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1 无脊椎动物 (第3课时)课件(共34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8.1 无脊椎动物 (第3课时)课件(共34张PPT)

资源简介

(共34张PPT)
苏科版2024七年级生物学
第4单元 生物的多样性 第8章 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1节 无脊椎动物
4.8.1.3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课程目标
知识回顾
动物类群 生活环境 主要特征 代表动物
刺胞动物 淡水、海水 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水螅、水母
扁形动物 水中或寄生 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涡虫、绦虫、血吸虫
线虫动物 寄生或自由生活 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蛔虫、秀丽隐杆线虫
环节动物 潮湿环境或水中 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相似的体节构成;多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蚯蚓、沙蚕、蛭
软体动物
常见软体动物
软体动物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身体,乌贼、章鱼贝壳退化,也是软体动物。软体动物是动物界的第二大类群。
软体动物—河蚌
软体动物—河蚌
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食用、药用
制作工艺品
破坏木船和码头建筑
传播疾病
珍珠的形成
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传播疾病: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中间寄主,与血吸虫病的传播有关,对人体危害极大。
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节肢动物
节肢动物是最大的动物类群,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目前已命名的种类有120万种以上,占已知动物种数的80%以上,节肢动物中最大的类群是昆虫。
节肢动物—蝗虫
阅读课本P30-31“方法”,思考观察蝗虫有哪些要点?
观察要点:
1.蝗虫的体表;
2.蝗虫的身体分部;
3.蝗虫各部分结构和功能。
节肢动物—蝗虫
整体观察:
(1)蝗虫体色 这种体色对蝗虫而言有什么意义?
(2)摸一摸:蝗虫的体表是坚韧的还是柔软的?
想一想:这样的体表有什么作用?
(3)看一看:蝗虫身体有明显的体节,它可以分为哪几部分?
蝗虫的体色:绿色或灰绿色,保护色
蝗虫的体表:具有坚韧的外骨骼
支撑身体
保护体内的各种器官
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
节肢动物—蝗虫
联系实际:在蝗虫的生长过程中,有多次褪去外骨骼的现象,俗称“蜕皮”,这是为什么呢?
外骨骼____________随蝗虫身体的生长而长大,所以蝗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具有____________。
不能
蜕皮现象
节肢动物—蝗虫
身体分为头部、胸部、腹部三部分
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每个部份分为若干节
触角、足等附肢分节
节肢动物—蝗虫
局部观察:
(1)看一看:蝗虫的头部,胸部,腹部有哪些结构?
(2)数一数:这些结构的数量各是多少?
(3)想一想:这些结构的功能是什么?
节肢动物—蝗虫
蝗虫的头部
节肢动物—蝗虫
昆虫的口器
蜜蜂
嚼吸式

虹吸式

刺吸式
苍蝇
舐吸式
咀嚼式口器,
适于取食固体食物
节肢动物—蝗虫
蝗虫的胸部
短小,适于行走
前足(1对)
中足(1对)
后足(1对)
发达,适于跳跃
后翅(1对)
很薄,适于飞翔
前翅(1对)
坚韧,覆盖在后翅上,保护后翅
节肢动物—蝗虫
蝗虫的腹部
蝗虫的腹部由11个体节构成
气门(8对)
气管的开口,
通过气管进行呼吸
听觉器官(2个)
节肢动物—蝗虫
蝗虫的腹部
蝗虫用什么呼吸?
用气管呼吸
从中胸到腹部第8节,每一个体节都有一对气门,共有10对。气门是气管的开口。 每个气门都向内连通着气管。
节肢动物—蝗虫
节肢动物—蝗虫
节肢动物—蝗虫
(1)结合你对蝗虫的观察结果,分析蝗虫有哪些特征与其危害农作物有关。
喜群居,成虫有翅,活动范围大,食量大,繁殖能力强,咀嚼式口器适于咬食植物的茎叶。
(2)面对蝗灾的危害,你能想到哪些灭蝗的措施?什么时候灭蝗最好?
灭蝗尽可能在蝗虫的幼虫期进行,并且要采取改变蝗虫发生地环境、利用蝗虫天敌灭蝗等措施。
节肢动物—蝗虫
项目 蝗虫
体表体色 坚韧的外骨骼 草绿色(保护色)
摄食 咀嚼式口器
运动 前足和中足适于行走
后足发达,适于跳跃
其他 触角有触觉和嗅觉功能
后翅很薄,适于飞翔
节肢动物
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1.农林害虫
2.传播疾病
主要危害木本植物
吸食植物的汁液,危害植物
蚊子(疟疾)
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3.传粉
4.食用
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5.纺织
6.药用
常用于跌打损伤,消肿止痛,接筋续骨有明显疗效
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7.工业原料
雄若虫在生长过程中能分泌白色蜡质,加工后成为白蜡,又称虫蜡。
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8.生物防治
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是一项
生物防治害虫技术
赤眼蜂可以将自己的卵产在害虫卵内,使害虫卵无法正常孵化,从而达到防治效果。
课堂总结
动物类群 生活环境 主要特征
刺胞动物 淡水、海水 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水螅、水母
扁形动物 水中或寄生 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涡虫、绦虫、血吸虫
线虫动物 寄生或自由生活 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蛔虫、秀丽隐杆线虫
环节动物 潮湿环境或水中 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相似的体节构成;多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蚯蚓、沙蚕、蛭
软体动物 潮湿环境或水中 身体柔软,大多数有贝壳 河蚌、田螺、蜗牛
节肢动物 水、陆地 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足都分节 蝗虫、螃蟹、虾
作业布置
1.河蚌、蜗牛和乌贼共同具有的特点是( )
A.都有贝壳 B.都有外套膜 C.都用腹足运动 D.都用腕足捕食
2.河蚌的运动器官是( )
A.腹足 B.腕足 C.斧足 D.纤毛
3.能形成珍珠的结构是( )
A.贝壳 B.外套膜 C.珍珠层 D.斧足
4.采集蜗牛的正确地点是( )
A.干燥的,阳光充足的草地 B.阴湿的树木丛,墙角
C.潮湿的地面 D.松软的土壤中
5.“金蝉脱壳”是三十六计中的一计,蝉脱掉的“壳”在生物学上称为 ( )
A.外壳 B.表皮 C.皮肤 D.外骨骼
6.下列哪组动物全部属于软体动物( )
A.河蚌、蜗牛、河虾 B.牡蛎、扇贝、涡虫
C.鲍鱼、章鱼、鱿鱼 D.田螺、枪乌贼、青蛙
B
C
B
B
D
A
作业布置
7.以下是某兴趣小组探究蜗牛行为
的实验过程,分析后回答问题:
取一托盘,洒上水,在盘内放些白菜叶,将一只活的蜗牛放在距离蜗牛约1厘米处,蜗牛头上有四个触角,其中一对大触角的顶端长着眼。走动时两对触角总是伸展开来,慢慢的活动,如果触角接触到障碍物,就会立即转变前进的方向。用木棍触碰蜗牛的腹足,它的头和足便缩回壳内,不再前行。
(1)蜗牛遇到障碍会绕行的行为是一个______、______的动态过程。离不开它的______器官和______器官。
(2)用木棍刺激蜗牛的腹足,它会缩回壳内不再前行的行为,是在蜗牛______系统的协调作用下完成的。
(3)用木棍刺激蜗牛的腹足,它会缩回壳内不再前行的行为,从不同行为的特点上分应属于______行为,从获得途径分应属于________行为。
(4)蜗牛的行为都是适应______而产生的,对蜗牛的______生存和延续有重要的作用。
运动
变化
感觉
运动
神经
防御
先天性
环境
种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