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53张PPT)第一节 人口分布年 级:高一年级学 科:高中地理(人教版)卫星影像世界地图如果告诉你,图中圆圈所示范围的人口数量比其他地区的人口总数还多,你会感到惊讶吗 图中圆圈所示范围内人口过亿的国家有7个,总人口超过40亿,占全球人口总数的一半以上。1.这里居住的人口为什么这么多 2.地球上的人口分布具有怎样的规律 1.运用图文资料,选择不同尺度区域,描述人口分布的特点。2.利用资料或图表,说明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学习目标课程标准目录(一) 世界人口的分布(二)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目录(一) 世界人口的分布(二)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人口密度:是指某一时间的单位土地面积上居住的人口数,通常用每平方千米常住的人口数来表示,是反映人口分布疏密程度常用的数量指标。人口密度=人口总数/地区面积(单位:人/km2)人口分布:是指某一特定时间内,人口在地理空间的集聚、分散状况,是一定时间内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结构。不同区域尺度人口分布世界人口分布各大洲和地区人口占全世界总人口的比例中国人口分布浙江人口分布(1)全球尺度(2)大洲尺度(3)国家尺度(4)地方尺度【方法技巧】——人口空间分布特征的描述方法(1)先宏观:空间分布是否均匀(2)再微观:①哪儿多哪儿少②变化趋势③极值④特殊分布读世界人口分布图,思考世界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分布特点:世界各地的人口分布很不均匀,有的地区人口稠密,有的地区则人口稀少。1. 全球尺度人口分布1.全球尺度人口分布—纬度分布思考:(1)人口分布最多、最少的纬度范围是?(2)世界人口分布的规律是什么?20-30°N 最多50-90°S 最少近90%的人口居住在北半球,尤其在北纬10°- 50°(中低纬)地带最为集中。1.全球尺度人口分布—海陆分布思考:读图思考世界人口的海陆分布特征。①沿海多、内陆少。②60%左右的人口居住在离海岸200千米以内的沿海地区。1.全球尺度人口分布—海拔分布思考:(1)世界人口分布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特点。一般情况下,海拔越高,人口越少;海拔越低,人口越多。(2)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什么海拔范围?近80%的人口居住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平地区。亚洲最多:59.6%大洋洲最少:0.5%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发展中国家):85%读图,指出各大洲和地区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例。各大洲和地区的人口分布极不平衡2. 大洲尺度人口分布四大人口稠密区东亚南亚欧洲西部北美东部读图找出四大人口稠密区.①②③④分布特点:世界各地的人口分布很不均匀,有的地区人口稠密,有的地区则人口稀少。2. 大洲尺度人口分布在世界政区图中找出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2021年)国家 人口总数(亿)中国 14.12印度 13.93美国 3.32印度尼西亚 2.76巴基斯坦 2.25巴西 2.14尼日利亚 2.11孟加拉国 1.66俄罗斯联邦 1.43墨西哥 1.30日本 1.26埃塞俄比亚 1.18菲律宾 1.11埃及 1.04注:中国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其他国家数据均来源于世界银行。3. 国家尺度人口分布思考人口过亿的国家的优势和劣势?4. 地方尺度人口分布特点:浙江省人口分布不均匀。人口密集区以平原和低缓的丘陵地形为主,原因:地势起伏较小,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开发历史悠久,经济水平较高。读图,概括浙江省人口分布特点。本图来源:《浙江省普通高中地理学习图册》小结:(1)全球尺度:人口分布不均人口集中于北半球;人口集中于中低纬度地区;人口集中于沿海地势低平的平原地区。(2)大洲尺度:亚洲占世界总人口比例最大。(3)国家尺度: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4)地方尺度:人口分布不均。1234为什么这四个地区人口稀疏?1.纬度高,由于严寒(热量不足)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人类的生活和生产2.气候极端干旱少雨,生存环境恶劣3.赤道附近,气候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也不适宜人类居住4.海拔高,空气稀薄,气候寒冷目录(一) 世界人口的分布(二)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2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自然因素①气候条件:气候过于寒冷、干旱、湿热都不适宜人口的分布,气候过于严寒 气候过于干旱 气候过于湿热 2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自然因素①气候条件:气候过于寒冷、干旱、湿热都不适宜人口的分布,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温暖湿润地区。2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自然因素②地形条件:人口分布多趋向于低平地区。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交通便利,易于开发,是人类的主要聚居地。