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课件 学案 练习,共16份)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1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节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课件 学案 练习,共16份)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1

资源简介

第二节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课时1 昼夜更替 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发生偏转
(分值:63分)
(选择题1~10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2024·吉林长春期中)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甲、乙、丙、丁四点中目前正繁星满天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图中丙点再次位于图中所示的晨昏线的时间间隔为(  )
A.24小时 B.23小时56分4秒
C.1个恒星日 D.365日
(2024·吉林长春质检)读下面四幅图,完成3~4题。
3.图中四点处于黄昏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图中四点所在晨昏线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的是(  )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024·山西大同期末)比较下面四幅图(注:甲、乙、丙、丁四图中,斜线区为黑夜,丙、丁图所示为北半球某地区),回答5~6题。
5.下列对各图中的晨昏线判断正确的是(  )
A.甲图中的弧AC为晨线
B.乙图中的弧AO为昏线
C.丙图中的AB为昏线
D.丁图中的AB为晨线
6.赤道上晨线与昏线经度间隔为(  )
A.360° B.180°
C.90° D.不确定
一艘满载木材的船只在我国某江面上航行时发生事故,船在下图中甲处沉没,木材在江面上顺流而下。读图完成7~8题。
7.图中①②③④四个打捞点,获得木材最多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处适合建港口
B.②和①的距离逐渐加大
C.③和④的距离逐渐加大
D.④处泥沙淤积明显
在某电影当中,某演员饰演的越狱专家结合排水口漩涡的转动方向来判断监狱的地理位置,最终逃出。下图为“排水口的漩涡示意图”,其中虚线表示表层水的原始流动方向,实线表示水的实际流动方向。阅读图文材料,回答9~10题。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监狱位于北半球
B.该监狱位于南半球
C.该监狱排水口水流顺时针辐合
D.该监狱排水口水流逆时针辐散
10.导致图中水流运动方向发生变化的力主要是(  )
A.空气压力 B.地转偏向力
C.摩擦力 D.重力作用
(选择题11~16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2023·江苏苏州月考)下图示意某时地球光照状况,阴影部分表示黑夜。据此完成11~12题。
11.此时为北半球(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12.图中四点中太阳高度为0°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下面左图中的A点是晨昏线与某一纬线圈的切点,在一年中,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是变化的,因此A点也是移动的。据此完成13~14题。
13.当A点移到最低纬度位置时,太阳直射点(  )
A.可能位于23°26′N
B.可能位于赤道
C.可能位于66°34′S
D.可能位于极圈
14.右图中能正确表示A点运动轨迹的是(  )
A.AB线 B.CD线
C.EF线 D.AF线
(2023·湖北武汉期中)唐代诗人胡玢曾写过诗句《庐山桑落洲》:“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想应百年后,人世更悠悠。”结合下图,从地理学角度完成15~16题。
1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数家新住处”位于①岸
B.适合建河港的是②岸
C.“古岸崩欲尽”位于②岸
D.①处流速较②处要快
16.符合①②连线处河流断面的剖面是(  )
17.(2024·江苏南京期末)下图示意5月某日地球晨昏线(图中M线)分布,其中P点为晨昏线与80°N纬线圈的切点,甲、乙为晨昏线与不同纬线圈的交点。读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
(1)在图中用绘出夜半球。(2分)
(2)当日北极点附近出现________(填“极昼”或“极夜”)现象,图中的M线为________(填“晨”或“昏”)线。(4分)
(3)该日后3个月内山东省淄博市的昼夜长短变化趋势是________。(3分)
课时1 昼夜更替 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发生偏转
1.D 2.A [第1题,只有在夜晚才可能看到繁星满天的情景,图中四点中只有丁点符合题意。第2题,由图可知,丙点正位于晨线上,当其再次位于晨线上时,正好是一个昼夜交替周期,为24小时(1个太阳日)。]
3.B 4.D [第3题,从图中可知,①②③④四点分别位于晨线、昏线、晨线、晨线上。第4题,晨昏线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
5.A 6.B [第5题,甲图中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弧AC为晨线,弧BC为昏线;乙图中弧AO为晨线,弧BO为昏线;丙图中AB为晨线,丁图中AB为昏线。第6题,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故赤道上晨线与昏线经度间隔为180°。]
7.D 8.C [第7题,船在甲处沉没,木材顺河而下,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右岸流速快,顺右岸而下的木材多;依据河流流向可知④处为河流右岸,因此获得木材最多的是④处,故D正确。第8题,侵蚀岸水深岸陡,适合建港口。依据河流流向可知,①处为堆积岸,不适合建港口,A错误;江中沙洲是泥沙堆积形成的,①处为堆积岸,②和①的距离逐渐减小,B错误;④处为侵蚀岸,③和④的距离逐渐加大,C正确、D错误。故选C。]
9.A 10.B [第9题,由图可知,水流的实际流动方向相对于原始流动方向向右发生偏转,所以该监狱位于北半球。该监狱排水口水的实际流动方向为逆时针辐合。第10题,水的实际流动方向相对于原始流动方向发生变化,说明是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11.B 12.B [第11题,根据图中晨昏线与北极圈相切,且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可知此时为北半球夏至日。第12题,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图中只有②点处于晨昏线上,因此图中②点的太阳高度为0°。]
13.A 14.A [第13题,A点是晨昏线与某一纬线圈的切点,在一年中,晨昏线与纬线圈相切的点最低纬度是66°34′,该半球为北半球(地球逆时针自转),所以其切点应为66°34′N,则太阳直射点可能位于23°26′S,也可能位于23°26′N。第14题,据上题分析可知,切点A的最低纬度为66°34′,又因为位于北半球,所以切点A的运动轨迹在66°34′N和北极点之间,故A项正确。]
15.D 16.B [第15题,曲流处,凹岸水流速度快,流水侵蚀作用显著,水深岸陡,适合筑港;凸岸水流缓慢,泥沙沉积,适合居住。图中①岸为凹岸,②岸为凸岸。故D正确。第16题,①②连线处河道弯曲,凹岸水流急,被侵蚀,岸陡;凸岸处水流缓慢,泥沙沉积,岸缓。读图可知,①处为凹岸,流水侵蚀作用明显,岸陡;②处为凸岸,泥沙沉积作用明显,岸缓。故B正确。]
17.(1)
(2)极昼 昏 (3)该日至夏至日(6月22日前后)昼渐长夜渐短,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之后昼渐短夜渐长第二节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课时1 昼夜更替 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发生偏转
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学习目标 1.能演示昼夜更替现象,并解释其成因。(综合思维)2.结合示意图,学会晨线与昏线的判读方法,理解其运动特征。(综合思维)3.掌握地表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发生偏转的规律,并能解释相关的地理现象。(地理实践力)
知识点一 昼夜更替
1.成因
2.周期:___________小时(即1个___________)。
3.晨昏线(圈)
(1)概念:___________半球的分界线(圈),由晨线和昏线组成的大圆。
2 特点
(3)在下面三幅图中画出晨昏线,并用表示夜半球,表示昼半球,→表示太阳光线。
4.意义
(1)调节地表温度,使得地面白天增温时不至于过分___________,夜晚冷却时也不至于过分寒冷,从而保证了地球上有机体的___________和发展。
(2)影响人类作息,太阳日被作为基本的时间单位。
1.晨昏线的判定方法
方法 依据
晨线 昏线
自转法 顺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那条线为晨线 顺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那条线为昏线
时间法 赤道上地方时6时对应的昼夜分界线 赤道上地方时18时对应的昼夜分界线
方位法 夜半球东侧或昼半球西侧的界线 昼半球东侧或夜半球西侧的界线
2.晨昏线的应用
(1)确定地球的自转方向
若下图中为昏线,为晨线,则地球呈逆时针方向自转,中心为北极点;若为晨线,为昏线,则地球呈顺时针方向自转,中心为南极点。
(2)确定日期和节气
①晨昏线经过南、北极点(与经线圈重合)时:可判定这一天为3月21日前后或9月23日前后,节气是春分或秋分。
②晨昏线与极圈相切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日期是6月22日前后,节气是夏至;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日期是12月22日前后,节气是冬至。
(3)确定极昼、极夜的范围
晨昏线与哪个纬线圈相切,该纬线圈及其与极点之间的纬度范围内就会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南北半球的极昼、极夜现象正好相反。
现在的智能手机,几乎都有晨昏线功能,让整个地球白天和黑夜的分界一目了然,各个地区的昼夜交替变得无比直观。更有趣的是,若盯着屏幕看,你会发现晨昏线随着时间的流逝缓缓移动。下图为昼半球和夜半球分布示意图。
1.[综合思维]地球上存在昼夜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综合思维]观察图示,说出太阳光线与晨昏线的关系,并判断图示晨昏线是晨线还是昏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地理实践力]观察手机地图上显示的晨昏线,你会发现晨昏线在地球表面的移动方向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辽宁大连期末)下图为“北极上空俯视图”,阴影部分为夜半球,非阴影部分为昼半球。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昏线
B.为晨线
C.A点时刻为8时
D.B点时刻为18时
2.B点经度为(  )
A.135°E B.135°W
C.45°W D.45°E
昼夜更替主要是由地球的自转运动产生的,晨昏线是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据此完成3~4题。
3.在下列情况下,人们有可能看不到昼夜更替现象的是(  )
A.站在地球上的人,地球停止自转,仅有公转存在
B.站在地球上的人,地球停止公转,仅有自转存在
C.一架自西向东飞行的航天器中的飞行员
D.一架自东向西飞行的航天器中的飞行员
4.如果用a表示晨线,b表示昏线,那么下列各图正确的是(  )
知识点二 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发生偏转
1.地转偏向力
(1)概念:使水平运动物体的运动___________发生偏转的力。
(2)特点:只改变水平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向,不影响其速度。
2.偏转规律
(1)连线
(2)用实线绘出下图中物体的实际运动方向。
3.影响
(1)表现:对大气运动、河流、海水的运动方向和其他自然地理现象有着明显的影响。如北半球河流,多有冲刷___________岸的倾向;北半球的台风都是___________时针方向旋转的。
(2)应用:北半球港口、防洪堤坝一般建于河流右岸,聚落、挖沙场宜选在左岸。在下图A、B处横线上标注港口或挖沙场。
手势法巧判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
具体操作:手心向上,“南左(左手)北右(右手)”,四指指向初始运动方向,则拇指所指方向即为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方向(即物体实际运动方向)。
(2024·广西桂林联考)矶头是指矗立江边的基岩山体,峭壁悬崖,突出江中,三面临水,形如半岛。在长江中下游,散落着上百个自然或人工的矶头。河道的形态受矶头分布位置的影响,如果只有一岸出现矶头,常形成鹅头状分汊河段(如下图)。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矶头的主要作用是(  )
A.保护右岸河堤 B.使河床变窄
C.加剧左岸堆积 D.使河道变顺直
2.据统计,长江右岸的矶头明显多于左岸,其主要影响因素有(  )
①两岸地质地貌 ②河流含沙量 ③地转偏向力 ④沿岸降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3·江苏南京期末)面向河流下游,左手方视为河流左岸,右手方视为河流右岸。读“某一河流剖面图”,完成3~4题。
3.若该河为平直河道,剖面是由于自然力的影响,则该河位于(  )
A.赤道上 B.回归线上
C.南半球 D.北半球
4.若该河自南向北流动,建港口最适合的是(  )
A.东岸 B.南岸
C.西岸 D.北岸
课时1 昼夜更替 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发生偏转
知识点一 昼夜更替
梳理教材新知
1.不发光、不透明 自转
2.24 太阳日
3.(1)昼夜 (2)垂直 赤道 经线圈
(3)
4.(1)炎热 生存
探究核心知识
1.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其被太阳照亮的一面出现白昼,背向太阳的一面出现黑夜。
2.太阳光线与晨昏线垂直。图示晨昏线是晨线。
3.自东向西,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落实思维方法
1.D 2.C [第1题,图示为北极上空俯视图,因此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故为晨线,为昏线,A、B错误;图示时刻全球昼夜平分,为晨线,所以A点时刻应为6时,C错误;为昏线,所以B点时刻为18时,D正确。第2题,图示为北极上空俯视图,图中经线把全球平分为八份,根据180°经线位置,推出A点经度应为135°E,则B点经度为45°W,C正确。]
3.D 4.B [第3题,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晨昏线自东向西移动,地球自转角速度为15°/h,如果人的运动方向为自东向西,且速度与地球自转角速度相一致,将看不到昼夜更替现象,故选D。第4题,晨昏线所在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黑夜进入白昼为晨线,由白昼进入黑夜为昏线,符合这一特征的为B选项。]
知识点二 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发生偏转
梳理教材新知
1.(1)方向
2.(1)
(2)
3.(1)右 逆
(2)
落实思维方法
1.A 2.B [第1题,图中矶头分布在河流右岸,北半球河水向右偏,对右岸侵蚀作用较强,而图中的矶头(右岸的基岩山体)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所以矶头可以保护右岸河堤,A正确;图中河流在矶头影响下,在左岸形成了分汊河段,使河床变宽,B错误;在左岸形成了凹岸,加剧了左岸的侵蚀,C错误;左岸侧蚀作用加强,使河道变得弯曲,D错误。第2题,长江右岸的矶头明显多于左岸的主要原因是两岸地质地貌不同,右岸(南岸)多低山丘陵,基岩山体多,左岸(北岸)多冲积平原,质地松散,因此河流右岸多矶头。在水流的惯性离心力和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河曲发育,多个河曲之间的基岩山体河岸形成矶头,因此①③正确;河流含沙量和沿岸降水对矶头发育影响不大,②④错误。故选B。]
3.D 4.A [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河流的右岸受到侵蚀,说明地转偏向力偏向右侧,据此判断该河位于北半球。故选D。第4题,港口应该布局在河流的侵蚀岸,即图中的右岸。根据题干的方向信息,判断应该建在东岸。](共52张PPT)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第二节
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
昼夜更替 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发生偏转
课时1
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能演示昼夜更替现象,并解释其成因。(综合思维)
2.结合示意图,学会晨线与昏线的判读方法,理解其运动特征。(综合思维)
3.掌握地表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发生偏转的规律,并能解释相关的地理现象。(地理实践力)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知识点一 昼夜更替
知识点二 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发生
偏转
课时对点练
内容索引
昼夜更替
>
<
知识点一
1.成因
不发光、不透明
自转
2.周期: 小时(即1个 )。
3.晨昏线(圈)
(1)概念: 半球的分界线(圈),由晨线和昏线组成的大圆。
24
(2)特点
过球心的大圆,平分地球
与太阳光线______
永远平分______
只有在春、秋分时才与 重合
在二至日时与极圈相切
自东向西移动(15°/h),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太阳日
昼夜
垂直
赤道
经线圈
(3)在下面三幅图中画出晨昏线,并用 表示夜半球, 表示昼半球,→表示太阳光线。
答案
4.意义
(1)调节地表温度,使得地面白天增温时不至于过分 ,夜晚冷却时也不至于过分寒冷,从而保证了地球上有机体的 和发展。
(2)影响人类作息,太阳日被作为基本的时间单位。
炎热
生存
1.晨昏线的判定方法
方法 依据
晨线 昏线
自转法 顺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那条线为晨线 顺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那条线为昏线
时间法 赤道上地方时6时对应的昼夜分界线 赤道上地方时18时对应的昼夜分界线
方位法 夜半球东侧或昼半球西侧的界线 昼半球东侧或夜半球西侧的界线
2.晨昏线的应用
(1)确定地球的自转方向
若下图中 为昏线, 为晨线,则地球呈逆时针方向自转,中心为北极点;若
为晨线, 为昏线,则地球呈顺时针方向自转,中心为南极点。
(2)确定日期和节气
①晨昏线经过南、北极点(与经线圈重合)时:可判定这一天为3月21日前后或9月23日前后,节气是春分或秋分。
②晨昏线与极圈相切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日期是6月22日前后,节气是夏至;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日期是12月22日前后,节气是冬至。
(3)确定极昼、极夜的范围
晨昏线与哪个纬线圈相切,该纬线圈及其与极点之间的纬度范围内就会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南北半球的极昼、极夜现象正好相反。
现在的智能手机,几乎都有晨昏线功能,让整个地球白天和黑夜的分界一目了然,各个地区的昼夜交替变得无比直观。更有趣的是,
若盯着屏幕看,你会发现晨昏线随着时间的流逝缓缓
移动。右图为昼半球和夜半球分布示意图。
1.[综合思维]地球上存在昼夜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其被太阳
照亮的一面出现白昼,背向太阳的一面出现黑夜。
现在的智能手机,几乎都有晨昏线功能,让整个地球白天和黑夜的分界一目了然,各个地区的昼夜交替变得无比直观。更有趣的是,
若盯着屏幕看,你会发现晨昏线随着时间的流逝缓缓
移动。右图为昼半球和夜半球分布示意图。
2.[综合思维]观察图示,说出太阳光线与晨昏线的关系,
并判断图示晨昏线是晨线还是昏线。
答案 太阳光线与晨昏线垂直。图示晨昏线是晨线。
现在的智能手机,几乎都有晨昏线功能,让整个地球白天和黑夜的分界一目了然,各个地区的昼夜交替变得无比直观。更有趣的是,
若盯着屏幕看,你会发现晨昏线随着时间的流逝缓缓
移动。右图为昼半球和夜半球分布示意图。
3.[地理实践力]观察手机地图上显示的晨昏线,你会发
现晨昏线在地球表面的移动方向是怎样的?
答案 自东向西,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2024·辽宁大连期末)右图为“北极上空俯视图”,阴影
部分为夜半球,非阴影部分为昼半球。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为昏线 B. 为晨线
C.A点时刻为8时 D.B点时刻为18时

图示为北极上空俯视图,因此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
故 为晨线, 为昏线,A、B错误;
图示时刻全球昼夜平分, 为晨线,所以A点时刻应为6时,
C错误;
为昏线,所以B点时刻为18时,D正确。
图示为北极上空俯视图,图中经线把全球平分为八份,根据180°经线位置,推出A点经度应为135°E,则B点经度为45°W,C正确。
(2024·辽宁大连期末)右图为“北极上空俯视图”,阴影
部分为夜半球,非阴影部分为昼半球。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B点经度为
A.135°E B.135°W C.45°W D.45°E

昼夜更替主要是由地球的自转运动产生的,晨昏线是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据此完成3~4题。
3.在下列情况下,人们有可能看不到昼夜更替现象的是
A.站在地球上的人,地球停止自转,仅有公转存在
B.站在地球上的人,地球停止公转,仅有自转存在
C.一架自西向东飞行的航天器中的飞行员
D.一架自东向西飞行的航天器中的飞行员l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晨昏线自东向西移动,地球自转角速度为15°/h,如果人的运动方向为自东向西,且速度与地球自转角速度相一致,将看不到昼夜更替现象,故选D。
昼夜更替主要是由地球的自转运动产生的,晨昏线是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据此完成3~4题。
4.如果用a表示晨线,b表示昏线,那么下列各图正确的是
晨昏线所在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黑夜进入白昼为晨线,由白昼进入黑夜为昏线,符合这一特征的为B选项。

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发生偏转
>
<
知识点二
1.地转偏向力
(1)概念:使水平运动物体的运动 发生偏转的力。
(2)特点:只改变水平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向,不影响其速度。
2.偏转规律
(1)连线
方向
(2)用实线绘出下图中物体的实际运动方向。
答案 
3.影响
(1)表现:对大气运动、河流、海水的运动方向和其他自然地理现象有着明显的影响。如北半球河流,多有冲刷 岸的倾向;北半球的台风都是 时针方向旋转的。
(2)应用:北半球港口、防洪堤坝一般建于河流右岸,聚落、挖沙场宜选在左岸。在下图A、B处横线上标注港口或挖沙场。


