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周测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关于遗传学基本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 )A.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作性状分离B.显性性状就是指纯合子自交产生的子一代中表现出来的性状C.杂合子的双亲一定是杂合子,纯合子的双亲一定是纯合子D.猪的白毛和黑毛、马的长毛和卷毛都是相对性状2.下列有关孟德尔的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进行豌豆杂交时,需要先除去父本花未成熟全部雄蕊B.对母本花套袋的目的是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C.玉米和豌豆一样都是两性植株,因此玉米杂交实验中也需要对母本花进行去雄D.玉米和豌豆一样都是两性植株,因此玉米在自然条件下也只能自交3.(2024·济宁高一期中)孟德尔用豌豆进行杂交实验,运用假说—演绎法成功揭示了遗传学的基本定律,为遗传学的研究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下列有关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孟德尔得出遗传规律时使用了归纳法,并对实验数据做了统计学分析B.“提出问题”是建立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遗传实验基础上的C.“推测测交后代有两种性状,比例为1∶1”属于演绎过程D.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4.西葫芦在我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是人们喜食的传统蔬菜之一。常见的西葫芦果皮颜色有白色和绿色,科学家研究西葫芦果皮颜色的遗传规律,获得如表所示的结果。可以判断西葫芦果皮颜色显隐性关系的两组实验是( )实验结果记录表组别 杂交组合 子代白果株数 绿果株数① 白果×绿果 0 174② 白果×绿果 90 84③ 白果×白果 175 0④ 绿果×绿果 46 134A.①和④ B.②和③C.①和③ D.②和④5.(2024·成都高一检测)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涉及了杂交、自交和测交。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测交和自交都可以用来判断某一显性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B.测交和自交都可以用来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C.培育所需显性性状的优良品种时要利用测交和杂交D.杂交和测交都能用来验证分离定律6.(2024·盐城高一期中)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1测交后代的性状及比例为1∶1反映的是( )A.F1的遗传因子组成的数量比为1∶1B.F1的性状的数量比为1∶1C.F1产生的两种遗传因子组成的配子的数量比为1∶1D.F1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的数量比为1∶17.(2024·北京房山区高一联考)用甲、乙两个桶及两种不同字母的小球进行“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两桶分别代表父方和母方B.此实验需要重复多次进行,预期得到的结果为AA∶Aa∶aa=2∶1∶1C.甲、乙两桶中的小球数量一定相等,但每桶中的A与a小球数量不相等D.每次抓取记录后,不能将小球放回原桶中,直至抓完小球8.(2023·保定高一统考)南瓜的形状由遗传因子A、a控制,让某一亲本盘状与球状杂交,F1表现为盘状与球状,再让F1分别自交得F2,其中F1盘状自交所得F2全部为盘状,F1球状自交所得F2中有球状和盘状。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A.亲本球状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B.依据F2综合分析,球状为显性性状C.F2中球状与盘状的性状比例为3∶5D.F1与F2中球状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都相同9.野生猴中毛色为白色的极为少见。某科研小组捕获到一只白色雄猴,要想在短期内利用这只雄猴繁殖更多的白色猴以满足科研需要,最佳方案是( )A.让白色雄猴与棕色雌猴交配,再用F1互交产生白色猴B.让白色雄猴与棕色雌猴交配,F1中就能出现白色猴C.让白色雄猴与棕色雌猴交配,再从F1中选出雌猴与白色雄猴交配产生白色猴D.让白色雄猴与杂合棕色雌猴交配,即可产生白色猴10.(2024·廊坊高一期中)将具有白花与紫花相对性状的纯种豌豆个体间行种植,其中紫花为显性;已知玉米种子的颜色由受精卵遗传因子决定,将具有黄粒与白粒种子相对性状的纯种玉米个体间行种植,其中黄粒为显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白花豌豆子代仍开白花,紫花豌豆子代仍开紫花B.人工将白花母本与紫花父本豌豆杂交,F1自交,F2出现性状分离C.将黄粒玉米上结的种子全部种下,F1自交所结种子出现3∶1性状分离D.白粒玉米植株上所结的种子白粒∶黄粒接近1∶111.(2023·孝感高一期中)已知羊的毛色受一对遗传因子(用A、a表示)控制,观察羊的毛色(白毛和黑毛)遗传图解,下列有关羊的毛色的遗传分析,错误的是( )A.