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纸的发明》教学设计【单元整体分析】中华传统文化如润物无声的春雨,赋予我们独特的气质。你听,唐诗、宋词的深情吟咏,让我们遥想古人白马青衫的风姿;除夕、元宵的热闹团圆,让我们感受继承传统的责任;书画、建筑的无声告白,让我们叹服先人的才智……。我们一起来感受传统文化的精妙无双:元日,爆竹声声,忙用新桃换旧符;清明,细雨纷纷,行人欲断魂;重阳,身在异乡,遥思兄弟;洁白的纸,是中国的伟大发明,造福全世界;精巧美观的赵州桥,经历千年风雨,仍然横卧洨河;名扬中外的《清明上河图》再现八九百年前北宋都城汴梁的世俗生活。本单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旨在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主要是从学习表达的角度提出写清一段话的具体方法,在促进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也为学生进行“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习作实践提供了方法上的指导。 本单元首次出现了本册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栏目,主要围绕生活中的传统节日展开,既和单元主题密切相关,又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文本分析】《纸的发明》叙述了没有纸之前人们用文字记录事件的不便以及纸的发明过程,说明中国的造纸术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课文围绕“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这句话展开叙述,开门见山,第一自然段直接点明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第二自然段简述了几千年前由于没有纸,人们用文字记录事件的不便。第三、四自然段介绍了纸的发明经过。第五自然段介绍了造纸术的传播路径,说明其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回应了开头。【教学目标】1.认识“创、携”等生字,读准多音字“累、切、便、鲜”,会写“术、伟”等字,会写“造纸术、伟大”等词语。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能根据要求和提示,提取关键信息,说清楚纸的发明过程。4.能解释蔡伦改进的造纸术能够传承下来的原因,感受中国造纸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完成对生字的认、读与写的任务。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理解纸的发明过程及其重要作用,意识到造纸术的发明对推动世界文明进程的重大意义。【单元情境】传统文化我来赏【本课情境】第二站:古代科技贡献我来赞第一课时一、任务驱动,引出课题1.再来回顾单元篇章页(1)阅读单元导语:深厚的传统文化,中国人的根。引出本单元主题——传统文化。(2)了解本单元语文要素: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3)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它们是我们国家的宝藏,也是我们民族的瑰宝,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责任。上节课我们已经去古诗中体会了传统节日的文化习俗,这节课我们将走进古代科技,感受古人的聪明智慧。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们的先祖们用自己无穷的智慧推进了社会的文明进程并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最了不起的要数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了。同学们知道四大发明吗?(课件适时补充出示“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造纸术”,并将画面定格在造纸术上)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纸的发明。2. 认识蔡伦字敬仲,桂阳郡(治今湖南郴州)人,东汉造纸术发明家。他总结以往人们的造纸经验,革新造纸工艺,制成“蔡侯纸”。任务一:溯“纸”源千年 解文明密码1. 自读提示自由朗读课文,读通句子,标上自然段。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勾出来。【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2.(1)出示词语。