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落的演替及其影响因素 物种在群落中的生态位 选择题 变式练 2025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备考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群落的演替及其影响因素 物种在群落中的生态位 选择题 变式练 2025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备考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群落的演替及其影响因素 物种在群落中的生态位 选择题
变式练 2025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备考
一、单选题
1.夏季高山峡谷常在暴雨后发生山体滑坡形成滑坡体,滑坡体的恢复治理主要有自然修复和人工修复两种方式。经过一段时间演替,滑坡体的动植物多样性会逐渐恢复到原有水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群落演替速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人工播种可加快群落演替速度
B.人工播种干预应该优先选用固氮能力强和生长速度快的本地植物
C.滑坡体群落演替过程中食物网逐渐趋于复杂,不同物种生态位重叠程度增加
D.滑坡体周边的动物取食植物减缓了群落演替速度,不能促进滑坡体自然修复
2.海百合是一类广泛分布于各热带和温带海域的古老海洋无脊椎动物,它像风车一样迎着水流,捕捉海水中的小动物为食。因其冠部形态酷似百合花而得名,常被人们误认为是植物。强大的生存能力和极强的适应性,使某些海百合成功度过三叠纪末和白垩纪末的生物绝灭事件,成为现代海洋中绽放的“生命之花”。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海洋中的所有海百合统称为一个种群 B.海洋生物绝灭事件导致群落发生初生演替
C.海百合的生态位不随季节更潜而发生变动 D.光的穿透性影响海洋生物群落的垂直分层
3.群落中某种植物的个体数占该群落所有植物个体数的百分比可用相对多度表示。在位于半干旱地区的某弃耕农田自然演替过程中,高矮不同的甲、乙、丙三种植物分别在不同阶段占据优势,它们的相对多度与演替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研究物种甲的生态位时,仅需研究它与其他物种的关系
B.据图分析,30~50年间乙的种群密度逐渐下降
C.在不同阶段优势种发展变化依次为甲、乙、丙
D.若无人为干扰,该弃耕农田最终将演替为森林群落
4.河流在入海口淤积形成三角洲的过程中,会出现3种植物群落类型:①草甸植物群落(生长在陆地环境中),②以赤碱蓬为主的植物群落(生长在海水环境中),③以芦苇为主的植物群落(生长在淡水环境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三角洲上的植物群落演替的顺序是②③①
B.群落演替是由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交替进行的过程
C.三角洲的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
D.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某植物的生态位可能发生改变
5.紫茎泽兰繁殖、竞争和生态适应能力强,在入侵地可迅速侵占农田、林地、天然草地等,形成单优种群,造成严重的损害。运用生态位占据、种间互作等原理,筛选出具有竞争优势的物种实施植被替代,进行群落构建,可有效控制紫茎泽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紫茎泽兰入侵林地之后,群落发生初生演替使物种丰富度降低
B.研究替代种的生态位需要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植株高度等
C.种植替代种并结合机械、化学防治可实现对紫茎泽兰有效防控
D.在紫茎泽兰入侵区进行封山育林和禁牧,有利于群落快速恢复
6.薇甘菊是一种繁殖能力强的常见的入侵物种,下表是某红树林被薇甘菊入侵后,植物群落和地表凋落物的基本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编号 植物群落 生物入侵覆盖度 地表凋落物
1 红树林土著植物 0 少许枯枝败叶
2 薇甘菊轻度入侵 30%左右 少许枯枝败叶+薇甘菊凋落物
3 薇甘菊重度入侵 50%~100% 大量枯枝落叶+薇甘菊凋落物
A.薇甘菊入侵会降低红树林生态系统土壤表层的碳储存量
B.薇甘菊入侵后会通过和红树竞争营养物质等使红树的数量减少
C.薇甘菊入侵可能改变该红树林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D.薇甘菊的生态位包括其空间位置、占用资源情况等
7.辽宁盘锦开发的稻田养河蟹的新型综合种养模式,改变了稻田单一的种植结构,获得经济、生态双赢,河蟹能除去稻田中的害虫、杂草,还能松动田泥,稻田能为河蟹提供饵料 和良好的生活环境。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新型综合种养模式充分利用群落的空间结构和季节性
B.稻田高矮不一的水稻提高光能的利用,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C.提高稻田中河蟹种群密度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群落演替
