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2张PPT)了解作者顶着北大毕业生的光环,远赴条件艰苦的敦煌莫高窟工作;北大毕业带领团队开启构建“数字敦煌”,历经30多年探索,让敦煌文化与艺术走出洞窟、走向世界;长留敦煌捐出2000万元人民币,设立专项基金,其中一半捐赠给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用于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等。数字敦煌了解作者樊锦诗,女,汉族,中共党员,浙江杭州人,曾任敦煌研究院院长,现任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她毕生致力于保护、研究、弘扬敦煌文化,做出了杰出贡献。了解作者2018年荣获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先锋”称号,2019年被授予“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 国家荣誉称号,2020年被评为“感动中国2019年度杰出人物” 。樊锦诗择一事、终一生,把敦煌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弘扬、管理工作当作终身事业,在敦煌莫高窟永久保存与永续利用等方面作出重大贡献,被誉为“敦煌的女儿”。“舍半生,给茫茫大漠。从未名湖到莫高窟,守住前辈的火,开辟明天的路。半个世纪的风沙,不是谁都经得起吹打。一腔爱,一洞画,一场文化苦旅,从青春到白发。心归处,是敦煌。”——2020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栏目写给樊锦诗的颁奖词。“敦煌的女儿”了解作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点击上方视频开始播放了解作者彭金章(1937年11月-2017年7月29日),作者丈夫,男,河北肃宁人,考古学家。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曾任敦煌研究院研究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甘肃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对敦煌密教进行了系统研究。具有田野考古发掘的领队资格,曾主持莫高窟北区考古发掘、莫高窟96窟等遗址发掘、甘肃省锁阳城址、骆驼城古墓群等多项考古发掘和主持国家"九五"社科重点科研项目"敦煌莫高窟北区洞窟考古学研究"和教育部人文社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2年度重大项目"敦煌石窟个案研究"等多项全国科研项目。2017年7月29日,彭金章逝世,享年81岁。题目解析“简单”“傻傻”在这里均是贬词褒用,意思是说,当年仅仅是出于对文物保护工作的兴趣和自己肩负的责任,樊锦诗就“简单相信”留在敦煌是正确的选择,并且“傻傻坚持”,付出了半个多世纪的光阴,执着坚守大蒗。为我国的文物保护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能够做到这一点,樊锦诗凭借的不仅仅是单纯、善良和质朴的品质更名的是作为一个专业学者不畏艰苦、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精神。提问:如何理解标题“简单选择,傻傻坚持”中的“简单”和“傻傻”?题目解析课文是一篇人物传记,节选自《我心归处是敦煌》,由樊锦诗口述,顾春芳撰写。全书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樊锦诗从出生到求学,从毕业选择职业到成为敦煌研究者,用几十年坚守信念,研究敦煌,发扬和延续莫高窟心的文化生命,成为“敦煌的女儿”的过程。课文真实呈现了樊锦诗在艰苦的环境下,战胜孤独,选择留下做“莫高窟的守护人”的心路历程。以回忆的方式,讲到樊锦诗几年前参加一次会议,看到屏幕上的八个字“简单相信,傻傻坚持”,认为说的就是自己,引起大家会心地笑。第一人称提问:本文是一篇口述自传,有什么特点?好处是什么?特点:采用第一人称叙述、以口语化的方式进行闲聊、语调亲切自然;好处:创造出一种沉浸式体验,能够将自己内心的痛苦与迷茫、信念与追求娓娓道来,拉近读者和作者之间的“亲密心理距离”;更好地呈现“樊锦诗”作为主要叙事者对于人生的思考。代表作:《解读敦煌》《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相关作品作品解析《我心归处是敦煌》,由樊锦诗口述,顾春芳撰写。顾春芳: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敦煌研究院研究员;国际戏剧评论家协会(IATC)理事,教育部高雅艺术进校园特聘专家,《曹雪芹研究》编委。主要研究领域为美学、艺术学、戏剧学和电影学。樊锦诗与顾春芳相识于2014年的敦煌,一见如故,结下忘年之交。樊锦诗说,“她是这个世界上懂我的人”。了解敦煌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僧人乐尊路经此山,忽见金光闪耀,如现万佛,于是便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此后法良禅师等又继续在此建洞修禅,称为“漠高窟”,意为“沙漠的高处”。