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木兰诗》比较阅读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甲】《木兰诗》【乙】木兰抱杼嗟,借问复为谁?欲闻所戚戚,感激强起颜。老父隶兵籍,气力日衰耗。岂足万里行?有子复尚少!胡沙没马足,朔风裂人肤。老父旧羸病,何以强自扶?木兰代父去,秣马备戎行。易却纨绮裳,洗却铅粉妆。驰马赴军幕,慷慨携干将。朝屯雪山下,暮宿青海傍。夜袭燕支虏,更携于阗羌。将军得胜归,士卒还故乡。父母见木兰,喜极成悲伤。木兰能承父母颜,却卸巾鞲理丝黄。昔为烈士雄,今复娇子容。亲戚持酒贺,父母始知生女与男同。门前旧军都,十年共崎岖。本结兄弟交,死战誓不渝。今者见木兰,言声虽是颜貌殊。惊愕不敢前,叹重徒嘻吁。世有臣子心,能如木兰节,忠孝两不渝,千古之名焉可灭!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①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②愿为市.鞍马③赏赐百千强. ④朔.风裂人肤2.翻译下列句子。①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②朝屯雪山下,暮宿青海傍。3.[甲][乙]两文均写到了木兰代父从军的原因,请分别找出有关的句子。4.[甲]文的结尾段有什么作用?阅读二【甲】木兰诗【乙】英烈夫人祠记(节选)英烈夫人者,韩蕲王妾梁氏①也。梁氏祖池州,父祖皆行伍。梁氏多力通技击能开强弓射二百步无不中的。以父罪连坐没入教坊,梁氏曰:“恨身不为男儿,乃至如此。”流寓京口为伎,有侠气,以角抵技闻。梁氏数战金军于山阳、宿迁,皆胜。于是意少懈。八月丁卯,率轻骑袭金人粮道,遇伏。金以精兵铁浮图十倍围之。梁氏身被数创,腰腹为敌刃割裂,肠流三尺,忍痛纳回,以汗巾裹腹。知不免,乃顾左右曰:“今日报国。”语毕再突敌阵。敌矢如雨,猬集甲上。梁氏血透重甲,入敌阵复斩十数人,力尽落马而死。金人相蹂践争其首级,裂其五体,后得其首者进两阶,得其四肢者进一阶。【丙】王昭君②(其二)[唐]李 白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颊。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注释】①梁氏:梁红玉。②王昭君:名嫱,字昭君。元帝时,将昭君赐给匈奴单于呼韩邪。后昭君出塞,单于上书表示愿意永保塞上边境。5.参考下表提示的方法,解释句中加点的词。文言词句 方法借鉴 解 释愿驰.千里足 课内积累法 ①父祖皆.行伍 课内迁移法:火伴皆.惊忙 ②于是意.少懈 查阅字典法:①意料;②意识;③情趣 ③ (填序号)腰腹为.敌刃割裂 成语解词法:鲜为.人知 ④6.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梁 氏 多 力 通 技 击 能 开 强 弓 射 二 百 步 无 不 中 的。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②梁氏血透重甲,入敌阵复斩十数人,力尽落马而死。8.下列是关于三篇诗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梁氏因意识松懈而遭遇敌军伏击,后被敌军残忍斩杀,说明沙场征战须知己知彼,随时保持警惕。B.王昭君为保大汉和平,出塞匈奴。李白用”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热情赞扬了昭君出塞的大义之举。C.三篇诗文均刻画了为国奉献的”女英雄”形象,打破了传统认知中”男英雄”的形象定式,表明女性亦可有作为。D.《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乐府双璧”,描写了木兰替父从军,征战沙场,得胜归来却辞官回乡的故事,刻画了一位普通农家的巾帼女英雄形象。9.三篇诗文分别写了花木兰、梁红玉、王昭君三位巾帼英雄,但在内容,主题思想方面各有异同。【甲】文侧重写木兰战后归来及与家人团聚的场景,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乙】文侧重写梁红玉与金人作战的激烈画面,刻画了梁红玉 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她的赞扬;【丙】诗李白侧重写昭君 的场景,并抒发了对王昭君的怜悯之意。阅读三【甲】题木兰庙[唐]杜牧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几度思归还把洒,拂云堆上祝明妃①。【注释】①拂云堆:古地名,在黄河北岸,今内蒙古乌拉特旗西北。此处有神祠,突厥入侵中原,必先至神祠祭酹求福。祝:祭拜。明妃:即汉元帝宫女王嫱,又称王昭君。王嫱远嫁匈奴和亲【乙】冯婉贞①胜英人于谢庄陆士谔咸丰庚申②,英法联军自海入侵,京洛③骚④然。时敌军已近寨,枪声隆然。 ……攻一时,敌退,三保亦自喜。婉贞独戚然曰:“小敌去,大敌来矣。设以炮至,吾村不齑粉乎?”三保瞿然曰:“何以为计?”