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测3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综合应用 (含解析)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必修2 遗传与进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周测3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综合应用 (含解析)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必修2 遗传与进化

资源简介

周测3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综合应用
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24·朔州高一期末)假说—演绎法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演绎推理、验证假设、得出结论”五个基本环节,利用假说—演绎法,孟德尔发现了两大遗传规律,为遗传学的研究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下列有关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提出问题是建立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的
B.在孟德尔所做的测交实验中,无论是以F1作母本还是作父本,结果都与预测相符
C.F2出现“3∶1”的分离比,原因是F1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数量相等且均有两种类型
D.“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的两种性状比例接近1∶1”属于“演绎推理”的过程
2.(2024·贵阳高一期中)自然界中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植物,玉米是随机传粉的植物。豌豆和玉米种子都有甜和非甜这对相对性状,且非甜对甜为显性。某人从自然界中随机选一株甜豌豆和一株非甜豌豆进行杂交,再从自然界中随机选一株甜玉米和一株非甜玉米进行杂交。下列有关子一代不可能出现的结果是(  )
A.豌豆和玉米的子一代均为非甜种子
B.玉米的子一代中可能有甜种子
C.豌豆的子一代中既有甜种子,也有非甜种子
D.玉米的子一代中既有甜种子,也有非甜种子
3.在一些性状遗传中,具有某种基因型的合子不能完成胚胎发育,导致后代中不存在该基因型的个体,从而使性状的分离比发生变化,小鼠毛色的遗传就是一个例子。一个研究小组经大量重复实验,在小鼠毛色遗传的研究中发现:
①黑色鼠与黑色鼠杂交,后代全部为黑色鼠
②黄色鼠与黄色鼠杂交,后代黄色鼠与黑色鼠的数量比为2∶1
③黄色鼠与黑色鼠杂交,后代黄色鼠与黑色鼠的数量比为1∶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根据实验①可以判断性状的显隐性
B.根据实验②可判断黄色鼠个体均为杂合子
C.控制小鼠毛色的基因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D.两只黄色鼠交配产生了三只子代,其结果一定与实验②的相同
4.研究发现基因家族存在一类“自私基因”,可通过“杀死”不含这类基因的配子来改变分离比。如A基因是一种“自私基因”,在产生配子时,能“杀死”体内2/3不含该基因的雄配子。某基因型为Aa的亲本植株自交获得F1,F1随机传粉获得F2。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亲本产生的雄配子中,A∶a=3∶1
B.F1中显性个体∶隐性个体=7∶1
C.F2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比Aa多
D.F2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所占比例为7/32
5.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分别同时从甲小桶和乙小桶抓取彩球30次以上,统计彩球组合为DD的比例约为(  )
A.1/3 B.1/4 C.1/2 D.1/5
6.(2024·萍乡高一期中)孔雀鱼原产于南美洲,现作为观赏鱼引入世界各国,在人工培育下,孔雀鱼产生了许多品系,其中蓝尾总系包括浅蓝尾、深蓝尾和紫尾三个品系。科研人员选用深蓝尾和紫尾品系个体做杂交实验(相关基因用B、b表示),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F2出现不同颜色鱼尾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
B.孔雀鱼尾巴的性状表现为不完全显性,F1的基因型为Bb
C.深蓝尾鱼为纯合子
D.紫尾鱼杂交,后代可能出现浅蓝尾鱼
7.(2024·昆明高一月考)如图为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图解,A/a、B/b各控制一对相对性状。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过程①
B.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有16种组合方式,子代有16种基因型
C.若含ab的精子和卵细胞不能参与受精,则F1只有一种表型
D.F1中双显个体占一半
8.(2024·成都高一期中)玉米的宽叶(A)对窄叶(a)为显性,宽叶杂种(Aa)玉米表现为高产,比纯合显性和隐性品种的产量分别高12%和20%;玉米有茸毛(D)对无茸毛(d)为显性,有茸毛玉米植株表面密生茸毛,具有显著的抗病能力,该显性基因纯合时植株幼苗期就不能存活。两对基因独立遗传。高产有茸毛玉米自交产生F1,则F1的成熟植株中(  )
A.有茸毛与无茸毛之比为3∶1
B.有9种基因型
C.宽叶有茸毛类型占1/2
D.高产抗病类型占1/4
9.人体耳垂离生(A)对连生(a)为显性,眼睛棕色(B)对蓝色(b)为显性,两对基因自由组合。一个棕眼离生耳垂的男性与一个蓝眼离生耳垂的女性婚配,生了一个蓝眼连生耳垂的孩子。他们再生育后代为蓝眼离生耳垂、棕眼离生耳垂的概率分别是(  )
A.1/4,1/8 B.3/8,3/8
C.3/8,1/2 D.3/8,1/8
10.(2024·淮安高一期中)黑腹果蝇的复眼缩小和眼睛正常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只有双显性才表现为复眼缩小,且基因型为Aa的个体只有75%为显性性状。现将一对基因型为AaBb的果蝇杂交,假设后代数量足够多,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后代中基因型相同的个体的表型不一定相同
B.杂交后代眼睛正常个体中纯合子占6/17
C.F1性状分离比为复眼缩小∶眼睛正常=15∶17