答案
手势法巧判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
具体操作:手心向上,“南左(左手)北右(右手)”,四指指向初始运动方向,则拇指所指方向即为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方向(即物体实际运动方向)。
(2024·广西桂林联考)矶头是指矗立江边的基岩山体,峭壁悬崖,突出江中,三面临水,形如半岛。在长江中下游,散落着上百个自然或人工的矶头。河道的形态受矶头分布位置的影响,如果只有一岸出现矶头,常形成鹅头状分汊河段(如下图)。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矶头的主要作用是
A.保护右岸河堤 B.使河床变窄
C.加剧左岸堆积 D.使河道变顺直

图中矶头分布在河流右岸,北半球河水向右
偏,对右岸侵蚀作用较强,而图中的矶头(右
岸的基岩山体)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所以
矶头可以保护右岸河堤,A正确;
图中河流在矶头影响下,在左岸形成了分汊河段,使河床变宽,B错误;
在左岸形成了凹岸,加剧了左岸的侵蚀,C错误;
左岸侧蚀作用加强,使河道变得弯曲,D错误。
(2024·广西桂林联考)矶头是指矗立江边的基岩山体,峭壁悬崖,突出江中,三面临水,形如半岛。在长江中下游,散落着上百个自然或人工的矶头。河道的形态受矶头分布位置的影响,如果只有一岸出现矶头,常形成鹅头状分汊河段(如下图)。据此完成1~2题。
2.据统计,长江右岸的矶头明显多于左岸,其主
要影响因素有
①两岸地质地貌 ②河流含沙量 
③地转偏向力  ④沿岸降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长江右岸的矶头明显多于左岸的主要原因是
两岸地质地貌不同,右岸(南岸)多低山丘陵,
基岩山体多,左岸(北岸)多冲积平原,质地
松散,因此河流右岸多矶头。在水流的惯性
离心力和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河曲发育,多个河曲之间的基岩山体河岸形成矶头,因此①③正确;
河流含沙量和沿岸降水对矶头发育影响不大,②④错误。故选B。
(2023·江苏南京期末)面向河流下游,左手方视为河流左岸,右手方视为河流右岸。读“某一河流剖面图”,完成3~4题。
3.若该河为平直河道,剖面是由于自然力的影响,则该河位于
A.赤道上 B.回归线上
C.南半球 D.北半球

从图中可以看出,河流的右岸受到侵蚀,说明地转偏向力偏向右侧,据此判断该河位于北半球。故选D。
(2023·江苏南京期末)面向河流下游,左手方视为河流左岸,右手方视为河流右岸。读“某一河流剖面图”,完成3~4题。
4.若该河自南向北流动,建港口最适合的是
A.东岸 B.南岸
C.西岸 D.北岸

港口应该布局在河流的侵蚀岸,即图中的右岸。根据题干的方向信息,判断应该建在东岸。
课时对点练
(2024·吉林长春期中)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甲、乙、丙、丁四点中目前正繁星满天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基础过关
只有在夜晚才可能看到繁星满天的情景,图中四点中只有丁点符合题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2024·吉林长春期中)读图,完成1~2题。
2.图中丙点再次位于图中所示的晨昏线的时间间隔为
A.24小时 B.23小时56分4秒
C.1个恒星日 D.365日
由图可知,丙点正位于晨线上,当其再次位于晨线上时,正好是一个昼夜交替周期,为24小时(1个太阳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2024·吉林长春质检)读下面四幅图,完成3~4题。
从图中可知,①②③④四点分别位于晨线、昏线、晨线、晨线上。
3.图中四点处于黄昏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晨昏线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
4.图中四点所在晨昏线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的是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024·吉林长春质检)读下面四幅图,完成3~4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甲图中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弧AC为晨线,弧BC为昏线;乙图中弧AO为晨线,弧BO为昏线;丙图中AB为晨线,丁图中AB为昏线。
(2024·山西大同期末)比较下面四幅图(注:甲、乙、丙、丁四图中,斜线区为黑夜,丙、丁图所示为北半球某地区),回答5~6题。
5.下列对各图中的晨昏线判断正确的是
A.甲图中的弧AC为晨线
B.乙图中的弧AO为昏线
C.丙图中的AB为昏线
D.丁图中的AB为晨线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2024·山西大同期末)比较下面四幅图(注:甲、乙、丙、丁四图中,斜线区为黑夜,丙、丁图所示为北半球某地
区),回答5~6题。
6.赤道上晨线与昏线经度间隔为
A.360° B.180°
C.90° D.不确定
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故赤道上晨线与昏线经度间隔为18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一艘满载木材的船只在我国某江面上航行时发生事故,船在右图中甲处沉没,木材在江面上顺流而下。读图完成7~8题。
7.图中①②③④四个打捞点,获得木材最多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船在甲处沉没,木材顺河而下,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右岸流速快,顺右岸而下的木材多;依据河流流向可知④处为河流右岸,因此获得木材最多的是④处,故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一艘满载木材的船只在我国某江面上航行时发生事故,船在右图中甲处沉没,木材在江面上顺流而下。读图完成7~8题。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处适合建港口
B.②和①的距离逐渐加大
C.③和④的距离逐渐加大
D.④处泥沙淤积明显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侵蚀岸水深岸陡,适合建港口。依据河流流向可知,①处为堆积岸,不适合建港口,A错误;
江中沙洲是泥沙堆积形成的,①处为堆积岸,②和①的距离逐渐减小,B错误;
④处为侵蚀岸,③和④的距离逐渐加大,C正确、D错误。故选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在某电影当中,某演员饰演的越狱专家结合排水口漩涡的转动方向来判断监狱的地理位置,最终逃出。下图为“排水口的漩涡示意图”,其中虚线表示表层水的原始流动方向,实线表示水的实际流动方向。阅读图文材料,回答9~10题。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监狱位于北半球
B.该监狱位于南半球
C.该监狱排水口水流顺时针辐合
D.该监狱排水口水流逆时针辐散

由图可知,水流的实际流动方向相对于原始流动方向向右发生偏转,所以该监狱位于北半球。该监狱排水口水的实际流动方向为逆时针辐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在某电影当中,某演员饰演的越狱专家结合排水口漩涡的转动方向来判断监狱的地理位置,最终逃出。下图为“排水口的漩涡示意图”,其中虚线表示表层水的原始流动方向,实线表示水的实际流动方向。阅读图文材料,回答9~10题。
10.导致图中水流运动方向发生变化的力主要是
A.空气压力
B.地转偏向力
C.摩擦力
D.重力作用

水的实际流动方向相对于原始流动方向发生变化,说明是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根据图中晨昏线与北极圈相切,且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可知此时为北半球夏至日。
(2023·江苏苏州月考)下图示意某时地球光照状况,阴影部分表示黑夜。据此完成11~12题。
11.此时为北半球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能力提升
(2023·江苏苏州月考)下图示意某时地球光照状况,阴影部分表示黑夜。据此完成11~12题。
12.图中四点中太阳高度为0°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图中只有②点处于晨昏线上,因此图中②点的太阳高度为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A点是晨昏线与某一纬线圈的切点,在一年中,晨昏线与纬线圈相切的点最低纬度是66°34′,该半球为北半球(地球逆时针自转),所以其切点应为66°34′N,则太阳直射点可能位于23°26′S,也可能位于23°26′N。
下面左图中的A点是晨昏线与某一纬线圈的切点,在一年中,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是变化的,因此A点也是移动的。据此完成13~14题。
13.当A点移到最低纬度位置时,太阳直射点
A.可能位于23°26′N
B.可能位于赤道
C.可能位于66°34′S
D.可能位于极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下面左图中的A点是晨昏线与某一纬线圈的切点,在一年中,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是变化的,因此A点也是移动的。据此完成13~14题。
14.右图中能正确表示A点运动轨迹的是
A.AB线 B.CD线
C.EF线 D.AF线
据上题分析可知,切点A的最低纬度为66°34′,又因为位于北半球,所以切点A的运动轨迹在66°34′N和北极点之间,故A项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2023·湖北武汉期中)唐代诗人胡玢曾写过诗句《庐山桑落洲》:“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想应百年后,人世更悠悠。”结合右图,从地理学角度完成15~16题。
1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数家新住处”位于①岸
B.适合建河港的是②岸
C.“古岸崩欲尽”位于②岸
D.①处流速较②处要快

曲流处,凹岸水流速度快,流水侵蚀作用显著,水深岸陡,适合筑港;凸岸水流缓慢,泥沙沉积,适合居住。图中①岸为凹岸,②岸为凸岸。故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2023·湖北武汉期中)唐代诗人胡玢曾写过诗句《庐山桑落洲》:“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想应百年后,人世更悠悠。”结合右图,从地理学角度完成15~16题。
16.符合①②连线处河流断面的剖面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①②连线处河道弯曲,凹岸水流急,被侵蚀,岸陡;凸岸处水流缓慢,泥沙沉积,岸缓。读图可知,①处为凹岸,流水侵蚀作用明显,岸陡;②处为凸岸,泥沙沉积作用明显,岸缓。故B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2)当日北极点附近出现_____(填“极昼”或“极夜”)
现象,图中的M线为____(填“晨”或“昏”)线。
(3)该日后3个月内山东省淄博市的昼夜长短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日至夏至日(6月22日前后)昼渐长夜渐短,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之后昼渐短夜渐长
17.(2024·江苏南京期末)如图示意5月某日地球晨昏线(图中M线)分布,其中P点为晨昏线与80°N纬线圈的切点,甲、乙为晨昏线与不同纬线圈的交点。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用 绘出夜半球。
答案 
极昼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课时2 地方时
(分值:70分)
(选择题1~10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下图中斜线部分既表示黑夜,又表示西半球,P地日期为某月22日。据此完成1~2题。
1.昏线所在的经线是(  )
A.0°经线
B.160°E经线
C.180°经线
D.20°W经线
2.此刻,北京时间为(  )
A.23日15时20分 B.23日15时40分
C.21日15时40分 D.22日15时20分
(2024·广东中山月考)下表为“我国两座城市的中学上午作息时间表”。据此完成3~4题。
郑州 甲城市
第一节课7:50~8:30 第二节课8:40~9:20 课间活动9:20~9:50 第三节课9:50~10:30 第四节课10:40~11:20 第一节课9:40~10:20 第二节课10:30~11:10 课间活动11:10~11:40 第三节课11:40~12:20 第四节课12:30~13:10
3.甲城市最可能是(  )
A.哈尔滨 B.南昌
C.乌鲁木齐 D.西安
4.当甲城市中学上午放学时,郑州市中学教室内钟表显示时间为(  )
A.10:40 B.11:20
C.12:30 D.13:10
(2024·甘肃兰州期中)下图为“以极点为中心的部分地区投影图”,图中空白部分为12月24日,阴影部分为12月25日。读图,完成5~6题。
5.P点的经度和Q点的地方时分别为(  )
A.90°W,6:00 B.90°E,6:00
C.90°E,18:00 D.90°W,0:00
6.此时北京时间为(  )
A.24日22时 B.24日16时
C.25日14时 D.25日8时
读“国际日界线图”,回答7~8题。
7.一架飞机从圣彼得堡(60°N,30°E)起飞,向西南经过11小时飞抵古巴首都哈瓦那(西五区)。起飞时圣彼得堡时间为18日15时,飞机到达哈瓦那时,当地时间是(  )
A.19日12时 B.19日19时
C.18日12时 D.18日19时
8.一艘向东航行于太平洋上的船,从12月30日12 时(区时)起,经过5分钟越过了180°经线,这时其所在地点的区时可能是(  )
A.12月29日12时5分
B.12月30日11时55分
C.12月31日11时55分
D.12月31日12时5分
(2023·山东青岛月考)我国一艘科学考察船进行国土资源调查时,停泊在某海域。当地凌晨2时44分(北京时间3时)从船上测得北极星的地平高度为10°。据此回答9~10题。
9.该船所在的地理位置是(  )
A.(10°N,112°E) B.(10°N,116°E)
C.(10°S,116°E) D.(10°N,124°E)
10.此时属于东半球且与该船所在地点属于同一日期的范围,约占全球的(  )
A.大于1/2 B.大于1/3
C.小于1/4 D.小于1/5
(选择题11~16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2021年6月18日下午3时30分左右,“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加“天舟”货运飞船组成的空间站组合体实现交会对接。下图是“‘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空间实验站交会对接空间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11~12题。
11.成功交会对接时,地球表面的昏线最接近图中(  )
A.①线 B.②线
C.③线 D.④线
12.赤道上既是白昼又是东半球的经度范围是(  )
A.157.5°E向东至160°E
B.157.5°E向东至22.5°W
C.20°W向东至160°E
D.20°W向东至157.5°E
(2024·四川成都期末)N城的区时与北京时间如下图所示,此时N城的日期与北京不同。回答13~14题。
13.此时N城时间和北京时间分别是(  )
A.6时 7时 B.18时 19时
C.18时 7时 D.6时 19时
14.N城的位置在(  )
A.东半球东时区 B.东半球西时区
C.西半球西时区 D.西半球东时区
(2024·青海西宁期末)下图中大圆为晨昏线,M点在东、西半球分界线上,P点线速度为0,图中阴影与非阴影部分日期不同。读图,完成15~16题。
15.M点纬度可能为(  )
A.77° B.66° C.55° D.44°
16.若图中日期为3日和4日,则北京时间是(  )
A.3日2时40分 B.3日21时20分
C.4日2时40分 D.4日21时20分
17.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此时,晨昏圈与__________相重合,图中是__________(填“晨线”或“昏线”),经度是__________。(6分)
(2)此时,地方时为12时的经线位于P、Q两点中的__________,其经度是__________,北京时间是__________。(6分)
(3)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所属的时区为__________。(2分)
(4)如果此时全球分别处于9月22日和9月23日两天,地方时进入9月23日的经度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课时2 地方时
1.B 2.D [第1题,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160°E向东到20°W为西半球,图中昏线与东西半球分界线重合,其东侧为西半球,则昏线所在的经线为160°E经线。故选B。第2题,由上题可知,160°E地方时为18时,可以计算出120°E地方时(北京时间)为15时20分,P点处于22日,故北京时间为22日15时20分。故选D。]
3.C 4.D [第3题,由作息时间表可知,甲城市地方时比郑州约晚2小时,可以推知该城市在90°E附近,最可能为乌鲁木齐。故选C。第4题,因为甲城市(乌鲁木齐)与郑州均使用北京时间,因此郑州与甲城市的钟表显示时间一致,甲城市中学上午放学时间为13:10,郑州市中学教室内钟表显示时间也为13:10,D正确。]
5.A 6.D [第5题,图中阴影部分为12月25日,空白部分为12月24日,可知地球呈逆时针自转,0°经线的地方时是25日0:00,P点的经度是90°W,Q点的地方时为6:00,故选A。第6题,0°经线的地方时是25日0:00,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比0°经线地方时早8小时,是25日8:00,D正确。]
7.D 8.A [第7题,圣彼得堡位于东二区,哈瓦那位于西五区,圣彼得堡比哈瓦那早7小时。飞机起飞时哈瓦那时间为18日8时(15-7=8),再加上飞机飞行的时间11小时,飞机到达哈瓦那时当地时间为18日19时。第8题,从12月30日12时起,经过5分钟后,时刻为12时5分,当其越过了 180°经线后,日期有可能发生变更,也有可能不变。因为180°经线与国际日界线并不完全重合,这时其所在地点的区时可能有两种情况:若自西向东跨越国际日界线,则日期减一天,为12月29日12时5分;若未跨越国际日界线,日期不变更,为12月30日12时5分。]
9.B 10.C [第9题,北极星与地平面的夹角是当地纬度,而且只有北半球才能看到北极星,推出当地纬度为10°N。北京时间为3时时,当地地方时为2时44分,推算该地纬度为116°E。第10题,根据题干可知,该船所在地位于新的一天和东半球。此时北京时间为3时,则可求得0时经线为75°E。即75°E向东到160°E为新的一天且属于东半球,其所跨经度范围为85°,小于全球范围的1/4,大于1/5。]
11.C 12.D [第11题,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为18时,北京时间(120°E地方时)下午3时30分左右时,18时所在经线应为157.5°E,所以图示信息中最符合的是③线,C正确。第12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为157.5°E,则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为22.5°W,昼半球为22.5°W向东到157.5°E;东半球为20°W向东到160°E。两者取交集,所以赤道上既是白昼又是东半球的经度范围是20°W向东至157.5°E,D正确。]
13.C 14.C [第13题,根据区时计算公式,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东加西减),若N城6时,北京7时,0时所在经线应是15°E,N城和北京两城位于0时所在的经线向东到180°的范围内,两城日期相同,A错误;N城18时,北京19时,0时所在经线应是165°W,两城位于165°W向东至180°经线的范围内,两城日期相同,B错误;C选项北京时间为7时,0时所在经线应是15°E,180°经线为11时,北京是新的一天范围;N城时间是18时,应位于15°E向西至180°范围内,属于旧的一天,两者属于不同日期,C正确;N城6时,北京时间19时,0时所在经线应是165°W,两城位于165°W向东至180°的范围内,两城日期相同,D错误。第14题,由上题可知N城时间为18时,北京时间为7时,两城属于不同日期,根据区时计算公式,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东加西减),则两地时区差为13,北京时间为东八区区时,因此N城所在时区应属西五区,N城在西半球,故选C。]
15.A 16.B [第15题,由材料P点线速度为0可知,P点为极点;M点在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上可知,PN也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且PN是一条日界线,可判断其只能为0时经线,则PQ为180°经线,PN经度为160°E。M点又在晨昏线上,且靠近极点,则M点的纬度应在66°34′~90°之间,故选A。第16题,图中日期为3日和4日,PN所在经线地方时为4日0时,且经度为160°E,根据公式计算可知北京时间(120°E地方时)为3日21时20分,故选B。]
17.(1)经线圈 昏线 60°E (2)P 30°W 22时 (3)东十区 (4)150°E向东至180°
解析 (1)从图中可知,晨昏圈与经线圈重合,随地球自转,过进入夜半球,故为昏线,经度是60°E。(2)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时,昏线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18时,即M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8时,由图可知,相邻两条经线间相隔30°,推算可知,P点地方时为12时,其经度为30°W;北京时间为东八区区时,西二区区时为12时,计算可知,北京时间为22时。(3)东八区区时为22时,所以地方时为0(或24)时的经线为东十区中央经线。(4)由前面分析可知,地方时为0(或24)时的经线为150°E,故自150°E向东至国际日界线(180°)之间的地区为9月23日。课时2 地方时
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学习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地方时、时区、区时、北京时间等相关概念,能够进行时差的相关计算。(地理实践力)2.理解日界线的意义,掌握日期的推算方法。(综合思维)
知识点一 地方时和时区、区时
1.地方时
(1)成因
(2)规律
(3)特殊经线的地方时
①昼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___________时,如ND。
②夜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24时(或0时),如___________。
③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___________时,如NC。
④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18时,如___________。
2.时区和区时
名称 时区 区时
属性 范围 时间
产生 全球共分为___________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 各时区都以本时区___________的地方时作为本时区的区时
示例 北京位于东___________区 北京时间是___________的区时(即东经120°的地方时)
关系 相邻时区,东面时区比西面时区区时早___________小时(即加___________小时)
1.时间计算的基本步骤与方法
(1)画轴
①东经度在东,西经度在西,自西向东,西经度越来越小,东经度越来越大。
②中时区在中间,东时区在东,西时区在西,自西向东,东时区数由一增大到十二,西时区数由十二递减到一。
(2)定点:即将已知点和所求点标在轴的相应位置
例如:当东八区为6月9日20时时,求35°W的地方时。
解题:因东八区的区时使用的是120°E的地方时,即已知点为120°E,求的点为35°W。图解如下:
(3)定差
①确定两地的经度差。如上图中A、B两地的经度差为35°+120°=155°。同为东经度或同为西经度时用减法,一个为东经度一个为西经度时用加法(同减异加)。
②确定时间差,即155°×4分钟/1°=620分钟,转化成为10小时20分钟。
(4)定值
①求的点位于已知点的西边,取“-”用减法;
②求的点位于已知点的东边,取“+”用加法。
如上图中所求35°W的地方时=6月9日20时-10小时20分钟=6月9日9时40分。
(5)结果处理:若求出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去24小时,日期加一天;若所求时间为负值,则加上24小时,日期减一天。
本题计算结果是9:40,介于0~24时之间,表示当天的9:40,结果不用处理,即6月9日9:40。
2.有关行程时间的计算
若有一架飞机某日某时从A地起飞,经过m小时飞行,降落在B地,求飞机降落时B地的时间。可以用公式计算: TB=TA ± 时差 +行程时间(“±”仍遵循“向东加、向西减”的原则)。
2022年9月13日21时18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中星1E”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该卫星主要用于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话音、数据、广播电视传输服务。
1.[综合思维]“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发射时,北京(116°E)地方时是多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地理实践力]在美国纽约(西五区)的华人要看电视直播,需要在几时准时打开电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广西桂林开学考试)贾先生出国旅游随身携带了一部全球通手机,但未更改手机上的日期和时间,其屏幕上仍显示北京时间。据此回答1~2题。
1.贾先生游览到太平洋一小岛时,当地报时为正午12时,而手机上的时间为6时40分。该岛的经度为(  )
A.160°E B.40°E
C.160°W D.80°W
2.该地所在的时区为(  )
A.东十一区 B.东三区
C.西十一区 D.西五区
(2024·天津北辰区期中)读“地球昼半球(非阴影部分)与夜半球(阴影部分)示意图”,回答3~5题。
3.图中甲、乙、丙三地的地方时相比(  )
A.甲地最早 B.乙地早于丙地
C.丙地最晚 D.乙地与丙地相同
4.甲地与乙地的地方时相差(  )
A.1小时 B.2小时 C.0.5小时 D.3小时
5.甲、乙两地的地方时差异产生的原因有(  )
①地球的公转 ②地球的自转 ③纬度的差异 ④经度的差异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知识点二 日界线
日界线:有两条,一条是人为界线——国际日界线,一条是自然界线——0时经线。
日界线 国际日界线 0时经线
界线 原则上是180°经线,固定不变 不固定,可以是任何一条经线
日期 变化 自西向东越过国际日界线日期要减一天,自东向西越过国际日界线日期要加一天 自西向东过0时所在经线,日期要加一天;自东向西过0时所在经线,日期要减一天
图示
应用 (1)确定日期范围 ①新的一天范围,从0时所在经线向东到180°经线。 ②旧的一天范围,从0时所在经线向西到180°经线。 (2)计算日期比值 新的一天范围大小的计算方法:180°经线是X时,新的一天的范围就占X个时区。则 ①新的一天占全球面积的比值=X/24 ②旧的一天占全球面积的比值=1-X/24 ③新旧两天范围的比值=X/(24-X)
说明 过国际日界线,日期变而时刻不变;过0时经线,日期、时刻均改变
一位德国小伙子哈格迈尔,从2023 年的 8 月 4 日开始,为了延长自己的生日进行了一次计划周密的跨时区旅行,这场旅行让他的 26 岁生日整整持续了 46 小时,并由此获得了吉尼斯世界纪录“最长生日”的称号。他从新西兰的奥克兰开始这趟创纪录之旅,第一个目的地是比奥克兰晚两小时的布里斯班,然后他再从布里斯班搭乘飞往夏威夷首府檀香山的航班,那里的时间比布里斯班晚 20个小时。
1.[区域认知]新西兰的奥克兰经度约为175°E,判断其所在的时区,并推测布里斯班是在其东侧还是西侧,布里斯班应位于哪个时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综合思维]德国小伙哈格迈尔乘坐从布里斯班飞往夏威夷檀香山的航班,飞行途中越过 180°经线后,机组人员会把飞机上的日历显示减去一天,还是加上一天?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北京东城区质检)2023年3月25日当地时间20:30~21:30,全球众多国家和地区的多座城市陆续熄灯1小时,参加由世界自然基金会倡导的“地球一小时”活动。读下图,完成1~2题。
1.当悉尼(151°E)开始活动时,世界时为(  )
A.25日20:30 B.25日10:30
C.26日20:30 D.26日10:30
2.当图中“今天”为3月25日时(  )
A.没有城市参加“地球一小时”活动
B.大多数城市参加了“地球一小时”活动
C.仅少数城市参加了“地球一小时”活动
D.所有城市参加了“地球一小时”活动
(2023·福建福州开学考试)北京时间2023年1月21日20:00除夕夜,2023年中国春节联欢晚会正式开播,全球173个国家和地区的一千多家媒体对春晚进行同步直播和报道,全球观众同贺中国春节。完成3~4题。
3.2023年春晚开播时,与我国同处于1月21日的地区占全球的(  )
A.1/4 B.1/3 C.1/2 D.100%
4.旅居加拿大渥太华(45°25′N,75°43′W)的李先生想看2023年春晚直播,应选在当地时间(  )
A.2:00~6:00 B.7:00~11:00
C.12:00~16:00 D.17:00~21:00
课时2 地方时
知识点一 地方时和时区、区时
梳理教材新知
1.(1)先 早 经度 (2)1 4 (3)①12 ②NB ③6 ④NA
2.24 中央经线 八 东八区 1 1
探究核心知识
1.北京时间是东八区中央经线120°E的地方时,北京所在经度为116°E,与120°E的经度差为4°,时间差为16分钟,根据“东加西减”原则,计算其地方时为21时02分。
2.北京时间是东八区区时,比美国纽约(西五区)区时早13小时,当北京时间9月13日21时18分发射,纽约时间为9月13日8时18分。
落实思维方法
1.C 2.C [第1题,由题意可知,北京时间(120°E的地方时)为6时40分时,该地为12时,时间相差5小时20分钟,由经度相差1°,时间相差4分钟,可知该地与120°E相差80°,且该岛位于太平洋,故该岛经度为160°W。第2题,由上题可知,该地经度为160°W,位于西十一区。]
3.D 4.B 5.D [第3题,读图可知,甲、乙、丙三地相比,甲地位置最靠西,地方时最晚;乙地与丙地位于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丙地位于甲地东侧,地方时早于甲地。第4题,根据图中经线的分布可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间隔为30°,地方时相差2小时。第5题,由图可知,乙地在甲地东侧,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乙地先看到日出,因此乙地地方时早于甲地;不同经度的地方,地方时不同,甲、乙两地经度不同,从而产生地方时差异;地球的公转和纬度的差异对地方时没有影响。]
知识点二 日界线
探究核心知识
1.奥克兰所在时区为东十二区,布里斯班比奥克兰晚2个小时,所以布里斯班应在奥克兰的西侧,位于东十区。
2.会减去1天,因为飞机是从西向东越过国际日界线。
落实思维方法
1.B 2.A [第1题,据材料可知,悉尼(151°E)开始活动时,世界时是中时区的区时,两地相差10个小时,且悉尼早于世界时10个小时,故当悉尼(151°E)开始活动时,世界时为25日10:30。第2题,3月25日当地时间20:30~21:30,全球众多国家和地区的多座城市陆续熄灯1个小时,当图中“今天”为3月25日时,“今天”的时间范围为0时到6时,没有城市参加“地球一小时”活动。]
3.D 4.B [第3题,当北京时间2023年1月21日20:00时,0时经线位于180°经线处,两条日界线重合,全球同处一个日期(1月21日),所以与我国同处于一个日期的地区占全球的100%,故选D。第4题,加拿大渥太华位于75°W附近,位于西五区,与东八区相差13个时区,当东八区区时为20:00时,西五区区时为20:00-13=7:00,晚会持续四个小时左右,所以李先生想看2023年春晚直播,应选在当地时间7:00~11:00,选B。](共62张PPT)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第二节
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
地方时
课时2
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地方时、时区、区时、北京时间等相关概念,能够进行时差的相关计算。(地理实践力)
2.理解日界线的意义,掌握日期的推算方法。(综合思维)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知识点一 地方时和时区、区时
知识点二 日界线
课时对点练
内容索引
地方时和时区、区时
>
<
知识点一
1.地方时
(1)成因
经度


