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课程纲要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课程纲要

资源简介

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
四年级下册小学道法
课程类型
国家必修课程
学校名称
设计者
适用年级
四年级
总课时
40
一、课程目标
(一)课标分析
课程标准是课程内容实施和评价的依据和归宿。四年级属于第二学段,凝练出道法课程的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五大核心素养,转化为本课程所培养的核心素养,并具体化为课程目标和学业质量要求。
维度
总目标
学段目标
学业质量要求




1.价值取向。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进中华民族价值认同和文化自信。
2.家国情怀。对家庭有深厚的情感,热爱家乡。
1.初步感知基本国情,为自己是中国人自豪。
2. 初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代表性成果,感受其魅力。
3.结合革命故事,知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积极参加中国少年先锋队的活动。
4.感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5.初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并在活动中加以践行。
1.感知家乡的基本情况和优秀传统文化,为自己的家乡感到自豪,感受家乡文化魅力。
2.感知近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创新创造方面的伟大成就。
(第四单元)




1.个人品德。践行以爱国奉献、明礼遵规、勤劳善良、宽厚正直、自强自律为主要内容的道德要求,日常生活中养成诚实守信、团结友爱、热爱劳动等个人美德和优良品行。
2.家庭美德。践行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勤劳节俭、邻里互助为主要内容的道德要求,做家庭的好成员。
3.社会公德。践行以文明礼貌、相互尊重、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道德要求,做社会的好公民。
1.初步养成健康的生活卫生习惯,关心公共卫生。
2.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懂得个人成长离不开社会和他人的支持与帮助。诚实守信。
3.孝敬父母,尊重师长,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和师长的辛劳。
4.体验公共设施给自己生活带来的便利,爱护公共设施,遵守公共秩序。
5.树立劳动意识,积极参加劳动实践,懂得劳动光荣,劳动不分贵贱。
1.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懂得个人成长离不开他人的支持与帮助,做到诚实守信。
(第一单元)
2.树立劳动意识,积极参加劳动实践,懂得劳动光荣、劳动不分贵贱。
(第三单元)




1.守法用法意识和行为。了解以民法典为代表的、与日常生活以及未成年人保护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树立法治意识,养成守法用法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2.生命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了解和识别可能危害自身安全的行为,具备自我保护意识,预防和远离伤害。
1.具有规则意识并学会遵守规则。
2.了解社会交往的基本规则,梳理平等意识,互相尊重。
3.知道法律能保护自己的生活。
4.了解每个人都有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责任。
1.了解社会交往的基本规则,树立平等意识,互相尊重。
2知道法律能够保护自己的生活。
(第一单元)




1.形成健全人格。能够认识生命的意义,正确认识自我,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2.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理性表达意见,树立正确的合作与竞争观念,能够换位思考,学会处理与家庭、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关系。
3.友爱互助。真诚、友善,拥有同理心,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具有互助精神。
1.初步认识和体验人的生命是可贵的,珍惜生命。
2.学会认识自己,理解他人,对他人有同情心。
3.能够识别消极情绪,学习调节情绪的方法。
4.做事有耐心,在克服困难和挫折中增强自信心。
1.学会认识自己,理解他人,对他人有同情心。
2.在冲突中能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倾听他人的意见,体会他人的心情和需要。
(第一单元)