D.两个眼睛正常的纯合亲本的杂交子代可以全为复眼缩小
11.(2024·大连高一检测)某植物的花色有白色、红色和紫色,控制颜色的相关基因(M和m、N和n、E和e)独立遗传,相关物质的合成途径如图所示。现有紫色花植株自交,F1表型及比例为白色∶红色∶紫色=28∶9∶27,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亲本紫色花植株的基因型为MmNnEe
B.F1白色花的基因型有15种
C.F1中白色花纯合子所占比例为3/14
D.F1红色花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8/9
12.若水稻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控制两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两种基因型的水稻植株杂交,F1出现4种类型,表型及比例为高秆抗病∶矮秆抗病∶高秆易感病∶矮秆易感病=3∶3∶1∶1。若让F1中高秆抗病植株相互授粉,F2的表型及比例是高秆抗病∶矮秆抗病∶高秆易感病∶矮秆易感病=24∶8∶3∶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亲本水稻植株的基因型分别为DdRr、Ddrr
B.F1中高秆抗病植株的基因型为DdRr
C.F2中高秆∶矮秆=3∶1;抗病∶易感病=8∶1
D.F1中高秆抗病植株产生的配子D∶d=2∶1,R∶r=1∶1
13.一杂合子(Dd)植株自交时,含有隐性配子的花粉有50%的死亡率,则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  )
A.2∶3∶1 B.1∶1∶1
C.4∶4∶1 D.1∶2∶1
14.香豌豆的花色有白色和红色两种,由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A/a、B/b)控制。纯合白花品种甲与纯合白花品种乙杂交,子一代全是红花,子一代自交,子二代红花∶白花=9∶7。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品种甲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
B.子二代红花的基因型有4种
C.子二代白花植株中杂合子的比例为3/7
D.子二代红花严格自交,后代红花的比例为25/36
15.(2024·扬州高一月考)某种植物的花色同时受A、a与B、b两对基因控制。基因型为A_bb的植株开蓝花,基因型为aaB_的植株开黄花。将蓝花植株(♀)与黄花植株(♂)杂交,取F1中红花植株自交得F2。F2的表型及比例为红花∶黄花∶蓝花∶白花=7∶3∶1∶1。据题分析,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上述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F2蓝花的基因型一定为AAbb
C.F2出现的表型及其比例可能原因是单方面配子致死
D.亲本的基因型一定为Aabb(♀)和aaBB(♂)
16.(2024·辽宁高一期末)某种二倍体植株的性别受一组复等位基因G+、G、g控制,其中G+基因存在时表现为雄株,不含G+基因但含有G基因时表现为两性植株,只含g基因时表现为雌株。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正常情况下,该植物群体中不存在基因型为G+G+的植株
B.让一株两性植株与雌株杂交,后代可能出现两性植株和雌株
C.让一两性植株与雄性植株杂交,后代可能出现雄株、雌株和两性植株
D.若该种植物群体自由传粉,且仅考虑G+、G和g基因,雌雄配子间的结合类型最多有9种
17.番茄的花色和叶的宽窄分别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基因中某一对基因纯合时会使受精卵致死。现用红色窄叶植株自交,子代的表型及其比例为红色窄叶∶红色宽叶∶白色窄叶∶白色宽叶=6∶2∶3∶1。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这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分别是红色和宽叶
C.控制花色的基因具有隐性纯合致死效应
D.自交后代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3
18.某雌雄同株的植物花瓣颜色有红色和白色,分别由基因D和d控制,该植物体内还有一对基因I对基因i为完全显性,当研究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时发现,一株白色花(基因型为DdIi)植株的自交后代红色花和白色花的比例总是接近3∶13。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植物花瓣颜色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I基因存在时会抑制D基因的表达,但对d基因没有影响
C.自交后代的红色花中有两种基因型,且都是纯合子
D.DdIi和ddIi的杂交后代中白色花的比例为7/8
19.(2023·湖南邵东一中高一调研)某二倍体植物的抗虫与不抗虫性状受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M/m和N/n控制。已知两对等位基因中只要存在一个显性基因植物就表现出抗虫性状,基因M会使花粉育性降低50%,基因N存在纯合致死现象。现用若干植株甲(Mmnn,♀)与植株乙(mmNn,♂)杂交得到F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植物中抗虫植株有5种基因型
B.F1抗虫植株中同时含有两种抗虫基因的个体占1/3
C.让F1中同时含两种抗虫基因的植株杂交,F2中不抗虫植株占1/12
D.欲利用一次杂交实验验证含基因M的花粉育性降低50%,可选择基因型为Mmnn的植株(作父本)与基因型为mmnn的植株(作母本)杂交
20.(2024·无锡高一期末)某种花的花色种类多种多样,其中白色的不含花青素,深红色的含花青素最多,花青素含量的多少决定着花瓣颜色的深浅,花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和a,B和b)所控制;显性基因A和B可以使花青素含量增加,两者增加的量相等,并且可以累加。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作父本与一个基因型为AABb植株作母本杂交,下列关于子代植株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理论上可以产生三种表型的后代
B.与父本基因型不相同的概率为1/4
C.与母本表型相同的概率为1/8
D.花色最浅的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40分。)
21.(12分)(2024·重庆渝中区高一调研)紫花地丁是一种常见观赏植物,通常开紫花,极少数个体开白花。某同学为探究其花色的遗传规律,将开紫花个体(甲)与开白花个体(乙)杂交,F1均开紫花,F1自交后代F2的表型及其比例为紫花∶白花=15∶1。根据观察结果,该同学对紫花地丁的花色遗传规律提出两个假设:
假设一:紫花地丁的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但某种花粉有一定概率不育。
假设二:紫花地丁的花色由两对等位基因(A/a、B/b)控制,不存在致死和不育等现象。
(1)若假设一正确,有一定概率不育的是含____的花粉,花粉的不育率为________。
(2)若假设二正确,实验中F2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___种,F2紫花植株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__。
(3)为了验证上述假设,该同学打算将F1作为(父本/母本)进行测交实验,并分别预测上述两种假设的实验结果:
①若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则假设一正确;
②若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则假设二正确。
22.(12分)(2024·岳阳高一期中)某自花传粉植物的花色由3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基因A控制紫色,基因a无控制色素合成的功能。基因B控制红色,基因b控制蓝色。基因I不影响上述2对基因的功能,但基因i纯合的个体为白色花。所有基因型的植株都能正常生长和繁殖,基因型为A_B_I_和A_bbI_的个体分别表现为紫红色和靛蓝色。现有该植物的3个不同纯种品系甲、乙、丙,它们的花色分别为靛蓝色、白色和红色。不考虑突变,根据表中杂交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杂交组合 F1表型 F2表型及比例
①甲×乙 紫红色 紫红色∶靛蓝色∶白色=9∶3∶4
②乙×丙 紫红色 紫红色∶红色∶白色=9∶3∶4
(1)乙和丙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分)根据题意,不能判断__________(填“A/a和B/b”“B/b和I/i”或“A/a和I/i”)基因是否独立遗传。若要验证其能独立遗传,请你从甲、乙、丙中选择合适的材料设计一个简单实验进行验证,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及结论。
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某一植株自交子代中白花植株所占比例为1/4,则该植株可能的基因型最多有____种。
23.(16分)荠菜的果实形状有三角形和卵圆形两种,该性状的遗传涉及两对等位基因,分别用A、a和B、b表示。为探究荠菜果实形状的遗传规律,进行了杂交实验(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实验结果推测,荠菜果实形状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__定律,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进一步设计实验验证该推论,可设计实验方案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子代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则可证明该推测成立。
(2)F2三角形果实的个体中与亲本(P)基因型相同的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F2三角形果实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_。
(3)F2三角形果实的荠菜中,自交后代不会出现性状分离的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
(4)现有一三角形果实的荠菜种子,其长成的植株与卵圆形果实植株杂交,后代三角形果实∶卵圆形果实=1∶1,则亲本中三角形果实的基因型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
周测3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综合应用
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24·朔州高一期末)假说—演绎法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演绎推理、验证假设、得出结论”五个基本环节,利用假说—演绎法,孟德尔发现了两大遗传规律,为遗传学的研究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下列有关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提出问题是建立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的
B.在孟德尔所做的测交实验中,无论是以F1作母本还是作父本,结果都与预测相符
C.F2出现“3∶1”的分离比,原因是F1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数量相等且均有两种类型
D.“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的两种性状比例接近1∶1”属于“演绎推理”的过程
答案 C
解析 孟德尔通过观察纯合豌豆亲本杂交和F1自交子代的性状表现,提出了有关问题,A正确;孟德尔根据F2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导致F2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雌雄配子数量不相等,一般雄配子数量远多于雌配子数量,C错误;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的两种性状比接近1∶1,属于“演绎推理”的过程,此后通过测交实验对该过程进行了验证,D正确。
2.(2024·贵阳高一期中)自然界中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植物,玉米是随机传粉的植物。豌豆和玉米种子都有甜和非甜这对相对性状,且非甜对甜为显性。某人从自然界中随机选一株甜豌豆和一株非甜豌豆进行杂交,再从自然界中随机选一株甜玉米和一株非甜玉米进行杂交。下列有关子一代不可能出现的结果是(  )
A.豌豆和玉米的子一代均为非甜种子
B.玉米的子一代中可能有甜种子
C.豌豆的子一代中既有甜种子,也有非甜种子
D.玉米的子一代中既有甜种子,也有非甜种子
答案 C
解析 非甜对甜为显性,豌豆闭花受粉,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合子,因此一株甜豌豆和一株非甜豌豆杂交,后代都是非甜种子;而玉米是随机传粉的植物,非甜玉米可能是纯合子,也可能是杂合子,一株甜玉米和一株非甜玉米杂交,后代可能全部为非甜种子,也可能为非甜种子∶甜种子=1∶1,C符合题意。
