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考模拟作文写作:“那么旧,那样新” 写作解读及范文优展真题再现(2024江苏常州中考真题)旧有旧的味道,新有新的魅力。生活中,那些旧建筑、旧物件、旧故事……,常会给我们呈现新面貌、新形态,带来新体验、新认知,催生新发展、新思考。请以“那么旧,那样新”为题,写一篇文章。说明:①要表达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思考感悟,不得抄袭;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少于600字;④请勿透露考生个人信息。写作解读说到新旧,会想起“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会想起“新故相推,日生不滞。”会想起新周刊2024年新年献词《像一条河流,向前走不回头》。虽然美好时光总在回忆里荡漾,但日新者日进。《那么旧,那样新》这个题目是希望孩子们能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即使在无人关注的角落,也能探索无尽的人生旷野。即使在落寞虚无的背后,仍能有此行值得的希望和期待。这虽然是一次考场作文,但是孩子们写出了世界的细腻、深刻和开阔。宇轩梅与菊的描写充满美的力量;文婷的青苔绿意晶莹,闪闪发光;书玥笔下的小病树健康成长;朵依的狗尾巴草地野趣横生。同样是旧友新逢,新宇写出了瑟瑟,“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文珊充满了欣喜,“故人相见似河清,恰逢梅柳动,高兴逐春生。”千扬和祖父共同凝望的废旧车站隐去了熙熙攘攘;静文的奖状墙,贴了两层,霉味肆意;思菡看见卖豆腐脑的阿叔骑着三轮车走街串巷;爷爷给晓宇做的小锄头窝在角落;万子轩却在《登飞来峰》的吟诵中与理想中的自己相逢;最喜欢的是周子轩乘着风去找春。少年那么幼稚,又那么快乐;那么快乐,又那么自由。佳作展示那么旧,那样新仲秋以后,开始不怎么下雨了,我得以难得地站在庭院里,院中本没有花草。二三年?不,想来这是我与搬来老人做邻居的第四个秋天了,庭中摆放一盆菊花,还有开放着孤零零的一枝梅,他亲自种的。天变了,空气点点冷意扎着毛孔,于是我放下笔,走向庭院中,老人也在。兴许难得雅兴,他喋喋不休于他自豪的种植经验,我本就对于老师要求的作文闹心,于是时不时点头,脑中胡乱思考着。然而不久,我想还是听老人讲心得比在冷天受冻逼自己写文章来得轻松。回过神,老人嘟嘟囔囔的话语在“你看”之后戛然而止。我顺着他的眼神望过去,正是那盆菊与那枝梅。有意思的是,明橙色的菊花兴许知道"英雄迟暮",仍是将剩下的不多的活泼气息毫无保留地展现,每一瓣长而带着优雅弧线的菊叶竭力地张开,无惧地任凭凛冽风刀割每一寸肌肤,将生命力逼了出来,勃发得令人慨叹。梅花以后来居上者的姿态,凝聚着生命。每一枝头的骨朵,都已经丰满厚实,沉淀着的暗红花瓣在内敛地积蓄着露珠,沉稳而磅薄的暗香溢了出来。我大口呼吸,代表着即将过去的菊花和代表着新的希望的梅花,互相当仁不让,互相促进着,空白的、干枯的脑,被一汪清泉滋润着,吮吸着。我快步走上去推开门,使劲地挥动着笔,笔尖一次次颤动,我能感受到,经历一切的精华与未来的无限可能开始交织出一条新的路,一条我自己铺出的路。今年,老人已逝,秋日亦逝,两株生命枯死在这,庭中再无生机。另外两株代表着完全不同的生命,在未来秋天,在某个庭院,或许又是秋菊怒放,冬梅欲开,旧的有旧的味道,新的有新的魅力。