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大单元教学设计】人教鄂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种凤仙花》单元教学规划+《根 茎 叶》课时教案+课时练习(含答案)教材版本 人教鄂教版 单元(或主题)名称 种凤仙花单元主题 本单元以“种凤仙花”为主题,旨在通过种植和观察凤仙花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周期及其各部分的结构与功能,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记录和分析能力。课标要求 核核心概念:植物的生长周期、植物的结构与功能。学习内容:了解凤仙花的生长周期,包括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和死亡等阶段。2. 观察并记录凤仙花各部分(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形态特征。3. 探究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如水分、土壤、光照等。学业要求:能够描述凤仙花的生长周期及各阶段的特点。2. 能够识别并描述凤仙花各部分的结构与功能。3. 能够设计简单的对比实验,探究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设计了多个活动,从观察凤仙花的种子开始,逐步引导学生了解播种、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生长过程。教材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直观展示了凤仙花的各部分结构,帮助学生建立对植物形态学的初步认识。同时,教材还设计了多个实验和观察活动,如解剖花结构、记录生长日记、探究影响生长的因素等,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植物的生长有一定的好奇心和观察力,但往往缺乏系统性和深入性。他们可能知道植物会生长、开花、结果,但对植物的生长周期和各部分的结构与功能了解不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引导他们系统、深入地了解凤仙花的生长过程及其各部分的结构与功能。单元目标 科学观念:1. 理解植物的生长周期及其各阶段的特点。2. 认识植物各部分的结构与功能,特别是花、果实、种子的繁殖作用。科学思维:1. 能够运用观察、记录、分析等方法,探究植物的生长规律。2. 能够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探究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科学探究:1. 能够参与种植、观察、记录等科学探究活动。2. 能够设计简单的对比实验,验证科学探究的假设。科学态度:培养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好奇心。2. 培养认真观察、记录和分析的科学态度。单元结构化活动 1. 种植与观察:引导学生亲手种植凤仙花种子,观察并记录其生长过程。通过拍照、绘图等方式,记录不同阶段的生长特点。2. 解剖花结构:在凤仙花开花后,组织学生进行花的解剖活动,了解花萼、花瓣、雄蕊、雌蕊等各部分的结构与功能。3. 记录生长日记:要求学生每天观察并记录凤仙花的生长情况,包括高度、叶片数量、开花情况等,形成生长日记。4. 探究影响生长的因素:设计对比实验,探究水分、土壤、光照等因素对凤仙花生长的影响。引导学生制定实验计划、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5. 展示与交流: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生长日记、解剖成果和实验结果,进行班级交流,分享科学探究的乐趣和收获。达成评价 围绕课时学习目标1. 观察记录评价:根据学生的生长日记和观察记录,评价其对凤仙花生长过程的了解程度和观察记录的准确性。2. 解剖实验评价:根据学生的解剖成果和实验报告,评价其对花结构的认识程度和实验操作的规范性。3. 对比实验评价:根据学生的实验设计、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评价其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水平。4. 展示交流评价:根据学生的展示内容和交流表现,评价其表达能力和科学探究兴趣。第6课《根 茎 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科学观念1. 学生能够理解植物根茎叶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认识到它们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2. 学生能够区分不同类型植物的根茎叶特征,理解这些特征与植物生存环境的关系。科学思维1.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方法,探究根茎叶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提升逻辑思维能力。2. 引导学生运用模型、图表等形式表达根茎叶的功能,发展抽象思维和表达能力。科学探究1. 学生能够设计并实施简单的实验或观察活动,探究根茎叶的吸水、输导、光合作用等功能。2. 培养学生记录观察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以及基于证据进行推理的科学探究技能。科学态度1. 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培养尊重生命、爱护环境的科学态度。2. 鼓励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习交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根茎叶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功能。不同植物根茎叶特征的差异及其适应环境的机制。教学难点如何通过实验或观察活动直观展示根茎叶的生理功能。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根茎叶功能与植物生长整体之间的关系。