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与妻书》学案(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2《与妻书》学案(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资源简介

与妻书
素养目标
1.积累重要的文言知识,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体会理解作者对妻子的深挚情感,理解烈士在家国之爱的两难选择中作出抉择的情感历程。
3.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作者介绍
林觉民(1887—1911),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福建闽县(今福州)人,民主革命者,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14岁进福建高等学堂,毕业后到日本留学,加入同盟会,从事革命活动。1911年(清宣统三年)得黄兴、赵声通知,回国约集福建同志参加广州起义(黄花岗之役),随黄兴攻打总督衙门,受伤被捕,从容就义。主要作品:《禀父书》《与妻书》。
写作背景
1911年4月27日,广州起义爆发。在攻打两广督署衙门的敢死队中就有林觉民,起义失败后林觉民英勇就义。就在广州起义的前三天,即1911年4月24日(夏历三月二十六日)夜,林觉民写下两封绝笔信,一封写给父亲,一封写给妻子。本文就是林觉民写给妻子的那封绝笔信,题目是后人加上的。形式上是一封书信,实际上却是一篇感情真挚、说理深刻、感人至深的抒情散文。
文言积累
一、通假字(找出下列句中通假字)
1.几家能彀         “彀”同“够”
2.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 “念”同“廿”,二十
二、古今异义(请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汝可以模拟得之
古义:想象,揣摩
今义:模仿
2.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古义:幸福
今义:生活上的利益,特指对职工生活(食、宿、医疗等)的照顾
三、词类活用(根据提示解释词义)
(一)名词活用
1.名词作动词
汝幸而偶我          嫁给
2.名词作状语
(1)汝泣告我 哭着
(2)瓜分之日可以死 像切瓜一样
(二)动词活用
动词的使动用法
当尽吾意为幸 使……尽
(三)形容词活用
1.形容词作动词
卒不忍独善其身 保全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以……为乐
四、重点实虚词(请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至
(1)吾至爱汝 极,最
(2)吾爱汝至 到了极点
2.语
(1)吾尝语曰 告诉
(2)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 告诉
(3)何事不语 说
3.书
(1)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 书信
(2)不能竟书而欲搁笔 写
4.竟
(1)不能竟书而欲搁笔 完成
(2)竟日不出门 (《谭嗣同》) 全,终
5.其
(1)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 代词,他
(2)助天下人爱其所爱 代词,他们
(3)吾亦望其言是实 代词,这
(4)今则又望其真有 代词,它
(5)汝其勿悲 副词,表希望语气
6.以
(1)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 介词,用
(2)亦以天下人为念 介词,把
(3)且以汝之有身也 连词,因为
(4)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 连词,表修饰
7.为
(1)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介词,替、给
(2)虽不谓吾言为是 判断词,是
(3)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 动词,作为
五、文言句式(请根据提示翻译下面句子)
1.判断句
(1)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为”表判断)
译文:小厅旁有一间屋子,是我和你双双同住的地方。
(2)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是”表示判断)
译文:我平时没有把我追求的理想告诉你,这是我不对的地方。
(3)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此所以……也”表示原因的判断)
译文:这就是我敢于任性去死而不顾及你的缘故啊。
2.主谓倒装句
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几家能彀,称心快意)
译文:有几家能够过上称心如意快乐舒畅的日子的呢?
3.定语后置句
钟情如我辈者。(如我辈钟情者)
译文:像我们这样爱情专一的人。
4.固定句式
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与使……无宁……”相当于“与其……不如……”)
译文:与其让我先死,不如你比我先死。
文本精读
1.文章第2段作者借“司马青衫”和“太上忘情”这两个典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2.文章第3、4段中,作者回忆了哪几件夫妻间的往事?作者追忆这些往事的目的是什么?