指名读一读,教师相机指导识记生字新词。(2)在刚刚这些词语中,有一个词要求书写:保存。什么是“保存”?你们有没有保存过什么东西?(生自由回答)小结:是的,想要一样事物继续存在,就要保存它。如果想让爱阅读的好习惯继续下去,要用哪个词?请你们选一选。(选:保持)请生说理由,师补充:保持一般指维持一种状态或情况;保存则更多地涉及到把实实在在的东西放起来以备将来使用。和老师一起写写“保存”。(边范写边讲解,生书空)(3)多音节讲解。3.【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看到文章的第五自然段,造纸术为世界带来了什么?找位同学来读一读第五自然段,(出示地图)我们来看一张地图,你们找到“朝鲜半岛”“日本”“阿拉伯世界”和 “欧洲”了吗?读一读。(依次出示名词,读)结合第五自然段内容,你发现了什么?(齐读:造纸术传播广泛,对世界的影响确实非常大。)任务二:时光轴里探秘 千年刻度寻真1. 再读提示默读课文2-4自然段,用“ ○ ”圈出时间,用“ □ ”框出人们先后用了哪几种材质来记录文字,2.学生回答圈出来的时间,不全,可由其他同学进行补充。时光轴里探秘(梳理纸的发明过程)教师引导:课文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记叙了造纸术的发明过程,以及我国造纸术的传播对世界进步的促进与影响。纸的发明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出示教材上的时间轴)引导:你能从文中找出这些时间所对应的自然段吗 想想每个自然段介绍了“纸”的什么事情?抓住关键语句,填写图表。3.默读课文第2-3自然段,圈画关键词句。想一想:人们先后用了哪几种材质来记录文字?这些记录方法有什么特点?(小组合作,完成下面表格)①交流探讨:几千年前记录文字的载体是什么?预设:龟甲、兽骨、青铜器。教师板书:几千年前 龟甲 兽骨 青铜器教师提出问题:如果要把生活中发生的一些时请记录下来,每次都要刻在龟甲、兽骨或者青铜器上,你有什么感受?预设:费时、费力,很不方便。(板书)②后来记录文字的载体是什么?有什么特点?预设1:竹片和木片。讲解“册”甲骨文→楷体演变预设2:笨重。教师板书:竹片 木片 笨重③“学富五车”什么意思?为什么用这个词语形容一个人学问高呢?这个成语出自《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其道外驳,其言也不中。形容一个人学问高,是因为书多的时候需要用车来拉。④再后来呢?预设1:蚕丝织成的帛、蚕丝薄片预设2:轻便但价钱太贵,不能普及。教师板书:帛 蚕丝薄片 价钱太贵 不能普及⑤两千多年的西汉时代,人们用什么来造纸?有什么特点?预设1:用麻造纸。预设2:粗糙,不便书写。教师板书:西汉时代 麻 粗糙板书设计参考↓任务三:传承文明书写汉字“欧”:写左边的“区”时,要按照先内后外的书写顺序。“洲”:注意“点”画的书写顺序。“录”:“录”是上下结构,上短下长,下半部分不是“水”。第二课时任务一:蔡侯匠心造纸造纸术探秘1. 上节课,我们根据时间轴,简单地介绍了纸的发明过程。蔡伦这个人非常厉害。我们赶紧去了解一下他的改进造纸术的工艺,来完成第二个任务。先看看作者是怎么介绍他出场的,请一位同学读一读这句话: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发明了造纸术。这句话有什么问题吗?原文是“改进”,这里变成了“发明”,为什么不可以?我们来看看这两个词的意思,现在你们明白了吗?(蔡伦是在前人基础上,让造纸技术取得进步和改良,并不是他创造了造纸术。)2. 所以说,造纸术的发明,是我们中国劳动人民集体的智慧结晶,在这些人中,蔡伦做了很关键的一步。由“改进”一词,我们能感受到了说明文的用词严谨。除此之外本段有一个词语“大约”。为什么作者不写得精确一些呢?为什么要用大约的时间呢?(时间久远,当时没有详细、精准的记录。)小结:这样写看似不精准,实际上才是最准确、最真实的表达,说明文就是要告诉读者真实、有效的信息。也是体现说明文用词严谨。3.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他是怎么改进造纸术的呢?请默读第四自然段,用横线画出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再用波浪线画出蔡伦改进造纸术的步骤,小组合作,完成流程图。(自主学习、小组交流)4.(1)关键句:第一句。师补充:整段话就是围绕第一句话展开,详细介绍了蔡伦是如何改进造纸术,并让造纸术在前人基础上得到完善。过渡:改进的过程要想讲清楚,就得把他做的事情找出来。请你们帮助老师一起圈一圈蔡伦的动作有哪几个。提示:剪碎或切断放在一起作为第一个步骤,因为这是二选其一的动作。现在数一数,一共有几个步骤?(5个)(2)根据动作来确定步骤的方法真好用,现在来回顾一下你们的流程图是不是也用上这些动词来写?给你们一点时间,检验一下、改进一下答案。(个别交流)①剪碎/切断;②浸;③捣;④捞;⑤晒5.视频展示造纸术,以及蔡伦造纸工序图任务二:“纸”慧发明古代科技我来赞1.我们要想讲好这个造纸工艺的流程,就要探寻作者写作的秘密:作者靠什么来把这个流程写得有条有理?