Ⅲ的结果表明杂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白毛是显性性状B.Ⅲ2与Ⅱ2的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概率为1/2C.Ⅲ2与一只黑羊交配再生一只黑羊的概率为1/3D.图中三只黑羊的遗传因子组成一定相同12.双眼皮由遗传因子A决定,属于显性遗传。甲、乙分别代表双眼皮、单眼皮的男性,丙、丁分别代表双眼皮、单眼皮的女性。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若甲与丙结婚,生出的孩子不一定都是双眼皮B.若乙与丁结婚,生出的所有孩子一定都是单眼皮C.若甲与丁结婚,生出的孩子是单眼皮的概率为50%D.若乙与丙结婚,生出一个单眼皮的女孩,则丙的遗传因子组成是杂合的13.如表表示男性和女性的斑秃性状与遗传因子组成的关系,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项目 AA Aa aa男性 斑秃 斑秃 非斑秃女性 斑秃 非斑秃 非斑秃A.斑秃女性和非斑秃男性婚配,生育的孩子表现出斑秃的概率为100%B.同一种遗传因子组成也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性状C.若一对非斑秃夫妇生育了一个非斑秃男孩,则妻子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或AaD.孟德尔遗传规律在生物的遗传中具有普遍性,但是不能解释所有的遗传现象14.(2024·宜春高一检测)大豆花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植物,其花色由一对遗传因子A、a控制,紫花对白花为完全显性。现有一株紫花大豆M,欲确定植株M的遗传因子组成,下列方法不恰当的是(假设子代数量足够多)( )A.让植株M自然种植,观察子代是否出现白花大豆B.让植株M与白花大豆测交,观察子代是否出现白花大豆C.让植株M与遗传因子组成为AA的大豆杂交,观察子代是否出现白花大豆D.让植株M与遗传因子组成为Aa的大豆杂交,观察子代是否出现白花大豆15.(2024·广州高一期中)随着天气变暖,玉兰花竞相绽放。北方玉兰花的花色主要有白色、紫色、粉色,由一对遗传因子(A/a)控制。现有以下三种杂交组合方式:组合一:粉色×紫色→681粉色,679紫色;组合二:粉色×白色→305粉色,310白色;组合三:粉色×粉色→112紫色,238粉色,109白色。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白花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是aa,紫花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是AAB.紫花植株与紫花植株杂交,后代均为紫花植株C.紫花植株和白花植株杂交,后代全部是粉花植株D.可用组合三验证分离定律16.(2024·无锡高一联考)已知果蝇长翅和残翅受一对遗传因子控制。现有具有亲、子代关系的甲、乙两管果蝇,其中甲管果蝇既有长翅又有残翅,乙管果蝇只有长翅(甲、乙两管统计的果蝇数量均足够多,且乙管果蝇只有1种遗传因子组成)。由于忘记贴标签,现在不知道甲管果蝇是亲代,还是乙管果蝇是亲代。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管中的长翅果蝇一定含有纯合子B.不管哪一管果蝇为亲代,乙管中的果蝇均为杂合子C.不管哪一管果蝇为亲代,残翅都是隐性性状D.可用乙管果蝇相互交配的实验结果判断哪管果蝇为亲代17.玉米是二倍体异花传粉作物,其籽粒的饱满与凹陷受一对遗传因子控制。现用自然条件下获得的若干饱满玉米籽粒和凹陷玉米籽粒为实验材料验证分离定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两种玉米分别自交,若某些玉米自交后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B.两种玉米分别自交,在子代中选择两种纯合子进行杂交得到F1,F1自交,若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C.两种玉米杂交,若F1表现为两种性状且分离比为3∶1,则可验证分离定律D.两种玉米杂交,若F1表现为两种性状且分离比为1∶1,则可验证分离定律18.(2024·石家庄高一期中)研究人员采用某品种的黄色皮毛小鼠和黑色皮毛小鼠进行如下实验(每个交配方案中亲本鼠数量相同):多次重复发现,第二组产生的子代个体数总比第一组少1/4左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组别 交配方案 实验结果一 黄鼠×黑鼠 黄鼠2 378;黑鼠2 398二 黄鼠×黄鼠 黄鼠2 396;黑鼠1 235A. 黑色皮毛对黄色皮毛为显性性状B.组别一和组别二的后代都出现了性状分离C.由题意可推测该品种小鼠可能显性纯合致死D.该品种中黄色皮毛小鼠一定是纯合子,能够稳定遗传19.(2024·连云港高一月考)控制猫尾长短的遗传因子遵循分离定律,某杂交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甲杂交实验中,亲本长尾猫的遗传因子组成与F1中长尾猫的相同B.甲杂交过程属于测交过程C.可用测交法判断 F2中长尾猫是否为纯合子D.F2中长尾猫相互交配,其后代中短尾猫所占的比例为1/220.金鱼草的花色由一对遗传因子控制。选择红花植株(RR)与白花植株(rr)进行杂交实验,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F2的性状表现能反映它的遗传因子组成B.F2中粉红色花所占比例的理论值为1/2C.遗传因子R对遗传因子r为完全显性D.金鱼草花色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40分。)