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7张PPT)第8课 北宋的政治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中央集权的加强王安石变法统编版2024七年级历史下册素养目标: 了解北宋的建立与北宋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认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历史进程。◇1.阅读教材第一自然段,完成表格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壹一、陈桥兵变陈桥驿兵变:赵匡胤是后周禁军的统帅,负责防守京师。960年初,朝廷派他北上抵抗辽军。军队行至开封以北的陈桥驿时,谋士和诸将拿出预备好的黄龙袍披到赵匡胤身上,叩头便拜,口称“万岁”,赵匡胤就这样当了皇帝。时间 人物 主要事件 结果公元960年赵匡胤yin黄袍加身赵匡胤称帝陈桥兵变黄袍加身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壹二、北宋建立·时 间:·建立者:·都 城:·典 故:朝代知识小卡片(北宋)960年赵匡胤(宋太祖)开封(东京)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不流血而创立一个大王朝的奇迹”◇3.观察地图,你认为宋太祖接下来要解决什么问题?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壹三、北宋的统一相关史事在北宋军队的强大攻势面前,后蜀、南汉相继灭亡。接着,北宋十万大军征讨南唐。南唐后主李煜派人求和,赵匡胤厉声说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乎!”宋军攻破金陵,俘李后主,南唐灭亡。几年后,宋军征讨北汉,包围太原数十天,城中粮尽援绝,北汉投降。北方南方辽国、北汉割据政权先南后北979 年,宋太宗消灭最后一个割据政权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注意:北宋没有实现大一统,只是局部统一◇1.阅读分析宋太祖与赵普的对话,回答下列问题。中央集权的加强贰一、背景赵普思考:建立之初,宋朝面临着怎样的环境?赵普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方案?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 “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故何也?”“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唐末以来武将专权、政权动荡◇1.根据材料找出宋太祖“收其精兵”的措施中央集权的加强贰二、措施军事上:收其兵措施2.任用文臣管理军务,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统调分离);措施3.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切断将领与士兵同地方的联系,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措施1.解除高级将领的兵权兵符出于密院,而不得统其众;兵众隶于三衙,而不得专其制。——《梁溪全集》“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屯驻,不使常在一处”——《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一:相关史事材料二:材料三:禁 军三衙掌兵皇 帝控制军队枢密院调兵驻 地将1将3驻 地将2驻 地换将换将换将收其兵兵不识将,将不识兵◇.根据材料找出宋太祖“稍夺其权”的措施中央集权的加强贰二、措施政治上:夺其权-强中央弱地方 上因谓曰普:“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指知州)通签书施行。——《宋史·职官志》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在中央:加强君权,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分割宰相的权力。在宰相之下又设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在地方:①派文臣任知州,三年一换;在地方:②设通判,分知州权力,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根据材料找出宋太祖“制其钱谷”的措施中央集权的加强贰二、措施经济上:制钱谷-加强财权材料一 申命诸州度支经费外,凡金帛以助军实,悉送都下,无得占留。复置转运使……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续资治通鉴长编》①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②设转运使,将全国财赋收归中央地方丧失了割据的经济基础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摘自朱熹《朱子语类》思考:“财也收了”是什么意思?这一措施有什么影响?中央集权的加强贰二、措施文化上:注重文教-崇文抑武宋初太祖时,取士较严,进士人数最多也没超过31人,宋太宗即位后,开始突破100大关,有时一科竞达300多人… …宋代平均每年取士的人数约为唐代的5倍,约为元代的30倍,约为明代的4倍,约为清朝的3.4倍。——《宋代扩大科举取士与冗官问题》《神童诗》汪洙……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根据材料结合课本回答北宋科举制是怎样改革的?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北宋严格了科举考试程序,殿试成为定制,录取及名次直接由皇帝掌握,进士成为“天子门生”。