那么旧那样新春来的风,傻傻地笑着,哈出的气全扑到了我的脸上,清新而凉爽。我,想认识春了。这不知是我多少次和风一起跌入春天的怀抱了,我跟他很熟,也很旧,恰好,我是一个很怀旧的人。刚好,我们几个少年约在一座林子里玩。天空很干净,一丝不挂,白云好像忘记跟着他了,只有太阳搁那笑着,却一声不语。我们几个正闲无味:“要不,我们来找春天吧。”奇怪,我们几个,却又都是幼稚的孩子,好,说找就找。林子很密,又很静,只听得见裤腿擦到树叶发出的沙沙声,我们穿行在树林中,鼻子里飘进一股浅香,心旷神怡,同行的一个少年问了起来:“在哪才能遇到春?”“快了。”我只得这样回答他。因为,春天的快慢,还得看春自己的脚步。暖阳,汗湿了一行人的衣裳,长路,累麻了少年们的双腿。但我们没有停,走着,走着。也不知是谁,突然诵出一首诗来:“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紧接着,又一个少年接了一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诗词在我们当中像涟漪一样荡开了,读着读着,竟开始读:“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好一群少年的壮志!我们不觉间走出森林,走到一片田野上,野花成簇地开着,我们唱起歌来:“假如我有一天无处可去,就让我留在春天的怀抱…”“这是春吧?”不,这是春天的一部分,我们冲向田野,互相搂着肩:“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这里的春天,好新。我们挨个躺在了田野的草地上,茂密的青草垫着我的身体,野花也有扑鼻的鲜香,我们,享受着找到的新的春天。春是那么旧,那样新,我又想出发找春了,这次,我要乘着风。那么旧,那样新小时候喜欢那火,觉得人就应该在火里感悟自我,而现在却珍惜那一起烧火的人,觉得人就应该在火前相逢……秋瑟瑟,风萧萧,又是一年秋收后,我回到久违的田野里,枯黄的桔梗同旧时一般,只是回忆矮了。高大的混凝土墙只有齐腰高矮,手一撑便翻了上去,坐在上面,俯瞰田野,心思回到夕阳之下,三人你抱我推,方才堪堪上墙,鬼鬼祟祟,只为看看烧火。翻身下墙,从口袋里摸出一盒火柴,手指摩挲着盒面,想起曾在稻草前说出的话,他说:“我发现,只要随身带盒火柴,拿两张纸,没事干的时候会很有意思的。”话语再响起时,那张脸,那个身影也难免浮现。我擦燃一根火柴,将稻草覆在其上,火苗跃动着,缕缕白烟蒸腾。又想起儿时,那时少见有雪,便以为这烟是雪。因为瑞雪兆丰年,村中大人烧这火土时,浓烟滚滚袭来,丰年也卷入其中。看着这如此熟悉的火与田,一切都是那么旧。烟漫进眼里,熏得眼睛生疼,实是忍不得了,便转身要走。“你一个人在这干嘛呢。”话语轻轻飘入耳中,我愣了愣,不待我有所反应,又听见“对咯,对咯,这我们家田,你烧火不带我?”火熄了,烟却越来越浓,眼眶里都溢出了些。一盒一模一样的火柴出现在他手里,一模一样的火焰重新跃动,看来,天又要下雪了。三人坐在那墙上,看火焰吞下稻田,留下肥沃的土壤。嘴边挂着往事,眼前浮着曾经。一直到日落之下,一切都是那么旧,那样新,只是坐了坐,换了身新衣服,却觉得墙矮了,天高了,世界也变了……那么旧,那样新街边那个卖豆腐脑的阿叔,卖了那么多年的豆腐脑,红色三轮车旧的掉漆了,可其中承载的,对生活的希望却依然如新。阿叔,卖了多少年豆腐脑没人记得,总之我还是个幼童时,他就在了。从春到冬,从乌发到银丝,一直都在。大街小巷里总能听到豆腐脑叫卖的喇叭声,看见那辆红色三轮车极缓的驶过居民区。这么多年,我只记得晶莹的白糖,滑嫩的豆腐脑,鲜红的三轮车和挂着汗巾的阿叔。