3.在一些性状遗传中,具有某种基因型的合子不能完成胚胎发育,导致后代中不存在该基因型的个体,从而使性状的分离比发生变化,小鼠毛色的遗传就是一个例子。一个研究小组经大量重复实验,在小鼠毛色遗传的研究中发现:
①黑色鼠与黑色鼠杂交,后代全部为黑色鼠
②黄色鼠与黄色鼠杂交,后代黄色鼠与黑色鼠的数量比为2∶1
③黄色鼠与黑色鼠杂交,后代黄色鼠与黑色鼠的数量比为1∶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根据实验①可以判断性状的显隐性
B.根据实验②可判断黄色鼠个体均为杂合子
C.控制小鼠毛色的基因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D.两只黄色鼠交配产生了三只子代,其结果一定与实验②的相同
答案 B
解析 实验①未出现性状分离,不能判断性状的显隐性,A错误;实验②出现性状分离,后代黄色鼠与黑色鼠的数量比为2∶1,说明黄色为显性,且显性纯合致死,黄色鼠个体均为杂合子,B正确;控制小鼠毛色的基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由于合子致死导致后代出现特殊分离比,C错误;两只黄色鼠交配产生了三只子代,由于子代数量太少,其结果不一定与实验②的相同,D错误。
4.研究发现基因家族存在一类“自私基因”,可通过“杀死”不含这类基因的配子来改变分离比。如A基因是一种“自私基因”,在产生配子时,能“杀死”体内2/3不含该基因的雄配子。某基因型为Aa的亲本植株自交获得F1,F1随机传粉获得F2。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亲本产生的雄配子中,A∶a=3∶1
B.F1中显性个体∶隐性个体=7∶1
C.F2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比Aa多
D.F2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所占比例为7/32
答案 D
解析 A基因是一种“自私基因”,在产生配子时,能杀死体内2/3不含该基因的雄配子,因此,基因型为Aa的植株产生的雄配子的比例为3/4A、1/4a,即亲本产生的雄配子中,A∶a=3∶1,A正确;基因型为Aa的植株产生的雄配子的比例为3/4A、1/4a,雌配子的比例为1/2A、1/2a,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可求出F1中三种基因型个体的比例为AA∶Aa∶aa=3∶4∶1,故显性个体∶隐性个体=7∶1,B正确;F1产生的雄配子a=4/8×1/2×1/3+1/8=5/24、A=3/8+4/8×1/2=5/8,即A∶a=3∶1,雌配子的比例为5/8A、3/8a,再根据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可求出F2中三种基因型个体的比例为AA∶Aa∶aa=15∶14∶3,因此F2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比Aa多,基因型为aa的个体所占比例为3/32,C正确,D错误。
5.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分别同时从甲小桶和乙小桶抓取彩球30次以上,统计彩球组合为DD的比例约为(  )
A.1/3 B.1/4 C.1/2 D.1/5
答案 B
解析 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每个小桶内的两种颜色彩球数目相等,即D∶d=1∶1,该实验从两个小桶内随机抓取彩球放在一起,模拟的是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因此分别同时从甲小桶和乙小桶抓取彩球30次以上,统计彩球组合为DD的比例约为1/2×1/2=1/4,B正确。
6.(2024·萍乡高一期中)孔雀鱼原产于南美洲,现作为观赏鱼引入世界各国,在人工培育下,孔雀鱼产生了许多品系,其中蓝尾总系包括浅蓝尾、深蓝尾和紫尾三个品系。科研人员选用深蓝尾和紫尾品系个体做杂交实验(相关基因用B、b表示),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F2出现不同颜色鱼尾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
B.孔雀鱼尾巴的性状表现为不完全显性,F1的基因型为Bb
C.深蓝尾鱼为纯合子
D.紫尾鱼杂交,后代可能出现浅蓝尾鱼
答案 D
解析 性状分离指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F1浅蓝尾鱼相互杂交,F2出现不同颜色鱼尾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A正确;F1自交,产生的F2表型及比例为深蓝尾∶浅蓝尾∶紫尾=1∶2∶1,所以F1的基因型为Bb,F1相互交配得到F2的基因型及比例是BB∶Bb∶bb=1∶2∶1,因此孔雀鱼尾巴的性状表现为不完全显性,B正确;F1自交,产生的F2表型及比例为深蓝尾∶浅蓝尾∶紫尾=1∶2∶1,浅蓝尾鱼的基因型为Bb,深蓝尾鱼的基因型是BB或bb,因此深蓝尾鱼为纯合子,C正确;紫尾鱼的基因型为bb或BB是纯合子,紫尾鱼杂交,后代不可能出现浅蓝尾鱼,D错误。
7.(2024·昆明高一月考)如图为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图解,A/a、B/b各控制一对相对性状。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过程①
B.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有16种组合方式,子代有16种基因型
C.若含ab的精子和卵细胞不能参与受精,则F1只有一种表型
D.F1中双显个体占一半
答案 A
解析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都发生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即都发生在过程①,A正确;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4种,因此雌雄配子类型的结合方式有16种,子代基因型有9种,B错误;若含ab的精子和卵细胞不能参与受精,则F1有三种表型,C错误;A/a、B/b各控制一对相对性状,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进行有性生殖产生的F1中性状分离比为9∶3∶3∶1,则双显个体占9/16,D错误。
8.(2024·成都高一期中)玉米的宽叶(A)对窄叶(a)为显性,宽叶杂种(Aa)玉米表现为高产,比纯合显性和隐性品种的产量分别高12%和20%;玉米有茸毛(D)对无茸毛(d)为显性,有茸毛玉米植株表面密生茸毛,具有显著的抗病能力,该显性基因纯合时植株幼苗期就不能存活。两对基因独立遗传。高产有茸毛玉米自交产生F1,则F1的成熟植株中(  )
A.有茸毛与无茸毛之比为3∶1