1.主人翁意识。对自己负责,关心集体,关心社会,积极参与班级管理,对家庭贡献和负责任。
2.担当精神。热爱自然,践行绿色生活方式,懂得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1.主动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学会承担家庭责任。
2.热爱集体,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和民主管理,有互助意识。
3.初步了解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4.热爱自然,了解自然是我们生活的共同家园,懂得保护环境、爱护动物、节约资源。
1.在合理消费中学会承担家庭责任。
2.热爱家乡,懂得保护和改造环境、节约资源。
(第二单元、第四单元)
SEL(社会情感)
1.自我认知:能够准确识别出自己的情绪和思想。
2.自我管理:能够在冲突的情况下有效调节情绪、思想和行为。
3.社会意识:能够从不同情况下理解他人,与同伴友好相处。
4.关系技能:具备与他人保持良好关系的能力,能够建设性谈判解决冲突以及在需要时寻求和提供帮助。
5.尽责决策:能够在综合考虑各方面条件下做出良好的选择。
(二)教材分析
1.整体呈现
《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包含四个单元,主题分别是同伴与交往、做聪明的消费者、美好生活哪里来、感受家乡文化关心家乡发展。全册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目标,对接的是学生的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采用的学科学习方法可以是调查、体验、采访、动手操作等。本册教材中显性的栏目分别是阅读角、活动园、交流园、故事屋、相关链接。融合法治教育有3课。其中,大量的留白给学生提供思考和活动的空间。每个单元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单元主题下设课主题,都是引导学生学习研讨的话题。
2.全册要点梳理
章节
课题
生活领域学习主题
核心素养
主要内容
第一单元
同伴与交往
1.我们的好朋友
自我成长领域
同伴交往主题
政治认同
道德修养
法治观念
健全人格
责任意识
SEL社会情感
1270025400
2.说话要算数
3.当冲突发生
第二单元
做聪明的消费者
4.买东西的学问
社区生活领域
理性消费主题
道德修养
法治观念
2603533020
5.合理消费
6.有多少浪费本可以避免
第三单元
美好生活哪里来
7.我们的衣食之源
社区生活领域
工农业生产与劳动者主题
政治认同
道德修养
-381002540
8.这些东西哪里来
9.生活离不开他们
第四单元
感受家乡文化关心家乡发展
10.我们当地的风俗
社区生活领域
家乡的文化与发展主题
政治认同
道德修养
责任意识
-508000
11.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
12.家乡的喜与忧
(三)学情分析
[单元学情分析及SEL教育建议]
核心素养
突破措施
政治认同
借助我校的家乡研学活动课程唤醒学生与风俗密切相关的生活体验。
指导学生探究这些风俗的由来、文化价值和时代内含。
结合具体典型案例,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对风俗有鉴别的加以对待、摒弃和传承。
道德修养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情景体验等找出与人交往时的问题,区分益友和损友,学会结交朋友。
通过给好友编写信息传心声,学会珍惜友谊。
3.通过学生去体验,如访谈、调查、职业体验等。 4.教师搜集翔实的资料。
法治观念
帮助学生借助实例联系自身经历解读可以用到的法律知识。
健全人格和社会情感
通过角色扮演等心理方法体验他人的心理,理解他人。
责任意识
1.引导学生根据消费要求制定合理的消费计划。 2.指导学生运用调查、访问的方式了解消费习惯。
(四)学期目标
[学期总目标] [单元目标定位]
3863975152407937526035
247205550800二、课程内容
(一)教材整体内容
本册教材围绕学生熟悉的、直接的生活领域而设计,主要涉及《义务教育品德 与社会课程标准》中主题一“我的健康成长”、主题四“我们的社区生活” 等课程内容。作为循环上升的课程,本册教材主要聚焦儿童健康成长中的同伴交往问题,社区生活中的理性消费、工农业生产与劳动者、家乡的文化与发展问题。
全册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目标,对接学生的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采用的学习方法可以调查、体验、采访、动手操作等。
(二)教材单元结构
本册教材根据“同伴交往”“理性消费”“工农业生产与劳动者”“家乡的文化与发展”四个学习主题,设计了“同伴与交往”“做聪明的消费者”“美好生活哪里来”“感受家乡文化关心家乡发展”四个单元共十二课内容。