后来听说阿叔是个极不幸的。阿叔,年轻时有一个贤惠的妻子,一双可爱的双胞胎女儿和一辆维持家庭生计的三轮车,生活不富裕却很美满。某天,温暖的小家充起三轮车一样的火焰,吞灭了可爱的女儿,燃烧殆尽生活的全部希望,只剩下一地灰烬,一夜白头的妻子和孤独的三轮车。我无从知晓,平日里笑着舀一口甜软豆腐脑的阿叔,如何送走了女儿,又重新在烈日穷冬卖一桶甜蜜的豆腐脑。他一个人熬过了那些日子,又继续骑着三轮车穿过大街小巷,笑着为每一个人带去雪白的甜蜜,直到伤疤渐渐淡去。那天,我又买了一碗豆腐脑,阿叔还穿着那件洗得发灰的条纹衫,挂着汗巾,站在三轮车后,将铁桶和车擦的发亮,熟练轻快地舀起那十年如一日温热嫩滑的豆腐脑,铺上一层甜口晶莹的糖,笑着端给我。衣衫淡去了,色彩三轮车也不复往日鲜红,豆腐脑确实一样,甜到心间,暖到心口。看着三轮车带着叫卖声远去,我想,阿叔的豆腐脑也曾为他带去雪白的光亮与甜蜜吗?他心中一定有一碗始终甜蜜温暖的豆腐脑。只有这样,每当三轮车穿过大街小巷时,那摇晃荡漾的雪白依然能长出新的希望。那么旧,那样新与祖父进城途中,靠着公交车窗听人声嘈杂。阳光明媚耀目,直直地照着,那像一个废旧的车站。不,记忆中并非如此,我心想,年幼的我随祖父进城坐公交,应是停靠在那个终点站。可是汽车只是匆匆离开了,它仿佛被遗忘。我随祖父拜访了姑姑一家,下午便返程。走路去新修的车站,恰路过那个废弃车站,隔着很远。或是距离遥远,或是时间也有些久远。我向内张望,零零浅浅生的杂草,积灰爬满了损坏的公交,看来的确被弃用的有些时候。走到门口祖父突然顿住了,随我一起张望,半晌,便径直走了进去。祖父喃喃着,向我说起他的过往:那时的日子当然不会轻松,于是赶着最早的一辆公交,在阳光不露锋芒之时,到城里替人做事。阳光日渐猛烈,凝聚下颗颗汗水,不断滚落于地,待夕晖敛起最后的光芒,便乘车回家。大概,祖父已经在这座车站往返了百余次,经历了百余次的辛苦。说完,便是长久的相望。祖父黯然的眼里仿佛猛然放射出光彩来,彷佛看到在这座废弃车站,对过往奔波不息,为美好生活洒下无数汗水的日子。固然辛苦,固然艰苦,但祖父实实在在用双手创造了算是能过的生活,教诲出后辈吃苦耐劳的性格,历久弥新。那个废弃车站,隐去了昔日鸣笛声声,人群熙攘。凝固在那里的时间,无声记录了祖父一段又一段辛勤的过往。此刻,阳光依然炽热,我站在祖父的背影里,隐隐浮动着新的想法——向往的生活需要付出真切的辛勤与汗水。那么旧,那样新 我爱家乡屋瓦上的青苔,爱回村石板缝中的绿意。那一点细细小小的青苔在这片土地上生长了这么多年,一缕春风吹来,一场春雨洒下,又焕发出晶莹的绿意。青苔,你那么旧,又那样新。 春风渐暖,是返乡时候。当脚下的板石路渐渐滑了,青苔就像变法戏魔术般冒了出来,也不见那里有缝。我们只得端着步子慢慢走了去,也不忍去踏去踩了这青苔。青苔也留心避让了我们似的,尽往屋瓦,墙根这小角落里长,决不来争我们人的路,可你一回头,准能找到那一片晶莹的绿意,眨巴眨巴地望着你。 老屋顶上,几片砖瓦之间猫着几丛青苔,也不知何时定居于此。每年春风一吹的时候就来,我们也只当他是老朋友了。当青苔终于盛绿得跌进我们眼里,父亲便架一爬梯上去,敲打敲打他们的龟壳,掀起几片瓦片,用手指理着砖瓦之间将青苔连根拔起,然后将他们放在家里的盆栽里辅着。青苔就这样乖乖地趴在那里,吐着晶莹的绿意。母亲告诉我,青苔也有一个诗意的别名,叫“仰天”。想不到如此渺小的青苔心胸如此博大。 青苔啊,你在这片土地上成长了几千年,怎么越看越看不够呢?“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多情的诗人不能缺了你,否则诗中不能有这么晶莹的绿意。学子也不能缺了你,那么晶莹的绿意一撞见你,就捧来满目生气。