后世因“漠”与“莫”通用,便改称为“莫高窟”。你对“敦煌莫高窟”的了解多少?敦煌文化延续近两千年,留下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存,其中,敦煌石窟有700多个洞窟、4.5万平方米壁画、2000多身彩塑,敦煌藏经洞出土5万多件文书。这些瑰宝反映了千年来中外文化交流发展的历史, 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整的艺术宝库,是世界文明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研究我国古代各民族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的珍贵史料。敦煌莫高窟敦煌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市,是一座距今1600余年、内容丰富、规模宏伟的石窟群,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历史最长久、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佛教和石窟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莫高窟壁画字词积累敦煌(dūn huáng ) 烦闷(mèn) 戈壁(gē) 檐(yán) 凋落(diāo) 窟(kū)词语举目无亲:抬起眼睛,看不见一个亲人。比喻单身在外,人地生疏。铃译(duó):挂在宫殿、楼阁等檐下的铃。初读感知通读全文,概括文章内容本文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呈现樊锦诗在艰苦的环境下,战胜孤独,选择留下做“莫高窟的守护人”的心路历程。在朴实简洁的叙述中,融入对人生的思考,体现一位文物保护工作者冷静睿智、理性包容的人生态度。划分层次文本结构第一部分(1)以回忆的方式,讲到樊锦诗几年前参加一次会议,看到屏幕上的八个字“简单相信,傻傻坚持”,认为说的就是自己,引起大家会心一笑。文本结构第二部分(2-7)叙述自己当时的遭遇,生活的巨大落差使自己产生迷茫、痛苦和无助之感,由此引发思考——转折、设问句引起下文的议论:在荒漠之地,自己如何继续走下去?从常书鸿和段文杰前辈中获得启发,得出结论:凡是历史上为一大事而来的人,无人可以幸免——“我”深入思考:自己要做的是勇敢面对现实,珍惜自己现在所拥有的——揭示“我”留在敦煌的原因:对敦煌、莫高窟和文物保护工作的热爱——独句成段,再次强调“我”作出的人生选择——描述“我”决定留守在敦煌之后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研究工作樊锦诗彭金章夫妻合影文本研读樊锦诗到敦煌后,遭遇了哪些困境?此时的心境如何?父亲去世、夫妻离别,离开家乡 ,举目无亲,像漂泊无依的流浪汉。心情烦闷,孤独无依,痛哭流泪。文本研读樊锦诗内心迷茫时想到了谁,带给她怎样的启发?常书鸿和段文杰同样是莫高窟敦煌艺术的研究者,两位先生同样为了文物保护付出了严重的代价带给我同病相怜之感。“我”得到启发,得出一个结论:“凡是历史上为同一大事而来的人,无人可以幸免” 。(第3段)自己要做的就是勇敢面对现实,活在当下,珍惜自己现在所拥有的。(第4段)文本研读面对内心迷茫,作者坚定了自己的选择,她为何决定留在敦煌?三个“应该”既是自己在家庭生活中责任缺失的痛苦表现,也是“我”坚持内心信念,选择留在敦煌,牺牲俗世正常生活的真实写照。对敦煌,对莫高窟,对文物保护工作发自 内心的热爱,这些让她坚持信念,决定留下。文本研读第6段单独成段有何作用?第4、5自然段作者已经经历过内心的挣扎抉择, 第6段独句成段,再次强调了我最终做出的人生抉择, 更加坚定自己留在敦煌,接受使命的信念。文本结构第三部分(8)“我”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诠释“简单相信,傻傻坚持”的深刻内涵,人生的幸福在于“人的本性要求他所做的事情里”。文本研读阅读第8自然段,试回答:作者认为人生的幸福在哪里?“我”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认为人生的幸福就在“人的本性要求他所做的事情里”,真正的幸福就是在心灵的召唤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自我,诠释了“简单相信,傻傻坚持”的深刻内涵。拓展延伸樊锦诗的精神品质1、单纯、善良、质朴;2、作为专业学者的不畏艰苦、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精神;3、冷静睿智、理性包容的工作态度;4、对于内心信念的坚持拓展延伸课文是口述自传,樊锦诗在回顾既往岁月时融入了很多人生思考。阅读课文,结合具体语段,分析这样写的好处?口述的内容,记叙她的真实经历,初到敦煌的困境,人生思考的则是她在人生抉择时的想法挣扎,是议论的手法,文章叙议结合,反映樊锦诗的心路历程和关于人生的思考。从一开始到西北荒漠产生的迷茫、痛苦和无助之感,到经过深深的思考,从敦煌艺术研究的前辈们身上汲取到精神力量,选择遵从内心、执着信念,做出扎根于敦煌这片土地的决定。这样写的好处是直击人物的内心深处,体现人物最真实的情感和思想活动,读起来更加真切感人,富有感染力。