21.(12分)(2024·宜春高一期末)萝卜是雌雄同花植物,其贮藏根(萝卜)的形状有长形和圆形两种,由一对遗传因子A/a控制。研究小组随机取长形和圆形萝卜植株各120株并随机均分为三组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组合 父本 母本 F1的性状表现及比例① 长形 圆形 长形∶圆形=3∶1② 长形 长形 长形∶圆形=?∶1③ 圆形 圆形 全为圆形(1)(2分)根据组合②可以判断_____是隐性性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分)若组合②的两个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均与组合①亲本(长形)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一致,则组合②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其杂交产生的F1中长形∶圆形=__________∶1。(3)现有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长形萝卜若干,圆形萝卜若干,为探究这些长形萝卜的遗传因子组成,请写出两种实验思路和对应的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假设杂交后代数量足够多)。实验思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思路①对应);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思路②对应)。22.(14分)已知果蝇的长翅和残翅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遗传因子A、a控制。某生物兴趣小组做了果蝇的杂交实验,并绘制了如图1所示的遗传图解,统计F2的性状表现及所占比例情况如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果蝇的____________是隐性性状,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长翅果蝇的遗传因子组成为____________。(2)图1中F1长翅果蝇与亲本长翅果蝇的遗传因子组成_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F2长翅果蝇中纯合子占____________,F2果蝇中遗传因子组成与F1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3)假如该生物兴趣小组同学让F2中的长翅果蝇相互交配,则所得后代果蝇的性状表现及比例为____________。23.(14分)(2024·齐齐哈尔高一期中)暹罗猫的毛色有黑色、巧克力色和白色,分别由遗传因子B+、B和b控制,三个遗传因子的显隐性关系为B+>B>b。让黑色和巧克力色暹罗猫作为亲本进行杂交,所得F1中黑色∶巧克力色∶白色=2∶1∶1。回答下列问题:(1)遗传因子B+、B和b的遗传遵循______定律。不同毛色的暹罗猫中纯合子的遗传因子组成有______种。(2)亲本黑色和巧克力色暹罗猫的遗传因子组成分别是______、______。(3)F1中黑色暹罗猫的遗传因子组成是________________。让F1中的黑色暹罗猫和F1中的巧克力色暹罗猫杂交,理论上,F2中白色暹罗猫出现的概率是______。(4)现有一只巧克力色雄暹罗猫,请你设计实验确定其是否为纯合子。写出实验思路即可。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周测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关于遗传学基本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 )A.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作性状分离B.显性性状就是指纯合子自交产生的子一代中表现出来的性状C.杂合子的双亲一定是杂合子,纯合子的双亲一定是纯合子D.猪的白毛和黑毛、马的长毛和卷毛都是相对性状答案 A解析 在完全显性的条件下,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纯合子杂交产生的子一代所表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性状,B错误;杂合子的双亲不一定是杂合子,如遗传因子组成为Aa的双亲可以是纯合子AA和aa,C错误;马的长毛和卷毛不是相对性状,D错误。2.下列有关孟德尔的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进行豌豆杂交时,需要先除去父本花未成熟全部雄蕊B.对母本花套袋的目的是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C.玉米和豌豆一样都是两性植株,因此玉米杂交实验中也需要对母本花进行去雄D.玉米和豌豆一样都是两性植株,因此玉米在自然条件下也只能自交答案 B解析 在实验中进行杂交时,要先除去母本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然后套袋,待母本雌蕊成熟后,进行传粉,然后再套袋,A错误;玉米为雌雄同株植物,但花为单性花,即雄花和雌花分开,玉米杂交实验中不需要对母本花进行去雄,C错误;玉米在自然条件下可进行自交和杂交,D错误。3.(2024·济宁高一期中)孟德尔用豌豆进行杂交实验,运用假说—演绎法成功揭示了遗传学的基本定律,为遗传学的研究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下列有关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孟德尔得出遗传规律时使用了归纳法,并对实验数据做了统计学分析B.