小小的青苔却比家养的牡丹更亲近,更自然,我想,也许人生就是这样,只有少数人能一技独秀,大多数人只在人群中闪出几点光茫。青苔星星点点,却个个生气勃勃。也许冬风一来,他就被逼退了,但冬去春来,循环往复,来年春天他又闪着那晶莹的绿意来了,就像人生中,没有人一直闪闪发光,但你一直的坚定,总有一天你晶莹的生命力与闪光点也会跌进大众眼里被人记住。或许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小小的青苔,平凡于人世间,但像青苔一样渺小却坚定,胸怀理想,也终将在春风拂过时,闪闪发光,处处焕新。啊,青苔你那么旧又那么新。那么旧,那样新我还在纠结,是否参加这样一场考试。一场迫在眉睫又令我措手不及的选拔考试。我决定先回一趟乡下,找到我曾用过的教科书。推开这扇拧动钥匙都会嘎吱作响的铁门,铺天盖地的湿润的空气挟着翻动的霉味袭卷过来。我埋怨了一声,这样可恶的梅雨天!其实最先进门注意到的,还是铺满了客厅两面墙的奖状,一面甚至有两层。上头贴满了各种类型的奖状,鲜艳的橘和红色,早就褪得淡淡的。白色的纸上四处生着般驳的霉点,有的甚至脱落下来了,在白色印花的瓷砖上留下两行又长又黄的胶印,早就没黏性了。我随意扯下几张摇摇欲坠的奖状,“优秀漫画家”、“优秀球员”、“优秀主持人”。杂七杂八的除了学习外的一大堆奖状,我竟然试过这么多种角色。我还记得小学时,绘画,足球,主持这些我是没有课外发展的,但那时就秉持三个字“试试呗”反正不吃亏。所以各项艺体类活动我都参与,大大小小获得了不少奖。或许多数都是鼓励奖,但也不乏有些分量的,更关键的是我在与自己生活毫不接轨的尝试中,创造了一个新的自己。我突然就想开了,都到初三了,试试呗。虽然是这样一场困难的考试,但不去尝试,谁又能确定自己一定不会成功或失败呢?面对畏惧感的方式是尝试。或许一次不成功,但十次尝试后,结果一定是正向的。人生中有90%都是失败,但10%的成功一定建立在尝试的基础上。在十次尝试之间,可能会得到你想得到的东西,也可能会得到一些你从没想过会得到的东西。这是发霉奖状墙给我带来的新认知。那么旧,那样新诗者,妙观逸想之所寓也,岂可限以绳墨?是的,诗的文字是死的,但也可以是活的。诗最先是以不速之客的身份闯入了我的生活里。需要背诵,需默写,需要做题……很显然,这个外来之客繁琐的行为引起了我的厌烦,甚至是逃避。在记忆的碎片中摸索,总算寻出了个泛着微光的回忆。又是一节古诗课,上《登飞来峰》。诗的内容我并未细看,老师就让我们朗诵:“……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不知为何原本还停留在平原的诗词,在最后两句直冲云霄,到达顶峰,即便读完,仍意味无穷。静视着这两行文字,只觉得它们好似动了起来,不断蔓延,融合,渲染,绘成了一幅图画——诗人伫足顶峰,傲视群山,尽显豪迈。也往往觉得,那就是理想中的自己。一次朗诵远远不够,应该还需有第二次、第三次……甚至更多次,恐怕读个上百次也无法彻底地体会到独属于诗人的那份豪迈、那份傲然。“浮云”乃人生疾苦,“遮”表明阻拦,可这都无法阻拦诗人的志向,不论磨难重重,不论事与愿违,“不畏”之心跃然纸上。我与诗的相遇,在此刻得到了认知上的转变,也正应感谢这首诗,让我找回了对一件事物的热爱,对人生美好的追求。后来,我开始学习自己写诗,竟一鸣惊人,受老师青睐。或许是因我的读一直贯彻着创新,不死板的理念。正如——真正的诗永远是心灵的诗,永远是心灵的歌罢!