婉贞曰:“西人长火器而短技击。吾村十里皆平原,而与之竞火器,其何能胜?莫如以吾所长,攻敌所短,操刀挟盾,猱进蓝击⑤,或能免乎?”三保曰:“悉吾村之众,精技击者不过百人,以区区百人,投身大敌,与之扑斗,何异以孤羊投群狼?小女子毋多谈。”婉贞微叹曰:“吾村亡无日矣!吾必尽吾力以拯吾村。”于是集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而诏之曰:“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诸君无意则已,诸君而⑥有意,瞻予马首可也。”众皆感奋。婉贞于是率诸少年结束而出。 去村四里有森林阴翳蔽日伏焉。未几,敌兵果舁⑦炮至,盖五六百人也。拔刃奋起,率众袭之。敌出不意,大惊扰,以枪上刺刀相搏击,而便捷猛鸷终弗逮。婉贞挥刀奋斫,所当无不披靡,敌乃纷退。婉贞大呼曰:“诸君!敌人远吾,欲以火器困吾也,急逐弗失!”于是众人竭力挠之,彼此错杂,纷纭弩斗,敌枪终不能发。日暮,所击杀者无虑百十人。敌弃炮仓皇遁。谢庄遂安。(选自清末徐珂所辑《清稗类抄》,有删节)【注释】①冯婉贞:河南谢庄人,谢庄猎户、团练首领冯三保之女。②咸丰庚申:即清朝咸丰十年(1860年)。这一年,冯婉贞 19岁。③京洛:京城。④骚:骚乱。⑤猱进蓝击:像猿猴那样进攻,像鸷鸟那样攻击。⑥而:如果。⑦舁(yú):抬。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婉贞独戚.然.曰(忧虑的样子) 三保瞿.然.曰(吃惊的样子)B.西人长.火器而短技击(擅长) 吾村不齑.粉.乎(成为粉末)C.以区.区.百人,投身大敌(很少) 集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年轻人)D.率诸少年结.束.而出(整好装束) 敌人远.吾(疏远)11.用“/”给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 2处)去 村 四 里 有 森 林 阴 翳 蔽 日 伏 焉12.翻译下面的句子。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13.细品下面句子,联系上下文,回答下列问题。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推断句中“瞻予马首”的意思,并说明理由。)14.《木兰诗》中的“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与杜牧的《题木兰庙》中的“① ”一词,都表达 了木兰②之情;“拂云堆上祝明妃”一句把木兰和明妃联系在一起,表明她们的身份、经历以及到边关的原因虽然各不相同,但来到边关的目的是相同的:③15.甲诗和乙文一写木兰, 一写冯婉贞,都是女英雄。请结合上述诗文和《木兰诗》,说说两个女英雄的异同。阅读四【甲】木兰诗【乙】荀灌(节选)荀崧小女灌,幼有奇节。崧为裹城太守,为杜曾所围,力弱食尽,欲求救于故吏平南将军石览,计无从出。灌时年十三,乃率勇士数千人,逾城突围夜出。贼追甚急,灌督厉①将士,且战且前,得入鲁阳山获免②。自诣览乞师,又为崧书与南中郎将周访请援,仍结为兄弟,访即遣子抚③率三千人会石览俱救崧。 贼闻兵至,散走,灌之力也。时人叹曰:“以十三龄之弱女,独能奋身而出,突围求援,如此奇女子,求诸古今史乘④中,得未曾有。”(选自《晋书·卷九十六·列传第六十六·列女·苗灌》)【注释】①督厉:勉励。厉,同“励”。②获免:没有被敌人追上。③抚:人名,周访长子周抚。④史乘(shèng): 指一般的史书。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关.山.度.若飞( )②赏.赐.百.千.强.( )③又.为.崧.书.与南中郎将周访请援( )④.以.十三龄之弱女(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画线的句子。贼闻兵至,散走,灌之力也。18.时人赞叹荀灌为“奇女子”,请结合相关句子说说荀灌“奇”在何处。19.两文塑造的都是女英雄形象,为何【乙】文具体详实地描写了荀灌突围救父的战斗经过,而【甲】文对木兰沙场征战的场面却一笔带过 请写出你的发现。阅读五【甲】木兰诗【乙】秦良玉,忠州人,嫁石砫①宣抚使②马千乘。万历二十七年,千乘以三千人从征播州③,良玉别统精卒五百裹粮自随。明年正月二日,贼乘官军宴,夜袭。良玉夫妇首击败之,追入贼境,连破七寨。已,偕酉阳诸军直取桑木关,大败贼众,为南川路战功第一。贼平,良玉不言功。其后,千乘为部民所讼,瘐死④云阳狱,良玉代领其职。良玉为人饶胆智,善骑射,兼通词翰,仪度娴雅,而驭下严峻,每行军发令,戎伍肃然。所部号“白杆兵”,为远近所惮。(节选自《明史 秦良玉传》)【注】 ①石砫:现石柱,土家族自治县。②宣抚使:当地土司。③播州:与下文的酉阳、云阳,皆为地名。④瘐(yǔ)死:古代指犯人在狱中因受刑、饥寒或患病而死。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朔.气传金柝( )赏赐百千强.( )从.征播州( )戎.