2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自然因素世界地形分布图世界人口密度分布图2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自然因素②地形条件:人口分布多趋向于低平地区。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交通便利,易于开发,是人类的主要聚居地。华北平原恒河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案例分析】——地形和气候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所有地区平原都比高原山地地区更适合居住吗?亚马孙平原:地势低平,但过热过湿,排水不畅,草木繁茂,疟疾威胁健康,人口较少;巴西高原:气温和降水适中,排水通畅,疟蚊危害明显减轻,人口分布较为稠密。1.自然因素---水源古中国—黄河流域古印度—恒河流域古巴比伦—两河流域古埃及—尼罗河流域思考1 一般来说,河流、湖泊沿岸人口比较密集,为什么 河流湖泊沿岸供水方便、具有交通、水产养殖的优势,利于生产和生活,人口较为密集。水源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思考:分析塔里木盆地人口与城镇分布区位(1)塔里木盆地的绿洲分布有什么特点?塔里木盆地绿洲与城镇分布绿洲分布在盆地边缘山麓地带(2)人口较为集中的城镇与水源有什么关系?水源是制约该地生产和生活的主要因素,而水源的主要来源是夏季高山冰雪融水,水源最丰富的地区集中在盆地的边缘。故城镇集中分布在水资源丰富的盆地边缘的绿洲地区。通过农业发展间接的对人口分布起作用。不同的土壤由于自然肥力和耕作性能不同,开发利用程度也不同,因而影响人口分布。如:我国东北地区,肥沃的黑土分布区,农业较发达,人口密度也较高。东北黑土地 “ 中国粮仓”土壤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例如18世纪工业革命时期,某些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成为影响人口分布的决定性因素。开发矿产资源吸引人口聚集。例如,大型油田的开发,使原本荒无人烟的地方崛起新的城市。大型油田的发现和开采,使原本荒无人烟的沙漠和茫茫草原上崛起一座座新城市。(大庆、克拉玛依、攀枝花、鹤岗等)①以煤炭为基础的—英国的伯明翰、曼彻斯特,美国的匹兹堡,我国大同、鹤岗、抚顺、开滦等。②以石油为基础的—英国的阿伯丁,我国的大庆、玉门、东营、克拉玛依等。③以铁矿为基础的—鞍山、包头、攀枝花等。④以金矿开采为基础的—山东招远、约翰内斯堡等(南非)。⑤以木材加工为基础的—伊春等。⑥以旅游资源为基础的—黄山、张家界等。资源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太空中看大小棕榈岛和世界地图岛—迪拜(图片来源:SCI)在自然条件的基础上,人口分布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还受社会经济条件、发展历史等人文因素的制约。在自然条件的基础上,人口分布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还受人文因素的制约。生产力水平历史因素2.人文因素2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人文因素①生产力水平: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生产力水平不同,社会生产方式的不同,人口分布的特点也不同。农业社会以个体农业生产为主,人口聚集在农业发达地区。例如:我国古代人口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农耕生产条件优良的地区。2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人文因素①生产力水平: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生产力水平不同,社会生产方式的不同,人口分布的特点也不同。工业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得到空前发展,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工业企业集中在城镇,导致人口向城镇聚集。在一些工业发达的地区,形成了人口密集的城市带。我国主要城市群分布中国的中关村、美国的硅谷、日本的科技城筑波、德国的慕尼黑、印度的班加罗尔等筑波硅谷科技对人口分布的影响2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人文因素②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着人口分布的状况。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人口稠密。中国夜间灯光遥感影像图,可以根据夜间灯光的遥感判断一个地区人口分布的状况,灯光越密集,往往代表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为该地区较高的水平状态,人口分布也较为集中2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人文因素②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着人口分布的状况。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人口稠密。欧洲西部地区美国东北部地区2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人文因素③历史因素:历史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表现为历史较悠久的地区人口较稠密。黄河流域中下游,由于历史上气候、地形、土壤条件适宜,长期是我国人口、政治的中心,历史发展悠久。目前,黄河中下游依然是我国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长江流域中下游,历史上由于气候湿热,人口分布少,但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和我国人口,经济重心的不断南移,历史上南方长期做为中国的繁华富庶之地,目前长江中下游依然是我国人口、城市、经济的密集区社会因素政府的人口政治、战争等可能在短时间内改变某地的人口分布政策:政府政策可在短时间或较长时间内影响人口的分布。