(2)规律
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 小时
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 分钟
1
4
(3)特殊经线的地方时
①昼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 时,如ND。
②夜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24时(或0时),如 。
③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 时,如NC。
④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18时,如 。
12
NB
6
NA
2.时区和区时
名称 时区 区时
属性 范围 时间
产生 全球共分为 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 各时区都以本时区 的地方时作为本时区的区时
示例 北京位于东 区 北京时间是 的区时(即东经120°的地方时)
关系 相邻时区,东面时区比西面时区区时早 小时(即加 小时)
24
中央经线

东八区
1
1
1.时间计算的基本步骤与方法
(1)画轴
①东经度在东,西经度在西,自西向东,西经度越来越小,东经度越来越大。
②中时区在中间,东时区在东,西时区在西,自西向东,东时区数由一增大到十二,西时区数由十二递减到一。
(2)定点:即将已知点和所求点标在轴的相应位置
例如:当东八区为6月9日20时时,求35°W的地方时。
解题:因东八区的区时使用的是120°E的地方时,即已知点为120°E,求的点为35°W。图解如下:
(3)定差
①确定两地的经度差。如上图中A、B两地的经度差为35°+120°=155°。同为东经度或同为西经度时用减法,一个为东经度一个为西经度时用加法(同减异加)。
②确定时间差,即155°×4分钟/1°=620分钟,转化成为10小时20分钟。
(4)定值
①求的点位于已知点的西边,取“-”用减法;
②求的点位于已知点的东边,取“+”用加法。
如上图中所求35°W的地方时=6月9日20时-10小时20分钟=6月9日9时40分。
(5)结果处理:若求出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去24小时,日期加一天;若所求时间为负值,则加上24小时,日期减一天。
本题计算结果是9:40,介于0~24时之间,表示当天的9:40,结果不用处理,即
6月9日9:40。
2.有关行程时间的计算
若有一架飞机某日某时从A地起飞,经过m小时飞行,降落在B地,求飞机降落时B地的时间。可以用公式计算:TB=TA ± 时差 +行程时间(“±”仍遵循“向东加、向西减”的原则)。
2022年9月13日21时18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中星1E”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该卫星主要用于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话音、数据、广播电视
传输服务。
1.[综合思维]“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发射时,北京(116°E)
地方时是多少?
答案 北京时间是东八区中央经线120°E的地方时,北京所在经度为116°E,与120°E的经度差为4°,时间差为16分钟,根据“东加西减”原则,计算其地方时为21时
02分。
2022年9月13日21时18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中星1E”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该卫星主要用于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话音、数据、广播电视
传输服务。
2.[地理实践力]在美国纽约(西五区)的华人要看电视直播,
需要在几时准时打开电视?
答案 北京时间是东八区区时,比美国纽约(西五区)区时早13小时,当北京时间9月13日21时18分发射,纽约时间为9月13日8时18分。
(2024·广西桂林开学考试)贾先生出国旅游随身携带了一部全球通手机,但未更改手机上的日期和时间,其屏幕上仍显示北京时间。据此回答1~2题。
1.贾先生游览到太平洋一小岛时,当地报时为正午12时,而手机上的时间为6时40分。该岛的经度为
A.160°E B.40°E
C.160°W D.80°W

由题意可知,北京时间(120°E的地方时)为6时40分时,该地为12时,时间相差
5小时20分钟,由经度相差1°,时间相差4分钟,可知该地与120°E相差80°,且该岛位于太平洋,故该岛经度为160°W。
(2024·广西桂林开学考试)贾先生出国旅游随身携带了一部全球通手机,但未更改手机上的日期和时间,其屏幕上仍显示北京时间。据此回答1~2题。
2.该地所在的时区为
A.东十一区 B.东三区
C.西十一区 D.西五区

由上题可知,该地经度为160°W,位于西十一区。
(2024·天津北辰区期中)读“地球昼半球(非阴影部分)与夜半球(阴影部分)示意图”,回答3~5题。
3.图中甲、乙、丙三地的地方时相比
A.甲地最早 B.乙地早于丙地
C.丙地最晚 D.乙地与丙地相同

读图可知,甲、乙、丙三地相比,甲地位置最靠西,地方时最晚;乙地与丙地位于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丙地位于甲地东侧,地方时早于甲地。
(2024·天津北辰区期中)读“地球昼半球(非阴影部分)与夜半球(阴影部分)示意图”,回答3~5题。
4.甲地与乙地的地方时相差
A.1小时 B.2小时
C.0.5小时 D.3小时

根据图中经线的分布可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间隔为30°,地方时相差2小时。
(2024·天津北辰区期中)读“地球昼半球(非阴影部分)与夜半球(阴影部分)示意图”,回答3~5题。
5.甲、乙两地的地方时差异产生的原因有
①地球的公转 ②地球的自转 
③纬度的差异 ④经度的差异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由图可知,乙地在甲地东侧,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乙地先看到日出,因此乙地地方时早于甲地;不同经度的地方,地方时不同,甲、乙两地经度不同,从而产生地方时差异;地球的公转和纬度的差异对地方时没有影响。
日界线
>
<
知识点二
日界线:有两条,一条是人为界线——国际日界线,一条是自然界线——0时经线。
日界线 国际日界线 0时经线
界线 原则上是180°经线,固定不变 不固定,可以是任何一条经线
日期 变化 自西向东越过国际日界线日期要减一天,自东向西越过国际日界线日期要加一天 自西向东过0时所在经线,日期要加一天;自东向西过0时所在经线,日期要减一天
图示
应用 (1)确定日期范围
①新的一天范围,从0时所在经线向东到180°经线。
②旧的一天范围,从0时所在经线向西到180°经线。
(2)计算日期比值
新的一天范围大小的计算方法:180°经线是X时,新的一天的范围就占X个时区。则
①新的一天占全球面积的比值=X/24
②旧的一天占全球面积的比值=1-X/24
③新旧两天范围的比值=X/(24-X)
说明 过国际日界线,日期变而时刻不变;过0时经线,日期、时刻均改变
一位德国小伙子哈格迈尔,从2023年的8月4日开始,为了延长自己的生日进行了一次计划周密的跨时区旅行,这场旅行让他的26岁生日整整持续了46小时,并由此获得了吉尼斯世界纪录“最长生日”的称号。他从新西兰的奥克兰开始这趟创纪录之旅,第一个目的地是比奥克兰晚两小时的布里斯班,然后他再从布里斯班搭乘飞往夏威夷首府檀香山的航班,那里的时间比布里斯班晚20个小时。
1.[区域认知]新西兰的奥克兰经度约为175°E,判断其所在的时区,并推测布里斯班是在其东侧还是西侧,布里斯班应位于哪个时区。
答案 奥克兰所在时区为东十二区,布里斯班比奥克兰晚2个小时,所以布里斯班应在奥克兰的西侧,位于东十区。
一位德国小伙子哈格迈尔,从2023年的8月4日开始,为了延长自己的生日进行了一次计划周密的跨时区旅行,这场旅行让他的26岁生日整整持续了46小时,并由此获得了吉尼斯世界纪录“最长生日”的称号。他从新西兰的奥克兰开始这趟创纪录之旅,第一个目的地是比奥克兰晚两小时的布里斯班,然后他再从布里斯班搭乘飞往夏威夷首府檀香山的航班,那里的时间比布里斯班晚20个小时。
2.[综合思维]德国小伙哈格迈尔乘坐从布里斯班飞往夏威夷檀香山的航班,飞行途中越过180°经线后,机组人员会把飞机上的日历显示减去一天,还是加上一天?为什么?
答案 会减去1天,因为飞机是从西向东越过国际日界线。
(2024·北京东城区质检)2023年3月25日当地时间20:30~21:30,全球众多国家和地区的多座城市陆续熄灯1小时,参加由世界自然基金会倡导的“地球一小时”活动。读右图,完成1~2题。
1.当悉尼(151°E)开始活动时,世界时为
A.25日20:30
B.25日10:30
C.26日20:30
D.26日10:30

据材料可知,悉尼(151°E)开始活动时,世界时是中时区的区时,两地相差10个小时,且悉尼早于世界时10个小时,故当悉尼(151°E)开始活动时,世界时为25日10:30。
(2024·北京东城区质检)2023年3月25日当地时间20:30~21:30,全球众多国家和地区的多座城市陆续熄灯1小时,参加由世界自然基金会倡导的“地球一小时”活动。读右图,完成1~2题。
2.当图中“今天”为3月25日时
A.没有城市参加“地球一小时”活动
B.大多数城市参加了“地球一小时”活动
C.仅少数城市参加了“地球一小时”活动
D.所有城市参加了“地球一小时”活动

3月25日当地时间20:30~21:30,全球众多国家和地区的多座城市陆续熄灯1个小时,当图中“今天”为3月25日时,“今天”的时间范围为0时到6时,没有城市参加“地球一小时”活动。
(2023·福建福州开学考试)北京时间2023年1月21日20:00除夕夜,2023年中国春节联欢晚会正式开播,全球173个国家和地区的一千多家媒体对春晚进行同步直播和报道,全球观众同贺中国春节。完成3~4题。
3.2023年春晚开播时,与我国同处于1月21日的地区占全球的
A.1/4 B.1/3 C.1/2 D.100%

当北京时间2023年1月21日20:00时,0时经线位于180°经线处,两条日界线重合,全球同处一个日期(1月21日),所以与我国同处于一个日期的地区占全球的100%,故选D。
(2023·福建福州开学考试)北京时间2023年1月21日20:00除夕夜,2023年中国春节联欢晚会正式开播,全球173个国家和地区的一千多家媒体对春晚进行同步直播和报道,全球观众同贺中国春节。完成3~4题。
4.旅居加拿大渥太华(45°25′N,75°43′W)的李先生想看2023年春晚直播,应选在当地时间
A.2:00~6:00 B.7:00~11:00
C.12:00~16:00 D.17:00~21:00