“提出问题”是建立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遗传实验基础上的C.“推测测交后代有两种性状,比例为1∶1”属于演绎过程D.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答案 D解析 “提出问题”是根据孟德尔做的豌豆杂交实验以及F1自交实验为基础提出的,这里的豌豆为纯合亲本,B正确;“演绎推理”是设计测交实验并预测F1测交后代出现两种性状且比例为1∶1的过程,C正确;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D错误。4.西葫芦在我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是人们喜食的传统蔬菜之一。常见的西葫芦果皮颜色有白色和绿色,科学家研究西葫芦果皮颜色的遗传规律,获得如表所示的结果。可以判断西葫芦果皮颜色显隐性关系的两组实验是( )实验结果记录表组别 杂交组合 子代白果株数 绿果株数① 白果×绿果 0 174② 白果×绿果 90 84③ 白果×白果 175 0④ 绿果×绿果 46 134A.①和④ B.②和③C.①和③ D.②和④答案 A解析 判断植物显隐性的方法是杂交和自交,第①组为白果与绿果杂交,后代均表现为绿果,据此可判断绿果为显性性状;第④组中绿果和绿果杂交,后代中绿果∶白果≈3∶1,绿果为显性性状,A符合题意。5.(2024·成都高一检测)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涉及了杂交、自交和测交。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测交和自交都可以用来判断某一显性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B.测交和自交都可以用来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C.培育所需显性性状的优良品种时要利用测交和杂交D.杂交和测交都能用来验证分离定律答案 A解析 测交和自交都可以用来判断某一显性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如果测交后代中既有显性性状又有隐性性状出现,或自交后代中出现性状分离,则此显性个体为杂合子,A正确;测交的亲代和后代都是两种性状,无法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B错误;培育所需显性性状的优良品种时要利用自交方法,淘汰出现性状分离的杂合子,获得显性纯合子,C错误;自交和测交能用来验证分离定律,杂交不能,D错误。6.(2024·盐城高一期中)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1测交后代的性状及比例为1∶1反映的是( )A.F1的遗传因子组成的数量比为1∶1B.F1的性状的数量比为1∶1C.F1产生的两种遗传因子组成的配子的数量比为1∶1D.F1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的数量比为1∶1答案 C解析 F1的遗传因子组成只有1种,A不符合题意;F1的性状只有1种,B不符合题意;隐性纯合子只能产生一种配子,F1测交后代性状及比例为1∶1反映的实质是F1产生两种遗传因子组成的配子的比例,C符合题意;F1产生的雌配子数量与雄配子数量不相等,一般雄配子数量远多于雌配子数量,D不符合题意。7.(2024·北京房山区高一联考)用甲、乙两个桶及两种不同字母的小球进行“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两桶分别代表父方和母方B.此实验需要重复多次进行,预期得到的结果为AA∶Aa∶aa=2∶1∶1C.甲、乙两桶中的小球数量一定相等,但每桶中的A与a小球数量不相等D.每次抓取记录后,不能将小球放回原桶中,直至抓完小球答案 A解析 该实验中,甲、乙两桶中都有两种不同字母的小球,一种字母表示一种配子,两桶分别代表父方和母方,A正确;此实验需要重复多次进行,根据分离定律可知,预期得到的结果为AA∶Aa∶aa=1∶2∶1,B错误;甲、乙两桶中的小球数量可以不相等,但每桶中的A与a小球数量一定要相等,C错误;从甲、乙两桶中各抓取一个小球进行组合,为保证每次抓取到不同种类的配子的概率相等,每次抓取记录后,需将小球放回原桶中,D错误。8.(2023·保定高一统考)南瓜的形状由遗传因子A、a控制,让某一亲本盘状与球状杂交,F1表现为盘状与球状,再让F1分别自交得F2,其中F1盘状自交所得F2全部为盘状,F1球状自交所得F2中有球状和盘状。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A.亲本球状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B.依据F2综合分析,球状为显性性状C.F2中球状与盘状的性状比例为3∶5D.F1与F2中球状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都相同答案 D解析 某一亲本盘状与球状杂交,F1表现为盘状与球状,可知亲本遗传因子组成为Aa和aa,其中F1盘状自交所得F2全部为盘状,F1球状自交所得F2中有球状和盘状,可判断球状为显性性状,亲本球状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A、B正确;F1球状遗传因子组成为Aa,盘状遗传因子组成为aa,且比例为1∶1,F1分别自交得F2,F2中球状概率为1/2×3/4=3/8,F2中盘状概率为5/8,所以F2中球状与盘状的性状比例为3∶5,C正确;F1中球状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F2中球状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有AA也有Aa,D错误。