D.河蟹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就是其生态位
8.高黎贡山地处怒江州和保山市、德宏州,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每年都有近万名全国各地摄影爱好者到百花岭村等地观鸟拍鸟。下表是研究人员对某一海拔区域内鸟类分层情况的研究结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植物群落分层情况 鸟种 活动情况
上层 血雀、火冠雀 以高大乔木的种子为食
中层 黄颊山雀、橙斑翅柳莺、红翅鵙鹛等 营巢、以昆虫、植物嫩芽等为食
草本层 血雉、白尾梢虹雉等 以种子、幼嫩植物体、苔藓或昆虫为食
A.不同群落中的生物都具有与该群落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分布特点
B.群落中动、植物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都是生物适应环境的表现
C.改变食物种类、划分分布区域和错开活动时间等会导致鸟类的生态位分化
D.群落演替往往会破坏生物与环境的适应关系,不利于生物适应环境
9.某地人工马尾松林近自然恢复过程中林下植物生态位变化如下表。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林龄 中龄林(1999年植) (约60种) 成熟林(1986年植) (约66种) 过熟林(1960年植) (约59种)
物种 鹅掌柴 三桠苦 草珊瑚 三桠苦 润楠 鹅掌柴 纽子果 冬青 九节
重要值 9.34 9.33 6.06 16.22 11.45 4.69 23.81 8.77 8.39
生态位宽度 2.74 3 2.4 1.81 2.74 2.19 1.98 1.79 1.98
重要值是反映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综合指标,利用重要值确定群落中的优势种。生态位宽度指数的大小反映的是物种在群落中的资源利用能力和对生态的适应能力。
A.人工马尾松林在近自然恢复过程中,发生了次生演替
B.人工马尾松林近自然恢复过程中,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
C.人工马尾松林近自然恢复过程中,物种的重要值越大,生态位宽度不一定越大
D.人工马尾松林下优势种变化趋势为强阳性树种→阳性树种→半阳性树种
10.在一个群落中随机选取大量样方,某种植物出现的样方数占全部样方数的百分比为该物种的频度,频度分级标准如题表所示。研究者调查了某草地生物群落各频度级植物物种数占该群落植物物种总数的比例,结果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级 A B C D E
频度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A.调查发现E频度级中的植物甲不是优势种,则甲种群可能密度小,分布范围广
B.若属于D频度级的植物有20种,则该草地中植物类群的丰富度为160种
C.若研究植物乙的生态位,通常需要研究的因素有出现的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等
D.随着时间的推移,群落会发生演替,其原因可能是人类活动的干扰环境变化等
参考答案
1.D
A、人类活动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自然的演替速度和方向进行,人工播种在一定程度上可加快群落演替速,A正确;
B、人工播种干预选用植物应该满足的条件是①能够适应当地的环境条件生长速度快的本地植物;②也不会对本地物种造成破坏,同时优先选用固氮能力的植物会更好,有利于土壤营养的恢复,B正确;
C、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滑坡体群落演替过程中食物网逐渐趋于复杂,营养结构趋于复杂,不同物种生态位重叠程度增加,C正确;
D、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化会加速群落的演替,滑坡体周边的动物取食植物使该区域营养结构复杂化,会加速群落演替速度,促进滑坡体自然修复,D错误。
故选D。
2.D
A、海百合是一类古老的海洋无脊椎动物,不是一种生物,A错误;
B、海洋生物绝灭事件并没有使所有生物都灭绝,因此群落发生的是次生演替,B错误;
C、生态位体现了物种对各种资源(食物、空间等)的利用以及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由于不同季节海水中的小动物种类会发生变化,因此,海百合的生态位会随季节更替而发生变动,C错误;
D、水生群落的层次性主要是由光的穿透性、温度和氧气的垂直分布决定的,D正确。
故选D。
3.C
A、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故研究物种甲的生态位时,不仅需研究它与其他物种的关系,还需要研究其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A错误;
B、据图分析,30~50年间乙的种群密度变化是不能确定,因为群落中该时间段植物个体总数变化未知,无法确定乙的种群密度变化,B错误;
C、据图分析,随着时间的推移,甲、乙、丙三种植物分别在不同阶段占据优势,依次是甲、乙、丙,C正确;
D、该弃耕农田位于半干旱地区,半干旱地区降水量较少,不利于高大乔木的生长,因此该群落在环境没有剧烈变化且没有人为干扰情况下,不能演替到森林群落,D错误。