加拿大渥太华位于75°W附近,位于西五区,与东八区相差13个时区,当东八区区时为20:00时,西五区区时为20:00-13=7:00,晚会持续四个小时左右,所以李先生想看2023年春晚直播,应选在当地时间7:00~11:00,选B。
课时对点练
右图中斜线部分既表示黑夜,又表示西半球,P地日期为某月22日。据此完成1~2题。
1.昏线所在的经线是
A.0°经线 B.160°E经线
C.180°经线 D.20°W经线
基础过关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160°E向东到20°W为西半球,图中昏线与东西半球分界线重合,其东侧为西半球,则昏线所在的经线为160°E经线。故选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右图中斜线部分既表示黑夜,又表示西半球,P地日期为某月22日。据此完成1~2题。
2.此刻,北京时间为
A.23日15时20分 B.23日15时40分
C.21日15时40分 D.22日15时20分
由上题可知,160°E地方时为18时,可以计算出120°E地方时(北京时间)为15时20分,P点处于22日,故北京时间为22日15时20分。故选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2024·广东中山月考)下表为“我国两座城市的中学上午作息时间表”。据此完成3~4题。
郑州 甲城市
第一节课7:50~8:30 第二节课8:40~9:20 课间活动9:20~9:50 第三节课9:50~10:30 第四节课10:40~11:20 第一节课9:40~10:20
第二节课10:30~11:10
课间活动11:10~11:40
第三节课11:40~12:20
第四节课12:30~13:10
3.甲城市最可能是
A.哈尔滨 B.南昌
C.乌鲁木齐 D.西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由作息时间表可知,甲城市地方时比郑州约晚2小时,可以推知该城市在90°E附近,最可能为乌鲁木齐。故选C。
郑州 甲城市
第一节课7:50~8:30 第二节课8:40~9:20 课间活动9:20~9:50 第三节课9:50~10:30 第四节课10:40~11:20 第一节课9:40~10:20
第二节课10:30~11:10
课间活动11:10~11:40
第三节课11:40~12:20
第四节课12:30~13:1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2024·广东中山月考)下表为“我国两座城市的中学上午作息时间表”。据此完成3~4题。
郑州 甲城市
第一节课7:50~8:30 第二节课8:40~9:20 课间活动9:20~9:50 第三节课9:50~10:30 第四节课10:40~11:20 第一节课9:40~10:20
第二节课10:30~11:10
课间活动11:10~11:40
第三节课11:40~12:20
第四节课12:30~13:10
4.当甲城市中学上午放学时,郑州市中学教室内钟表显示时间为
A.10:40 B.11:20
C.12:30 D.13:1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因为甲城市(乌鲁木齐)与郑州均使用北京时间,因此郑州与甲城市的钟表显示时间一致,甲城市中学上午放学时间为13:10,郑州市中学教室内钟表显示时间也为13:10,D正确。
郑州 甲城市
第一节课7:50~8:30 第二节课8:40~9:20 课间活动9:20~9:50 第三节课9:50~10:30 第四节课10:40~11:20 第一节课9:40~10:20
第二节课10:30~11:10
课间活动11:10~11:40
第三节课11:40~12:20
第四节课12:30~13:1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图中阴影部分为12月25日,空白部分为12月24日,可知地球呈逆时针自转,0°经线的地方时是25日0:00,P点的经度是90°W,Q点的地方时为6:00,故选A。
(2024·甘肃兰州期中)下图为“以极点为中心的部分地区投影图”,图中空白部分为12月24日,阴影部分为12月25日。读图,完成5~6题。
5.P点的经度和Q点的地方时分别为
A.90°W,6:00 B.90°E,6:00
C.90°E,18:00 D.90°W,0:0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2024·甘肃兰州期中)下图为“以极点为中心的部分地区投影图”,图中空白部分为12月24日,阴影部分为12月25日。读图,完成5~6题。
6.此时北京时间为
A.24日22时 B.24日16时
C.25日14时 D.25日8时
0°经线的地方时是25日0:00,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比0°经线地方时早8小时,是25日8:00,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圣彼得堡位于东二区,哈瓦那位于西五区,圣彼得堡比哈瓦那早7小时。飞机起飞时哈瓦那时间为18日8时(15-7=8),再加上飞机飞行的时间11小时,飞机到达哈瓦那时当地时间为18日19时。
读“国际日界线图”,回答7~8题。
7.一架飞机从圣彼得堡(60°N,30°E)起飞,向西南经过11小时飞抵古巴首都哈瓦那(西五区)。起飞时圣彼得堡时间为18日15时,飞机到达哈瓦那时,当地时间是
A.19日12时 B.19日19时
C.18日12时 D.18日19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读“国际日界线图”,回答7~8题。
8.一艘向东航行于太平洋上的船,从12月30日12 时(区时)起,经过5分钟越过了180°经线,这时其所在地点的区时可能是
A.12月29日12时5分
B.12月30日11时55分
C.12月31日11时55分
D.12月31日12时5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从12月30日12时起,经过5分钟后,时刻为12时5分,当其越过了180°经线后,日期有可能发生变更,也有可能不变。因为180°经线与国际日界线并不完全重合,这时其所在地点的区时可能有两种情况:若自西向东跨越国际日界线,则日期减一天,为12月29日12时5分;若未跨越国际日界线,日期不变更,为12月30日12时5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北极星与地平面的夹角是当地纬度,而且只有北半球才能看到北极星,推出当地纬度为10°N。北京时间为3时时,当地地方时为2时44分,推算该地纬度为116°E。
(2023·山东青岛月考)我国一艘科学考察船进行国土资源调查时,停泊在某海域。当地凌晨2时44分(北京时间3时)从船上测得北极星的地平高度为10°。据此回答9~10题。
9.该船所在的地理位置是
A.(10°N,112°E) B.(10°N,116°E)
C.(10°S,116°E) D.(10°N,124°E)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根据题干可知,该船所在地位于新的一天和东半球。此时北京时间为3时,则可求得0时经线为75°E。即75°E向东到160°E为新的一天且属于东半球,其所跨经度范围为85°,小于全球范围的1/4,大于1/5。
(2023·山东青岛月考)我国一艘科学考察船进行国土资源调查时,停泊在某海域。当地凌晨2时44分(北京时间3时)从船上测得北极星的地平高度为10°。据此回答9~10题。
10.此时属于东半球且与该船所在地点属于同一日期的范围,约占全球的
A.大于1/2 B.大于1/3
C.小于1/4 D.小于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为18时,北京时间(120°E地方时)下午3时30分左右时,18时所在经线应为157.5°E,所以图示信息中最符合的是③线,C正确。
2021年6月18日下午3时30分左右,“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加“天舟”货运飞船组成的空间站组合体实现交
会对接。右图是“‘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空
间实验站交会对接空间位置示意图”。读图,完
成11~12题。
11.成功交会对接时,地球表面的昏线最接近图中
A.①线 B.②线 C.③线 D.④线

能力提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2021年6月18日下午3时30分左右,“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加“天舟”货运飞船组成的空间站组合体实现交会对接。右图是“‘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空间实验站交会对接空间位置示意图”。
读图,完成11~12题。
12.赤道上既是白昼又是东半球的经度范围是
A.157.5°E向东至160°E
B.157.5°E向东至22.5°W
C.20°W向东至160°E
D.20°W向东至157.5°E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根据上题分析可知,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为157.5°E,则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为22.5°W,昼半球为22.5°W向东到157.5°E;东半球为20°W向东到160°E。两者取交集,所以赤道上既是白昼又是东半球的经度范围是20°W向东至157.5°E,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2024·四川成都期末)N城的区时与北京时间如下图所示,此时N城的日期与北京不同。回答13~14题。
13.此时N城时间和北京时间分别是
A.6时 7时 B.18时 19时
C.18时 7时 D.6时 19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根据区时计算公式,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东加
西减),若N城6时,北京7时,0时所在经线应是15°E,
N城和北京两城位于0时所在的经线向东到180°的范围
内,两城日期相同,A错误;
N城18时,北京19时,0时所在经线应是165°W,两城位于165°W向东至180°经线的范围内,两城日期相同,B错误;
C选项北京时间为7时,0时所在经线应是15°E,180°经线为11时,北京是新的一天范围;N城时间是18时,应位于15°E向西至180°范围内,属于旧的一天,两者属于不同日期,C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N城6时,北京时间19时,0时所在经线应是165°W,两城位于165°W向东至180°的范围内,两城日期相同,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2024·四川成都期末)N城的区时与北京时间如下图所示,此时N城的日期与北京不同。回答13~14题。
14.N城的位置在
A.东半球东时区 B.东半球西时区
C.西半球西时区 D.西半球东时区

由上题可知N城时间为18时,北京时间为7时,两城属于不同日期,根据区时计算公式,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东加西减),则两地时区差为13,北京时间为东八区区时,因此N城所在时区应属西五区,N城在西半球,故选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2024·青海西宁期末)右图中大圆为晨昏线,M点在东、西半球分界线上,P点线速度为0,图中阴影与非阴影部分日期不同。读图,完成15~16题。
15.M点纬度可能为
A.77° B.66° C.55° D.44°
由材料P点线速度为0可知,P点为极点;M点在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上可知,PN也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且PN是一条日界线,可判断其只能为0时经线,则PQ为180°经线,PN经度为160°E。M点又在晨昏线上,且靠近极点,则M点的纬度应在66°34′~90°之间,故选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2024·青海西宁期末)右图中大圆为晨昏线,M点在东、西半球分界线上,P点线速度为0,图中阴影与非阴影部分日期不同。读图,完成15~16题。
16.若图中日期为3日和4日,则北京时间是
A.3日2时40分 B.3日21时20分
C.4日2时40分 D.4日21时20分

图中日期为3日和4日,PN所在经线地方时为4日0时,且经度为160°E,根据公式计算可知北京时间(120°E地方时)为3日21时20分,故选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7.右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晨昏圈与________相重合,图中 是_______
(填“晨线”或“昏线”),经度是_______。
经线圈
昏线
60°E
从图中可知,晨昏圈与经线圈重合,随地球自转,过 进入夜半球,故
为昏线,经度是60°E。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7.右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此时,地方时为12时的经线位于P、Q两点中的_____,
其经度是_______,北京时间是_______。
P
30°W
22时
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时,昏线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18时,即M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8时,由图可知,相邻两条经线间相隔30°,推算可知,P点地方时为12时,其经度为30°W;北京时间为东八区区时,西二区区时为12时,计算可知,北京时间为22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7.右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3)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所属的时区为________。
东十区
东八区区时为22时,所以地方时为0(或24)时的经线为东十区中央经线。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7.右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4)如果此时全球分别处于9月22日和9月23日两天,地方时进入
9月23日的经度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
150°E向东至180°
由前面分析可知,地方时为0(或24)时的经线为150°E,故自150°E向东至国际日界线(180°)之间的地区为9月23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课时3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分值:63分)
(选择题1~9题,每小题3分,共27分)
(2024·贵州贵阳月考)深圳市某校(22°27′N,114°E)组织学生开展正午太阳高度角测量的地理实践活动。完成1~2题。
1.同学们每天的测量时间应为北京时间(  )
A.11:24 B.11:36
C.12:00 D.12:24
2.6月18日正午,他们发现学校的旗杆出现“立竿无影”的现象。此现象在深圳一年内会出现两次,另一次可能发生在(  )
A.7月14日前后 B.6月26日前后
C.6月14日前后 D.7月26日前后
(2024·山西大同阶段练习)下图为“浙江省某地的汽车停车场示意图”,箭头①②③代表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光线。读图,完成3~4题。
3.正午平顶遮阳棚的影子达到最大时,正值当地的(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4.图中,箭头P指示的方位是(  )
A.东 B.南 C.西 D.北
杭州(30°N)某同学对传统的太阳能热水器进行改造(如下图)设计:将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装在一个大玻璃箱里,并将热水器的支架改造成活动形式,正午太阳高度角与集热板和地面的夹角保持互余。据此回答5~7题。
5.12月22日杭州的节气及正午太阳高度角为(  )
A.正值夏至,正午太阳高度角为83°26′
B.正值春分,正午太阳高度角为60°
C.正值冬至,正午太阳高度角为36°34′
D.正值夏至,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
6.为了充分利用太阳能,尽可能使一年内正午太阳光线与集热板保持垂直,结合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则集热板与地面夹角的调整幅度为(  )
A.23°26′ B.30°
C.46°52′ D.60°
7.一年中,活动支架最矮的日期是(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2023·河北沧州期中)飞檐是指屋檐的檐部向上翘起,是一种考虑室内光照和建筑美观的我国传统建筑特色,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下图示意飞檐光照原理。据此完成8~9题。
8.从室内光照的角度考虑,“飞檐”设计的主要目的是(  )
A.扩大夏季遮阳的面积
B.扩大冬季采光的面积
C.缩小夏季遮阳的面积
D.缩小冬季采光的面积
9.若屋顶高度不变,与北京相比,在浙江采用“飞檐”设计应做的调整是(  )
①飞檐长度不变,加大飞檐翘起角度 ②飞檐翘起角度不变,缩短飞檐长度 ③飞檐长度不变,缩小飞檐翘起角度 ④飞檐翘起角度不变,加长飞檐长度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选择题10~15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江苏地理)下图为“某地二分二至日太阳视运动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线①所示太阳视运动轨迹出现时的节气为(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11.该地所属省级行政区可能是(  )
A.琼 B.新 C.苏 D.赣
读“某地某时期正午日影长短和朝向变化示意图”,回答12~13题。
12.该地可能位于(  )
A.20°N B.20°S C.30°N D.30°S
13.该地正午日影最短时,郑州(  )
A.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
B.昼夜均分
C.正值高温多雨的季节
D.正值寒冷干燥的季节
(2024·西藏拉萨期末)日晷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一般由晷针和晷盘组成。晷针垂直于太阳视运动的轨道平面,上端指向北极星方向。在晷盘面上刻画出12个大格,每个大格代表两个小时,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上时,晷针的影子就会投向晷盘面,以此来显示时刻。回答14~15题。
14.天津校园内日晷仪晷针的影子,在夏至日晴天时移动的方向应是(  )
A.由西北逆时针转向东北
B.由西北顺时针转向东北
C.由西南逆时针转向东南
D.由西南顺时针转向东南
15.若图示日晷仪由天津移至上海使用时,晷盘与地面的夹角应该(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按日期做调整
16.(2023·辽宁营口期中)图1、图2表示同一时刻地球上两区域昼夜分布情况。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图1所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__。(2分)
(2)该日,正午太阳高度角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该日,Q、P两地的夜长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M地昼长为________。(4分)
(4)对跖点是关于地心的对称点,Q地的对跖点是________,在图中画出该日Q地的对跖点的太阳高度角随时间变化的情况。(用折线,并标出正午太阳高度角数值)(4分)
课时3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1.D 2.B [第1题,深圳的地方时是114°E的地方时,北京时间是东八区的区时,即120°E的地方时,北京时间比深圳的地方时早24分钟,深圳正午就是深圳地方时12时,此时北京时间是12:24,选D。第2题,“立竿无影”就是太阳直射现象,由材料可知,6月18日深圳出现太阳直射现象,是在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前4天,出现另一次太阳直射现象的时间应该在夏至日之后4天,即在6月26日前后,选B。]
3.D 4.D [第3题,根据材料,箭头①②③代表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光线。据图可知,①太阳高度最大,为夏至日;③太阳高度最小,为冬至日;②为春、秋分日。正午平顶遮阳棚的影子达到最大时,即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时,正值当地的冬至日。第4题,由材料可知,该地位于浙江省,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结合图示信息可知,箭头P指示的方位是北。]
5.C 6.C 7.B [第5题,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23°26′S),杭州的节气为冬至;正午太阳高度角H=90°-(30°+23°26′)=36°34′,选C。第6题,杭州纬度为30°N,介于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该纬度范围内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年变幅(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为46°52′,选C。第7题,一年中,活动支架最矮的日期即为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时期,该地纬度为30°N,夏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选B。]
8.B 9.A [第8题,读图可知,普通屋顶和飞檐屋顶对夏季正午阳光的影响相差不大,故A、C选项错误;根据材料和读图可知,普通屋顶冬季射入室内的太阳光线较少,因我国冬季太阳高度角小,屋檐的檐部向上翘起,可以使冬季射入室内的太阳光的面积增加,故B选项正确。第9题,浙江的纬度低于北京,所以浙江的冬季太阳高度角大于北京。若屋顶高度不变,飞檐长度不变,由于浙江的太阳高度角较大,应该加大飞檐翘起的角度,扩大冬季采光的面积,①正确,③错误;若飞檐翘起的角度不变,浙江冬季太阳高度角较大,应缩短飞檐长度,使得室内采光的面积扩大,②正确,④错误。故选A。]
10.D 11.B [第10题,根据题意分析,图的中心为观测者的位置,视运动轨迹与NS线交点处的度数为四个节气的正午太阳高度,可以看出线①所示太阳视运动轨迹出现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小,为冬至日,D对。第11题,根据图示,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23°左右,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计算可知,当地纬度为44°N左右,新疆(新)的纬度位置符合,故B对。]
12.B 13.D [第12题,正午日影朝向与太阳的位置背向分布,结合图示和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知,太阳大部分时间在该地以北,短时间在其以南,20°S符合图示要求。第13题,该地正午日影最短时,太阳直射该地,为北半球冬季,郑州正值寒冷干燥的季节。]
14.D 15.A [第14题,夏至日天津太阳日出东北方、正午在正南方、日落西北方,影子与太阳方位相反,则日晷仪晷针的影子由西南顺时针转向东南,故D项正确。第15题,北半球各地看北极星的仰角等于当地的地理纬度,又因为晷针指向北极星、垂直于晷盘,故晷盘与地面的夹角=90°-当地地理纬度;天津纬度高于上海,将日晷仪移到上海后,该夹角应该增大。]
16.(1)(21°S,105°W) (2)由21°S向南北两侧降低 (3)Q地夜长大于P地夜长 16小时 (4)(69°S,75°E) 绘图如下:
解析 (1)图1所示时刻,69°N出现极夜现象,太阳直射21°S,105°W为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故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21°S,105°W)。(2)该日,太阳直射21°S,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由21°S向南北两侧降低。(3)该日,Q地有极夜现象,P地无极夜现象,Q地夜长大于P地夜长;此时Q地是正午12时(105°W),可以计算M地(135°E)地方时是4时,即日出时间是4时,昼长为16小时。(4)对跖点是关于地心的对称点,两地经度之和为180°,且位于同一经线圈两条相对的经线上,即Q地对跖点位于75°E经线;对跖点两地纬度南北相反,度数相同,即Q地对跖点位于69°S纬线。此日Q地的对跖点出现极昼现象,0时日出,24时日不落,在地平线上。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Q地对跖点正午太阳高度是42°。课时3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学习目标 结合示意图,分析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季节变化、纬度分布规律,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综合思维)
1.太阳高度角
名称 概念 图示 说明
太阳高度角 太阳光线与___________的夹角 在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是0°
2.正午太阳高度角
(1)概念
名称 概念 图示 说明
正午太阳高度角 一天中太阳高度角的最大值出现在___________,称为正午太阳高度角 正午时刻(当地地方时为12时)的太阳高度角最大,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该地所在经线上
(2)计算方法
公式 H=90°-两点纬度差
含义 H:观测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两点:太阳直射点、观测点; 纬度差:若两点在同一半球,用较高纬度减去较低纬度;若两点分属于南、北半球,将两点的纬度求和。如下图所示:
示例 当太阳直射B点(10°N)时,A点(30°N)正午太阳高度角是HA=90°-=90°-(30°-10°)=70°。 当太阳直射B点(10°N)时,C点(23°26′S)正午太阳高度角是HC=90°-=90°-(10°+23°26′)=56°34′
(3)变化原因:太阳直射点的___________移动。
(4)变化规律
①纬度(空间)变化:同一时刻,距直射点所在纬度越___________,正午太阳高度角越___________;距直射点所在纬度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如下图所示:
节气 太阳直射纬线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纬度变化
春、秋分 赤道 由___________向两极递减
夏至 北回归线 由___________向南北两侧递减
冬至 南回归线 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②季节变化
地区 达全年最大值 达全年最小值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冬至日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 冬至日
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区 赤道至北回归线之间 太阳直射时(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达90°) 冬至日
赤道至南回归线之间 太阳直射时(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达90°) 夏至日
赤道 春分日、秋分日 冬至日、夏至日
(5)影响:造成地球表面不同地区太阳辐射的___________不同。
(6)应用
①确定地方时:当某地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日影最短,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
②确定房屋的朝向: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
③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太阳高度角越大,影子越短;太阳高度角越小,影子越长。一天中日影的变化规律:日出、日落最长,正午最短,且日影方向与太阳方位相反。
④计算楼间距
一般来说,纬度较低的地区,楼间距较近;纬度较高的地区,楼间距较远。解题关键是计算当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并计算影长。以我国为例(见下图),南楼高度为h,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为H,则最小楼间距L=h·cotH。
⑤计算太阳能热水器安装角度
使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与太阳光线垂直,其倾角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关系为α+h=90°(如下图)。
1.“远小近大”:距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距离越近,则越大。
2.“来增去减”:太阳直射点向本地所在纬线移来,则正午太阳高度角增大,移去则减小。
3.“同线相等”:同一纬线上,同一日正午太阳高度角相等。
4.“对称规律”:以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为对称轴,南北对称的两条纬线,正午太阳高度角相等。
11月22日,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观测房屋采光状况时,发现甲楼阴影恰好投在乙楼中央挡住乙楼1~3层中部(如图所示),该地纬度为31.8°N、经度为117.2°E。
1.[综合思维]12月22日,该地理小组再次观测,发现甲楼阴影投在乙楼的层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地理实践力]12月22日之后,甲楼阴影投在乙楼的层数将会怎样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合思维]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为“我国某地春分日时正午太阳与头顶夹角示意图”。据此回答1~3题。
1.该地该日正午太阳高度角是(  )
A.28° B.62°
C.90° D.0°
2.该地的地理纬度是(  )
A.18°N B.28°N C.32°N D.52°N
3.次日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将(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不确定
(2024·江西南昌期末)下图为“某日正午海口(20°N)某住宅小区景观示意图”。据此完成4~5题。
4.该日最接近(  )
A.3月10日 B.6月30日
C.9月10日 D.12月30日
5.为获得最佳光效,该日该地楼顶的太阳能集热板与楼顶水平面可调整为(  )
A.18° B.36° C.54° D.72°
课时3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梳理教材新知
1.地平面
2.(1)正午 (3)南北 (4)①近 大 赤道 北回归线 ②夏至日 夏至日 (5)强度
探究核心知识
1.甲楼阴影投在乙楼的层数明显增加,高于原来的1~3层。
2.甲楼阴影投在乙楼的层数将逐渐变小,甲楼影长变短,甚至遮挡不住乙楼。
3.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落实思维方法
1.B 2.B 3.A [第1题,据图可以判断该地该日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28°=62°。第2题,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可知,当地纬度为28°。第3题,春分日过后太阳直射点北移,与28°N的纬度差变小,故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将变大。]
4.C 5.A [第4题,根据图示,该日海口正午太阳高度角为72°,且太阳位于海口南面,海口的纬度为20°N,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H=90°-纬度差,计算可知该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N。因此该日最接近9月10日。3月10日时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以南,6月30日时太阳直射点接近北回归线,12月30日时太阳直射点接近南回归线。因此C正确。第5题,太阳能集热板与楼顶水平面的夹角与正午太阳高度角互余,该日海口正午太阳高度角为72°,因此太阳能集热板与楼顶水平面的夹角可调整为18°。A正确。](共50张PPT)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第二节
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课时3
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结合示意图,分析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季节变化、纬度分布规律,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综合思维)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1.太阳高度角
名称 概念 图示 说明
太阳高度角 太阳光线与 的夹角 在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是0°
地平面
2.正午太阳高度角
(1)概念
正午
名称 概念 图示 说明
正午太阳高度角 一天中太阳高度角的最大值出现在 ,称为正午太阳高度角 正午时刻(当地地方时为12时)的太阳高度角最大,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该地所在经线上
(2)计算方法
公式 H=90°-两点纬度差
含义 H:观测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两点:太阳直射点、观测点;
纬度差:若两点在同一半球,用较高纬度减
去较低纬度;若两点分属于南、北半球,将
两点的纬度求和。如图所示:
示例 当太阳直射B点(10°N)时,A点(30°N)正午太阳高度角是HA=90°-
=90°-(30°-10°)=70°。
当太阳直射B点(10°N)时,C点(23°26′S)正午太阳高度角是HC=90°-
=90°-(10°+23°26′)=56°34′
(3)变化原因:太阳直射点的 移动。
(4)变化规律
①纬度(空间)变化:同一时刻,距直射点所在纬度越 ,正午太阳高度角越 ;距直射点所在纬度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如右图所示:
南北