9.野生猴中毛色为白色的极为少见。某科研小组捕获到一只白色雄猴,要想在短期内利用这只雄猴繁殖更多的白色猴以满足科研需要,最佳方案是( )A.让白色雄猴与棕色雌猴交配,再用F1互交产生白色猴B.让白色雄猴与棕色雌猴交配,F1中就能出现白色猴C.让白色雄猴与棕色雌猴交配,再从F1中选出雌猴与白色雄猴交配产生白色猴D.让白色雄猴与杂合棕色雌猴交配,即可产生白色猴答案 C解析 野生猴中毛色为白色的极为少见,可推理出白色为隐性性状,假设控制白色的遗传因子为a,让这只白色雄猴(aa)与棕色雌猴(AA)交配,再用F1(Aa)雌雄个体相互交配而产生白色猴,但白色猴出现的概率较低;让这只白色雄猴与棕色雌猴交配,后代中无白色猴;让这只白色雄猴与棕色雌猴交配,在F1中选出棕色雌猴(Aa)与该白色雄猴(aa)交配,后代中出现白色猴的概率为1/2;正常情况下,棕色雌猴为纯合子(AA),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10.(2024·廊坊高一期中)将具有白花与紫花相对性状的纯种豌豆个体间行种植,其中紫花为显性;已知玉米种子的颜色由受精卵遗传因子决定,将具有黄粒与白粒种子相对性状的纯种玉米个体间行种植,其中黄粒为显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白花豌豆子代仍开白花,紫花豌豆子代仍开紫花B.人工将白花母本与紫花父本豌豆杂交,F1自交,F2出现性状分离C.将黄粒玉米上结的种子全部种下,F1自交所结种子出现3∶1性状分离D.白粒玉米植株上所结的种子白粒∶黄粒接近1∶1答案 C解析 豌豆严格自交,自然条件下均为纯种,子代不会出现性状分离,A正确;白花豌豆与紫花豌豆杂交,F1都为紫花豌豆(杂合子),F1自交,F2出现性状分离(紫花∶白花=3∶1),B正确;玉米在自然状态下,既可以自交,也可以杂交,黄粒玉米的种子一半为纯种、一半为杂合,严格自交后代黄粒∶白粒=7∶1,C错误;玉米随机传粉,白粒玉米植株上所结的种子白粒∶黄粒接近1∶1,D正确。11.(2023·孝感高一期中)已知羊的毛色受一对遗传因子(用A、a表示)控制,观察羊的毛色(白毛和黑毛)遗传图解,下列有关羊的毛色的遗传分析,错误的是( )A.Ⅲ的结果表明杂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白毛是显性性状B.Ⅲ2与Ⅱ2的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概率为1/2C.Ⅲ2与一只黑羊交配再生一只黑羊的概率为1/3D.图中三只黑羊的遗传因子组成一定相同答案 B解析 Ⅱ2和Ⅱ3杂交后代出现了性状分离,说明白毛是显性性状,黑毛为隐性性状,A正确;Ⅲ2的遗传因子组成为1/3AA、2/3Aa,而Ⅱ2的遗传因子组成一定为Aa,因此二者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概率为2/3,B错误;Ⅲ2为杂合子的概率是2/3,与一只黑羊(aa)交配,再生一只黑羊的概率为2/3×1/2=1/3,C正确;黑毛是隐性性状,故图中三只黑羊的遗传因子组成都为aa,D正确。12.双眼皮由遗传因子A决定,属于显性遗传。甲、乙分别代表双眼皮、单眼皮的男性,丙、丁分别代表双眼皮、单眼皮的女性。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若甲与丙结婚,生出的孩子不一定都是双眼皮B.若乙与丁结婚,生出的所有孩子一定都是单眼皮C.若甲与丁结婚,生出的孩子是单眼皮的概率为50%D.若乙与丙结婚,生出一个单眼皮的女孩,则丙的遗传因子组成是杂合的答案 C解析 甲为双眼皮男性,遗传因子组成为AA或Aa,丙为双眼皮女性,遗传因子组成为AA或Aa,若两者均为Aa,两者结婚,生出的孩子遗传因子组成可能为aa,表现为单眼皮,A正确;乙为单眼皮男性,遗传因子组成为aa,丁为单眼皮女性,遗传因子组成为aa,两者结婚,生出的孩子遗传因子组成均为aa,表现为单眼皮,B正确;甲为双眼皮男性,遗传因子组成为AA或Aa,丁为单眼皮女性,遗传因子组成为aa,两者结婚,生出的孩子可能表现为双眼皮或单眼皮,由于不知道甲是AA或Aa的概率,因此不能确定子代是单眼皮的概率,C错误;乙为单眼皮男性,遗传因子组成为aa,丙为双眼皮女性,遗传因子组成为AA或Aa,两者结婚,生出一个单眼皮的女孩,则该女性遗传因子组成为Aa,D正确。13.如表表示男性和女性的斑秃性状与遗传因子组成的关系,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项目 AA Aa aa男性 斑秃 斑秃 非斑秃女性 斑秃 非斑秃 非斑秃A.斑秃女性和非斑秃男性婚配,生育的孩子表现出斑秃的概率为100%B.同一种遗传因子组成也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性状C.若一对非斑秃夫妇生育了一个非斑秃男孩,则妻子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或AaD.孟德尔遗传规律在生物的遗传中具有普遍性,但是不能解释所有的遗传现象答案 A解析 斑秃女性(AA)和非斑秃男性(aa)婚配,后代遗传因子组成为Aa,若后代为儿子,则表现为斑秃,若后代为女儿,则表现为非斑秃,A错误;同一种遗传因子组成也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性状,如男性遗传因子组成为Aa时表现为斑秃,女性遗传因子组成为Aa时表现为非斑秃,B正确;孟德尔遗传规律在生物的遗传中具有普遍性,适用于真核生物的细胞核遗传,但不适用于细胞质遗传,D正确。14.(2024·宜春高一检测)大豆花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植物,其花色由一对遗传因子A、a控制,紫花对白花为完全显性。