伍肃然(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①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②所部号“白杆兵”,为远近所惮。22.木兰和秦良玉都是古代的巾帼英雄,请根据选文说说她们具有哪些相似的精神品质。阅读六《木兰从军》《题木兰庙》 比较阅读[甲]木兰从军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汪汗点兵因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千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乙]题木兰庙(唐)杜牧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①。[注释]①明妃:王昭君,为维护汉匈关系,出塞和亲,嫁给匈奴单于呼韩邪。23.联系已有词语积累,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词语 已有词语积累①长而益.精 精益.求精②木兰乃.易男装 屠乃.奔倚其下(蒲松龄《狼》)③市.鞍马 愿为市.鞍马(《木兰诗》)④度.黑山 关山度.若飞(《木兰诗》)24.借助工具书,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填序号)词语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义项(部分)①少.习骑 ①数量少,缺少;②削弱,减少;③年幼,年轻②木兰乃易.男装 ①换;②改变;③容易③溯.黄河 ①水流而上;②面向,向着④凡.十有二年 ①是;②总共,一共;③平凡,平常25.用”/”给甲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值可汗点兵因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2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27.如何理解诗句”弯弓征战作男儿”?结合《木兰从军》的内容,简要概述。28.甲文和乙诗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结合内容,简要分析。阅读七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29.解释下列加粗的字词。①对镜帖花黄 帖:②出郭相扶将 扶将:30.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31.由最后一段引申出的一个成语是 ,它现在的意是 。32.联系原文,说说为什么一千多年来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阅读九【甲】木兰诗【乙】题木兰庙杜 牧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①。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②上祝明妃③。【注释】①与画眉:与女伴一起梳妆打扮。②拂云堆:古地名,堆上有神祠。③明妃:指舍身报国、出塞和亲的王昭君。【丙】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余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选自《木兰从军》)33.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木 兰 乃 易 男 装 市 鞍 马 代 父 从 军3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①策勋十二转.:②出郭.相扶将:③其父以.老病不能行:④度.黑山:3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②少习骑,长而益精。36.有同学认为甲诗中“弯弓征战作男儿”应改为“弯弓征战扮男儿”,对于这种观点,你是否赞同?为什么?37.甲诗“与画眉”借取乙诗《木兰诗》中“ ”的意境,反映了木兰女儿身的特质。丙文的主旨句是: 。(用原句回答)38.甲、乙两首诗都写花木兰,但甲诗侧重写情,乙诗侧重叙事,请简要分析。答案解析部分【答案】1.只,仅仅;买;有余;北方2.①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关塞山岭。②早晨驻扎在雪山的下面,晚上住宿在青海的旁边。3.[甲]: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乙]:老父隶兵籍,气力日衰耗。岂足万里行?有子复尚少!胡沙没马足,朔风裂人肤。老父旧赢病,何以强自扶?4.用比喻作结,以双兔在一起奔跑,难辨雄雌的隐喻,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十二年未被发现的奥秘加以巧妙解答,妙趣横生而又令人回味。