节气 太阳直射纬线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纬度变化
春、秋分 赤道 由 向两极递减
夏至 北回归线 由 向南北两侧递减
冬至 南回归线 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赤道
北回归线
②季节变化
地区 达全年最大值 达全年最小值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________ 冬至日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 冬至日 ________
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区 赤道至北回归线之间 太阳直射时(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达90°) 冬至日
赤道至南回归线之间 太阳直射时(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达90°) 夏至日
赤道 春分日、秋分日 冬至日、夏至日
夏至日
夏至日
(5)影响:造成地球表面不同地区太阳辐射的 不同。
(6)应用
①确定地方时:当某地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日影最短,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
②确定房屋的朝向: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
③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太阳高度角越大,影子越短;太阳高度角越小,影子越长。一天中日影的变化规律:日出、日落最长,正午最短,且日影方向与太阳方位相反。
强度
④计算楼间距
一般来说,纬度较低的地区,楼间距较近;纬度较高的地区,楼间距较远。解题关键是计算当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并计算影长。以我国为例(见下图),南楼高度为h,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为H,则最小楼间距L=h·cotH。
⑤计算太阳能热水器安装角度
使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与太阳光线垂直,其倾角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关系为α+h=90°(如下图)。
1.“远小近大”:距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距离越近,则越大。
2.“来增去减”:太阳直射点向本地所在纬线移来,则正午太阳高度角增大,移去则减小。
3.“同线相等”:同一纬线上,同一日正午太阳高度角相等。
4.“对称规律”:以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为对称轴,南北对称的两条纬线,正午太阳高度角相等。
11月22日,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观测房屋采
光状况时,发现甲楼阴影恰好投在乙楼中央挡住乙楼
1~3层中部(如图所示),该地纬度为31.8°N、经度为
117.2°E。
1.[综合思维]12月22日,该地理小组再次观测,发现
甲楼阴影投在乙楼的层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案 甲楼阴影投在乙楼的层数明显增加,高于原来的1~3层。
11月22日,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观测房屋采
光状况时,发现甲楼阴影恰好投在乙楼中央挡住乙楼
1~3层中部(如图所示),该地纬度为31.8°N、经度为
117.2°E。
2.[地理实践力]12月22日之后,甲楼阴影投在乙楼的层
数将会怎样变化?
答案 甲楼阴影投在乙楼的层数将逐渐变小,甲楼影长变短,甚至遮挡不住乙楼。
11月22日,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观测房屋采
光状况时,发现甲楼阴影恰好投在乙楼中央挡住乙楼
1~3层中部(如图所示),该地纬度为31.8°N、经度为
117.2°E。
3.[综合思维]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右图为“我国某地春分日时正午太阳与头顶夹角示意图”。据此回答1~3题。
1.该地该日正午太阳高度角是
A.28° B.62°
C.90° D.0°

据图可以判断该地该日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28°=62°。
右图为“我国某地春分日时正午太阳与头顶夹角示意图”。据此回答1~3题。
2.该地的地理纬度是
A.18°N B.28°N
C.32°N D.52°N

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可知,当地纬度为28°。
右图为“我国某地春分日时正午太阳与头顶夹角示意图”。据此回答1~3题。
3.次日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将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不确定

春分日过后太阳直射点北移,与28°N的纬度差变小,故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将变大。
(2024·江西南昌期末)下图为“某日正午海口(20°N)某住宅小区景观示意图”。据此完成4~5题。
4.该日最接近
A.3月10日
B.6月30日
C.9月10日
D.12月30日

根据图示,该日海口正午太阳高度角为72°,且太阳位于海口南面,海口的纬度为20°N,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H=90°-纬度差,计算可知该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N。因此该日最接近9月10日。3月10日时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以南,6月30日时太阳直射点接近北回
归线,12月30日时太阳直射点接近南回归线。因此C正确。
太阳能集热板与楼顶水平面的夹角与正午太阳高度角互余,该日海口正午太阳高度角为72°,因此太阳能集热板与楼顶水平面的夹角可调整为18°。A正确。
(2024·江西南昌期末)下图为“某日正午海口(20°N)某住宅小区景观示意图”。据此完成4~5题。
5.为获得最佳光效,该日该地楼顶的太阳能
集热板与楼顶水平面可调整为
A.18° B.36°
C.54° D.72°

