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 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化 学(考试时间:75 分钟 试卷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本题共 1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2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化学与生活、社会、环境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亚硝酸钠具有一定毒性,不能用作食品防腐剂B.清洗铁锅后及时擦干,能减缓铁锅因发生吸氧腐蚀而生锈C.铁磁流体液态机器人中,驱动机器人运动的磁铁的主要成分是 FeOD.燃料的脱硫、NO 的催化转化都是减少温室效应的措施2.下列化学用语或图示表达错误的是A. 的结构式: B.基态铬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C. 的球棍模型: D.反-2-丁烯的结构简式:3.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图①:将硫酸铜溶液蒸干制胆矾 B.图②:制备碳酸氢钠C.图③:检验装置气密性 D.图④:向容量瓶转移溶液4.下列离子方程式与所给事实不相符的是A.海水提溴过程中,将溴吹入 吸收塔:B.某主要成分为苛性钠和铝粉的管道疏通剂:C.用 溶液能有效除去误食的D.用草酸标准溶液测定高锰酸钾溶液浓度:5.芥子酸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广泛应用于香料、染料、涂料等领域,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物质属于芳香烃 B. 该物质可与 反应C.该物质可发生加成、取代、加聚、显色反应 D.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共平面6.下列关于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工业上用氨催化氧化制备 B.工业上用水吸收 制备硫酸C.工业尾气 可用 溶液吸收处理 D.氯气与足量的铁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亚铁7.D-乙酰氨基葡萄糖(结构简式如下)是一种天然存在的特殊单糖。下列有关该物质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式为 B.能发生缩聚反应C.与葡萄糖互为同系物 D.分子中含有 键,不含 键8.下列物质性质实验对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溶于水:B.食醋去除水垢中的 :C.同浓度同体积 溶液与 溶液混合:D.硫酸铝溶液中滴入足量氨水:9.1,3-丁二烯与 HBr 发生加成反应机理如图。反应Ⅰ和反应Ⅱ都经过同一中间体,进一步发生基元反应②和基元反应③得到两种不同的加成产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基元反应①△H>0,基元反应②△H<0B.基元反应③相对于基元反应②为慢反应C.同一条件下,反应Ⅱ的倾向性比反应Ⅰ的倾向性大D.反应过程中,升高温度,1,2-加成产物的产率明显增加10.以含镓废料[主要成分为 ]制备半导体材料 GaN 的工艺流程如下。已知:Ga 和 Al 的性质相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操作 X”需使用蒸发皿、玻璃棒、酒精灯B.可用 溶液检验气体 a 中的C.“加热脱水”可用 HCl 气体代替D.“合成”产生的气体 b 可循环利用11.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Y 的平衡转化率按不同投料比 ( )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平衡常数:C.当容器内气体密度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D. 温度下增大压强,c 点向 a 点方向移动12.X、Y、Z、W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X、Z 可形成两种常见的液态化合物,其中一种分子为 V 形 3 原子分子;Y、Z 为同周期相邻元素,基态 W 原子核外 p能级电子数比 s 能级电子数多 4 个。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单质沸点: B.第一电离能:C.简单氢化物的键角: D.简单离子半径:13.我国科技工作者开发出多孔氮磷掺杂碳材料用于肼氧化辅助的节能制氢技术,以燃料电池供电的该制氢技术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为制氢的电解装置,乙为肼的燃料电池B. 透过质子交换膜进入电极 b 室内C.工作原理图中的箭头表示电流方向D.反应过程中装置乙的电解质溶液的 pH 增大14.甘氨酸( )是人体必需氨基酸之一,25℃时,甘氨酸溶液中、 、 的分布分数与溶液 关系如图(分布分数即各组分的平衡浓度占总浓度的分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甘氨酸具有两性B.曲线 c 代表C. 的平衡常数D. 溶液中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 题,共 58 分。15. 可用于合成光电构料。某兴趣小组用 与 反应制备液态 。实验装置采用三次降温使 液化。结合已知信息回答下列问题。已知:① ;② 的沸点是 ;③装置 内产生的 气体中含有酸性气体杂质;④装置 的作用是初步除去易溶于水的气体杂质和细小粉末,并实现第一次冷却 。(1)装置 的名称为___________。(2)完善虚框内的装置排序: ___________ 。(3)装置 中盛装的干燥剂为___________。(4)装置 G 中汞的两个作用是:①平衡气压;②___________。(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A.装置 的主要作用是第二次冷却B.加入 固体可使 溶液保持饱和,有利于平稳持续产生C.