B.有9种基因型
C.宽叶有茸毛类型占1/2
D.高产抗病类型占1/4
答案 C
解析 高产有茸毛玉米(AaDd)自交产生F1,则F1的幼苗中A_D_∶A_dd∶aaD_∶aadd=9∶3∶3∶1,由于DD显性基因纯合时在植株幼苗期就不能存活,故F1的成熟植株中AADd∶AaDd∶AAdd∶Aadd∶aaDd∶aadd=2∶4∶1∶2∶2∶1,因此F1的成熟植株中有茸毛与无茸毛之比为8∶4=2∶1,A错误;F1的成熟植株中有AADd、AaDd、AAdd、Aadd、aaDd、aadd 共6种基因型,B错误;F1的成熟植株中宽叶有茸毛类型(AADd、AaDd)占1/2,C正确;F1的成熟植株中高产抗病类型(AaDd)占4/12=1/3,D错误。
9.人体耳垂离生(A)对连生(a)为显性,眼睛棕色(B)对蓝色(b)为显性,两对基因自由组合。一个棕眼离生耳垂的男性与一个蓝眼离生耳垂的女性婚配,生了一个蓝眼连生耳垂的孩子。他们再生育后代为蓝眼离生耳垂、棕眼离生耳垂的概率分别是(  )
A.1/4,1/8 B.3/8,3/8
C.3/8,1/2 D.3/8,1/8
答案 B
解析 棕眼离生耳垂的男性基因型为A_B_,蓝眼离生耳垂的女性基因型为A_bb,生了一个蓝眼连生耳垂的孩子,其基因型为aabb,则双亲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再生育后代为蓝眼离生耳垂(A_bb)的概率是3/4×1/2=3/8,棕眼离生耳垂(A_B_)的概率是3/4×1/2=3/8,B符合题意。
10.(2024·淮安高一期中)黑腹果蝇的复眼缩小和眼睛正常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只有双显性才表现为复眼缩小,且基因型为Aa的个体只有75%为显性性状。现将一对基因型为AaBb的果蝇杂交,假设后代数量足够多,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后代中基因型相同的个体的表型不一定相同
B.杂交后代眼睛正常个体中纯合子占6/17
C.F1性状分离比为复眼缩小∶眼睛正常=15∶17
D.两个眼睛正常的纯合亲本的杂交子代可以全为复眼缩小
答案 D
解析 由基因型为Aa的个体只有75%为显性性状可知,后代中基因型相同的个体的表型不一定相同,A正确;一对基因型为AaBb的果蝇杂交,F1中,AA∶Aa∶aa=1∶2∶1,BB∶Bb∶bb=1∶2∶1,由于只有双显性才表现为复眼缩小,且基因型为Aa的个体只有75%为显性性状,所以F1中眼睛正常个体所占比例为1/2Aa×3/4(BB+Bb)×(1-75%)+1/4aa×(3/4B_+1/4bb)+3/4A_×1/4bb=17/32,F1中眼睛正常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4aa×(1/4BB+1/4bb)+1/4AA×1/4bb=3/16,所以杂交后代眼睛正常个体中纯合子占3/16÷17/32=6/17,B正确;F1中复眼缩小所占比例为1-17/32=15/32,因此F1性状分离比为复眼缩小∶眼睛正常=15∶17,C正确;眼睛正常的纯合子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其中只有aaBB与AAbb的杂交子代才会出现复眼缩小的个体(AaBb),该基因型的个体只有75%为显性性状,D错误。
11.(2024·大连高一检测)某植物的花色有白色、红色和紫色,控制颜色的相关基因(M和m、N和n、E和e)独立遗传,相关物质的合成途径如图所示。现有紫色花植株自交,F1表型及比例为白色∶红色∶紫色=28∶9∶27,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亲本紫色花植株的基因型为MmNnEe
B.F1白色花的基因型有15种
C.F1中白色花纯合子所占比例为3/14
D.F1红色花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8/9
答案 C
解析 M_N_ee表示红色,M_N_E_表示紫色,其余为白色,现有紫色花植株自交,F1表型及比例为白色∶红色∶紫色=28∶9∶27,即F1中紫色占比为27/64=3/4×3/4×3/4,因此亲代紫色花植株为三杂合个体,即亲本紫色花植株的基因型为MmNnEe,A正确;亲本紫色花植株的基因型为MmNnEe,F1中共有基因型为3×3×3=27(种),红色花(M_N_ee)基因型有2×2×1=4(种),紫色花(M_N_E_)基因型有2×2×2=8(种),其余都为白色,因此白色花基因型有27-4-8=15(种),B正确;F1中纯合子共有8种,红色花和紫色花都只有1种纯合子,因此白色花中纯合子为6种,F1中白色花纯合子所占比例为6/64=3/32,C错误;F1红色花中只有1种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9,因此杂合子所占比例为8/9,D正确。
12.若水稻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控制两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两种基因型的水稻植株杂交,F1出现4种类型,表型及比例为高秆抗病∶矮秆抗病∶高秆易感病∶矮秆易感病=3∶3∶1∶1。若让F1中高秆抗病植株相互授粉,F2的表型及比例是高秆抗病∶矮秆抗病∶高秆易感病∶矮秆易感病=24∶8∶3∶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亲本水稻植株的基因型分别为DdRr、Ddrr
B.F1中高秆抗病植株的基因型为DdRr
C.F2中高秆∶矮秆=3∶1;抗病∶易感病=8∶1
D.F1中高秆抗病植株产生的配子D∶d=2∶1,R∶r=1∶1
答案 C
解析 由于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因此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F1中高秆抗病∶矮秆抗病∶高秆易感病∶矮秆易感病=3∶3∶1∶1=(1高秆∶1矮秆)×(3抗病∶1易感病),因此亲本的基因型是DdRr、ddRr,A错误;亲本的基因型为DdRr、ddRr,F1中高秆抗病植株的基因型为DdR_,包含两种基因型DdRR和DdRr,B错误;F2的表型及比例是高秆抗病∶矮秆抗病∶高秆易感病∶矮秆易感病=24∶8∶3∶1,只考虑高秆和矮秆这一对相对性状,F2中高秆∶矮秆=(24+3)∶(8+1)=3∶1,只考虑抗病和易感病这一对相对性状,F2中抗病∶易感病=(24+8)∶(3+1)=8∶1,C正确;F1中高秆抗病植株包含两种基因型DdRR和DdRr,且比例是1∶2,只考虑高秆和矮秆这一对相对性状,F1的基因型全为Dd,因此产生的配子D∶d=1∶1,只考虑抗病和易感病这一对相对性状,F1的基因型为1/3RR和2/3Rr,产生的配子R=1/3+1/2×2/3=2/3,配子r=1/2×2/3=1/3,因此R∶r=2∶1,D错误。
13.一杂合子(Dd)植株自交时,含有隐性配子的花粉有50%的死亡率,则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  )
A.2∶3∶1 B.1∶1∶1
C.4∶4∶1 D.1∶2∶1
答案 A