故选C。
4.B
A、由题干信息可知,形成三角洲的过程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由于入海口的海水环境,最先形成的群落应是②以碱蓬为主的植物群落,随着河水(淡水)的不断冲刷,此处环境中水中的盐浓度会逐渐下降,植物群落便逐渐演替为③以芦苇为主的植物群落,河水中带有泥沙,三角洲处的陆地面积也会有一定的增大,因此会逐渐演替为①草甸植物群落,A正确;
B、不同环境条件下,群落的演替可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并非交替进行,B错误;
C、三角洲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营养结构逐渐变得复杂,C正确;
D、在群落演替过程中随着优势种的变化,某植物的生态位可能发生改变,D正确。
故选B。
5.C
A、紫茎泽兰入侵林地之后,群落发生次生演替使物种丰富度降低,A错误;
B、研究动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研究植物的生态位需要研究它的植株高度、种群密度等,B错误;
C、种植替代种属于生物防治,除此之外再结合机械和化学防治可实现对紫茎泽兰有效防控,C正确;
D、紫茎泽兰繁殖、竞争和生态适应能力强,在入侵地可迅速侵占农田、林地、天然草地等,形成单优种群,在紫茎泽兰入侵区进行封山育林和禁牧,有利于紫茎泽兰快速繁殖,不利于群落快速恢复,D错误。
故选C。
6.A
A、根据表格数据可知,薇甘菊入侵会增加地表凋落物,因此会增加土壤表层的碳储存量,A错误;
B、根据表格数据可知,随着薇甘菊入侵程度加深,其覆盖度增加,且红树林土著植物在薇甘菊重度入侵时有大量枯枝落叶,意味着薇甘菊入侵后会通过和红树竞争营养物质等使红树的数量减少,B正确;
C、结合B选项的分析,薇甘菊入侵后,薇甘菊入侵后会通过和红树竞争营养物质等使红树的数量减少,红树在竞争中可能处于劣势,薇甘菊逐渐称为优势种,薇甘菊入侵可能改变该红树林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C正确;
D、生态位: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等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即薇甘菊的生态位包括其空间位置、占用资源情况等,D正确。
故选A。
7.B
A、这种新型综合种养模式为立体种养模式,充分利用了群落的空间结构和季节性,能够提高光能等环境资源的利用率,A正确;
B、群落的垂直结构指不同种群个体在垂直方向上明显的分层现象,高矮不齐的水稻属于同一种群,不能体现群落的垂直结构,B错误;
C、河蟹能除去稻田中的害虫、杂草,还能松动田泥,稻田能为河蟹提供饵料和良好的生活环境,提高稻田中河蟹种群密度,可能会改变群落中的优势种群,因此可能会发生群落演替,C正确;
D、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因此河蟹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就是其生态位,D正确。
故选B。
8.D
A、不同群落中的生物为了适应所生存的环境,逐渐形成了与该群落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分布特点,A正确;
B、植物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有利于充分利用光照、水分、无机盐等,动物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有利于动物充分利用栖息空间和食物,都是生物长期进化后适应环境的表现,B正确;
C、同一群落中的鸟类进化过程中通过改变食物种类、划分分布区域和错开活动时间等会导致鸟类的生态位出现分化,以缓解竞争,C正确;
D、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常常处于变化之中,群落中适应变化的种群数量增长或得以维持,不适应的数量减少甚至被淘汰,演替是生物不断适应环境的表现,有利于生物适应环境,D错误。
故选D。
9.B
A、从图中表格所给数据可以直接看出,人工马尾松林在近自然恢复过程中,生物的重要值和生态位宽度在改变,属于次生演替,A正确;
B、人工马尾松林近自然恢复过程中,随着演替的进行,物种丰富度并没有表现逐渐增加,如过熟林中的林下物种数目低于成熟林,B错误;
C、结合表中数据可知,人工马尾松林近自然恢复过程中,物种的重要值越大,生态位宽度未必越大,C正确;
D、随着演替的进行,人工马尾松林中物种丰富度越来越大,林下优势种变化趋势为强阳性树种→阳性树种→半阳性树种,D正确。
故选B。
10.B
A、植物甲属于E频度级,且不是优势种,则甲种群密度小,分布范围广,A正确;
B、若D频度级的植物有20种,据图二可知占比8%,故植物类群的丰富度为20/8%=250种,B错误;
C、 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生物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若研究植物乙的生态位,通常需要研究的因素有出现的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等,C正确;
D、随着时间的推移,群落可能会发生演替,演替的原因除人类活动的干扰和环境不断变化外,还有生物的迁入和迁出、群落内部种群相互关系的变化,D正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