该实验产生的尾气可用硝酸吸收(6)E 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7)取 产品,与足量 溶液充分反应后,将生成的 置于已恒重、质量为 的坩埚中,煅烧生成CuO,恒重后总质量为32.814g,产品的纯度为___________。16. 钴镍渣是湿法炼锌净化渣之一,其中含有较多的 Zn(II)、Cd(II)和少量 Co(II)、Fe(II)、Ni(II)的硫酸盐及氢氧化物(“II”指相应元素的化合价为+2 价)。利用以下工艺流程回收金属并制备碱式碳酸锌:已知:过二硫酸根( )的结构式为 , 的还原产物为 。回答下列问题:(1)向“浸取液”中加入 粉,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2)过二硫酸根具有极强的氧化性,原因是___________。(3)“氧化、沉钴”时,加入 溶液并调节溶液 至 ,反应生成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4)研究加入 溶液时温度和时间对金属脱除率的影响,所得曲线如下图所示:由图可知,“氧化、沉钴”的适宜温度和时间是___________;金属脱除是指溶液中的二价金属离子被氧化后形成氢氧化物沉淀除去, 滤渣中主要杂质还含有___________(填化学式)。(5)向 溶液中加入适量的 溶液,反应生成 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6)锌的某些硫化物具有独特的光电效应,被研究应用于荧光材料、电磁学等领域。如图为锌的某种硫化物晶体的晶胞结构。①基态 的价层电子排布图为___________。②该硫化物晶体的密度 ___________ (用含 、 、 的代数式表示)。17. 的资源化利用是化学研究的热点。I. 与 耦合可制备丙烯(1)在 催化作用下, 与 耦合的反应过程如图所示。已知:耦合反应 的 ___________ ,该反应在___________(填“高温”“低温”或“任意温度”)下能自发进行。II. 电还原可制备高附加值的有机物已知: 的活性位点对 O 的连接能力较强, 的活性位点对 C 的连接能力较强, 对 的吸附能力远强于 ,且 吸附 后不易脱离。(2) 电还原可能的反应机理如图所示(* 表示吸附态的 )。①若还原产物主要为 ,应选择___________(填“ ”“ ”或“ ”)作催化剂。②选择合适的金属催化剂, 电还原生成 的过程可描述为___________。(3)在一定压强下,按 投料,在 为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反应(主反应),同时有副反应[ 发生,反应相同时间, 转化率及 选择性(甲酸选择性 )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①下列措施能提高 平衡转化率的是___________(填标号)。A 降低温度 B.再充入 C.分离出② 下,反应至某时刻时体系中 的分压为 ,则该时刻主反应的压力商___________(填计算式即可) 。③当温度高于 时,随温度升高,主反应与副反应的反应速率相比,增加更显著的是副反应,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III.利用电化学装置可实现 和 的耦合转化,原理如图所示。(4)①阳极生成乙烷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②同温同压下,若生成乙烯和乙烷的体积比为 ,则消耗的 和 的体积比为___________。18. 三氯苯达唑(G)对牛、羊及人体的肝片吸虫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某种合成路线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物质 的系统名称是___________。(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该反应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3)物质 E 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E 中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4)在一定条件下,有机物 A 可转化为有机物 K(分子式为 ),H 是 K 的同分异构体(H 与 K 所含官能团种类、数目均相同),且 H 能与 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则 H 的结构有___________种。(5)设计以 和 为原料合成 的合成路线___________(无机试剂和有机溶剂任选)。化学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 1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2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B C D D C A B D D B C C B C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共 58 分。15.(1)圆底烧瓶(2)E→C→D (3)五氧化二磷或无水氯化钙(4)液封,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等进入体系(5)B (6)HS—+H+=H2S↑(7)99%16.(1)Zn+Cd2+=Zn2++Cd(2)过二硫酸根中含有过氧键(3)2Co2++S2O +6H2O=2Co(OH)3↓+2SO +6H+(4) ①. 80 ℃,2h ②. Fe(OH)3(5)(x+1)ZnSO4+(x+1)Na2CO3+xH2O=ZnCO3·Zn(OH)2+(x+1)Na2SO4+xCO2↑(6) ①. ②.17.(1) ①. ②. 高温(2) ①. ②. 得 形成 后,C 与 催化剂活性位,点连接,再结合 形成 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继续得 并结合 脱水形成 吸附在催化剂表 面 , 最 后 从 催 化 剂 表 面 脱 附 (或 “先 发 生 反 应 , 而 后 发 生 反 应,继续得 并结合 形成 吸附在催化剂表面,最后脱附”)(3) ①. C ②. ③. 随温度升高,二氧化碳的转化率升高,但的选择性却迅速下降(4) ①. ②.18.(1)2,3-二氯苯酚(2) ①. +HNO3 +H2O ②. 取代反应(3) ①. ②. 醚键、氨基、碳氯键( 4) 2 ( 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