3.《与妻书》是如何围绕主线“吾衷”表达对妻子的拳拳深情的?请结合文本分析。
思维拓展
《与妻书》是一曲爱情的颂歌,也是一首正气歌,又是一篇檄文。请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课堂练习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又恐汝不察吾衷      衷:衷情
B.虽不谓吾言为是 是:正确
C.适冬之望日前后 适:恰逢
D.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 肖:像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卒不忍独善其身
②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③汝幸而偶我
④瓜分之日可以死
⑤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A.①/③⑤/②/④    B.①⑤/②/③/④
C.①⑤/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4.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不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汝可以模拟得之
B.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C.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
D.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5.对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②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
③吾与并肩携手
④必以告妾
⑤称心快意,几家能彀
A.①③⑤/②/④ B.①②/③④/⑤
C.①③/②/④⑤ D.①③④/②/⑤
【参考答案】
文本精读
1.【答案】作者用“司马青衫”的典故表达了对“天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用“太上忘情”的典故表示自己关心民众疾苦,与人民的感情息息相通。
2.【答案】(1)作者用“汝忆否”“回忆”“又回忆”引出三件夫妻间的往事。第一件事是关于夫妻谁先死的谈论,说明自己不愿先死而“留苦”给妻子;第二件事是对月影之下真情相诉的回忆,说明自己“真真不能”忘记爱妻;第三件事是追述最后分手之前,因害怕妻子承受不起将要失去丈夫的悲痛,未将赴义的事告诉爱妻。
(2)目的是表达对妻子无比深厚的爱。
3.【答案】文章第一部分提出“忍悲为汝言吾衷”,交代写信的原因和心情。
第二部分从情理、事势、后事等几方面具体阐述“吾衷”。从感情上来说:“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从理义上来说:“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从事势上来说:“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从后事上来说:“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则吾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清静过日而已”。情说得真切,理说得深刻,事势说得形象,后事说得感人。这是本文的主体部分,对“吾衷”作了真实、深刻、详尽的阐述,感人肺腑,教人激奋,慰人勿悲,从而达到了作者写信的目的。
第三部分加深言情和深入说理,这是对第二部分的补充和加深。加深言情:“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深入说理:“吾爱汝至”“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这样就使全文的言情说理达到了至善至深的地步,显示了作者的情操、理想之高尚,突出了作者的文笔之精粹。
思维拓展
【答案】①林觉民在牺牲前给妻子的绝笔书中表现了儿女之情的缠绵细腻,也表现了革命豪情的激昂慷慨。这封信所表现的对妻子的爱情,正是作为献身革命和人民的一种基础和衬托。没有对亲人的爱,也就无法将这种爱扩充成为对天下人的爱;没有对妻子笃深的感情,也就无以衬托他舍此捐躯之高尚情操。②《与妻书》所抒发的思想感情之所以能与广大读者产生共鸣,就在于作者把人世间经常发生的生离死别赋予了悲壮的爱国主义色彩,在于他把热爱亲人和热爱人民的情感水乳交融地结合起来。“为汝言之”,说明写书信的原因和写书信时的心情,其中深含“吾至爱汝”的感情,而写书信的原因就是下文要详谈的全文中心的后半部分:“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说它是一曲“正气歌”,因为文章中充满着革命豪情,烈士视死如归,“吾今死无余憾”“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足以说明这一点。③它也是“檄文”,因为文章中处处揭露清王朝的腐败,“遍地腥云,满街狼犬”“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等句子最为突出。
课堂练习
1.【解析】A “衷”的意思是“内心”。
2.【解析】D A项,介词,在/介词,至,到达。B项,介词,替/表示判断,相当于“是”。C项,副词,表希望/代词,她们。D项,均为连词,表转折。
3.【解析】B ①⑤是形容词作动词,②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③是名词作动词,④是名词作状语。
4.【解析】C A项,古义:想象,揣摩。今义:模仿。B项,古义:幸福。今义:生活上的利益,特指对职工生活(食、宿、医疗等)的照顾。C项,古今意思相同,均为“模模糊糊”。D项,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
5.【解析】B ①②为判断句,③④为省略句,⑤为主谓倒装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