诗,那么旧,又那么新,即便我厌恶过它,但却有机遇让我重新客观地看待它,最终实践它,使它成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么旧,那样新关于孩童时期的记忆,已在时间的长河中被冲刷的几近褪色,直到那一个下午,在一堆杂物中,看见了灰蒙中的颜色。褪了色的回忆在刹那间被染上彩。阳光就那样直直的射在外婆家屋间的角落,正是春天,暖烘烘的阳光很舒服。循着光线,觅向角落的杂物,出于好奇,我凑上前,找了根衣架拨动着那堆东西,在灰色的尘中看见一个还算鲜艳的布袋。回忆涌上,破开封闭的门:那是儿时,带着小铲子,小漏壶,去后山给树浇水用的小布袋;还记得那时,瞧见外婆佝偻着背给家门前的植物浇水,出于孩童的好奇,我也学着外婆,带着那铲子和壶,奔到山上给小树浇水了。记不清那棵小树怎么了,好像病了吧?怏怏地在小时候的回忆里晃荡。我继续翻,终于将铲,壶找了出来,挺结实,于是拿到水下冲洗,布袋本来干不了,我硬是用吹风机和纸巾连吹带擦的弄干了。回忆便也随着这些旧物焕然一新。就那样挎着一袋旧物,奔向后山,也不大记得路,几年过去,也不知道那棵树怎样,是棵病了的小树,能活下来吗?我不知道。山间的小路上有很多枯树枝,说不定哪一根就是那棵小病树的呢?往前走,忽然停下。这次停下,不是因为找了小病树,而是见了一棵长得很健康的树,在春日里抽出芽,枝干伸向天空,枝头一片绿意生机。迈步向前走了几步路,又停下,转身,那枝干上似乎不只有绿叶,还有几段有些褪色了的绿布,猛的想起,那就是儿时的小病树。当时见它可怜,任性地用绿布装作新叶,装饰它秃秃的枝,现在看来似乎没有必要了。但我没有揭下布,虽然它们是那么旧,但在枝头,也显得那样新。是生命的新吧?我不知道它是如何在这时间中挺过的,那么旧的树竟然有那么新的生命。我站在树下,陷入了沉思。那么旧,那样新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我站在爷爷老屋的池塘边,那个扛着小锄头与大锄头一大一小的身影,突然蹦跳了出来。以前爷爷总是带着我到田间玩各种花样。有时爷爷会扯几根路边的狗尾巴草,给我编各种各样的小动物。毛茸茸的小兔子、活灵活现的小金鱼、栩栩如生的蚂蚱都在爷爷灵巧的手中变戏法一般编织出来。有时爷爷也会带我去挖蚯蚓用来钓鱼,没有锄头的我只能眼巴巴的看着爷爷挖土,图快被爷爷一点一点地翻开,一条条好动的蚯蚓显露出来。待蚯蚓够了,爷爷就会带着我去河边,在锄头柄上系上鱼线,绑上蚯蚓抛入河中,秉承着“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但往常是没有傻鱼的,后来因为太无聊,我便再也没有跟爷爷出去玩过。爷爷见我一整天都没个精气神,便给我做了一把小锄头。找了根较短的木棍,一头削去一半,再将准备好的锄头套上去,在间隙里卡上木块。爷爷又怕木头刮伤我的手,在锄头柄上围上了一圈厚厚的布条,这样一把小锄头就做好了。我开开心心的拿着爷爷专门为我做的小锄头,和爷爷一起出门。我学着爷爷的样子,拿着锄头插入地里,再向后拉,地就被翻开了,我越干越起劲,挖好蚯蚓就跟着爷爷到河边。系上鱼线绑上蚯蚓用力甩入河中,静等鱼儿上钩。微风拂过,暖暖的阳光洒下,我手里拿着锄头,嘴里叼着狗尾巴草,悠哉悠哉的靠在爷爷身上。忽地手中锄头动了动,我连忙一拉,惊喜的钓上来一条鱼,我兴奋的双手抓着鱼在爷爷面前蹦哒,爷爷笑着夸我厉害。现在那把小锄头生了锈,那个小小的身影长大了,那份留在小锄头上童真和思念却历久弥新,恍惚间好像又看到了那扛着小锄头与踢着大锄头一大一小的身影。那么旧,那样新我又见到了那片狗尾巴草地。我似乎很久都未见到过这么茂盛的狗尾巴草了。站在村道边向田埂上眺望,一望无际,天地相接,只有狗尾巴草作为它们之间的渲染。微风拂过,轻轻摇摆的狗尾巴草为这世界平添了几分野趣。