解析 杂合子(Dd)植株自交时,雄蕊和雌蕊均可以产生含D和d的配子,根据“含有隐性配子的花粉有50%的死亡率”,可算出两种花粉的类型及比例为2/3D、1/3d,D和d的卵细胞类型及比例为1/2D、1/2d,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代DD所占比例为2/3×1/2=1/3,dd所占比例为1/3×1/2=1/6,Dd所占的比例为1-1/3-1/6=1/2,则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DD∶Dd∶dd=2∶3∶1。
14.香豌豆的花色有白色和红色两种,由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A/a、B/b)控制。纯合白花品种甲与纯合白花品种乙杂交,子一代全是红花,子一代自交,子二代红花∶白花=9∶7。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品种甲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
B.子二代红花的基因型有4种
C.子二代白花植株中杂合子的比例为3/7
D.子二代红花严格自交,后代红花的比例为25/36
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子二代红花∶白花=9∶7,是9∶3∶3∶1的变式,说明子一代是双杂合子(AaBb),红花的基因型为A_B_,其余基因型都是白花,因此亲本纯合白花的基因型为AAbb、aaBB,A正确;子二代红花的基因型有2×2=4(种),B正确;子二代白花植株占总数的7份,其中有3份是纯合子,因此其中杂合子的比例为4/7,C错误;子二代红花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1∶2∶2∶4,因此自交后代红花的比例为1/9+2/9×3/4+2/9×3/4+4/9×9/16=25/36,D正确。
15.(2024·扬州高一月考)某种植物的花色同时受A、a与B、b两对基因控制。基因型为A_bb的植株开蓝花,基因型为aaB_的植株开黄花。将蓝花植株(♀)与黄花植株(♂)杂交,取F1中红花植株自交得F2。F2的表型及比例为红花∶黄花∶蓝花∶白花=7∶3∶1∶1。据题分析,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上述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F2蓝花的基因型一定为AAbb
C.F2出现的表型及其比例可能原因是单方面配子致死
D.亲本的基因型一定为Aabb(♀)和aaBB(♂)
答案 B
解析 F1红花植株自交,得到F2有蓝花(A_bb)、黄花(aaB_),因此F1既含有A基因,也含有B基因,所以F1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F1自交,F2的性状分离比是7∶3∶1∶1,配子组合方式是12种,所以F1产生的可育配子是3种和4种,即雌配子或雄配子出现致死现象,说明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如果没有配子致死情况,F1自交产生的F2的表型及比例为A_B_∶aaB_∶A_bb∶aabb=9∶3∶3∶1,事实上,F2的表型及比例是A_B_(红花)∶aaB_(黄花)∶A_bb(蓝花)∶aabb(白花)=7∶3∶1∶1,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则含有ab的雌配子和雄配子都是可育的,A_bb(蓝花)的数目是1而不是3,故推测含Ab的雌配子或雄配子致死,F2中蓝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B错误,C正确;F1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结合亲本的表型可知,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D正确。
16.(2024·辽宁高一期末)某种二倍体植株的性别受一组复等位基因G+、G、g控制,其中G+基因存在时表现为雄株,不含G+基因但含有G基因时表现为两性植株,只含g基因时表现为雌株。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正常情况下,该植物群体中不存在基因型为G+G+的植株
B.让一株两性植株与雌株杂交,后代可能出现两性植株和雌株
C.让一两性植株与雄性植株杂交,后代可能出现雄株、雌株和两性植株
D.若该种植物群体自由传粉,且仅考虑G+、G和g基因,雌雄配子间的结合类型最多有9种
答案 D
解析 由题意“G+基因存在时表现为雄株,不含G+基因但含有G基因时表现为两性植株,只含g基因时表现为雌株”可推测,雌株基因型为gg,两性植株基因型为GG、Gg,但因为雌株和两性株中都不含基因G+,因此雄株基因型为G+G、G+g,不存在基因型为G+G+的雄株个体,A正确;让一株两性植株(Gg)与雌株(gg)杂交,后代可能出现两性植株(Gg)和雌株(gg),B正确;让一两性植株(Gg)与雄性植株(G+g)杂交,后代可能出现雄株(G+g)、雌株(gg)和两性植株(Gg),C正确;若该种植物群体自由传粉,且仅考虑G+、G和g基因,雄配子有G+、G、g,雌配子有G、g,雌雄配子间的结合类型最多有3×2=6(种),D错误。
17.番茄的花色和叶的宽窄分别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基因中某一对基因纯合时会使受精卵致死。现用红色窄叶植株自交,子代的表型及其比例为红色窄叶∶红色宽叶∶白色窄叶∶白色宽叶=6∶2∶3∶1。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这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分别是红色和宽叶
C.控制花色的基因具有隐性纯合致死效应
D.自交后代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3
答案 A
解析 子代的表型及其比例为红色窄叶∶红色宽叶∶白色窄叶∶白色宽叶=6∶2∶3∶1,是9∶3∶3∶1的特殊情况,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因红色窄叶植株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故红色和窄叶为显性性状,B错误;花的白色为隐性性状,后代中有白色花,故控制花色的隐性纯合基因无致死效应,C错误;设控制花色的基因为A、a,控制叶的宽窄的基因为B、b,则亲本红色窄叶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自交后代中,红色∶白色=2∶1,窄叶∶宽叶=3∶1,可知,红色纯合子(AA)致死,因此红色窄叶植株中有3份致死,无纯合子,红色宽叶植株中有1份致死,无纯合子,白色窄叶植株中有1份纯合子,白色宽叶植株为纯合子(1份),自交后代中纯合子只有aaBB和aabb,所占比例为2/12=1/6,D错误。