现有一株紫花大豆M,欲确定植株M的遗传因子组成,下列方法不恰当的是(假设子代数量足够多)( )A.让植株M自然种植,观察子代是否出现白花大豆B.让植株M与白花大豆测交,观察子代是否出现白花大豆C.让植株M与遗传因子组成为AA的大豆杂交,观察子代是否出现白花大豆D.让植株M与遗传因子组成为Aa的大豆杂交,观察子代是否出现白花大豆答案 C解析 植株M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或Aa,自然种植会进行闭花受粉,若其为纯合子,则子代全部开紫花,若其为杂合子,则子代会出现白花,A不符合题意;植株M与白花大豆测交,若子代都开紫花,则其是纯合子,若子代出现白花,则其是杂合子,B不符合题意;植株M与纯合子AA杂交,子代都开紫花,不能鉴定植株的遗传因子组成,C符合题意;植株M与遗传因子组成为Aa的大豆杂交,若子代都开紫花,则其是纯合子,若子代出现白花,则其是杂合子,D不符合题意。15.(2024·广州高一期中)随着天气变暖,玉兰花竞相绽放。北方玉兰花的花色主要有白色、紫色、粉色,由一对遗传因子(A/a)控制。现有以下三种杂交组合方式:组合一:粉色×紫色→681粉色,679紫色;组合二:粉色×白色→305粉色,310白色;组合三:粉色×粉色→112紫色,238粉色,109白色。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白花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是aa,紫花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是AAB.紫花植株与紫花植株杂交,后代均为紫花植株C.紫花植株和白花植株杂交,后代全部是粉花植株D.可用组合三验证分离定律答案 A解析 玉兰花的花色有紫色、粉色和白色,由一对遗传因子控制,粉色×粉色→112紫色、238粉色、109白色,即后代中紫色∶粉色∶白色=1∶2∶1,可知粉色为杂合子,紫色和白色均为纯合子,但不能确定紫色和白色哪个是显性纯合子,哪个是隐性纯合子,A错误;紫花植株是纯合子,故紫花植株与紫花植株杂交,后代均为紫花植株,B正确;紫花植株和白花植株都是纯合子,故紫花植株和白花植株杂交,后代全部是粉花植株,C正确;粉花植株与粉花植株杂交,后代紫色∶粉色∶白色=1∶2∶1,可验证分离定律,D正确。16.(2024·无锡高一联考)已知果蝇长翅和残翅受一对遗传因子控制。现有具有亲、子代关系的甲、乙两管果蝇,其中甲管果蝇既有长翅又有残翅,乙管果蝇只有长翅(甲、乙两管统计的果蝇数量均足够多,且乙管果蝇只有1种遗传因子组成)。由于忘记贴标签,现在不知道甲管果蝇是亲代,还是乙管果蝇是亲代。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管中的长翅果蝇一定含有纯合子B.不管哪一管果蝇为亲代,乙管中的果蝇均为杂合子C.不管哪一管果蝇为亲代,残翅都是隐性性状D.可用乙管果蝇相互交配的实验结果判断哪管果蝇为亲代答案 D解析 设控制果蝇长翅、残翅的遗传因子为A、a。根据题意,若甲管果蝇(既有长翅又有残翅)是亲代,乙管果蝇(只有长翅)是子代,则长翅为显性性状、残翅为隐性性状,甲管果蝇为纯合子(长翅AA×残翅aa),乙管果蝇为杂合子(Aa);若乙管果蝇为亲代,甲管果蝇为子代,则长翅为显性性状、残翅为隐性性状,乙管果蝇为杂合子(长翅Aa),甲管果蝇长翅为AA或Aa、残翅为aa。即世代连续的两管果蝇中,乙管果蝇一定是杂合子。甲管果蝇长翅有两种可能,都是纯合子(AA)或既有纯合子(AA)又有杂合子(Aa),故甲管中的长翅果蝇一定含有纯合子,A正确;不管哪一管果蝇为亲代,乙管中的果蝇均为杂合子,B正确;不管哪一管果蝇为亲代,残翅都是隐性性状,C正确;乙管果蝇无论是亲代还是子代,长翅果蝇都为杂合子,相互交配后子代都是既有长翅又有残翅,故无法判断亲子代关系,D错误。17.玉米是二倍体异花传粉作物,其籽粒的饱满与凹陷受一对遗传因子控制。现用自然条件下获得的若干饱满玉米籽粒和凹陷玉米籽粒为实验材料验证分离定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两种玉米分别自交,若某些玉米自交后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B.两种玉米分别自交,在子代中选择两种纯合子进行杂交得到F1,F1自交,若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C.两种玉米杂交,若F1表现为两种性状且分离比为3∶1,则可验证分离定律D.两种玉米杂交,若F1表现为两种性状且分离比为1∶1,则可验证分离定律答案 C解析 两种玉米分别自交,在子代中选择两种纯合子进行杂交,F1为杂合子,其自交,得到F2,若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B正确;饱满玉米籽粒和凹陷玉米籽粒这两种玉米杂交,后代不可能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不能验证分离定律,C错误;让籽粒饱满的玉米和籽粒凹陷的玉米杂交,如果F1表现为两种性状,且为1∶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D正确。18.(2024·石家庄高一期中)研究人员采用某品种的黄色皮毛小鼠和黑色皮毛小鼠进行如下实验(每个交配方案中亲本鼠数量相同):多次重复发现,第二组产生的子代个体数总比第一组少1/4左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组别 交配方案 实验结果一 黄鼠×黑鼠 黄鼠2 378;黑鼠2 398二 黄鼠×黄鼠 黄鼠2 396;黑鼠1 235A. 黑色皮毛对黄色皮毛为显性性状B.组别一和组别二的后代都出现了性状分离C.由题意可推测该品种小鼠可能显性纯合致死D.