同时赞颂了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品质。(总结全文,表现木兰聪明机敏,表达了作者对木兰的欣赏和赞美之情)【答案】5.赶马快跑;全、都;②;被6.梁氏多力通技击/能开强弓/ 射二百步无不中的。7.①将士们身经百战后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转战多年后胜利归来。②梁氏的血浸透了几重铠甲,她冲入敌阵又杀死十几个敌人,气力衰竭落马而死。8.B9.向往和平生活;厌恶战争英勇善战,不怕牺牲;甘愿为国捐躯离开大汉时啼哭愁苦【答案】10.D11.去村四里有森林/阴翳蔽日/伏焉12.(我们)与其坐着等死,怎么比得上奋起拯救我们的村庄?13.示例一:听我指挥(行事)。从下文的“率诸少年”“率众”等词句可推断。示例二:听我指挥(行事)。从下文的“少年”们听从冯婉贞的指挥出击、设伏、袭敌、追击中可推断。②婉贞微叹曰:“吾村亡无日矣!吾必尽吾力以拯吾村。”(小语同学认为句中“微叹”的“微”字可以删去,你的看法呢?)【答案】不能删。这里的“微叹”,用得很贴切。“叹”表明冯婉贞意识到父亲拒绝她的建议,将会招致严重的后果。但也并非完全没有办法“拯吾村”,只是没有了作为团练首领的父亲的支持,实施自己保卫家乡的计策会困难得多了,却也没有太过担忧。所以她只是“微叹”。14.画眉;的女儿情怀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或:虽着戎装,仍思恢复和平环境下的少女生活);她们的身上都承载着家国、民族的重大责任,她们是来为国解难的15.同;她们都是能替父分忧、勇于担当,有勇有谋的平民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弯弓征战作男儿”:冯婉贞率领村里“少年”打败英军,保卫了家乡。异:木兰还是一个有着女儿情怀、向往美好生活、不慕荣华富贵的女子;战时梦“画眉”,战后不要封赏,急着回家“理云鬓”“帖花黄”,过宁静的平民生活。【答案】16.越过;有余;写信;凭,凭借17.敌人听说援兵到了,四散逃走,这是荀灌的功劳。18.①荀灌年纪虽小,却敢于挺身而出,有胆有识。②率领军马,突出重围,勇武过人。③见石览请援兵,代父写信与周访,智谋过人。19.【乙】文对苟灌“突围求援”的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描写,意在表现其骁勇善战、智勇双全、有胆有识的品格,突出其“奇”。【甲】文花木兰代父从军,征战生活一笔带过,重点铺陈战前及战后情况,意在突出木兰孝敬父母、勇于担当以及不恋富贵、淡泊名利的高洁品性。【答案】20.北方 ;有余;跟随;军队21.①将士们征战多年,历经许多战斗,很多人战死沙场,木兰等幸存者胜利归来。②她所统领的军队号称“白杆兵”,令远近的敌军都十分忌惮。22.坚毅勇敢、骁勇善战、不慕名利等。【答案】23.更加;于是,就;买;越过24.③;①;①;②25.值可汗点兵/因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26.我看到木兰从军之事后,于是更加相信(这个道理)了。27.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在战场上引弓射箭,与敌人搏斗十二年,屡建奇功。28.《木兰从军》通过木兰代父从军、英勇善战的事迹,表达对巾帼不让须眉的赞美之意。《题木兰庙》则是通过描写木兰代父从军、英勇善战,表达了对木兰的赞美;又通过木兰对家乡的思念与对和平宁静生活的向往,含蓄地批判了统治阶层需要花木兰和王昭君这样的女性担负起保家卫国的行为。【答案】29.同“贴”;扶持30.雄雌两兔贴近地面跑,怎能辨别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呢?31.扑朔迷离;形容事物错综复杂,难于辨别32.孝敬父母、勇于担当重任、报效国家、英勇善战、勇敢坚强、不慕名利、爱好和平,这些优秀品质是千百年来木兰深受喜爱的原因。【答案】33.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34.记;外城;因为;越过35.①雄雌两兔贴近地面跑,怎能辨别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呢?②从小练习骑马,长大后技术更加精湛。36.我不赞同,甲诗中“弯弓征战作男儿”意思是,花木兰女扮男装手挽强弓征战四方。“作”字既突出显示木兰女扮男装的特殊身份,又生动描绘她弯弓征战的非凡本领。若改成“扮”字就显得平淡无味,无法很好地体现木兰的英雄气概。37.当窗理云鬓;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38.甲诗先概述木兰女扮男装征战的故事,再通过想象的写作手法来猜想木兰矛盾的心理,表达了对木兰代父从军的钦佩,对女子报国精神的赞美。乙诗通过描写木兰代父从军、英勇善战、荣归故里的故事,生动传神地刻画了花木兰这一性格鲜明的人物,赞美木兰的孝顺和英雄气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