课时对点练
(2024·贵州贵阳月考)深圳市某校(22°27′N,114°E)组织学生开展正午太阳高度角测量的地理实践活动。完成1~2题。
1.同学们每天的测量时间应为北京时间
A.11:24 B.11:36
C.12:00 D.12:24
基础过关
深圳的地方时是114°E的地方时,北京时间是东八区的区时,即120°E的地方时,北京时间比深圳的地方时早24分钟,深圳正午就是深圳地方时12时,此时北京时间是12:24,选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023·江苏扬州月考)深圳市某校(22°27′N,114°E)组织学生开展正午太阳高度角测量的地理实践活动。完成1~2题。
2.6月18日正午,他们发现学校的旗杆出现“立竿无影”的现象。此现象在深圳一年内会出现两次,另一次可能发生在
A.7月14日前后 B.6月26日前后
C.6月14日前后 D.7月26日前后
“立竿无影”就是太阳直射现象,由材料可知,6月18日深圳出现太阳直射现象,是在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前4天,出现另一次太阳直射现象的时间应该在夏至日之后4天,即在6月26日前后,选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024·山西大同阶段练习)下图为“浙江省某地的汽车停车场示意图”,箭头①②③代表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光线。读图,完成3~4题。
3.正午平顶遮阳棚的影子达到最大时,正值当地的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根据材料,箭头①②③代表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光线。据图可知,①太阳高度最大,为夏至日;③太阳高度最小,为冬至日;②为春、秋分日。正午平顶遮阳棚的影子达到最大时,即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时,正值当地的冬至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024·山西大同阶段练习)下图为“浙江省某地的汽车停车场示意图”,箭头①②③代表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光线。读图,完成3~4题。
4.图中,箭头P指示的方位是
A.东 B.南
C.西 D.北
由材料可知,该地位于浙江省,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结合图示信息可知,箭头P指示的方位是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23°26′S),杭州的节气为冬至;正午太阳高度角H=90°-(30°+23°26′)=36°34′,选C。
杭州(30°N)某同学对传统的太阳能热水器进行改造(如下图)设计:将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装在一个大玻璃箱里,并将热水器的支架改造成活动形式,正午太阳高度角与集热板和地面的夹角保持互余。据此回答5~7题。
5.12月22日杭州的节气及正午太阳高度角为
A.正值夏至,正午太阳高度角为83°26′
B.正值春分,正午太阳高度角为60°
C.正值冬至,正午太阳高度角为36°34′
D.正值夏至,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杭州(30°N)某同学对传统的太阳能热水器进行改造(如下图)设计:将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装在一个大玻璃箱里,并将热水器的支架改造成活动形式,正午太阳高度角与集热板和地面的夹角保持互余。据此回答5~7题。
6.为了充分利用太阳能,尽可能使一年内正午太阳光线与
集热板保持垂直,结合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则
集热板与地面夹角的调整幅度为
A.23°26′ B.30°
C.46°52′ D.60°
杭州纬度为30°N,介于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该纬度范围内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年变幅(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为46°52′,选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杭州(30°N)某同学对传统的太阳能热水器进行改造(如下图)设计:将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装在一个大玻璃箱里,并将热水器的支架改造成活动形式,正午太阳高度角与集热板和地面的夹角保持互余。据此回答5~7题。
7.一年中,活动支架最矮的日期是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一年中,活动支架最矮的日期即为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时期,该地纬度为30°N,夏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选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023·河北沧州期中)飞檐是指屋檐的檐部向上翘起,是一种考虑室内光照和建筑美观的我国传统建筑特色,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下图示意飞檐光照原理。据此完成8~9题。
8.从室内光照的角度考虑,“飞檐”设计的主要目的是
A.扩大夏季遮阳的面积
B.扩大冬季采光的面积
C.缩小夏季遮阳的面积
D.缩小冬季采光的面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读图可知,普通屋顶和飞檐屋顶对夏
季正午阳光的影响相差不大,故A、
C选项错误;
根据材料和读图可知,普通屋顶冬季
射入室内的太阳光线较少,因我国冬季太阳高度角小,屋檐的檐部向上翘起,可以使冬季射入室内的太阳光的面积增加,故B选项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023·河北沧州期中)飞檐是指屋檐的
檐部向上翘起,是一种考虑室内光照和建
筑美观的我国传统建筑特色,是我国古代
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如图示意飞檐光照
原理。据此完成8~9题。
9.若屋顶高度不变,与北京相比,在浙江采用“飞檐”设计应做的调整是
①飞檐长度不变,加大飞檐翘起角度 ②飞檐翘起角度不变,缩短飞檐长度 ③飞檐长度不变,缩小飞檐翘起角度 ④飞檐翘起角度不变,加长飞檐长度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浙江的纬度低于北京,所以浙江的冬
季太阳高度角大于北京。若屋顶高度
不变,飞檐长度不变,由于浙江的太
阳高度角较大,应该加大飞檐翘起的
角度,扩大冬季采光的面积,①正确,③错误;
若飞檐翘起的角度不变,浙江冬季太阳高度角较大,应缩短飞檐长度,使得室内采光的面积扩大,②正确,④错误。故选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根据题意分析,图的中心为观测者的位置,视运动轨迹与NS线交点处的度数为四个节气的正午太阳高度,可以看出线①所示太阳视运动轨迹出现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小,为冬至日,D对。
(江苏地理)右图为“某地二分二至日太阳视运动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线①所示太阳视运动轨迹出现时的节气为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能力提升
(江苏地理)右图为“某地二分二至日太阳视运动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
11.该地所属省级行政区可能是
A.琼 B.新
C.苏 D.赣
根据图示,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23°左右,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计算可知,当地纬度为44°N左右,新疆(新)的纬度位置符合,故B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正午日影朝向与太阳的位置背向分布,结合图示和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知,太阳大部分时间在该地以北,短时间在其以南,20°S符合图示要求。
读“某地某时期正午日影长短和朝向变化示意图”,回答12~13题。
12.该地可能位于
A.20°N B.20°S
C.30°N D.30°S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读“某地某时期正午日影长短和朝向变化示意图”,回答12~13题。
13.该地正午日影最短时,郑州
A.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
B.昼夜均分
C.正值高温多雨的季节
D.正值寒冷干燥的季节
该地正午日影最短时,太阳直射该地,为北半球冬季,郑州正值寒冷干燥的季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024·西藏拉萨期末)日晷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一般由晷针和晷盘组成。晷针垂直于太阳视运动的轨道平面,上端指向北极星方向。在晷盘面上刻画出12个大格,每个大格代表两个小时,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上时,晷针的影子就会投向晷盘面,以此来显示时刻。回答14~15题。
14.天津校园内日晷仪晷针的影子,在夏至日晴天时移动的方向应是
A.由西北逆时针转向东北
B.由西北顺时针转向东北
C.由西南逆时针转向东南
D.由西南顺时针转向东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夏至日天津太阳日出东北方、正午在正南方、日落西北方,影子与太阳方位相反,则日晷仪晷针的影子由西南顺时针转向东南,故D项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024·西藏拉萨期末)日晷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一般由晷针和晷盘组成。晷针垂直于太阳视运动的轨道平面,上端指向北极星方向。在晷盘面上刻画出12个大格,每个大格代表两个小时,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上时,晷针的影子就会投向晷盘面,以此来显示时刻。回答14~15题。
15.若图示日晷仪由天津移至上海使用时,晷盘与地面的夹角
应该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按日期做调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北半球各地看北极星的仰角等于当地的地理纬度,又因为晷针指向北极星、垂直于晷盘,故晷盘与地面的夹角=90°-当地地理纬度;天津纬度高于上海,将日晷仪移到上海后,该夹角应该增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6.(2023·辽宁营口期中)图1、图2表示同一时刻地球上两区域昼夜分布情况。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所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_。
图1所示时刻,69°N出现极夜现象,太阳直射21°S,105°W为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故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21°S,105°W)。
(21°S,105°W)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6.(2023·辽宁营口期中)图1、图2表示同一时刻地球上两区域昼夜分布情况。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2)该日,正午太阳高度角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日,太阳直射21°S,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由21°S向南北两侧降低。
由21°S向南北两侧降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6.(2023·辽宁营口期中)图1、图2表示同一时刻地球上两区域昼夜分布情况。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3)该日,Q、P两地的夜长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M地昼长为________。
Q地夜长大于P地夜长
16小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该日,Q地有极夜现象,P地无极夜现象,Q地夜长大于P地夜长;此时Q地是正午12时(105°W),可以计算M地(135°E)地方时是4时,即日出时间是4时,昼长为16小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4)对跖点是关于地心的对称点,Q地的对跖点是__________,在图中画出该日Q地的对跖点的太阳高度角随时间变化的情况。(用折线,并标出正午太阳高度角数值)
答案 绘图如下:
(69°S,75°E)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对跖点是关于地心的对称点,两地经度之和为
180°,且位于同一经线圈两条相对的经线上,
即Q地对跖点位于75°E经线;对跖点两地纬度
南北相反,度数相同,即Q地对跖点位于69°S
纬线。此日Q地的对跖点出现极昼现象,0时日
出,24时日不落,在地平线上。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Q地对跖点正午太阳高度是4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课时4 昼夜长短的变化 四季和五带
(分值:71分)
(选择题1~11题,每小题3分,共33分)
(2024·新疆乌鲁木齐调研)下图是“北半球冬至日四地纬线昼弧、夜弧分布状况示意图”。据此回答1~3题。
1.四地中位于南半球的是(  )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甲、丁
2.图中乙和丁的周长相等,但昼弧和夜弧的长度相反,则两地(  )
A.处于同一纬线
B.处于同一半球
C.日出、日落的地方时相同
D.昼夜长短相反
3.下列关于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位于南极圈 B.乙可能位于赤道
C.丁不可能位于赤道 D.丙位于回归线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4~5题。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当地球运行至A位置时,北半球白昼最短
B.当地球运行至B位置时,武汉和上海昼长都是12小时
C.当地球运行至C位置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
D.当地球运行至D位置时,南半球白昼最长
5.当地球由B位置向C位置运动的过程中(  )
A.北半球昼变长,但短于夜
B.南半球昼变长,并长于夜
C.北半球夜变长,但短于昼
D.南半球夜变长,并长于昼
(2024·西藏拉萨期末)地球的公转,除了会导致一个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外,还会导致四季的变化。据此完成6~7题。
6.从天文意义看,夏季是(  )
A.一年中平均气温最高的季节
B.一年中出现极昼的季节
C.一年中地球与太阳距离最近的季节
D.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白昼时间最长的季节
7.下列各种现象,不可能发生在北半球冬季的是(  )
A.晨昏线与经线圈的夹角以及地球公转的速度都在逐渐变大
B.北半球纬度越高的地区白昼越短
C.南半球某地昼长变化为先变长再变短
D.南北半球纬度相同的地点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下图为“我国北京、广州、武汉、哈尔滨四个城市的季节分配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
8.按照图示季节分配所属的城市自上而下依次为(  )
A.北京、广州、武汉、哈尔滨
B.北京、武汉、哈尔滨、广州
C.广州、武汉、哈尔滨、北京
D.广州、北京、哈尔滨、武汉
9.下列关于季节更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低纬度地区季节更替不明显
B.中纬度地区季节更替明显
C.高纬度地区季节更替明显
D.季节更替表现为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季节变化
读“五带分布图”,完成10~11题。
10.下列地区四季变化最明显的是(  )
A.热带 B.北温带
C.北寒带 D.低纬度地区
11.假设黄赤交角为30°,地球上(  )
A.寒带的范围变大 B.温带的范围变大
C.热带的范围变小 D.寒带的范围不变
(选择题12~18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2024·黑龙江大庆期末)下图为“某一日期甲、乙、丙、丁四个地点的昼长状况图”。读图,回答12~14题。
12.从南北半球来看,甲、乙、丙、丁四个地点中(  )
A.甲位于南半球,乙位于北半球
B.乙与丙位于同一半球
C.丙位于北半球,丁位于南半球
D.甲与丁不在同一半球
13.图示甲、乙、丙、丁四个地点中,纬度最高的地点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4.该日图中乙地点日出的地方时是(  )
A.9时 B.7时30分
C.6时 D.4时30分
悬日是指日落(日出)时太阳正好悬挂在街道正上方的美丽画面。下图为“我国某城市某一条街道(大致为东西走向)春分日前后的夕阳悬日景观图”。据此完成15~16题。
15.在图示这条街上看到悬日的当天,该地(  )
A.昼短夜长 B.昼长夜短
C.昼夜等长 D.昼长渐短
16.在图示这条街上,能够看到夕阳悬日的时期大致为(  )
A.3月21日~9月23日
B.6月22日~12月22日
C.9月23日~次年3月21日
D.12月22日~次年6月22日
(2024·内蒙古通辽月考)浙江温岭石塘镇、南沙群岛海马滩和黑龙江乌苏镇哨所一年中不同时间都曾迎来过我国的第一道曙光。下图示意某年三地的日出时刻(北京时间)变化。据此完成17~18题。
17.分别表示海马滩、石塘镇、乌苏镇哨所日出时刻变化曲线的是(  )
A.a、b、c B.b、a、c C.b、c、a D.a、c、b
18.该年元旦,三地最先迎来清晨第一道曙光的地点为(  )
A.海马滩 B.石塘镇
C.乌苏镇哨所 D.三地同时
19.读“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甲、乙两处的昼夜分布放大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甲处放大图为________(填“南极”或“北极”)俯视图,弧线AC为________(填“晨线”或“昏线”),此时甲位于________(填“近日点”或“远日点”)附近。(3分)
(2)地球公转到甲处时,B点地方时为__________时;A点的昼夜情况为____________。(2分)
(3)地球公转到甲处时,开普敦比北京市的白昼________(填“长”或“短”);由甲处公转到乙处过程中,北京市昼夜长短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4)地球公转到乙处时,D点的日出时刻是____________。(2分)
课时4 昼夜长短的变化 四季和五带
1.B 2.D 3.C [第1题,北半球冬至日时,南半球昼长夜短。故乙、丙位于南半球。第2题,乙、丁的周长相等,说明其纬度数相同;昼弧和夜弧的长度相反,说明处于不同半球,昼夜长短相反。第3题,北半球冬至日,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A错。乙、丁两地昼夜不平分,故不可能位于赤道,B错、C对。丙地出现极昼,不可能位于回归线,D错。]
4.B 5.B [第4题,当地球运行至A位置时,为北半球夏至日,北半球白昼最长;当地球运行至B位置时,为秋分日,全球昼夜等长;当地球运行至C位置时,为北半球冬至日,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当地球运行至D位置时,为春分日,全球昼夜等长。第5题,当地球由B位置向C位置运动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由赤道移向南回归线,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逐渐变长。]
6.D 7.D [第6题,从天文意义看,夏季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白昼时间最长的季节。第7题,南北半球纬度相同的地点,只有在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即春、秋分日时,其正午太阳高度才相等。]
8.D 9.C [第8题,一般情况下,纬度越低的地区得到的太阳辐射越多,热量越充足,夏季时间应越长,故夏季时间由长到短的顺序为纬度由低到高的顺序,即广州、武汉、北京、哈尔滨,根据选项可知应选D项。第9题,低纬度地区接受太阳辐射较多,热量变化较小,故季节更替不明显;中纬度地区热量差异明显,季节更替明显;高纬度地区接受太阳辐射较少,温度较低,季节更替不明显;季节更替表现为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季节变化。]
10.B 11.A [第10题,热带有阳光直射,终年炎热;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终年寒冷;温带既无阳光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季节变化最明显,四季分明。故选B。第11题,黄赤交角变大,说明太阳直射点最北可到达30°N、最南到达30°S,因此热带的范围变大,C错;极圈的纬度变为60°N和60°S,故寒带的范围变大,A对、D错;温带的范围缩小,B错。故选A。]
12.D 13.A 14.C [第1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昼短夜长、乙地昼夜等长,丙、丁两地昼长夜短。根据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乙地位于赤道,丙、丁两地位于同一半球,但不能确定是北半球还是南半球,甲地所在半球与丙、丁两地不同。D项正确。第13题,赤道终年昼夜等长,纬度越高的地点昼长与12时的差值越大。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日甲地昼长与12时的差值最大,故甲地纬度最高,A项正确。第14题,读图可知,四地昼长差异较大,该日不是春秋分日,乙地昼长是12时,说明乙地地处赤道,终年昼夜等长,地方时6时日出,18时日落,C项正确。]
15.B 16.A [第15题,由材料可知,街道大致为东西走向,图示街道的悬日并没有落入地平线,因此当天日落方向为西北方向。北半球日落西北,当地应是昼长夜短,B正确。第16题,图示街道大致为东西走向,因此只有当日落正西和西北时,才能够在该街道上看到夕阳悬日。日落正西和西北,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或北半球,时期应大致为3月21日~9月23日。故A正确。]
17.A 18.A [第17题,三地均位于我国,则其昼夜长短的变化可反映其纬度高低。一年内昼长变化越大,说明其纬度越高,其日出时刻在一年内的变化越大。读图可知,c曲线日出时刻一年内变化最大,昼长变化最大,纬度最高;b曲线次之;a曲线最小,其纬度最低。故分别表示海马滩、石塘镇、乌苏镇哨所日出时刻变化曲线的是a、b、c,A正确。第18题,读图可知,元旦为1月1日(位于冬至日之后),a曲线日出最早,根据上题可知,a曲线为纬度最低的海马滩,故A正确。]
19.(1)北极 昏线 远日点 (2)12 昼长夜短
(3)短 昼变短,夜变长 (4)8时课时4 昼夜长短的变化 四季和五带
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学习目标 1.结合示意图,分析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纬度分布规律及成因,解释生活中昼夜长短变化的现象。(地理实践力)2.结合生活,理解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划分。(综合思维)
知识点一 昼夜长短的变化
1.昼弧和夜弧
(1)成因: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分割为昼弧和夜弧两部分,位于昼半球的部分叫___________,位于夜半球的部分叫___________。
(2)意义:地球自转一周所经历的昼弧长,夜弧短,则白昼___________,黑夜___________;反之,则黑夜长,白昼短。
2.变化规律
(1)赤道上全年___________;其他地区随纬度的增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___________;极圈内出现___________、极夜的现象。
(2)北半球
时间 昼夜长短 分布规律 特殊日期
夏半年(3月21日前后至9月23日前后) 纬度越高,昼越___________,夜越___________ ___________日,北半球昼最___________夜最___________,极昼范围达到最大;北极圈及其以内都有___________现象
冬半年(9月23日前后至来年3月21日前后) 纬度越高,昼越___________,夜越___________ 冬至日,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极夜范围达到最大;北极圈及其以内都有___________现象
(3)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正好___________。
(4)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平分,均为___________小时。
3.昼夜长短的计算
(1)根据昼弧或夜弧的长度进行计算
昼(夜)长时数=昼(夜)弧度数/15°。
(2)根据日出或日落时间进行计算
地方时正午12时把一天的白昼平分成相等的两份,如下图所示:
昼长时数=(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
夜长时数=日出时间×2=(24-日落时间)×2。
(注意:以上两个计算公式的日出时间、日落时间均为地方时。另外,昼长时数=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此公式中的日出时间、日落时间统一标准即可。)
(3)根据分布特点进行计算
①同纬度各地的昼长相等,夜长相等。
②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同一日期,北半球各地的昼长(夜长)与南半球同纬度数的夜长(昼长)相等。例如:同一日期40°N的昼长等于40°S的 夜长。
4.意义:导致地球表面不同地区接受太阳辐射的___________不同。
1.昼夜长短状况——看“位置”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如下图所示:
2.昼夜长短变化——看“移动”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如下图所示:
下面是我国某城市政府机关作息时间表(表中均为北京时间)。
夏季(5月~9月底) 冬季(10月~次年4月底)
上午 9:00~13:30 10:00~14:00
午休 13:30~15:30 14:00~15:00
下午 15:30~19:30 15:00~19:00
1.[综合思维]该城市政府机关夏季和冬季上班、下班和午休时间有什么差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地协调观]该城市冬夏季节,作息时间表调整的依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地理实践力]高二上学期,该城市昼、夜分别有什么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家住常州(31.5°N,119.5°E)的小明在2023年11月23日日出时刻打开手机上的世界时钟,屏幕显示信息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1~2题。
1.该日常州的昼长约为(  )
A.10小时10分 B.10小时50分
C.13小时10分 D.13小时50分
2.下图所示的昼夜分布状况(阴影部分表示黑夜)中,与此时最接近的是(  )
下表是天安门广场升旗和降旗时间(注:与日出日落时间相同)。据此回答3~4题。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升旗时间 6:04 6:03 6:02
降旗时间 17:56 17:57 17:58
3.此时,关于北京昼夜情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昼长夜短 B.昼夜平分
C.昼短夜长 D.无法判断
4.上表说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是(  )
A.北半球,向南移 B.北半球,向北移
C.南半球,向南移 D.南半球,向北移
知识点二 季节更替和五带划分
1.季节更替
(1)成因
(2)不同纬度的季节变化
地区 季节变化情况 原因
赤道附近的低纬度地区 季节更替现象不明显 一年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___________,全年正午太阳高度角都___________
极地附近的高纬度地区 季节更替现象不明显 昼夜长短变化___________,南北极圈内有极昼和极夜现象,且全年正午太阳高度角都很小
中纬度地区 四季更替___________ 一年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都很大
(3)划分(以北半球为例)
类型 范围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天文四季 立春—立夏 立夏—立秋 立秋—立冬 立冬—立春
过渡季节 一年内白昼___________、正午太阳高度角___________的季节 过渡季节 一年内白昼___________、正午太阳高度角___________的季节
气候四季 3、4、5月 ___________月 ___________月 ___________月
注:南半球与北半球季节相反。
2.五带的划分
(1)原因
(2)五带划分:依据有无极昼极夜和有无___________现象。
拓展延伸 黄赤交角与五带范围的关系
(1)黄赤交角的度数=回归线的度数,回归线决定了热带的范围。
(2)极圈的度数=90°-黄赤交角的度数=90°-回归线的度数,极圈的度数决定了寒带的范围。
(3)若黄赤交角变化,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范围发生变化,则回归线和极圈的度数发生变化,从而导致热带、温带、寒带的范围发生变化。如下表所示:
黄赤交角变化 增大 减小
五带范围变化 热带 扩大 减小
温带 减小 扩大
寒带 扩大 减小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
1.[综合思维]说出图中代表夏至节气的字母及其日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综合思维]读图,说出传统上我国划分四季开始的节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区域认知]从我国传统四季中任选一个季节,描述北京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地理实践力]近几年,人们越来越关注二十四节气,并在微信中纷纷转发关于二十四节气的内容。下图为某学生发的微信图片,请说出与此节气相关的谚语、习俗、诗词等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青岛地处约36°N,四季分明。读“四季更替成因示意图”,回答1~2题。
1.关于图中甲、乙含义的判断,可能正确的是(  )
A.甲表示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季节变化
B.甲表示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C.乙表示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D.乙表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2.青岛四季分明的原因是(  )
①地处中纬度 ②正午太阳高度角终年不变
③昼夜长短季节变化较大 ④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同时达到最大值或最小值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024·山东泰安期末)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下图为“我国二十四节气示意图”。完成3~4题。
3.2023年1月22日是中国传统节日春节,这一天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最接近(  )
A.清明 B.小寒
C.大寒 D.寒露
4.从立春到立夏,最可能出现在黄河流域的现象是(  )
A.知了不知耕种苦,坐闲枝上唱开怀
B.衰荷滚玉闪晶光,一夜西风一夜凉
C.白雪欲求吟咏句,穿枝掠院演梅花
D.万物苏萌山水醒,农家岁首又谋耕
课时4 昼夜长短的变化 四季和五带
知识点一 昼夜长短的变化
梳理教材新知
1.(1)昼弧 夜弧 (2)长 短
2.(1)昼夜平分 加大 极昼 (2)昼长夜短 长 短 夏至 长 短 极昼 昼短夜长 短 长 极夜 (3)相反 (4)12
4.时间长短
探究核心知识
1.上班时间夏季早于冬季;下班时间冬季早于夏季;午休时间夏季长于冬季。
2.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3.昼先变短,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最短,后变长;夜先变长,冬至日最长,后变短。
落实思维方法
1.B 2.D [第1题,读材料可知,常州时间与北京时间相同,该日常州日出时间为6:35,则昼长=(12-6:35)×2,约为10小时50分,B正确。第2题,由材料可知,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A、C错误。此时常州日出,即120°E与晨线相交,60°W与昏线相交,B错误,D正确。]
3.C 4.D [第3题,天安门广场升降旗时间与当地日出、日落时间同步,所以根据图表中数据可计算北京昼夜时长。第一天北京昼长为11小时52分钟;第二天北京昼长为11小时54分钟;第三天北京昼长为11小时56分钟。由此可知,此时北京昼短夜长,昼渐长,夜渐短。故选C。第4题,由上题分析可知,北京昼短夜长,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京昼渐长,夜渐短,说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故选D。]
知识点二 季节更替和五带划分
梳理教材新知
1.(1)昼夜长短 正午太阳高度角 (2)不大 较大 最大 明显 (3)最长 最大 最短 最小 6、7、8 9、10、11 12、1、2
2.(2)太阳直射 北温带 热带 南温带
探究核心知识
1.C。6月22日前后。
2.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3.春季:昼渐长、夜渐短;立春到春分前昼短夜长,春分到立夏昼长夜短;春分日昼夜平分。夏季:立夏到夏至昼渐长、夜渐短,夏至到立秋昼渐短、夜渐长;昼长夜短;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秋季:昼渐短、夜渐长,秋分前昼长夜短,秋分后昼短夜长,秋分日昼夜平分。冬季:立冬到冬至昼渐短、夜渐长,冬至到立春昼渐长、夜渐短;昼短夜长;冬至日昼最短、夜最长。
4.谚语:“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等。习俗:扫墓、祭祖、踏青、郊游等。诗词:“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等。
落实思维方法
1.C 2.D [第1题,黄赤交角的存在产生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故甲表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A、B错。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导致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季节变化,故乙、丙表示的是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或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季节变化,C对、D错。第2题,青岛地处中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大,②错误,故选D。]
3.C 4.D [第3题,一年被划分成24个节气,相邻的两个节气相差15天;冬至为每年的12月22日前后,因此1月22日应接近冬至后第二个节气,即大寒。故C正确。第4题,由图中信息可知,从立春到立夏,所经季节为我国传统春季。A对应的季节为夏季,B对应的季节为秋季,C对应的季节为冬季,D对应的季节为春季。故D正确。](共65张PPT)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第二节
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
昼夜长短的变化 四季和五带
课时4
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结合示意图,分析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纬度分布规律及成因,解释生活中昼夜长短变化的现象。(地理实践力)
2.结合生活,理解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划分。(综合思维)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知识点一 昼夜长短的变化
知识点二 季节更替和五带划分
课时对点练
内容索引
昼夜长短的变化
>
<
知识点一
1.昼弧和夜弧
(1)成因: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分割为昼弧和夜弧两部分,位于昼半球的部分叫
,位于夜半球的部分叫 。
(2)意义:地球自转一周所经历的昼弧长,夜弧短,则白昼 ,黑夜 ;反之,则黑夜长,白昼短。
昼弧
夜弧


2.变化规律
(1)赤道上全年 ;其他地区随纬度的增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 ;极圈内出现 、极夜的现象。
昼夜平分
加大
极昼
(2)北半球
时间 昼夜长短 分布规律 特殊日期
夏半年(3月21日前后至9月23日前后) _________ 纬度越高,昼越 ,夜越____ 日,北半球昼最 夜最
,极昼范围达到最大;北极圈及其以内都有 现象
冬半年(9月23日前后至来年3月21日前后) _________ 纬度越高,昼越 ,夜越____ 冬至日,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极夜范围达到最大;北极圈及其以内都有 现象
昼长夜短
昼短夜长




夏至


极昼
极夜
(3)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正好 。
(4)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平分,均为 小时。
3.昼夜长短的计算
(1)根据昼弧或夜弧的长度进行计算
昼(夜)长时数=昼(夜)弧度数/15°。
相反
12
(2)根据日出或日落时间进行计算
地方时正午12时把一天的白昼平分成相等的两份,如下图所示:
昼长时数=(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
夜长时数=日出时间×2=(24-日落时间)×2。
(注意:以上两个计算公式的日出时间、日落时间均为地方时。另外,昼长时数=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此公式中的日出时间、日落时间统一标准即可。)
(3)根据分布特点进行计算
①同纬度各地的昼长相等,夜长相等。
②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同一日期,北半球各地的昼长(夜长)与南半球同纬度数的夜长(昼长)相等。例如:同一日期40°N的昼长等于40°S的夜长。
4.意义:导致地球表面不同地区接受太阳辐射的 不同。
时间长短
1.昼夜长短状况——看“位置”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如下图所示:
2.昼夜长短变化——看“移动”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如下图所示:
下面是我国某城市政府机关作息时间表(表中均为北京时间)。
1.[综合思维]该城市政府机关夏季和冬季上班、下班和午休时间有什么差异?
答案 上班时间夏季早于冬季;下班时间冬季早于夏季;午休时间夏季长于冬季。
夏季(5月~9月底) 冬季(10月~次年4月底)
上午 9:00~13:30 10:00~14:00
午休 13:30~15:30 14:00~15:00
下午 15:30~19:30 15:00~19:00
下面是我国某城市政府机关作息时间表(表中均为北京时间)。
2.[人地协调观]该城市冬夏季节,作息时间表调整的依据是什么?
答案 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夏季(5月~9月底) 冬季(10月~次年4月底)
上午 9:00~13:30 10:00~14:00
午休 13:30~15:30 14:00~15:00
下午 15:30~19:30 15:00~19:00
下面是我国某城市政府机关作息时间表(表中均为北京时间)。
3.[地理实践力]高二上学期,该城市昼、夜分别有什么变化?
答案 昼先变短,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最短,后变长;夜先变长,冬至日最长,后变短。
夏季(5月~9月底) 冬季(10月~次年4月底)
上午 9:00~13:30 10:00~14:00
午休 13:30~15:30 14:00~15:00
下午 15:30~19:30 15:00~19:00
家住常州(31.5°N,119.5°E)的小明在2023年11月23日日出时刻打开手机上的世界时钟,屏幕显示信息如图所示。据此完成1~2题。
1.该日常州的昼长约为
A.10小时10分 B.10小时50分
C.13小时10分 D.13小时50分

读材料可知,常州时间与北京时间相同,该日常州日出时间为6:35,则昼长=(12-6:35)×2,约为10小时50分,B正确。
家住常州(31.5°N,119.5°E)的小明在2023年11月23日日出时刻打开手机上的世界时钟,屏幕显示信息如图所示。据此完成1~2题。
2.下图所示的昼夜分布状况(阴影部分表示黑夜)中,与此时最接近的是

由材料可知,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A、C错误。
此时常州日出,即120°E与晨线相交,60°W与昏线相交,B错误,D正确。
下表是天安门广场升旗和降旗时间(注:与日出日落时间相同)。据此回答3~4题。
3.此时,关于北京昼夜情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昼长夜短
B.昼夜平分
C.昼短夜长
D.无法判断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升旗时间 6:04 6:03 6:02
降旗时间 17:56 17:57 17:58
天安门广场升降旗时间与当地日出、日落时间同步,所以根据图表中数据可计算北京昼夜时长。第一天北京昼长为11小时52分钟;第二天北京昼长为11小时54分钟;第三天北京昼长为11小时56分钟。由此可知,此时北京昼短夜长,昼渐长,夜渐短。故选C。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升旗时间 6:04 6:03 6:02
降旗时间 17:56 17:57 17:58
由上题分析可知,北京昼短夜长,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京昼渐长,夜渐短,说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故选D。
下表是天安门广场升旗和降旗时间(注:与日出日落时间相同)。据此回答3~4题。
4.下表说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是
A.北半球,向南移
B.北半球,向北移
C.南半球,向南移
D.南半球,向北移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升旗时间 6:04 6:03 6:02
降旗时间 17:56 17:57 17:58