该品种中黄色皮毛小鼠一定是纯合子,能够稳定遗传答案 C解析 第二组实验的亲本都是黄鼠,后代出现了黑鼠,说明黄色皮毛对黑色皮毛为显性性状,且亲本黄鼠都是杂合子,又因为后代的黄鼠与黑鼠的比例接近2∶1,说明黄鼠显性纯合致死,第一组黄鼠与黑鼠杂交,后代黄鼠与黑鼠的比例接近1∶1,为测交实验,不属于性状分离现象,A、B错误;第二组实验的子代个体数总比第一组少1/4左右,且比例为2∶1,可能是因为显性纯合致死,C正确;由于黄鼠显性纯合致死,所以黄鼠一定是杂合子,不能稳定遗传,D错误。19.(2024·连云港高一月考)控制猫尾长短的遗传因子遵循分离定律,某杂交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甲杂交实验中,亲本长尾猫的遗传因子组成与F1中长尾猫的相同B.甲杂交过程属于测交过程C.可用测交法判断 F2中长尾猫是否为纯合子D.F2中长尾猫相互交配,其后代中短尾猫所占的比例为1/2答案 D解析 F1长尾猫之间相互交配,F2中有长尾猫和短尾猫(发生性状分离),说明F1长尾猫为杂合子,杂合子表现为显性性状,即猫的长尾对短尾为显性性状,亲本长尾猫与短尾猫杂交,F1中有长尾猫和短尾猫,说明亲本长尾猫为杂合子,其遗传因子组成与F1中长尾猫的相同,A正确;甲杂交实验中亲本长尾猫为杂合子,亲本短尾猫为隐性纯合子,所以甲杂交过程属于测交过程,B正确;测交后代的性状及其比例与待测个体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及其比例相同,因此可用测交法判断F2中长尾猫是否为纯合子,C正确;F2长尾猫中的纯合子占1/3,杂合子占2/3,F2中长尾猫相互交配,其后代中短尾猫所占的比例为2/3×2/3×1/4=1/9,D错误。20.金鱼草的花色由一对遗传因子控制。选择红花植株(RR)与白花植株(rr)进行杂交实验,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F2的性状表现能反映它的遗传因子组成B.F2中粉红色花所占比例的理论值为1/2C.遗传因子R对遗传因子r为完全显性D.金鱼草花色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答案 C解析 由题意推断可知,F2中红花(RR)∶粉红色花(Rr)∶白花(rr)=1∶2∶1,能反映它的遗传因子组成,A正确;遗传因子R对遗传因子r为不完全显性,C错误。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40分。)21.(12分)(2024·宜春高一期末)萝卜是雌雄同花植物,其贮藏根(萝卜)的形状有长形和圆形两种,由一对遗传因子A/a控制。研究小组随机取长形和圆形萝卜植株各120株并随机均分为三组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组合 父本 母本 F1的性状表现及比例① 长形 圆形 长形∶圆形=3∶1② 长形 长形 长形∶圆形=?∶1③ 圆形 圆形 全为圆形(1)(2分)根据组合②可以判断_____是隐性性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分)若组合②的两个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均与组合①亲本(长形)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一致,则组合②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其杂交产生的F1中长形∶圆形=__________∶1。(3)现有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长形萝卜若干,圆形萝卜若干,为探究这些长形萝卜的遗传因子组成,请写出两种实验思路和对应的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假设杂交后代数量足够多)。实验思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思路①对应);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思路②对应)。答案 (1)圆形 组合②中亲本长形和长形杂交,后代同时出现长形和圆形(出现性状分离) (2)AA∶Aa=1∶1 15 (3)让这些长形萝卜进行自交,观察并记录其后代的性状表现及比例 让这些长形萝卜与圆形萝卜进行杂交,观察并记录后代的性状表现及比例 若自交后代全为长形,则其遗传因子组成为AA,若自交后代出现圆形(或长形∶圆形≈3∶1),则其遗传因子组成为Aa 若杂交后代全为长形,则其遗传因子组成为AA,若杂交后代出现圆形(或长形∶圆形≈1∶1),则其遗传因子组成为Aa解析 (1)组合②中亲本长形和长形杂交,后代同时出现长形和圆形,由此可知,长形为显性性状,圆形为隐性性状。(2)若组合①父本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母本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则子代均为长形,若组合①父本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母本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则子代长形∶圆形=1∶1,由此推测组合①父本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Aa,但比例未知,母本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F1的性状及比例为长形(Aa)∶圆形(aa)=3∶1,说明组合①父本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为A∶a=3∶1,即父本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Aa=1∶1,若组合②的两个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均与组合①亲本(长形)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一致,说明组合②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为AA∶Aa=1∶1,其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为A∶a=3∶1,其杂交产生的F1中圆形(aa)的概率为1/4×1/4=1/16,长形(A_)的概率为1-1/16=15/16,故杂交产生的F1中长形∶圆形=15∶1。