思考:科举制的发展给宋朝带来的影响?为读书人进入仕途开辟了道路,使北宋政权基础进一步扩大。同时,政府在全国范围内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崇文抑武政策给宋朝带来的影响?中央集权的加强贰总结●积极影响:使文官得到重用,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材料一 赵宋王朝是被一而再,再而三的外族势力所颠覆,从王朝内部来说,横亘两宋三百多年始终没有一股政治势力膨胀到足以威胁赵宋皇位的巩固。——《浅析宋代文官制度的得失》材料二 北宋政府的收入和支出表格年代 收入(单位:贯) 支出(单位:贯)真宗天禧五年 (1021年) 15085万余 12677万余仁宗皇祐元年 (1049年) 12625万余 “所出无余”英宗治平二年 (1065年) 11613万余 13186万余●消极影响:文臣掌兵,大多不熟悉军务,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政府机构重叠,相互牵制,官吏冗余,人浮于事,有时三五个人担任同一官职。官员互相推卸责任,办事效率低下,同时也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这些导致北宋统治出现危机。◇1.阅读课本,结合相关事实回答王安石变法的背景?王安石变法叁一、背景相关史事北宋初期,四川地区的土地多被官僚、豪强霸占,百姓生活艰难。政府在这里设置专管茶、盐、布帛的机构,垄断经营,严重损害了农民和手工业者的利益。宋太宗即位后,四川地区天灾频仍,民不聊生。993 年,茶农王小波发动起义,宣告“我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起义军得到广大农民的拥护,很快发展到几万人。后来,王小波战死,他的妻弟李顺被推为领袖。995 年,起义军占领成都,建立大蜀政权。后来,起义军被镇压。材料:北宋与辽和西夏屡次发生战争,后分别同二者签订协议,每年交其“岁币”“岁赐”。冗费在边疆战事中,北宋屡次战败,政府官俸和军费开支不断膨胀,给朝廷财政造成很大负担冗官土地高度集中,赋役不均,弊端丛生,改革呼声日益高涨。积贫积弱北宋中期,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起义频发。范仲淹、王安石等相继进行改革变法,以挽救社会危机。王安石变法叁学史崇德人物名片姓名:范仲淹身份:政治家、文学家祖籍:北宋民族:汉族官职: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武将),参知政事(副宰相),知颍州(知州)范仲淹为官兴国利民,颇有政绩。他在泰州西溪任职时,率众筑数百里捍海长堤,人称“范公堤”。在江淮大旱时,他出使安抚东南,开仓赈灾。宋夏开战后,他负责防御西夏,边防得以巩固。面对北宋社会危机,他又在宋仁宗支持下,积极推行新政。范仲淹晚年所著《岳阳楼记》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表达了他忧国忧民、胸怀天下的高尚情怀,影响深远。◇研读文本,归纳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要素,列举变法的措施。王安石变法叁二、内容1069 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希望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触动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思考:王安石变法的影响,并谈谈认识。王安石变法叁三、影响②一些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加重了贫苦人民的负担,损害了大地主、权贵的利益,也引起激烈争议,统治集团内部分裂日益严重。宋神宗死后,新法几乎全部被废除。(失败)①变法收到一些成效,政府财政收入大幅度增加,各地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启示:①改革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要与时俱进,敢于创新;②改革不会一帆风顺,改革者要有勇气和魄力。君子之争知识拓展肆《百家姓》的由来北宋初年成书的《百家姓》,据说是当时还未灭亡的吴越政权的一个书生编撰的。他将常见的姓氏进行排列,编成四字一句的韵文,朗朗上口。《百家姓》原收集姓氏440 个,后增补到504 个。据南宋学者考证,《百家姓》前四个姓氏“赵钱孙李”的排列颇有讲究:因吴越尊奉宋朝,赵是宋朝皇帝的姓,放在首位;其次是钱姓,钱是吴越君主的姓;孙为当时吴越君主正妃的姓;李是南唐君主的姓。后来《百家姓》成为我国古代幼童的启蒙教材,影响深远。1.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对宋朝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该影响主要表现在( )A. 发展了商业经济 B. 调和了民族关系C. 造就了文治局面 D. 活跃了市民生活C随堂巩固伍2.宋太祖加强军权的措施有( )①首先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②还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③还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④在各州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D4.王安石变法内容中,直接触及大官撩、大地主利益的是( )A. 募役法、农田水利法B. 募役法、保甲法C. 募役法、方田均税法D. 方田均税法、保甲法随堂巩固伍3.北宋严格了科举制度的考试程序,殿试成为定制,录取权由皇帝直接掌管,进士及第者成为“天子门生”。此举的主要作用是( )A.铲除藩镇割据局面赖以存在的基础B.科举制已不存在C.科举制发生了质变D.加强中央集权D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