(将步骤拆解成上下两部分来说,中间用分号隔开,并且在中间用“再”这个顺序词来衔接,读着清楚又明白)2.现在请同学们也用上一些顺序词,推荐选用:“首先……然后……再……最后”“首先……后来”来说一说蔡伦改进造纸术的过程。(个别说,师生共评:是否运用关联词说清楚了工艺流程)3.既然说是改进,那么蔡伦的造纸术“进”在哪些方面?(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4.补充上节课表格,江东汉时期,记录文字的物体:树皮、麻头、破布特 点:原料易得、价格便宜5.这么伟大的贡献,值得点赞,我们带着自豪的心情,读一读最后一段。6.我国古代在很多领域都取得了重要的科技成就,如,张衡发明了测验地震的仪器——地动仪;祖冲之把圆周率的计算精确到了小数点后第七位;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任务三:综合性活动推进汇报1.交流流程:先组内分享交流再全班分享交流2.交流要求:认真倾听,礼貌询问.热情讲述,详细有趣3.以“中秋为例”介绍中秋节相关情况。板书设计参考: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三年级下册语文分层作业优秀设计 10《纸的发明》A 类基础必做题:1.看拼音,写汉字。wěi dà bǎo chí jīnɡ yàn ōu zhōu shè huì( ) ( ) ( ) ( ) ( )2. 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一( )书 一( )事情 一( )薄片学富( ) ( )贡献 ( )进步3. 比一比,再组词论( ) 社( ) 验( ) 术( ) 存( )伦( ) 杜( ) 脸( ) 木( ) 有( )4、多音字组词xiān ( ) biàn ( ) chuán ( )鲜 便 传xi n( ) pián( ) zhuàn( )B 类提升选做题(2 选 1)5、读读想想。(1)古时候,纸没有发明之前,我们的祖先把字刻在( )或( )上,或把字刻在( )上。(2)后来人们把字刻在( )和( ),把这些( )和( )用绳子穿起来,就成了( )。(3)后来人们就把字写在( )上,这样就( )了,可是这样的书价钱(),很少有人用,不能( )。(4)( )时期,人们懂得了用( )造纸,但是( )比较粗糙,不好书写。6、为什么蔡伦改进的造纸术被传承下来了?『C 类拓展挑战题(2 选 1)7.课外阅读。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毕昇是一家书坊的印刷工。他在印书的过程中,感觉到当时用的雕版印刷的方法太不方便了。印书时,要事先在硬木上刻好版,一页书就得刻一块版。一本字很多的书,版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刻完。爱动脑筋的毕昇想:能不能用一种新的印刷术来代替雕版印刷呢?他想过用一个一个的单字来排版,用完后还可以拆开再用。可是,他用木头制成的单字试验了好多次,都失败了。因为木活字沾水后就会膨胀,导致版面高低不平,印刷效果极差。经过许多次尝试,最后,毕昇在烧窑工人的帮助下,用一种很细的黏土做成小方块,晾干后用刀刻上字,然后放在窑里烧硬。一个个坚硬的单字就这样制成了。他又找来书本大小的一块铁板,在上面敷上松脂、蜡和纸灰,再在铁板上放一个铁框,把一个个活字排进去。排满一框后,放在火上让松脂和蜡稍微融化,再用一块平板把字面压平。等到松脂和蜡冷却凝固后,框内的活字就变得平整而坚固,成为完整的一版,这时就可以上墨印刷了。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既省工又省时,把印刷技术大大推进了一步。后来,活字印刷术传到了朝鲜半岛、日本、越南、埃及以及欧洲,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雕版印刷术很不方便,具体表现在一页书就得_______________,一本字很多的书,版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刻完,十分浪费_______________。(2)木活字有什么缺点?用“——”在文中画出来。(3)根据短文内容排序。( )在铁板上敷上松脂、蜡和纸灰。( )用平板把字面压平。( )松脂和蜡冷却凝固后,上墨印刷。( )在晾干的黏土小块上刻字。( )在铁板上放铁框,排入活字。( )把黏土活字烧硬。( )把排满字的铁板放在火上烤。(4)活字印刷术有什么优点?起了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综合性学习。(1)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两项,另外两项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2)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是以“四大”来总结的,四大名著:《 》《 》《 》《 》。四大传统节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大民间传说:《 》《 》《 》《 》。