176212545085(三)活动任务
(四)课程内容与活动设计
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学期课程内容与活动设计
课程内容
活动设计
课时安排
开学第一课
分享《课程纲要》,发布学期大任务,学生制定计划
学生制定计划
1
第一单元
同伴与交往
1我们的好朋友
说说我的好朋友 好朋友 真友谊
友情初体验
通过开展友情体验活动,感受友谊的美好,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友谊,认识冲突发生的原因,学会避免和化解冲突,正确应对他人的欺负。
3
2说话要算数
谁还相信他的话 那些说话算数的人
为什么说到做不到 对自己说话算数
3
3当冲突发生
校园里的冲突 遇到欺负怎么办
3
第二单元做聪明的消费者
4买东西的学问
学会看包装 避免购物小麻烦
购物讲文明 维权意识不能少
校园美食节:做个聪明消费者通过情境再现理解买东西需要注意的学问;通过参与跳蚤市场活动,合理地去买卖东西树立尊重劳动者成果的意识,养成珍惜粮食的好习惯。
3
5合理消费
那些我想要的东西
学会合理消费
3
6有多少浪费本可以避免
餐桌上的浪费
还有哪些浪费可以避免
3
第三单元美好生活哪里来
7我们的衣食之源
白白的大米哪里来 美好生活的保证
职业体验家
通过职业体验,体会不同职业给生活带来的便利,懂得应尊重各行各业的普通劳动者。
3
8这些东西哪里来
物品身世“探秘”
它们带来的舒适与方便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3
9?生活离不开他们
离不开他们的劳动
他们都是劳动者 感谢他们的劳动
3
第四单元感受家乡文化?
关心家乡发展
10我们当地的风俗
风俗就在我身边 奇妙的节日风俗
风俗的演变
我是家乡代言人
通过选拔家乡代言人,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热爱家乡,主动参与家乡建设。
3
11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
民间艺术交流会
我们这里的民间艺术 保护民间艺术
3
12家乡的喜与忧
家乡的发展 我为家长发展出力
3
246507031115三、课程实施
(一)学习策略与资源建设
1.“目标一情境一问题一活动一评价”教学模式 2.创客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