练习解析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脊梁(jí) 侥幸 (jiǎo) 憧憬 (chōng) 称心如意(chèng)B. 给予 (gěi) 粗糙 (cào) 炫耀 (xuàn) 恣意妄为 (zì)C. 契约 (qì) 角逐(jué) 峥嵘 (zhēng) 引吭高歌 (háng)D. 谛听 (dì) 贮藏 (chǔ) 点缀(zhuì) 翩翩起舞 (biān)【答案】C【详解】A.“脊梁”的“脊”应读作“jǐ”; “称心如意”的“称”应读作“chèn”;B.“给予”的“给”应读作“jǐ”; “粗糙”的“糙”应读作“cāo”;D.“贮藏”的“贮”应读作“zhù”;“翩翩起舞”的“翩”应读作“piān”。练习解析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神彩奕奕 披星戴月 不记其数 翁翁郁郁B. 张皇失措 粗制滥造 重峦叠嶂 扣人心弦C. 穿流不息 锲而不舍 自顾不遐 强词夺里D. 不屑置辨 哗众取宠 如坐针毡 心安理德【答案】B【详解】A.“神彩奕奕”应为“神采奕奕”,“不记其数”应为“不计其数”;C. “穿流不息”应为“川流不息”,“自顾不遐”应为“自顾不暇”, “强词夺里”应为“强词夺理”;D. “不屑置辨” 应为“不屑置辩”, “心安理德”应为“心安理得”练习解析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是( )A. 这是一条经典的旅游路线,既能让你饱览大自然巧夺天工般的美景,又能让你领略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景。B. 我确信勤奋刻苦是取得成功的不二法门。C. 不要怨天尤人,也不要妄自菲薄,正确认识自己,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路,走下去。D. 樊锦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守的大漠50载,穷其一生致力石窟研究和保护,为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文物和大遗址保护传承与利用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的事迹家喻户晓,被誉为“敦煌的女儿”。【答案】A【详解】巧夺天工: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句中修饰“大自然”,对象错。练习解析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的中华民族发展史是中国人民书写出来的!______的中华文明是中国人民创造出来的!历久弥新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______出来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中国人民______出来的。A.波澜壮阔 博大精深 培育 奋斗B.波澜壮阔 博大精深 奋斗 培育C.博大精深 波澜壮阔 培育 奋斗D.博大精深 波澜壮阔 奋斗 培育【答案】A【详解】博大精深:形容思想和学术广博高深。多用于形容理论、学识、思想、作品等广博丰富,深奥精微。其形容对象多为某某内容。波澜壮阔:原形容水面辽阔,现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宏大。由“发展史”分析,“波澜壮阔”符合语境;“博大精深”可形容“中华文明”;培育:培养幼小生物,使其发育成长;使某种感情得到发展;培养教育。“奋斗”是为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干。奋斗是为一个目标去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充满压力、痛苦、挫折。由“中华民族精神”分析,“培育”符合语境;由“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分析,最后一个空格“奋斗”符合语境。练习解析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 )A. 踩踏、破坏自然保护区的不文明旅游行为屡禁不止其原因是部分游客缺乏社会责任感造成的。B. 岁月可能会模糊记忆,但英雄的名字永远携到在历史的丰理上,铭记于人们心中。C. 一个人能否具有创造能力,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D. 王大爷大约70岁上下,可身板依然很硬朗。【答案】B【详解】A项句式杂糅,“其原因是……造成的”杂糅,应删去“其原因”或“造成的”。B项“镌刻”:雕刻的意思。符合语境,使用正确。C项,前后表述不一致,去掉“能否”。D不合逻辑 ;“大约七十岁上下”,“大约”与“上下”重复,删去“上下”)练习解析6.在横线处填入词语,衔接最恰当的是( )人生充满竞争,你参与竞争,力争上游, 不要失去控制。 你会为了取胜不得手段吗?也许不会, 考虑一下,你的底线在哪里,如何划,每个人的底线都不同。A.尽管 但是 B. 因为 所以B.但是 所以 D. 所以 因为【答案】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