eg.设立经济特区后,深圳人口快速增长。政治中心:政治中心有利于城市发育。eg.巴西迁都巴西利亚。军事:历史上的军事要地和军港;eg.旅顺、威海、伦敦、巴黎。战争能够短时间内改变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分布。社会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文化:纽约唐人街是纽约的一片区域,位于纽约市曼哈顿南端下城。居民以华人华侨为主。宗教:印巴分治后,大量的穆斯林教徒迁往巴基斯坦,而大量印度教徒则迁往印度,导致人口分布发生变化。宗教城市:麦加和麦地那、梵蒂冈、耶路撒冷、拉萨等文化对人口分布的影响邻近多条铁路,尤其是铁路交汇处,有利于形成铁路枢纽城市。石家庄、株洲、怀化、宝鸡铁路枢纽城市或 “火车拉来的城市”宜宾、重庆、武汉干支流交汇的港口城市扬州、济宁京杭运河沿线的港口城市总体呈现:沿海、沿江、沿铁路干线、沿高速公路的特点交通便捷的地区人口稠密。交通便捷,利于人流、货流的集散。交通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重要作用。交通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一)自然因素:(二)人文因素: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矿产资源、自然灾害等生产力水平、经济、历史、政治、军事、文化、交通等世界人口的分布状况是自然因素、人文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1.中国人口的数量:三、中国人口分布中国人口:2020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19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140005万人14亿人。【自学窗】——胡焕庸线在中国人口分布图上,可以自黑河至腾冲绘出一条直线,这条线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地理分界线,也被称为“胡焕庸线”。胡焕庸是我国人口地理学的奠基人。1928年,胡焕庸从法国留学归来,便投入我国的人口地理研究。在做了几个省和区县的人口地理研究之后,胡焕庸开始着手于全国人口地理的研究。当时只有一套不完整的各县人口统计资料,胡焕庸不得不从各种公报、杂志上逐省、逐县地收集、补充资料,终于获得了一套基本覆盖全国的县级人口统计数据。他用每点代表1万人,将这套数据表达在地图上,共有近5万个点。1935年胡焕庸依据点的密度,绘出了我国第一张人口分布图。【自学窗】——胡焕庸线①分布极不均匀,东南多,西北少②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③沿海、沿江、沿湖的平原地区人口多,内陆干旱的高山、高原地区人口少;④经济发达和交通便利的地区人口多,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的地区人口少;⑤汉族居民集中的地区人口多,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少。【活动探究】——描述我国人口空间分布特征。2.中国人口的分布特征:三、中国人口分布胡焕庸线黑河——腾冲线;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4%人口64%面积96%人口36%面积西北半壁面积占比64%人口占比4%地形地貌以草原、沙漠和雪域高原为主是游牧民族的天下城镇化水平普遍低于全国平均值。东南半壁面积占比36%人口占比96%地形地貌以平原、水网、丘陵、喀斯特和丹霞地貌为主以农耕为经济基础城镇化水平高于全国平均值。【思维整合】——中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原因(1)自然原因:东部地区地势低缓、气候温暖湿润、河网密布,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耕地面积大,优越的自然环境适宜人类生存和发展;西部地区地势崎岖,多高原、山地,气候条件恶劣,水资源短缺,水源缺乏,土壤贫瘠,耕地面积少,自然条件恶劣,不适宜人类生存。中国人口分布特征及原因分析?(2)人文原因:东部地区交通便利,供农业发达,开发时间长,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口稠密;西部地区交通落后,工农业不发达,经济发展水平低,人口稀疏。1. 阅读芬兰人口密度分布图,描述芬兰人口分布特点。人口分布不均,南多北少分析芬兰人口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2. 阅读芬兰气候分布图,并与芬兰人口密度分布图对照,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说明气候对芬兰人口分布的影响。气温:南部气温较高的地区人口多,北部气温较低的地区人口少。降水:南部降水较多的地区人口多,北部降水较少的地区人口少。分析芬兰人口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3. 阅读芬兰地形图,并与芬兰人口密度分布图对照,说明地形对芬兰人口分布的影响。沿海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交通便利,人口较多;内陆山区,道路崎岖,交通不便,人口稀少。4. 探讨芬兰超过1/4的人口集中在赫尔辛基及其周边城镇的人文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交通因素等分析芬兰人口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人口分布分布特点影响因素大洲尺度国家尺度地方尺度全球尺度自然因素人文因素人口分布不均综合作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