(二)学期任务统领下的单元任务设计
单元任务设计
友情初体验
评价任务
评价量规
同学们,你们朝夕相处已经快四年了,在这其中你一定交了自己的好朋友,重温你们间的喜怒哀乐,把你的心声通过一封信表达给自己的好朋友吧。
任务1:课上分享自己与朋友之间开心或产生矛盾的故事。
任务2:回忆解决彼此冲突的方式。
任务3:写一封信向好友表达自己的心声
评价标准
等级
能够表达自己的情绪
9779029845
能够认识到冲突产生的原因
10096519050
能够采取办法化解冲突,维护友谊
10477546990
校园美食家
评价任务
评价量规
马上就是我们学校一年一度的美食节了,你打算用什么美食吸引同学们的眼光呢?你又有怎样的消费计划呢?
任务1:做好美食及宣传。
任务2:选择区域进行售卖。
任务3:计算美食获利,并记录自己的购物消费单。
评价标准
等级
能够找到优点合理宣传
9334541910
进行售卖
9715545085
认清需要,合理消费
10668014605
职业体验家
评价任务
评价量规
美好的生活来之不易,选择自己兴趣的职业体验一下吧。
任务1:话题讨论,了解衣食来源;采访家人,通过今昔对比了解工业产品给人们带来的舒适和便利。
任务2:通过具体事例感受“中国创造”
任务3: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职业进行体验
评价标准
等级
明确衣食来源
5143529210
说出中国创造的成就
5905544450
体验职业,感受生活
6985022225
我是家乡代言人
评价任务
评价量规
五月份,学校将迎来同学们期盼已久的“醉”美老家研学活动。你打算把老家的哪些发展变化告诉他人呢?
任务1:家乡风俗介绍会
任务2:辩论会:家乡风俗的传承与淘汰。
任务3:家乡的发展和变化调查报告
评价标准
等级
准确生动地介绍家乡的风俗
6540524130
能够说出那些风俗是糟粕,那些风俗是精华并应该传承
7175570485
完成家乡发展变化的调查报告
7810510795
(三)PBL项目化学习案例
项目概要表
项目名称:感受家乡文化 争做家乡代言人
项目时长:3周
学科:道德与法治、生命成长、语文、历史
适用年级:四年级
驱动问题:亲爱的同学们,潍坊一年一度的国际风筝会马上就要召开了,为了迎接来自世界各地友人,让他们能够更好地了解潍坊的地方风俗习惯。现从我校招聘家乡代言人。为各地友人进行解说,介绍自己的家乡特色。为家乡代言。
项目概述
四下第四单元主题为“感受家乡文化 关心家乡发展”,侧重从家乡的文化与家乡的整体发展变化的角度,提升学生对社区和家乡生活领域的社会性学习,相比家乡的物质形态而言,家乡的文化形态更为抽象。在单元任务群学习的基础上开展项目化学习,以活动贯穿始终,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带动整个单元的学习,具体是举办“感受家乡文化 争做家乡代言人”活动。第一学段目标,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文化符号。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亲切感,第二学段目标,初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代表性成果,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第三学段目标,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性成果及其意义,为中华民族创造的文明成就感到自豪。
项目目标
1.通过调查分析,感受风俗与自己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和体会风俗所蕴含的多样情感,理性看待风俗的演变。
2.通过探究民间艺术产生的原因,感受民间艺人的智慧,关心民间艺术的未来,力所能及的为民间艺术的保护和传承做贡献。
3.通过调查等活动了解和感受家乡的发展变化,明确家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性建议,热爱家乡、关心家乡发展。
项目里程碑
里程碑1:我是风俗讲解员
里程碑2:我是民俗传承人
里程碑3:我是家乡规划师
1课时
1课时
2课时
入项活动
我是风俗讲解员:如何讲解家乡风俗?
我是民俗传承人:如何传承家乡风俗?
我是家乡规划师:如何完成家乡规划书?
出项活动
关键问题
关键问题
关键问题
家乡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每个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是什么?
家乡最独具特色的风俗是什么?
家乡有哪些民间艺术?
民间艺术的来历是什么?
作为小学生应该如何传承民间艺术?
家乡最近几年有什么发展变化?
家乡目前还存在什么问题?
我们应该如何解决家乡存在的问题?
过程评价
(阶段产品)
过程评价
(阶段产品)
过程评价
(阶段产品)
1.提出须知问题
2.根据资料准确说出我国的传统节日,并完成风俗介绍卡
3.至少介绍一种特有节日,并说出蕴含的独特意义
1.了解一位民间艺人的精神,并进行体会
2.说出1-2种当地民间艺术的名称,讲解背后产生的来历,并绘制一幅风俗绘画作品
1.积极分析讨论,说出家乡的发展变化
2.完成家乡规划书
3.选举代言人,并进行全校公告
25031702329815四、课程评价
我们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对学生进行评价。
(一)[过程性评价](占35%)
评价项目
评价要素
评价标准
个人评价
同学评价
教师评价
A(5分)
B(3分)
C(0分)
课堂表现(占15%)
课前:做好课程预习和用具准备。
(1)提前做好课程准备
(2)提出疑问
能按照要求进行预习,完成任务,并提前做好准备。
能按照要求进行预习,但是不全面。
不预习。不做课前准备。
2.课中:
(1)正确理解本课内容。
(2)对内容有自己的理解。
(3)完成课堂上的讨论
(4)上课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主动发言并能完整表达。
能理解、用自己的话说出本课的主要内容;完成课上的讨论;课堂认真听讲,完成学习任务。
能理解、但不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本课的主要内容;在帮助下完成课上的讨论和学习任务。
不能说出主要内容;不能完成讨论和学习任务。
3课后:按时并独立完成课后作业。
课后独立完并高质量成作业,并高质量完成拓展作业。
课后能独立完成作业,但是质量不高。拓展性作业不能完成或质量不高。
不能独立完成作业。
道德实践活动表现(占20%)
1.?课堂实践活动:根据内容,每个单元选择一至两个活动,选出优胜个人和小组。(5分)
好,能够积极参与并完成各项任务
较好,能够完成任务。
一般,参与活动不够积极
2.?节假日活动:每学期结合节日设计节日实践活动,节日庆典活动与道法课程内容相符合,不断扩展和深化儿童的经验和体验。(5分)
3.班级活动:能结合道德与法治的学习要求,融入班队会中,帮助儿童在活动过程中学会正确地认识自己与他人,发现同伴的长处,获得合作、协商、对话、分享、尊重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5分)
4. 情境表演活动: 能根据单元实践性活动主题和要求,选择情境表演完成活动。评选出每项活动的优秀参与者。(5分)
(二)[总结性评价](占65%)
评价项目
评价要素
评价标准
纸笔测试
基础知识评价:
1.注重品德教育培养,在对比、辨析、选择过程中,熟练运用基础知识。
2.创设实时教育情境,仔细审题并按要求完成相应题目。
3.提升测试的灵活性。
等级评价:
A.85-100分 B.70-84分
C.60-69分 D.60分及以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