18.某雌雄同株的植物花瓣颜色有红色和白色,分别由基因D和d控制,该植物体内还有一对基因I对基因i为完全显性,当研究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时发现,一株白色花(基因型为DdIi)植株的自交后代红色花和白色花的比例总是接近3∶13。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植物花瓣颜色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I基因存在时会抑制D基因的表达,但对d基因没有影响
C.自交后代的红色花中有两种基因型,且都是纯合子
D.DdIi和ddIi的杂交后代中白色花的比例为7/8
答案 C
解析 白色花自交后代的表型比例为红色花∶白色花=3∶13是9∶3∶3∶1的变式,故该植物花瓣颜色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由基因型为DdIi的植株表现为白色花可知,I基因存在时会抑制D基因的表达,但对d基因没有影响,B正确;DdIi自交后代中红色花的基因型为DDii或Ddii,只有1种基因型是纯合子,C错误;基因型为DdIi和ddIi的植株杂交后代中红色花(Ddii)的比例为1/2×1/4=1/8,则白色花的比例为1-1/8=7/8,D正确。
19.(2023·湖南邵东一中高一调研)某二倍体植物的抗虫与不抗虫性状受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M/m和N/n控制。已知两对等位基因中只要存在一个显性基因植物就表现出抗虫性状,基因M会使花粉育性降低50%,基因N存在纯合致死现象。现用若干植株甲(Mmnn,♀)与植株乙(mmNn,♂)杂交得到F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植物中抗虫植株有5种基因型
B.F1抗虫植株中同时含有两种抗虫基因的个体占1/3
C.让F1中同时含两种抗虫基因的植株杂交,F2中不抗虫植株占1/12
D.欲利用一次杂交实验验证含基因M的花粉育性降低50%,可选择基因型为Mmnn的植株(作父本)与基因型为mmnn的植株(作母本)杂交
答案 C
解析 已知两对等位基因中只要存在一个显性基因植物就表现出抗虫性状,且基因N存在纯合致死现象,所以该植物中抗虫植株有MMNn、MmNn、MMnn、Mmnn、mmNn共5种基因型,A正确;植株甲(Mmnn,♀)产生的雌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Mn∶mn=1∶1,植株乙(mmNn,♂)产生的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mN∶mn=1∶1,F1的基因型及比例为MmNn(抗虫)∶mmNn(抗虫)∶Mmnn(抗虫)∶mmnn(不抗虫)=1∶1∶1∶1,抗虫植株中同时含有两种抗虫基因的个体占1/3,B正确;让F1中同时含两种抗虫基因的植株(MmNn)杂交,由于基因M会使花粉育性降低50%,所以F1产生的雌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MN∶Mn∶mN∶mn=1∶1∶1∶1,产生的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MN∶Mn∶mN∶mn=1∶1∶2∶2,F2中不抗虫植株(mmnn)所占比例为2/6×1/4=1/12,由于基因N存在纯合致死现象,所以致死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6×1/4+2/6×1/4+1/6×1/4+2/6×1/4=1/4,所以F2中不抗虫植株所占比例为1/12÷(1-1/4)=1/9,C错误;欲利用一次杂交实验验证含基因M的花粉育性降低50%,可选择基因型为Mmnn的植株(作父本)与基因型为mmnn的植株(作母本)杂交,若后代出现抗虫∶不抗虫=1∶2,可说明基因M的花粉育性降低50%,D正确。
20.(2024·无锡高一期末)某种花的花色种类多种多样,其中白色的不含花青素,深红色的含花青素最多,花青素含量的多少决定着花瓣颜色的深浅,花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和a,B和b)所控制;显性基因A和B可以使花青素含量增加,两者增加的量相等,并且可以累加。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作父本与一个基因型为AABb植株作母本杂交,下列关于子代植株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理论上可以产生三种表型的后代
B.与父本基因型不相同的概率为1/4
C.与母本表型相同的概率为1/8
D.花色最浅的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
答案 D
解析 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作父本与一个基因型为AABb植株作母本杂交,后代含有的显性基因的数量可以是4个、3个、2个、1个,因此理论上可以产生4种表型的后代,A错误;后代与父本基因型(AABb)不相同的概率=1-1/2×1/2=3/4,B错误;与母本表型相同的概率=1/2×2/4+1/2×1/4=3/8,C错误;花色最浅的植株只含有一个显性基因,其基因型为Aabb,D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40分。)
21.(12分)(2024·重庆渝中区高一调研)紫花地丁是一种常见观赏植物,通常开紫花,极少数个体开白花。某同学为探究其花色的遗传规律,将开紫花个体(甲)与开白花个体(乙)杂交,F1均开紫花,F1自交后代F2的表型及其比例为紫花∶白花=15∶1。根据观察结果,该同学对紫花地丁的花色遗传规律提出两个假设:
假设一:紫花地丁的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但某种花粉有一定概率不育。
假设二:紫花地丁的花色由两对等位基因(A/a、B/b)控制,不存在致死和不育等现象。
(1)若假设一正确,有一定概率不育的是含____的花粉,花粉的不育率为________。
(2)若假设二正确,实验中F2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___种,F2紫花植株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__。
(3)为了验证上述假设,该同学打算将F1作为(父本/母本)进行测交实验,并分别预测上述两种假设的实验结果:
①若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则假设一正确;
②若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则假设二正确。
答案 (1)a 6/7 (2)8(或八) 1/5 (3)①紫花∶白花=7∶1 ②紫花∶白花=3∶1