季节更替和五带划分
>
<
知识点二
1.季节更替
(1)成因
昼夜长短
正午太阳高度角
(2)不同纬度的季节变化
地区 季节变化情况 原因
赤道附近的低纬度地区 季节更替现象不明显 一年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
,全年正午太阳高度角都______
极地附近的高纬度地区 季节更替现象不明显 昼夜长短变化 ,南北极圈内有极昼和极夜现象,且全年正午太阳高度角都很小
中纬度地区 四季更替______ 一年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都很大
不大
较大
最大
明显
(3)划分(以北半球为例)
类型 范围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天文四季 立春—立夏 立夏—立秋 立秋—立冬 立冬—立春
过渡季节 一年内白昼 、正午太阳高度角 的季节 过渡季节 一年内白昼 、正午太阳高度角
的季节
气候四季 3、4、5月 月 月 月
最长
最大
最短
最小
6、7、8
9、10、11
12、1、2
注:南半球与北半球季节相反。
2.五带的划分
(1)原因
(2)五带划分:依据有无极昼极夜和有无 现象。
太阳直射
北温带
热带
南温带
黄赤交角与五带范围的关系
拓展延伸
(1)黄赤交角的度数=回归线的度数,回归线决定了热带的范围。
(2)极圈的度数=90°-黄赤交角的度数=90°-回归线的度数,极圈的度数决定了寒带的范围。
(3)若黄赤交角变化,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范围发生变化,则回归线和极圈的度数发生变化,从而导致热带、温带、寒带的范围发生变化。如下表所示:
黄赤交角变化 增大 减小
五带范围变化 热带 扩大 减小
温带 减小 扩大
寒带 扩大 减小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
1.[综合思维]说出图中代表夏至节气的字母及其日期。
答案 C。6月22日前后。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
2.[综合思维]读图,说出传统上我国划分四季开始的节气。
答案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
3.[区域认知]从我国传统四季中任选一个季节,描述北京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答案 春季:昼渐长、夜渐短;立春到春分前昼短夜长,春分到立夏昼长夜短;春分日昼夜平分。夏季:立夏到夏至昼渐长、夜渐短,夏至到立秋昼渐短、夜渐长;昼长夜短;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秋季:昼渐短、夜渐长,秋分前昼长夜短,秋分后昼短夜长,秋分日昼夜平分。冬季:立冬到冬至昼渐短、夜渐长,冬至到立春昼渐长、夜渐短;昼短夜长;冬至日昼最短、夜最长。
4.[地理实践力]近几年,人们越来越关注二十四节气,并在微信中纷纷转发关于二十四节气的内容。右图为某学生发的微信图片,请说出与此节气相关的谚语、习俗、诗词等内容。
答案 谚语:“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等。习俗:扫墓、祭祖、
踏青、郊游等。诗词:“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等。
青岛地处约36°N,四季分明。读“四季更替成因示意图”,回答1~2题。
1.关于图中甲、乙含义的判断,可能正确的是
A.甲表示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季节变化
B.甲表示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C.乙表示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D.乙表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黄赤交角的存在产生太阳直射点的回归
运动,故甲表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A、B错。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导致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季节变化,故乙、丙表示的是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或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季节变化,C对、D错。
青岛地处约36°N,四季分明。读“四季
更替成因示意图”,回答1~2题。
2.青岛四季分明的原因是
①地处中纬度 ②正午太阳高度角终年不变
③昼夜长短季节变化较大 ④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同时达到最大值或最小值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青岛地处中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大,②错误,故选D。
(2024·山东泰安期末)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
流域,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右图为
“我国二十四节气示意图”。完成3~4题。
3.2023年1月22日是中国传统节日春节,这一天
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最接近
A.清明 B.小寒 C.大寒 D.寒露

一年被划分成24个节气,相邻的两个节气相差15天;冬至为每年的12月22日前后,因此1月22日应接近冬至后第二个节气,即大寒。故C正确。
(2024·山东泰安期末)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右图为“我国二十四节气示意图”。完成3~4题。
4.从立春到立夏,最可能出现在黄河流域的现象是
A.知了不知耕种苦,坐闲枝上唱开怀
B.衰荷滚玉闪晶光,一夜西风一夜凉
C.白雪欲求吟咏句,穿枝掠院演梅花
D.万物苏萌山水醒,农家岁首又谋耕

由图中信息可知,从立春到立夏,所经季节为我国传统春季。A对应的季节为夏季,B对应的季节为秋季,C对应的季节为冬季,D对应的季节为春季。故D正确。
课时对点练
(2024·新疆乌鲁木齐调研)下图是“北半球冬至日四地纬线昼弧、夜弧分布状况示意图”。据此回答1~3题。
1.四地中位于南半球的是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甲、丁
基础过关
北半球冬至日时,南半球昼长夜短。故乙、丙位于南半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乙、丁的周长相等,说明其纬度数相同;昼弧和夜弧的长度相反,说明处于不同半球,昼夜长短相反。
(2024·新疆乌鲁木齐调研)下图是“北半球冬至日四地纬线昼弧、夜弧分布状况示意图”。据此回答1~3题。
2.图中乙和丁的周长相等,但昼弧和夜弧的长度相反,则两地
A.处于同一纬线
B.处于同一半球
C.日出、日落的地方时相同
D.昼夜长短相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24·新疆乌鲁木齐调研)下图是“北半球冬至日四地纬线昼弧、夜弧分布状况示意图”。据此回答1~3题。
3.下列关于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位于南极圈 B.乙可能位于赤道
C.丁不可能位于赤道 D.丙位于回归线
北半球冬至日,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A错。
乙、丁两地昼夜不平分,故不可能位于赤道,B错、C对。
丙地出现极昼,不可能位于回归线,D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4~5题。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当地球运行至A位置时,北半球白昼最短
B.当地球运行至B位置时,武汉和上海昼长都是12小时
C.当地球运行至C位置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
D.当地球运行至D位置时,南半球白昼最长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当地球运行至A位置时,为北半球夏至日,北半球白昼最长;当地球运行至B位置时,为秋分日,全球昼夜等长;当地球运行至C位置时,为北半球冬至日,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当地球运行至D位置时,为春分日,全球昼夜等长。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4~5题。
5.当地球由B位置向C位置运动的过程中
A.北半球昼变长,但短于夜
B.南半球昼变长,并长于夜
C.北半球夜变长,但短于昼
D.南半球夜变长,并长于昼

当地球由B位置向C位置运动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由赤道移向南回归线,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逐渐变长。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24·西藏拉萨期末)地球的公转,除了会导致一个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外,还会导致四季的变化。据此完成6~7题。
6.从天文意义看,夏季是
A.一年中平均气温最高的季节
B.一年中出现极昼的季节
C.一年中地球与太阳距离最近的季节
D.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白昼时间最长的季节
从天文意义看,夏季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白昼时间最长的季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24·西藏拉萨期末)地球的公转,除了会导致一个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外,还会导致四季的变化。据此完成6~7题。
7.下列各种现象,不可能发生在北半球冬季的是
A.晨昏线与经线圈的夹角以及地球公转的速度都在逐渐变大
B.北半球纬度越高的地区白昼越短
C.南半球某地昼长变化为先变长再变短
D.南北半球纬度相同的地点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南北半球纬度相同的地点,只有在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即春、秋分日时,其正午太阳高度才相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下图为“我国北京、广州、武汉、哈尔滨四个城市的季节分配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
8.按照图示季节分配所属的城市自上而下依次为
A.北京、广州、武汉、哈尔滨
B.北京、武汉、哈尔滨、广州
C.广州、武汉、哈尔滨、北京
D.广州、北京、哈尔滨、武汉
一般情况下,纬度越低的地区得到的太阳辐射越多,热量越充足,夏季时间应越长,故夏季时间由长到短的顺序为纬度由低到高的顺序,即广州、武汉、北京、哈尔滨,根据选项可知应选D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右图为“我国北京、广州、武汉、哈尔滨四个
城市的季节分配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
9.下列关于季节更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低纬度地区季节更替不明显
B.中纬度地区季节更替明显
C.高纬度地区季节更替明显
D.季节更替表现为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季节变化
低纬度地区接受太阳辐射较多,热量变化较小,故季节更替不明显;中纬度地区热量差异明显,季节更替明显;高纬度地区接受太阳辐射较少,温度较低,季节更替不明显;季节更替表现为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季节变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热带有阳光直射,终年炎热;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终年寒冷;温带既无阳光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季节变化最明显,四季分明。故选B。
读“五带分布图”,完成10~11题。
10.下列地区四季变化最明显的是
A.热带 B.北温带
C.北寒带 D.低纬度地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读“五带分布图”,完成10~11题。
11.假设黄赤交角为30°,地球上
A.寒带的范围变大
B.温带的范围变大
C.热带的范围变小
D.寒带的范围不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黄赤交角变大,说明太阳直射点最北可到达30°N、最南到达30°S,因此热带的范围变大,C错;
极圈的纬度变为60°N和60°S,故寒带的范围变大,A对、D错;
温带的范围缩小,B错。故选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能力提升
(2024·黑龙江大庆期末)下图为“某一日期甲、乙、丙、丁四个地点的昼长状况图”。读图,回答12~14题。
12.从南北半球来看,甲、乙、丙、丁四个地点中
A.甲位于南半球,乙位于北半球
B.乙与丙位于同一半球
C.丙位于北半球,丁位于南半球
D.甲与丁不在同一半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昼短夜长、乙地昼夜等长,丙、丁两地昼长夜短。根据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乙地位于赤道,丙、丁两地位于同一半球,但不能确定是北半球还是南半球,甲地所在半球与丙、丁两地不同。D项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24·黑龙江大庆期末)下图为“某一日期甲、乙、丙、丁四个地点的昼长状况图”。读图,回答12~14题。
13.图示甲、乙、丙、丁四个地点中,纬度最高的
地点是
A.甲 B.乙
C.丙 D.丁
赤道终年昼夜等长,纬度越高的地点昼长与12时的差值越大。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日甲地昼长与12时的差值最大,故甲地纬度最高,A项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24·黑龙江大庆期末)下图为“某一日期甲、乙、丙、丁四个地点的昼长状况图”。读图,回答12~14题。
14.该日图中乙地点日出的地方时是
A.9时 B.7时30分
C.6时 D.4时30分
读图可知,四地昼长差异较大,该日不是春秋分日,乙地昼长是12时,说明乙地地处赤道,终年昼夜等长,地方时6时日出,18时日落,C项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悬日是指日落(日出)时太阳正好悬挂在街道正上方的美丽画面。右图为“我国某城市某一条街道(大致为东西走向)春分日前后的夕阳悬日景观图”。据此完成15~16题。
15.在图示这条街上看到悬日的当天,该地
A.昼短夜长 B.昼长夜短
C.昼夜等长 D.昼长渐短

由材料可知,街道大致为东西走向,图示街道的悬日并没有落入地平线,因此当天日落方向为西北方向。北半球日落西北,当地应是昼长夜短,B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悬日是指日落(日出)时太阳正好悬挂在街道正上方的美丽画面。右图为“我国某城市某一条街道(大致为东西走向)春分日前后的夕阳悬日景观图”。据此完成15~16题。
16.在图示这条街上,能够看到夕阳悬日的时期大致为
A.3月21日~9月23日
B.6月22日~12月22日
C.9月23日~次年3月21日
D.12月22日~次年6月22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图示街道大致为东西走向,因此只有当日落正西和西北时,才能够在该街道上看到夕阳悬日。日落正西和西北,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或北半球,时期应大致为3月21日~9月23日。故A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24·内蒙古通辽月考)浙江温岭石塘镇、南沙群岛海马滩和黑龙江乌苏镇哨所一年中不同时间都曾迎来过我国的第一道曙光。下图示意某年三地的日出时刻(北京时间)变化。据此完成17~18题。
17.分别表示海马滩、石塘镇、乌苏镇哨所
日出时刻变化曲线的是
A.a、b、c B.b、a、c
C.b、c、a D.a、c、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三地均位于我国,则其昼夜长短的变化可反映其纬度高低。一年内昼长变化越大,说明其纬度越高,其日出时刻在一年内的变化越大。读图可知,c曲线日出时刻一年内变化最大,昼长
变化最大,纬度最高;b曲线次之;a曲线最小,其纬度最低。故分别表示海马滩、石塘镇、乌苏镇哨所日出时刻变化曲线的是a、b、c,A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24·内蒙古通辽月考)浙江温岭石塘镇、南沙群岛海马滩和黑龙江乌苏镇哨所一年中不同时间都曾迎来过我国的第一道曙光。下图示意某年三地的日出时刻(北京时间)变化。据此完成17~18题。
18.该年元旦,三地最先迎来清晨第一道曙光
的地点为
A.海马滩 B.石塘镇
C.乌苏镇哨所 D.三地同时

读图可知,元旦为1月1日(位于冬至日之后),a曲线日出最早,根据上题可知,a曲线为纬度最低的海马滩,故A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9.读“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甲、乙两处的昼夜分布放大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处放大图为______(填“南极”或“北极”)俯视图,弧线AC为______(填“晨线”或“昏线”),此时甲位于________(填“近日点”或“远日点”)附近。
北极
(2)地球公转到甲处时,B点地方时为_____时;A点的昼
夜情况为__________。
(3)地球公转到甲处时,开普敦比北京市的白昼_____(填“长”或“短”);由甲处公转到乙处过程中,北京市昼夜长短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
(4)地球公转到乙处时,D点的日出时刻是______。
昏线
远日点
12
昼长夜短

昼变短,夜变长
8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微专题1 太阳视运动
1.太阳视运动轨迹
太阳视运动是指一天中肉眼所见太阳在天空中东升西落的运行状况,日出东方,日落西方,地方时12时位于观察者的正南方或正北方。下图反映的是40°N附近某地在二分二至日的太阳视运动轨迹,该图可反映日出日落时间与昼夜长短、日出日落方位、正午太阳高度角等。
2.全球日出、日落方位
太阳直射点位置 非极昼、极夜地区 极昼地区(极点除外)
北半球 东北日出、西北日落 正北日出、正北日落
赤道 正东日出、正西日落
南半球 东南日出、西南日落 正南日出、正南日落
3.一天中太阳方位的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极昼、极夜地区除外)
(1)春、秋分:正东→东南→正南→西南→正西。
(2)直射点在北半球,且位于直射点以北的地区:东北→正东→东南→正南→西南→正西→西北。
(3)直射点在北半球,且直射的地区:东北→正上方→西北。
(4)直射点在北半球,且位于直射点以南的地区:东北→正北→西北。
(5)直射点在南半球:东南→正南→西南。
4.昼长与日出日落时间
在北半球,昼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晚,日出日落的位置越偏北,太阳视运动的弧度越大;反之,在北半球,昼越短,日出越晚,日落越早,日出日落位置越偏南,太阳视运动的弧度越小。
5.太阳高度的变化
(1)日出时刻太阳高度为0°,自日出时刻到正午12时(地方时),太阳高度逐渐增大,正午12时(地方时)达到一天中的最大值;自正午12时(地方时)到日落时刻,太阳高度逐渐减小,日落时刻太阳高度为0°。
(2)出现极昼的地区(除极点)一天内太阳不落,正午太阳高度最大,0时(24时)太阳高度最小。
(3)极昼期间的极点一天内太阳高度不变。
(江苏地理)雾灵山位于北京与承德交界处,海拔2 118米,素有“京东第一峰”的美称,是观赏日出和日落的理想之地。下表为“雾灵山部分日期的日出和日落时刻表”。据此回答1~2题。
日期 日出时刻 日落时刻
① 7:32 17:08
② 6:31 18:15
③ 4:45 19:39
④ 7:22 16:49
1.四个日期中,太阳直射点最靠近赤道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一游客于7月某日去雾灵山旅游,当日的太阳视运动轨迹是(  )
(2021·天津地理)科考队在北极圈内某地进行科考时,于北京时间6月22日16时测得了当地一天中太阳高度的最小值为10°。完成3~4题。
3.该地的纬度为(  )
A.83°26′N B.80°34′N
C.76°34′N D.72°34′N
4.该地位于(  )
A.欧洲北部 B.亚洲西部
C.亚洲东部 D.北美北部
(2024·陕西宝鸡期末)下图为“2023年11月15日上午8时在浙江省某地湖边拍摄的景观图”,图中箭头表示拍摄者影子的朝向。据此完成5~6题。
5.此刻拍摄者影子的朝向为(  )
A.西北 B.西南 C.东北 D.东南
6.未来2个月上午8时拍摄者如果在同一地点连续拍摄,则影子(  )
A.一直变长 B.一直变短
C.先变短后变长 D.先变长后变短
为充分利用光照资源,人们在进行城镇规划和建筑设计时,往往使街道与子午线之间成30°~60°的夹角。下图为“36°N某城镇街道与子午线关系图”。据此回答7~8题。
7.在春分日,若不考虑任何遮挡问题,阳光能从图示的窗户中直接射入室内的时段大约是(  )
A.6~9时 B.9~12时
C.12~15时 D.15~18时
8.正午过后两小时,该地建筑物日影终年朝向(  )
A.东北 B.西南 C.西北 D.东南
(2023·河北保定期末)下图为“广东省江门市(22°N,112°E)某楼盘的楼层户型图”,该楼层共有四户人家。据此完成9~10题。
9.夏至日,采光条件最好的户型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0.甲户型能欣赏和煦的阳光从南窗射来的时间可能是(  )
A.1月1日9:00 B.4月1日15:00
C.7月1日9:00 D.10月1日15:00
11.下图为“我国某地二至日太阳视运动轨迹示意图”,O点为观察者所在位置,A、B、C、D为观察者所在地的地平面上的四个方位,E、F为观察者在二至日观测到的正午太阳位置,其中OE⊥AC。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图中地平面上A、B、C、D四个方位中表示北方的是________,O点的纬度是________。(4分)
(2)若位于O点的观察者测得某日正午太阳高度为66°34′,且当天日落时刻北京时间为18时16分,据此可推算出观察者所在地的经度是__________,当天日出时北京时间为________。该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纬度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3)若位于O点的观察者测得某日正午太阳高度为45°,则该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________。(2分)
(4)在图中用曲线绘出观察者在二分日观测到的太阳视运动轨迹。(2分)
微专题1 太阳视运动
落实思维方法
1.B 2.B [第1题,太阳直射点越靠近赤道,全球各地一日中昼夜长短的差值越小,即昼长和夜长越接近12小时。根据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昼长,可算出表中①~④四个日期雾灵山的昼长分别为9小时36分钟、11小时44分钟、14小时54分钟、9小时27分钟,②日期雾灵山昼长最接近12小时,故选B。第2题,7月,太阳直射北半球,雾灵山日出东北,日落西北,C、D错;雾灵山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位于雾灵山南方,A错、B对。]
3.C 4.D [第3题,6月22日是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该地位于北极圈以内,有极昼现象,一天中最小太阳高度为10°,为该地所在经线0:00的太阳高度,此时北极圈上0:00的太阳高度为0°,该地的太阳高度比北极圈的大10°,从而得出该地的纬度在北极圈以北10°,即76°34′N,故C项正确。第4题,该地出现一天中最小太阳高度时,地方时应为0时,而此时北京时间为16时,可推出该地经度约为120°W,故选D。]
5.A 6.D [第5题,根据所学可知,11月15日处于北半球冬半年,上午8时太阳位于东南方,影子朝向西北方,A正确。第6题,11月15日之后两个月是次年1月15日,从11月15日到12月22日前后(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该地太阳高度变小,影子变长;12月22日前后到次年1月15日,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该地太阳高度增大,影子变短。D正确。]
7.D 8.A [第7题,该地位于36°N(北回归线以北),春分日当地地方时为正午时,太阳位于正南方向,18时位于正西方向。由图中信息可知,街道与子午线夹角为45°,所以大约在该地地方时15~18时之间时阳光可以从窗户直接射入室内。第8题,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所以全年正午过后两小时(即14时),太阳均位于西南方向,所以建筑物日影终年朝向东北。]
9.D 10.A [第9题,根据所学知识,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江门市位于22°N,日出东北,正午阳光从正北照射,日落西北,甲、丁采光比丙、乙好;甲户型北面有两个窗户、一个阳台,丁户型北面有三个窗户、一个阳台,丁户型采光面积较大,采光条件较甲户型好,故选D。第10题,1月1日9:00太阳在东南方,甲户型能欣赏和煦的阳光从南窗射来,A正确;4月1日15:00和10月1日15:00太阳在西南方,太阳光会被南侧的乙阻挡,B、D错误;太阳直射点每4天移动约1个纬度,故7月1日太阳直射点位于江门以南,9:00太阳位于甲户型东南方,能从南窗射进来,但此时天气炎热,阳光并不和煦,C错误。故选A。]
11.(1)C 23°26′N (2)116°E 6:16 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3)21°34′S (4)过B、D两点且与二至日视运动轨迹平面平行。(见下图)(共26张PPT)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第二节
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
太阳视运动
微专题1
1.太阳视运动轨迹
太阳视运动是指一天中肉眼所见太阳在天空中东升西落的运行状况,日出东方,日落西方,地方时12时位于观察者的正南方或正北方。下图反映的是40°N附近某地在二分二至日的太阳视运动轨迹,该图可反映日出日落时间与昼夜长短、日出日落方位、正午太阳高度角等。
2.全球日出、日落方位
太阳直射点位置 非极昼、极夜地区 极昼地区(极点除外)
北半球 东北日出、西北日落 正北日出、正北日落
赤道 正东日出、正西日落
南半球 东南日出、西南日落 正南日出、正南日落
3.一天中太阳方位的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极昼、极夜地区除外)
(1)春、秋分:正东→东南→正南→西南→正西。
(2)直射点在北半球,且位于直射点以北的地区:东北→正东→东南→正南→西南→正西→西北。
(3)直射点在北半球,且直射的地区:东北→正上方→西北。
(4)直射点在北半球,且位于直射点以南的地区:东北→正北→西北。
(5)直射点在南半球:东南→正南→西南。
4.昼长与日出日落时间
在北半球,昼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晚,日出日落的位置越偏北,太阳视运动的弧度越大;反之,在北半球,昼越短,日出越晚,日落越早,日出日落位置越偏南,太阳视运动的弧度越小。
5.太阳高度的变化
(1)日出时刻太阳高度为0°,自日出时刻到正午12时(地方时),太阳高度逐渐增大,正午12时(地方时)达到一天中的最大值;自正午12时(地方时)到日落时刻,太阳高度逐渐减小,日落时刻太阳高度为0°。
(2)出现极昼的地区(除极点)一天内太阳不落,正午太阳高度最大,0时(24时)太阳高度最小。
(3)极昼期间的极点一天内太阳高度不变。
(江苏地理)雾灵山位于北京与承德交界处,海拔2 118米,素有“京东第一峰”的美称,是观赏日出和日落的理想之地。右表为“雾灵山部分日期的日出和日落时刻表”。据此回答1~2题。
1.四个日期中,太阳直射点最靠近赤道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日期 日出时刻 日落时刻
① 7:32 17:08
② 6:31 18:15
③ 4:45 19:39
④ 7:22 16:49
太阳直射点越靠近赤道,全球各地一日中昼夜长短的差值越小,即昼长和夜长越接近12小时。根据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昼长,可算出表中①~④四个日期雾灵山的昼长分别为9小时36分钟、11小时44分钟、14小时54分钟、9小时27分钟,②日期雾灵山昼长最接近12小时,故选B。
日期 日出时刻 日落时刻
① 7:32 17:08
② 6:31 18:15
③ 4:45 19:39
④ 7:22 16:49
(江苏地理)雾灵山位于北京与承德交界处,海拔2 118米,素有“京东第一峰”的美称,是观赏日出和日落的理想之地。右表为“雾灵山部分日期的日出和日落时刻表”。据此回答1~2题。
2.一游客于7月某日去雾灵山旅游,当日的太阳视运动轨迹是
日期 日出时刻 日落时刻
① 7:32 17:08
② 6:31 18:15
③ 4:45 19:39
④ 7:22 16:49