参考答案1.wěi dà bǎo chí jīnɡ yàn ōu zhōu shè huì伟 大 保 持 经 验 欧 洲 社 会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一(本)书 一(件)事情 一(层)薄片学富(五车 ) (伟大)贡献 (社会)进步3.比一比,再组词论(无论 )社(社会)验(经验)术(手术)存(生存)伦(伦常) 杜(杜鹃)脸(脸面)木(木头)有(没有)4、 xiān (新鲜) biàn (方便) chuán (传说)鲜 便 传xi n(朝鲜) pián(便宜) zhuàn(自传)5、1.古时候,纸没有发明之前,我们的祖先把字刻在(龟甲)或(兽骨)上,或把字刻在(青铜器)上。2.后来人们把字刻在(竹片)和(木片),把这些(竹片)和(木片)用绳子穿起来,就成了(书)。3.后来人们就把字写在(帛)上,这样就(轻便)了,可是这样的书价钱(太贵),很少有人用,不能(普及)。4.(西汉)时期,人们懂得了用(麻)造纸,但是(麻纸)比较粗糙,不好书写。6、因为蔡伦造的纸轻便又好用,原料易得,价钱又便宜,满足多数人的需要。7.(1)刻一块版 时间(2)木活字沾水后就会膨胀,导致版面高低不平,印刷效果极差。(3)③ ⑥ ⑦ ① ④ ② ⑤(4)活字印刷术把印刷技术大大推进了一步。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8.(1)火药 指南针(2)红楼梦 西游记 水浒传 三国演义 春节 清明节 端午节 中秋节白蛇传 孟姜女 牛郎织女 梁山伯与祝英台(共23张PPT)发四明大纸的发明第二课时任务一蔡侯匠心造纸造纸术探秘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发明了造纸术。这句话有没有问题?改进改变原来状况,使有所进步改进创造出新的事物或方法发明说明文用词严谨默读第4自然段,发现三句话之间的联系。找一找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第一句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有个叫蔡伦的人,远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第二句他把树皮、麻头、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第三句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总写: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如何改进改进后的优点围绕围绕单元语文要素:“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①理解每句话的含义②理清句子之间的关系方法总结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他把树皮、麻头、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càilúnlěigǎisuìqiēdǎojiāngpiánchéng用“①②③④⑤”画出蔡伦改进造纸术的步骤,和小组同学交流。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他把树皮、麻头、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①剪碎/切断;②浸;③捣;④捞;⑤晒剪碎、切断原料把浆捞出浸在水里捣烂成浆晒干蔡伦的造纸术“进”在哪些方面?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聚焦传承任务二我国的造纸术首先传到邻近的朝鲜半岛和日本,后来又传到阿拉伯世界和欧洲,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影响了全世界。补充资料蔡伦改进的造纸术得以传承下来。到后来,造纸原料不断扩大,隋朝已开始用竹子、麦秆为原料造纸。造纸技术也越来越成熟,唐朝在造纸过程中加入了矾和胶,以提高纸的质量。据说,还有一种加入草药的纸,能防止虫咬,便于保存。到了元朝,使用石灰蒸煮技术,制成的纸张洁白、没有杂质。到清朝中期,生产出了瓷青纸、冷金纸、彩色蜡笺等各种名贵的纸,纸的种类越来越多,工艺也越来越好。可以说,传统手工造纸技术已经相当发达。纸的种类多,如彩色蜡笺、瓷青纸、冷金纸;工艺好,造纸技术相当发达。原料不断丰富,开始使用竹子、麦秆等做原料。隋朝:唐朝:技术更加成熟,造纸过程中加入了矾、胶、草药等提高纸的质量。元朝:采用石灰蒸煮技术去除杂质。清朝:传承任务三古代科技我来赞任务四综合性活动推进交流流程:先组内分享交流再全班分享交流交流要求:1.认真倾听,礼貌询问2.