解析 (1)如果假设一成立,该植物的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且某种花粉有一定不育率,则根据F1的分离比例1/2×1/8=1/16,推知F1的可育雄配子(a)为1/8,因此而具有受精能力的雄配子及其比例为A∶a=7∶1,所以含a配子的花粉的不育率为6/7。(2)如果假设二正确,花色由两对等位基因(A/a、B/b)控制,根据F2紫花∶白花=15∶1,可推知紫花的基因型为9A_B_、3A_bb、3aaB_,白花的基因型为1aabb。所以F2中的紫花基因型有8种,其中纯合紫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占3/15=1/5。(3)①若假设一正确,F1作为父本产生的可育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为A∶a=7∶1,则测交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紫花∶白花=7∶1;②若假设二正确,F1作为父本产生的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AB∶Ab∶aB∶ab=1∶1∶1∶1,则测交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紫花∶白花=3∶1。
22.(12分)(2024·岳阳高一期中)某自花传粉植物的花色由3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基因A控制紫色,基因a无控制色素合成的功能。基因B控制红色,基因b控制蓝色。基因I不影响上述2对基因的功能,但基因i纯合的个体为白色花。所有基因型的植株都能正常生长和繁殖,基因型为A_B_I_和A_bbI_的个体分别表现为紫红色和靛蓝色。现有该植物的3个不同纯种品系甲、乙、丙,它们的花色分别为靛蓝色、白色和红色。不考虑突变,根据表中杂交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杂交组合 F1表型 F2表型及比例
①甲×乙 紫红色 紫红色∶靛蓝色∶白色=9∶3∶4
②乙×丙 紫红色 紫红色∶红色∶白色=9∶3∶4
(1)乙和丙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分)根据题意,不能判断__________(填“A/a和B/b”“B/b和I/i”或“A/a和I/i”)基因是否独立遗传。若要验证其能独立遗传,请你从甲、乙、丙中选择合适的材料设计一个简单实验进行验证,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及结论。
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某一植株自交子代中白花植株所占比例为1/4,则该植株可能的基因型最多有____种。
答案 (1)AABBii、aaBBII (2)A/a和B/b 让甲与丙杂交得F1,F1自交得F2,观察并统计F2的表型及分离比 若F2中紫红色∶靛蓝色∶红色∶蓝色=9∶3∶3∶1,则可验证A/a和B/b基因独立遗传 (3)9
解析 (1)基因型为A_B_I_和A_bbI_的个体分别表现紫红色和靛蓝色,基因型为aaB_I_的个体表现为红色,基因型为____ii的个体表现为白色。杂交组合①中F2的性状分离比为紫红色∶靛蓝色∶白色=9∶3∶4,为9∶3∶3∶1的变式,说明相关的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同理根据乙、丙杂交结果,也说明相关的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根据F2的表型及比例确定亲本甲、乙、丙的基因型依次为AAbbII、AABBii、aaBBII。(2)根据题意可知,不能判断A/a和B/b基因是否独立遗传。若要验证其能独立遗传,可让甲与丙杂交得F1,F1自交得F2,观察并统计F2的表型及分离比;若F2中紫红色∶靛蓝色∶红色∶蓝色=9∶3∶3∶1,则可验证A/a和B/b基因独立遗传。(3)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ii,若某植株自交子代中白花植株占比为1/4,则亲本基因型为____Ii,则该植株可能的基因型最多有3×3=9(种)。
23.(16分)荠菜的果实形状有三角形和卵圆形两种,该性状的遗传涉及两对等位基因,分别用A、a和B、b表示。为探究荠菜果实形状的遗传规律,进行了杂交实验(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实验结果推测,荠菜果实形状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__定律,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进一步设计实验验证该推论,可设计实验方案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子代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则可证明该推测成立。
(2)F2三角形果实的个体中与亲本(P)基因型相同的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F2三角形果实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_。
(3)F2三角形果实的荠菜中,自交后代不会出现性状分离的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
(4)现有一三角形果实的荠菜种子,其长成的植株与卵圆形果实植株杂交,后代三角形果实∶卵圆形果实=1∶1,则亲本中三角形果实的基因型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基因的)自由组合 F2中的性状分离比接近15∶1 让F1植株与F2中的卵圆形果实植株杂交 三角形果实∶卵圆形果实=3∶1 (2)1/15 4/5 (3)7/15 (4)aaBb或Aabb
解析 (1)F2中三角形果实∶卵圆形果实=301∶20≈15∶1,是9∶3∶3∶1的变式,说明荠菜果实形状的遗传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它们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F1的基因型为AaBb,三角形果实的基因型为A-B-、A-bb、aaB-,卵圆形果实的基因型为aabb,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故F2三角形果实中与亲本基因型相同的个体所占比例为1/15,F2三角形果实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3/15=4/5。(3)F2三角形果实的荠菜中,部分个体无论自交多少代,其后代表型仍然为三角形果实,这些个体为三角形果实且不同时含有a和b,即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aaBB,其所占比例为1/15+2/15+2/15+1/15+1/15=7/1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