22.(14分)已知果蝇的长翅和残翅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遗传因子A、a控制。某生物兴趣小组做了果蝇的杂交实验,并绘制了如图1所示的遗传图解,统计F2的性状表现及所占比例情况如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果蝇的____________是隐性性状,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长翅果蝇的遗传因子组成为____________。(2)图1中F1长翅果蝇与亲本长翅果蝇的遗传因子组成_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F2长翅果蝇中纯合子占____________,F2果蝇中遗传因子组成与F1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3)假如该生物兴趣小组同学让F2中的长翅果蝇相互交配,则所得后代果蝇的性状表现及比例为____________。答案 (1)残翅 F1长翅个体杂交,F2出现了残翅个体 AA或Aa (2)不同 1/3 1/2(3)长翅∶残翅=8∶1解析 (1)F1长翅个体杂交,F2出现了残翅个体,说明长翅是显性性状,残翅是隐性性状,长翅果蝇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或Aa。(2)亲本长翅果蝇与残翅果蝇杂交,F1果蝇只表现为长翅,则亲本长翅果蝇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F1长翅果蝇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F1长翅果蝇与亲本长翅果蝇的遗传因子组成不同,F1杂交组合为Aa×Aa,则F2的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为AA∶Aa∶aa=1∶2∶1,所以F2长翅果蝇中纯合子占1/3,与F1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所占比例为1/4+1/4=1/2。(3)F2中的长翅果蝇为1/3AA、2/3Aa,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A∶a=2∶1,F2中的长翅果蝇相互交配产生的后代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为AA∶Aa∶aa=4∶4∶1,即所得后代果蝇的性状表现及比例为长翅∶残翅=8∶1。23.(14分)(2024·齐齐哈尔高一期中)暹罗猫的毛色有黑色、巧克力色和白色,分别由遗传因子B+、B和b控制,三个遗传因子的显隐性关系为B+>B>b。让黑色和巧克力色暹罗猫作为亲本进行杂交,所得F1中黑色∶巧克力色∶白色=2∶1∶1。回答下列问题:(1)遗传因子B+、B和b的遗传遵循______定律。不同毛色的暹罗猫中纯合子的遗传因子组成有______种。(2)亲本黑色和巧克力色暹罗猫的遗传因子组成分别是______、______。(3)F1中黑色暹罗猫的遗传因子组成是________________。让F1中的黑色暹罗猫和F1中的巧克力色暹罗猫杂交,理论上,F2中白色暹罗猫出现的概率是______。(4)现有一只巧克力色雄暹罗猫,请你设计实验确定其是否为纯合子。写出实验思路即可。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分离 3 (2)B+b Bb (3)B+B、B+b 1/8 (4)让该巧克力色雄暹罗猫与多只白色雌暹罗猫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毛色和比例解析 (1)遗传因子B+、B和b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不同毛色的暹罗猫中纯合子的遗传因子组成有3种,分别为B+B+、BB、bb。(2)选择黑色(B+_)和巧克力色(B_)暹罗猫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子代含有白色暹罗猫(bb),这说明亲本黑色和巧克力色暹罗猫的遗传因子组成分别为B+b、Bb。(3)亲本黑色和巧克力色暹罗猫的遗传因子组成为B+b、Bb,所得F1中黑色(B+B、B+b)∶巧克力色(Bb)∶白色(bb)=2∶1∶1,即F1中黑色暹罗猫的遗传因子组成是B+B、B+b。让F1中的黑色暹罗猫(1/2B+B、1/2B+b)和F1中的巧克力色暹罗猫(Bb)杂交,F2中白色暹罗猫(bb)出现的概率是1/2×1/4=1/8。(4)现有一只巧克力色雄暹罗猫(BB或Bb),可通过测交确定其是否为纯合子。即让该巧克力色雄暹罗猫与多只白色雌暹罗猫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毛色和比例,若该巧克力色雄暹罗猫为纯合子(BB),则子代毛色均为巧克力色;若该巧克力色雄暹罗猫为杂合子(Bb),则子代会出现白色暹罗猫。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