7月,太阳直射北半球,雾灵山日出东北,日落西北,C、D错;
雾灵山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位于雾灵山南方,A错、B对。
日期 日出时刻 日落时刻
① 7:32 17:08
② 6:31 18:15
③ 4:45 19:39
④ 7:22 16:49
(2021·天津地理)科考队在北极圈内某地进行科考时,于北京时间6月22日16时测得了当地一天中太阳高度的最小值为10°。完成3~4题。
3.该地的纬度为
A.83°26′N B.80°34′N
C.76°34′N D.72°34′N

6月22日是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该地位于北极圈以内,有极昼现象,一天中最小太阳高度为10°,为该地所在经线0:00的太阳高度,此时北极圈上0:00的太阳高度为0°,该地的太阳高度比北极圈的大10°,从而得出该地的纬度在北极圈以北10°,即76°34′N,故C项正确。
该地出现一天中最小太阳高度时,地方时应为0时,而此时北京时间为16时,可推出该地经度约为120°W,故选D。
(2021·天津地理)科考队在北极圈内某地进行科考时,于北京时间6月22日16时测得了当地一天中太阳高度的最小值为10°。完成3~4题。
4.该地位于
A.欧洲北部 B.亚洲西部
C.亚洲东部 D.北美北部

(2024·陕西宝鸡期末)右图为“2023年11月15日上午8时
在浙江省某地湖边拍摄的景观图”,图中箭头表示拍摄者
影子的朝向。据此完成5~6题。
5.此刻拍摄者影子的朝向为
A.西北 B.西南 C.东北 D.东南
根据所学可知,11月15日处于北半球冬半年,上午8时太阳位于东南方,影子朝向西北方,A正确。

(2024·陕西宝鸡期末)右图为“2023年11月15日上午8时在浙江省某地湖边拍摄的景观图”,图中箭头表示拍摄者影子的朝向。据此完成5~6题。
6.未来2个月上午8时拍摄者如果在同一地点连续拍摄,
则影子
A.一直变长 B.一直变短
C.先变短后变长 D.先变长后变短

11月15日之后两个月是次年1月15日,从11月15日到12月22日前后(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该地太阳高度变小,影子变长;12月22日前后到次年1月15日,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该地太阳高度增大,影子变短。D正确。
为充分利用光照资源,人们在进行城镇规划和建筑设计时,往往使街道与子午线之间成30°~60°的夹角。右图为“36°N某城镇街道与子午线关系图”。据此回答7~8题。
7.在春分日,若不考虑任何遮挡问题,阳光能从图示的窗户中直接射入室内的时段大约是
A.6~9时 B.9~12时
C.12~15时 D.15~18时

该地位于36°N(北回归线以北),春分日当地地方时为正午时,太阳位于正南方向,18时位于正西方向。由图中信息可知,街道与子午线夹角为45°,所以大约在该地地方时15~18时之间时阳光可以从窗户直接射入室内。
为充分利用光照资源,人们在进行城镇规划和建筑设计时,往往使街道与子午线之间成30°~60°的夹角。右图为“36°N某城镇街道与子午线关系图”。据此回答7~8题。
8.正午过后两小时,该地建筑物日影终年朝向
A.东北 B.西南 C.西北 D.东南

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所以全年正午过后两小时(即14时),太阳均位于西南方向,所以建筑物日影终年朝向东北。
(2023·河北保定期末)右图为“广东省江门市(22°N,112°E)
某楼盘的楼层户型图”,该楼层共有四户人家。据此完成9~
10题。
9.夏至日,采光条件最好的户型是
A.甲 B.乙 C.丙 D.丁

根据所学知识,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江门市位于22°N,日出东北,正午阳光从正北照射,日落西北,甲、丁采光比丙、乙好;甲户型北面有两个窗户、一个阳台,丁户型北面有三个窗户、一个阳台,丁户型采光面积较大,采光条件较甲户型好,故选D。
(2023·河北保定期末)右图为“广东省江门市(22°N,112°E)
某楼盘的楼层户型图”,该楼层共有四户人家。据此完成9~
10题。
10.甲户型能欣赏和煦的阳光从南窗射来的时间可能是
A.1月1日9:00 B.4月1日15:00
C.7月1日9:00 D.10月1日15:00

1月1日9:00太阳在东南方,甲户型能欣赏和煦的阳光从南窗射来,A正确;
4月1日15:00和10月1日15:00太阳在西南方,太阳光会被南侧的乙阻挡,B、D错误;
太阳直射点每4天移动约1个纬度,故7月1日太阳直射点位
于江门以南,9:00太阳位于甲户型东南方,能从南窗射进来,但此时天气炎热,阳光并不和煦,C错误。故选A。
11.如图为“我国某地二至日太阳视运动轨迹示意图”,O点为观察者所在位置,A、B、C、D为观察者所在地的地平面上的四个方位,E、F为观察者在二至日观测到的正午太阳位置,其中OE⊥AC。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地平面上A、B、C、D四个方位中表示北方的是________,O点的纬度是____________。
23°26′N
C
11.如图为“我国某地二至日太阳视运动轨迹示意图”,O点为观察者所在位置,A、B、C、D为观察者所在地的地平面上的四个方位,E、F为观察者在二至日观测到的正午太阳位置,其中OE⊥AC。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若位于O点的观察者测得某日正午太阳高度为66°34′,且当天日落时刻北京时间为18时16分,据此可推算出观察者所在地的经度是_________,当天日出时北京时间为________。该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纬度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116°E
6:16
(3)若位于O点的观察者测得某日正午太阳高度为45°,则该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___________。
21°34′S
11.如图为“我国某地二至日太阳视运动轨迹示意图”,O点为观察者所在位置,A、B、C、D为观察者所在地的地平面上的四个方位,E、F为观察者在二至日观测到的正午太阳位置,其中OE⊥AC。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4)在图中用曲线绘出观察者在二分日观测到的太阳视运动轨迹。
答案 过B、D两点且与二至日视运动轨迹平面平行。
(见右图)
11.如图为“我国某地二至日太阳视运动轨迹示意图”,O点为观察者所在位置,A、B、C、D为观察者所在地的地平面上的四个方位,E、F为观察者在二至日观测到的正午太阳位置,其中OE⊥AC。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微专题2 光照图的判读
1.确定地方时
(1)昼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如上图ND。
(2)夜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24时(或0时),如上图NB。
(3)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如上图NC。
(4)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时,如上图NA。
2.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1)确定纬度: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度数与太阳直射点的纬线度数互余;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度数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数。
(2)确定经度:地方时为12时的经线。
3.确定昼夜长短
同一纬线上的各地昼长(或夜长)是等长的,若昼弧大于夜弧,则昼长夜短,若昼弧小于夜弧,则昼短夜长。
4.确定极昼极夜范围
晨昏线与哪个纬线圈相切,该纬线圈与极点之间的纬度范围内就会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南北半球的极昼、极夜现象出现时间正好相反。
5.确定日期和季节
(1)利用北半球昼夜长短:昼长夜短或北极附近有极昼现象,则为北半球夏半年,反之为冬半年;若昼夜等长,则为春分日或秋分日。
(2)特殊日期的判定
①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或晨昏线经过极点),为3月21日前后或9月23日前后。
②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内为夜,则为12月22日前后,若为昼,则为6月22日前后。
③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的斜交关系。
(2024·北京西城区调研)下图为“某日地球上各纬度昼夜长短的分配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这一天最有可能是(  )
A.5月1日 B.6月22日
C.9月23日 D.12月22日
2.这一天,新加坡(1°09′N~1°29′N)的日出时间约为(  )
A.10时 B.8时 C.6时 D.4时
读“太阳光照示意图”,完成3~4题。
3.图中A地的昼长是(  )
A.8小时 B.12小时 C.16小时 D.20小时
4.假若此时④地昼长为11小时,则②地的昼长是(  )
A.13小时 B.11小时 C.12小时 D.9小时
读图(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完成5~6题。
5.此时北京时间可能为(  )
A.3月21日15时20分
B.9月23日8时
C.9月23日3时20分
D.6月22日7时
6.此时全球与北京处于同一日期范围(箭头表示向东)的是(  )
A.20°W→160°E B.0°→180°
C.70°E→180° D.110°W→180°
(2024·江苏徐州期中)读图,回答7~8题。
7.此时,赤道与晨昏线交点的经度分别是(  )
A.45°E、135°W B.135°E、45°W
C.60°E、120°W D.0°、180°
8.此时,与上海处于相同日期的经度范围为(  )
A.90°W向东至180° B.0°向东至180°
C.90°W向东至90°E D.0°向东至90°E
下图为“部分地区昼夜分布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其他部分表示白昼)。读图完成9~10题。
9.此时北京时间是(  )
A.6时 B.8时 C.12时 D.14时
10.下列关于图中的判断,正确的是(  )
A.该图是以北极点为中心的极地俯视图
B.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23°26′S,180°)
C.该日是夏至日,甲、乙、丙三地中昼最长的是甲地
D.一年中甲、乙、丙三地,昼长变化幅度最小的是乙地
11.读“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在左图中用粗黑线标出晨线。(2分)
(2)该日Q(晨昏线与经线交点)地的昼长为______小时,日出地方时为________时。(4分)
(3)当地球公转到C位置时,该日南半球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画出左图中M点(位于极圈)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情况。(4分)
微专题2 光照图的判读
落实思维方法
1.B 2.C [第1题,由图可知,66°34′N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因此这一天最有可能是北半球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第2题,新加坡位于赤道附近,因此这一天,新加坡(1°09′N~1°29′N)的日出时间约为6时。]
3.C 4.A [第3题,图中A地位于晨线上,此时正值日出。晨线和赤道的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6时,因此,A地的地方时为4时,即A地4时日出,根据昼长=(12:00-日出地方时)×2,可求出A地的昼长为16小时。故选C。第4题,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昼夜长短情况相反。据图可知④地和②地纬度数相同,分别位于南、北半球,②地的昼长等于④地的夜长,故②地的昼长为13小时。故选A。]
5.C 6.C [第5题,东半球经度范围为20°W向东到160°E,故图中靠近180°经线一侧的晨昏线为160°E;顺地球自转方向,东经度数是增大的,故图示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图中晨昏线左为晨线,右为昏线。由160°E地方时为6时,可推知北京时间(120°E地方时)为3时20分。第6题,0时经线为夜半球的中央经线,与160°E相差90°,对应的经度为70°E,由此可以判断此时全球与北京处于同一日期的范围是70°E→180°。]
7.D 8.A [第7题,从图中可以看出,A点为晨线与赤道的交点,B点为昏线与赤道的交点,由90°E为12时,可分别计算出6时和18时所在经度,即A、B点经度。第8题,由上题分析可知,图中A点经度为0°,地方时为6时,故0时经线为90°W。故地球上以90°W和180°经线为界分为两个日期,而上海在90°W向东至180°范围内,所以A选项正确。]
9.B 10.D [第9题,180°经线是昼半球的中央经线,地方时应为12时,据此可以推算出北京时间为8时。第10题,根据经度变化可判断出图中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方向,该图是以南极点为中心的极地俯视图;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可判断出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该日为夏至日;甲地所在经线为昼半球中央经线,故太阳直射点坐标为(23°26′N,180°);此时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短,故甲、乙、丙三地中昼最长的是乙地;由高纬度到低纬度,昼长变化幅度逐渐变小,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丙三地中,乙地最靠近赤道,纬度最低,故其昼长变化幅度最小。选D。]
11.(1)如下图(PM为晨线):
(2)18 3 
(3)南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4)如下图:(共22张PPT)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第二节
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
光照图的判读
微专题2
1.确定地方时
(1)昼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如上图ND。
(2)夜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24时(或0时),如上图NB。
(3)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如上图NC。
(4)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时,如上图NA。
2.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1)确定纬度: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度数与太阳直射点的纬线度数互余;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度数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数。
(2)确定经度:地方时为12时的经线。
3.确定昼夜长短
同一纬线上的各地昼长(或夜长)是等长的,若昼弧大于夜弧,则昼长夜短,若昼弧小于夜弧,则昼短夜长。
4.确定极昼极夜范围
晨昏线与哪个纬线圈相切,该纬线圈与极点之间的纬度范围内就会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南北半球的极昼、极夜现象出现时间正好相反。
5.确定日期和季节
(1)利用北半球昼夜长短:昼长夜短或北极附近有极昼现象,则为北半球夏半年,反之为冬半年;若昼夜等长,则为春分日或秋分日。
(2)特殊日期的判定
①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或晨昏线经过极点),为3月21日前后或9月23日前后。
②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内为夜,则为12月22日前后,若为昼,则为6月22日前后。
③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的斜交关系。
(2024·北京西城区调研)右图为“某日地球上
各纬度昼夜长短的分配示意图”。读图,完成
1~2题。
1.这一天最有可能是
A.5月1日 B.6月22日
C.9月23日 D.12月22日
由图可知,66°34′N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因此这一天最有可能是北半球夏至日(6月22日前后)。

(2024·北京西城区调研)右图为“某日地球上
各纬度昼夜长短的分配示意图”。读图,完成
1~2题。
2.这一天,新加坡(1°09′N~1°29′N)的日出时
间约为
A.10时 B.8时 C.6时 D.4时
新加坡位于赤道附近,因此这一天,新加坡(1°09′N~1°29′N)的日出时间约为6时。

读“太阳光照示意图”,完成3~4题。
3.图中A地的昼长是
A.8小时 B.12小时
C.16小时 D.20小时
图中A地位于晨线上,此时正值日出。晨线和赤道的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6时,因此,A地的地方时为4时,即A地4时日出,根据昼长=(12:00-日出地方时)×2,可求出A地的昼长为16小时。故选C。

读“太阳光照示意图”,完成3~4题。
4.假若此时④地昼长为11小时,则②地的昼长是
A.13小时 B.11小时
C.12小时 D.9小时
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昼夜长短情况相反。据图可知④地和②地纬度数相同,分别位于南、北半球,②地的昼长等于④地的夜长,故②地的昼长为13小时。故选A。

读图(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完成5~6题。
5.此时北京时间可能为
A.3月21日15时20分 B.9月23日8时
C.9月23日3时20分 D.6月22日7时
东半球经度范围为20°W向东到160°E,故图中靠近180°经线一侧的晨昏线为160°E;顺地球自转方向,东经度数是增大的,故图示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图中晨昏线左为晨线,右为昏线。由160°E地方时为6时,可推知北京时间(120°E地方时)为3时20分。

读图(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完成5~6题。
6.此时全球与北京处于同一日期范围(箭头表示向东)的是
A.20°W→160°E B.0°→180°
C.70°E→180° D.110°W→180°
0时经线为夜半球的中央经线,与160°E相差90°,对应的经度为70°E,由此可以判断此时全球与北京处于同一日期的范围是70°E→180°。

(2024·江苏徐州期中)读图,回答7~8题。
7.此时,赤道与晨昏线交点的经度分别是
A.45°E、135°W B.135°E、45°W
C.60°E、120°W D.0°、180°
从图中可以看出,A点为晨线与赤道的交点,B点为昏线与赤道的交点,由90°E为12时,可分别计算出6时和18时所在经度,即A、B点经度。

(2024·江苏徐州期中)读图,回答7~8题。
8.此时,与上海处于相同日期的经度范围为
A.90°W向东至180° B.0°向东至180°
C.90°W向东至90°E D.0°向东至90°E
由上题分析可知,图中A点经度为0°,地方时为6时,故0时经线为90°W。故地球上以90°W和180°经线为界分为两个日期,而上海在90°W向东至180°范围内,所以A选项正确。

180°经线是昼半球的中央经线,地方时应为12时,据此可以推算出北京时间为8时。
右图为“部分地区昼夜分布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其他部分表示白昼)。读图完成9~10题。
9.此时北京时间是
A.6时 B.8时
C.12时 D.14时

右图为“部分地区昼夜分布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其他部分表示白昼)。读图完成9~10题。
10.下列关于图中的判断,正确的是
A.该图是以北极点为中心的极地俯视图
B.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23°26′S,180°)
C.该日是夏至日,甲、乙、丙三地中昼最长的是甲地
D.一年中甲、乙、丙三地,昼长变化幅度最小的是乙地

根据经度变化可判断出图中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方向,该图是以南极点为中心的极地俯视图;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可判断出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该日为夏至日;甲地所在经线为昼半球中央经线,故太阳直射点坐标为(23°26′N,180°);此时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短,故甲、乙、丙三地中昼最长的是乙地;由
高纬度到低纬度,昼长变化幅度逐渐变小,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丙三地中,乙地最靠近赤道,纬度最低,故其昼长变化幅度最小。选D。
11.读“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在左图中用粗黑线标出晨线。
答案 如下图(PM为晨线):
11.读“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2)该日Q(晨昏线与经线交点)地的昼长
为_____小时,日出地方时为_____时。
(3)当地球公转到C位置时,该日南半球
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是什么?
答案 南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18
3
11.读“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4)画出左图中M点(位于极圈)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情况。
答案 如下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