记得那时,我才是仅仅高出狗尾巴草半个头。在乡下,孩子们是不需要玩具的,吃过了午饭便成群结队到田埂上消磨一下午的时间。每每到了夏天,那狗尾巴草便在村里疯长,一天比一天窜得高。这时,我们就能带着自家的小狗不顾炎热地冲向长满了狗尾巴草的田埂上玩捉迷藏。也许就是因为这样,当读到曹文轩《草房子》中杜小康和父亲去放鸭,描写那一望无际的芦苇荡时,我眼前总是理所当然地浮现出田埂上同样一望无际的狗尾巴草。“有种再也走不出去的感觉”是那样深刻。不知何时从邻村传来了新玩法——拿狗尾巴草编戒指。但这种玩法只是受到女生的欢迎,男生是不屑于玩这些的。于是,那些在田埂里疯跑的女生们,有了新的目标——她们需要寻找编草戒指的材料。在那时看来,选材无疑是严格的,需选那草茎长且坚韧、花序(就是那圈毛穗)浓茂且翠绿的狗尾巴草,否则在编织过程中易断折,功亏一篑。各色的草戒指在心灵手巧的女孩们手中诞生,没有严明的规定或统一的样式,随心所欲,让那狗尾巴草在手中不断翻折、缠绕,似乎就成了她们母亲手指上那具有魔力的金的或银的戒指。花样一天天在翻新,菱形的、五角星的、兔子的……戴在手上,草戒指便使女孩们的手连同心一样有了灵气。在女孩们心中,再普通不过的草戒指的地位也不亚于母亲手指上那金的或银的戒指。在资源匮乏的乡村里,那草戒指便成了童年的乐趣。又不知何时,孩子们都像那狗尾巴草一样一天比一天高了。城市里再也没有了那样茂盛的狗尾巴草。此时,我又见到了那片狗尾巴草地。它是那么旧,又是那样新。与好友们编草戒指的景象似乎还在昨日,可手指上的草戒指却早已不见。那么旧,那样新我只觉得现在的生活很无味,是破旧的。每天走在一模一样的道路上,日复一日看着校园里一模一样的植物和建筑,灰黑的霉菌不知不觉间爬满了教学楼的墙壁,那么旧。我对校园生活已然习惯,已然厌倦,不再关注和发现,任事物平常进行。直到一天,在我略带紧张地在校园公布栏里查看考室和考号,准备开始一场严肃而紧张的考试的时候,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名字令我眼前一亮,似曾相识?那样新又那么旧的一个名字。时间的沙粒开始抖动,一点光亮开始浮现,这不正是我的小学同学嘛!真是他吗?三年都未曾见面了,他会来到我的学校吗?他会变成什么样呢?好多未知让我恍然,想要在人群中找到那么一个熟悉的身影,可眼前色彩斑斑斓斓,匆匆忙忙。我终于是没有找到他,两堂考试完了,或许他并不在。我继续抱怨了题目,乏味。忽然!一道橘红色的身影闪过,再抬头,好像……是他!他正和一群男孩推搡着在校园里逛,看他的面容,是旧的。还是那个旧的人。旧的回忆突然如洪波涌起。我该是在三年前和他见过,三年前我们坐在一间陈旧的教室里,他是最爱举手的那一个,我们很少对话,像好像生命里是否存在对方并无所谓,毕业后也就忘记了。多旧的事情啊!可是现在,好像时空错乱了,旧的人来到了一个新的地方,是我生命中新的地方。我忆起我初次来到这校园时,那时,一切是那么新,新的人,新的事,那时,我多么胆怯,我曾迷路,我曾失落,也曾一次次站起,一次次接受从四面八方而来的激情,我知道,我的生命在这里就改变了。我重新审视起这个新的自己来,现在的我,已不在内敛,也褪去了胆怯,我满腔热情,面对生活中的一切事情,我学会了认识世界,像换了一个人。而眼前的他,或许三年里他也经历了很多,变了一个人。他和我一样,学到了一样多的知识,交到了各种各样的朋友,经历了一段丰富多彩的时光,我们竟都已经初三了!我终于明白,原来,往昔岁月里的那些痕迹都已经消失了,成长和改变的不仅仅是我,每个人的生命原来都是一路风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