热情讲述,详细有趣资料袋中秋节相关情况时间:农历八月十五别称:月夕、仲秋节、追月节、团圆节历史沿革: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成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习俗: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寄寓的意义:寄托思念故乡、亲人之情,企盼丰收、幸福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兼职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共30张PPT)语文要素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深厚的传统文化中国人的根01020304古诗里的传统节日习俗古代科技贡献我来赞文化遗产我守护古代名画多传神发四明大纸的发明第一课时蔡伦字敬仲,桂阳郡(治今湖南郴州)人,东汉造纸术发明家。他总结以往人们的造纸经验,革新造纸工艺,制成“蔡侯纸”。任务一溯“纸”源千年解文明密码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勾出来。自读提示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朝鲜半岛日本阿拉伯世界欧洲chuànɡcún创造普及pǔ保存制造zhìcài lún蔡伦ōu zhōushè欧洲社会lěi积累qiē切断xiǎn朝鲜pián便宜我们要(保存 保持)爱阅读的好习惯。使一样事物继续存在保存维持一种状态或情况保持词义辨析累lěilèi积累劳累切qiēqiè切菜急切多音字便biànpián便当便宜鲜xiānxiǎn新鲜朝鲜多音字任务二时光轴里探秘千年刻度寻真造纸术是蔡伦发明的。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预习课文后,请你判断下段话的正误。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改进:“改变旧有情况,使有所进步。”——《现代汉语词典》改进前和改进后的造纸术分别是怎样的?默读课文2-4自然段,用“ ○ ”圈出时间,用“ □ ”批注出人们先后用了哪几种材质来记录文字。再读提示时光轴里探秘(梳理纸的发明过程)【西汉时代】【东汉时代】【后来】【造纸术发明以前】把字刻在龟甲、兽骨、青铜器、竹片和木片上。后来在帛上写字。用麻来造纸。蔡伦改进了造纸技术。造纸术传到了全世界。默读课文第2-3自然段,想一想:人们先后用了哪几种材质来记录文字?这些记录方法有什么特点?(小组合作,完成下面表格)时间 记录文字的材质 特 点造纸术发明以前 几千年前后来再后来西汉时代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创造了文字。可那时候还没有纸,要记录一件事情,就用刀把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或者把文字铸刻在青铜器上。②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就是“甲骨文”。费时、费力后来,人们又把文字写在竹片和木片上。这些竹片、木片用绳子穿起来,就成了一册书。但是,这种书很笨重,阅读、携带、保存都很不方便。②笨重,不方便古时候用“学富五车”形容一个人学问高,是因为书多的时候需要用车来拉。联系上下文说说“学富五车”的意思。这个成语出自《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其道外驳,其言也不中。”指读书很多,学问很高。再后来,有了蚕丝织成的帛,就可以在帛上写字了。帛比竹片、木片轻便,但是价钱太贵,只有少数人能用,不能普及。②说说用帛记录文字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价钱太贵,不能普及人们用蚕茧制作丝绵时发现,盛放蚕茧的篾席上,会留下一层薄片,可用于书写。考古学家发现,在两千年多年前的西汉时代,人们已经懂得了用麻来造纸。但麻纸比较粗糙,不便书写。③粗糙,不便书写时间 记录文字的物体 特 点造纸术发明以前 几千年前后来再后来西汉时代龟甲、兽骨、青铜器 费时、费力、很不方便竹片、木片 笨重、不方便。帛 价钱太贵,不能普及用麻造纸 比较粗糙,不便书写填充资料任务三传承文明书写汉字捞伟录保存约验阿欧洲社学写字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半包围结构界世独体字重点字指导写左边的“区”时,要按照先内后外的书写顺序。注意“点”画的书写顺序。“录”是上下结构,上短下长,下半部分不是“水”。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兼职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0 纸的发明 教学设计.doc 10《纸的发明》第一课时.pptx 10《纸的发明》第二课时.pptx 三年级下册语文分层作业优秀设计10《纸的发明》(含答案).pdf 造纸术介绍.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