三、教学过程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一)情境导入 展示多媒体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环境中生长的各种植物,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这些植物的根茎叶有何不同,激发探究兴趣。 通过直观感受,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对植物根茎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二)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1:根的探索学习活动:分组观察萝卜、胡萝卜等根类蔬菜的横切面,讨论根的结构特点及其吸水、固土的作用。 探究活动2:茎的运输学习活动:利用红墨水浸泡花枝实验,观察茎的输导作用,记录颜色变化,讨论茎如何输送水分和养分。 探究活动3:叶的呼吸学习活动:使用显微镜观察叶片的表皮细胞和气孔,讨论叶片如何通过气孔进行气体交换,支持光合作用。探究活动4:根茎叶的协同作用 学习活动 :小组设计并绘制一幅植物生长过程图,标注根茎叶各自的功能及如何协同工作。 探究活动5:植物根茎叶多样性学习活动:展示沙漠植物、水生植物等图片,引导学生比较它们的根茎叶特征,讨论适应环境的策略。 探究活动6:小小植物学家学习活动:在校园或附近公园进行实地观察,记录不同植物的根茎叶特征,撰写观察报告。 通过直接观察,帮助学生理解根的基本结构和吸水固土的功能。通过实验,直观展示茎的输导功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和分析能力。通过微观观察,加深学生对叶片结构和光合作用原理的理解。通过创作活动,促进学生对根茎叶整体功能的理解,培养综合思维。拓宽学生视野,理解植物形态多样性与环境适应性的关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的观察力和科学素养,同时增强对自然的亲近感。(三)生活应用 组织一次“家庭小花园”计划,鼓励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选择合适的植物种植,记录其生长过程,分享根茎叶的变化。 通过实践活动,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责任感,同时加深对植物生长的直观理解。(四)知识总结 引导学生绘制根茎叶的结构与功能思维导图,小组展示并分享学习成果。 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帮助学生系统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提升信息整合和表达能力。四、作业设计(一)、填空题1. 根的主要功能是______和______。答案:吸水;固土2. 茎在植物体内起到______和______的作用。答案:输导;支撑3. 叶是植物进行______的主要器官。答案:光合作用4. 植物的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的______表皮。答案:下(二)、判断题1. 所有植物的根都是用来吸收水分的。()答案:×2. 茎越粗,植物的输导能力就越强。()答案:×3.叶表皮的细胞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答案:×4. 沙漠植物的根系通常比较发达,以适应干旱环境。()答案:√(三)、简答题1. 简述根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答案:根负责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为植物提供必要的营养;同时,根还具有固定植物、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2. 为什么说茎是植物的“运输队长”?答案:因为茎内部有导管和筛管,负责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向上输送到叶片,同时将叶片制造的有机物向下输送到根部和其他生长部位,起着连接和运输的重要作用。3.叶的哪些特征有利于光合作用?答案:叶片大而薄,含有大量叶绿体,有利于捕获更多的阳光;叶片表面有气孔,便于气体交换,为光合作用提供所需的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四)、选择题1. 下列哪项不是根的功能?A. 吸水 B. 固土 C. 光合作用 D. 储存养分答案:C2.下列哪种植物的茎具有攀援功能?A. 胡萝卜 B. 牵牛花 C. 萝卜 D. 马铃薯答案:B3.植物叶片上的气孔主要分布在:A. 上表皮 B. 下表皮 C. 叶脉处 D. 叶尖答案:B4. 下列哪项不是植物适应干旱环境的根茎叶特征?A. 深根系 B. 肉质叶 C. 叶面积大 D. 表皮厚答案:C(五)、科学探究题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探究植物茎的输导作用。写出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答案:实验步骤:1. 选取两根新鲜带叶的枝条,标记为A和B。2. 将A枝条的茎基部削平,插入装有红色墨水的瓶中;B枝条保持原状,作为对照。3.放置一段时间后(如24小时),观察并记录两根枝条叶片的颜色变化。预期现象:A枝条的叶片逐渐出现红色斑点或条纹,表明红色墨水通过茎的输导组织到达了叶片;B枝条叶片颜色无明显变化。结论:实验证明,茎具有输导水分和可能含有溶解物质的功能,使植物各部分保持水分和营养供应。五、板书设计根 茎 叶 功能:吸水、固土 功能:输导、支撑根 茎 结构:主根、侧根、不定根 结构:导管、筛管 功能: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叶 结构:叶片(表皮、叶肉、叶脉)根茎叶的协同作用:共同促进植物生长 植物根茎叶的多样性:适应不同环境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根茎叶的基本结构和功能,通过实验和观察活动,增强了科学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对于微观结构的理解仍有一定难度,未来教学中可以考虑引入更多直观的教学资源,如高清图片、三维模型等,帮助学生更好地构建知识框架。此外,增加户外实践活动的频率,让学生亲身体验自然界的奥秘,也是提升学习兴趣和效果的有效途径。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进一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