植物)柳树作者简介贺知章(约 659 年 - 约 744 年),字季真,号 “四明狂客” ,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人。贺知章诗风清新通俗、豪放旷达,情感真挚,语言自然流畅。代表作《咏柳》《回乡偶书二首》等流传千古,在唐代诗歌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对后世诗歌创作影响深远。解决生字tāo cái jiǎn yǒng sī zhuāng 解决生字1.唱;抑扬顿挫地念2.(以某种事物为题)做诗:左右结构记忆:大家唱歌、朗诵的时候都要用嘴巴yǒng 解决生字1.对容貌进行修饰;打扮:梳~。2.女子身上的装饰;演员的装饰:红~。卸3.指陪嫁物品左右结构记忆:女子爱美靠梳妆,左边架子(丬)来帮忙zhuāng 解决生字1.蚕吐的像线的东西,是绸缎的原料。2.像丝的东西。3.形容极小,细微上下结构记忆:用手比划出 “丝” 字的形状,伸出两根手指,弯弯扭扭的,就像 “丝” 的笔画一样sī 解决生字用丝线编织成的花边或扁平的带子左右结构记忆:“绦” 字左边的 “纟” 表示它和线有关,右边的 “条” 就像是在告诉我们,它是长长的、一条一条的东西。tāo 解决生字1.安排取舍(多用于文学艺术)。2.文章的体制、格式3.衡量;判断4.剪裁;抑止半包围结构记忆:在衣服(外面部分)上用兵器(戈)进行裁剪cái 解决生字1.剪刀。2.形状像剪刀的器具3.用剪刀等使东西断开上下结构记忆:上面是 “前”,下面是 “刀”。用刀(下面部分)在前面(上面部分)的东西上做动作,就像用刀剪东西一样jiǎn 书写指导组词:碧绿 碧玉书写指导:上面的 “王” 和 “白” 部分要写得紧凑一些,下面的 “石” 部分相对舒展书写指导组词:化妆 美妆书写指导:“丬” 的提与 “女” 的撇点要相互避让,避免笔画交叉,使字的结构更加紧凑书写指导组词:碧绿 绿色 绿豆书写指导:右边的 “录” 字,上面的 “彐” 要稍小且靠上,下面的 “水” 要稍大且靠下,形成一种错落有致的美感书写指导组词:铁丝 丝巾 螺丝书写指导:两个撇折和提的上半部分要写得紧凑一些,提的末端稍微舒展,使整个字呈现上紧下松的形态书写指导组词:剪刀 剪纸 剪断书写指导:上面的 “前” 部分要写得紧凑一些,笔画之间的间距要均匀,下面的 “刀” 部分相对舒展,尤其是捺画要写得舒展整体感知《咏柳》赞美柳树歌颂、赞美整体感知《咏柳》唐 贺知章碧玉 / 妆成 / 一树高,万条 / 垂下 / 绿丝绦。不知 / 细叶 / 谁裁出,二月 / 春风 / 似剪刀。一起齐读,读准字词字音,读出节奏说说诗人眼中的柳树是什么样的??整体感知碧玉绿丝绦《咏柳》唐 贺知章碧玉 / 妆成 / 一树高,万条 / 垂下 / 绿丝绦。不知 / 细叶 / 谁裁出,二月 / 春风 / 似剪刀。诗句赏析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妆:装饰,打扮。一树:满树。一:满,全。绦:用丝编成的绳带。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前两句是写实景碧玉——颜色相似绿丝绦——形状相似高高的柳树上长满了嫩绿的新叶。轻垂的柳条像千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诗句赏析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新生的柳叶比喻成碧玉,写出了柳枝的嫩绿,柔美,细长的特点。这两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诗句赏析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裁:裁剪。似:如同,好像。虚景——想象歌颂美丽的春日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诗句赏析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两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运用了设问和比喻的修辞,设问引发了读者的好奇心,比喻将无形的春风化为有形的剪刀,形象地表现出春风的神奇创造力,让抽象的春风变得具体可感什么是设问呢?小知识什么是设问呢?设问是一种修辞手法,简单来说,就是作者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再自己回答。通过这样先问后答的方式,能引起读者的好奇和思考。课堂小结《咏柳》一诗前二句诗分别描写了柳树的整体形象和千万条垂挂的枝条,第三句在设问问题提出的同时,又有意无意地写到均匀细致碧绿的柳叶,三个句子分别写了柳树的不同方面,句句有内容,笔笔有特点。另外,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比喻的表现手法,咏唱了柳树,赞美了春天,讴歌了春的活力和大自然的无限创造力。体会情感诗的前两句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这两句诗通过对柳树的生动描绘,展现了春天柳树的迷人风姿,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盛景的由衷喜爱与热情赞美。后两句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诗人把春风比作剪刀,突出了春天的蓬勃生机和大自然的创造力,营造出一种清新、活泼的意境,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课后挑战作业:1.抄写碧、妆、绿、丝、剪五个生字,每个写两行2.请你以 “春天的使者” 为主题,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春天的事物(可以是一种植物、动物,或者是春天里的某种自然现象,比如春雨、春风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你对它的喜爱和对春天的感受。你可以选择写诗、画画、写一篇短文、制作一张手抄报,甚至是拍摄一段小视频介绍你眼中的 “春天的使者”。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部编版二下语文1《古诗二首-咏柳》课件.pptx 部编版二下语文《古诗两首-咏柳》教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