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4张PPT)统筹方法华罗庚CONTENT目录01文学常识03重点探究02初读感知04文章主旨https://www./情境导入“时间就是金钱”无论是企业生产还是我们学习,都要抓紧时间,把工作完成得又快又好。那么,每天慌忙地工作学习,算不算珍惜时间?每天把一天的时间都塞得满满的,是否就是珍惜时间?NO!NO!NO!把自己每天的时间都安排得有条有理,才是最好的珍惜时间!那么,如何管理自己的时间呢?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如何从小事开始对自己的时间做出统筹规划吧。01文学常识作者简介华罗庚(1910-1985),国际数学大师,中国科学院院士,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安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中国解析数论学派”创始人。他为中国数学的发展作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被誉为“中国现代数学之父”,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美国著名数学家贝特曼著文称:“华罗庚是中国的爱因斯坦,足够成为全世界所有著名科学院的院士”。说明文概说所谓说明文,就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以知识的文章,它通过对实体事物的解说,或对抽象事理的阐释,使人们对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种类、成因、功能、关系或对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演变、异同等有所认识,从而获得相关知识。以说明为主,是区别说明文与其他文体的标志。文体知识说明文分类(一)按说明对象分1. 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通过对具体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质、特点、用途等作客观而准确的说明,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如《南州六月荔枝丹》。2. 事理说明文: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将抽象事理的成因、关系、原理等说清楚,使读者既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明白这个事理“为什么是这样”是其主要目的。如《敬畏自然》。有时在一篇说明文中,介绍事物与阐述事理往往是交错使用的。不管是事物说明文还是事理说明文都要求作者对说明的对象进行真实的介绍,这其中,我们总能感受到文中的科学精神。事物说明文是对事物进行详细介绍的文体形式,而事理说明文是对道理进行详细介绍的文体形式。区别是前者针对事物,后者针对道理。文体知识说明文分类(二)按语言风格分(说明语言的特色、说明语言的生动程度等)1. 平实说明文:平实说明文常常是直截了当地说明对象。不描写,不夸张,没有弦外之音,像数学、物理、生物等教科书。选用平实说明的说明文一般是以解释科学原理,说明制作过程、步骤,或介绍建筑物等为主的文章。适用于说明科学性及条理性较强的说明文,更多的是给读者以理性认识。2. 生动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或科学小品文、知识小品文)。常常用较形象的手法来说明事物,使被说明的事物具有生动性和形象性,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采用生动语言的说明文大多是文艺小品和科普读物,这类文章在讲解知识的同时,又强调文章的生动性。如《南州六月荔枝丹》就属于科学小品文。文体知识说明文分类(三)按说明体系分1. 自然科学说明文所谓自然科学类文章,即科技说明文,主要指研究自然科学及科技发明或发现方面的文章,如环境保护、太空探测、生物进化、人体生理、物质微观探索、植物转基因研究等。如《大自然的语言》。2. 社会科学说明文所谓社会科学类文章,就是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与阐述各种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文章。社会科学方面的发展状况、科研动向和最新科研成果的文章都属于这一类。如《颅脑与肠脑》。文体知识说明文结构说明文的结构一般有两种。(一)总分式这是事物说明文常用的结构形式。1. 总—分,如《苏州园林》(先总体概括,再分说,结尾没有总结性的语言)。2. 总—分—总,如《故宫博物院》(先总体概括,再具体分说,最后再总结)。3. 分—总。(二)递进式这是事理说明文常用的结构形式。各层之间的关系为递进关系,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如《向沙漠进军》。文体知识说明顺序1.时间顺序即按照事理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的说明顺序。2.空间顺序即按事物空间结构的顺序来说明,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整体到局部来加以介绍,这种说明顺序有利于全面说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3.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介绍说明。说明的逻辑顺序,是指依据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确定说明内容先后的。文体知识说明方法举例子(充分具体)列数字(具体准确)打比方(生动形象)分类别(条理清晰)下定义(科学严密)作比较(突出)作诠释(详细)引资料(科学权威/更有趣)摹状貌画图表(使人一目了然,更直观)文体知识02初读感知灌( )水 耽( ) 误效率( )实践( ) 统筹( ) 万事俱( )备不无裨( )益 错综( )复杂字音识记guàndānlǜjiànchóujùbìzōng统筹:统一筹划。就绪:指事情安排妥当。引子:比喻引起正文的话或启发别人发言的话。卑之无甚高论:没有什么高明的理论。这是谦虚的说法。出自《史记·冯唐张释之列传》,原意是:(你的意思)接近现状,不必高谈阔论。卑,接近。之,指代论调。无,同“勿、毋”,不要,不必。临事而迷:事到临头而迷惑,不知所措。词语释义错综复杂:形容头绪繁多,情况复杂。千头万绪:比喻事情的开端,头绪非常多。也形容事情复杂纷乱。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三国时周瑜计划火攻曹操,一切都准备好了,只差东风没有刮起来,不能顺风放火。后泛指样样都准备好了,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俱,全、都。欠,缺。小题大做:比喻把小事当作大事来办,有不值得这样做或有意扩大事态的意思。不无裨益:不是没有益处或多少有些益处。词语释义结构层次本文采用的结构方式:总——分——总统筹方法第一段(1):运用下定义的方法介绍了统筹方法,统领全文。第二段(2-14):介绍统筹方法的原理及应用。第一层(2-8):统筹方法的必要性。第二层(9-11):抓住关键环节。第三层(12-14):合并次要环节。第三段(15-16):总结全文,说明统筹方法的现实作用。03重点探究重点探究1.文章第一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运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安排工作进程”是统筹方法的内涵和本质属性,“数学方法”界定了统筹方法的所属,简明、扼要、准确、科学地说明了什么是统筹方法,使读者对统筹方法的概念有了正确的认识,便于下文的具体说明。2.“如何应用呢?主要是把工序安排好”这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这段话用设问的方法概括指出统筹方法的内涵,对下文说明统筹方法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重点探究3.本文作者举了一个什么样的例子来阐述统筹方法?“烧水泡茶”的生活实例。4.作者举烧水泡茶这样的小事作为例子有什么作用?“烧水泡茶”这样的生活实例只是个引子,但是可以引出在生产管理等方面有用的方法来,强调了统筹方法的应用价值。重点探究5.作者选取了生活中常见的“烧水泡茶”这样的例子来向我们讲解统筹方法应用的效果,为什么运用不同的方法就会有不同的效果呢?洗水壶烧开水洗茶壶洗茶杯拿茶叶泡茶1分钟15分钟1分钟1分钟2分钟只要16分钟搞定!甲重点探究5.作者选取了生活中常见的“烧水泡茶”这样的例子来向我们讲解统筹方法应用的效果,为什么运用不同的方法就会有不同的效果呢?洗水壶烧开水洗茶壶洗茶杯拿茶叶泡茶1分钟15分钟1分钟1分钟2分钟要20分钟搞定!乙重点探究5.作者选取了生活中常见的“烧水泡茶”这样的例子来向我们讲解统筹方法应用的效果,为什么运用不同的方法就会有不同的效果呢?洗茶壶洗茶杯拿茶叶洗水壶烧开水泡茶1分钟1分钟2分钟1分钟15分钟也是20分钟搞定!丙重点探究(1)默读文中所列三种方法。思考: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办法甲最好,因为最省时。(2)为什么办法甲能省时呢?因为办法甲工序安排合理,利用烧开水时间去做其它事情。(3)这三种方法分别是什么结果?甲已烧开水泡好茶;乙在坐等水开泡茶;丙水烧开了,还在忙。重点探究6.课文中配了三幅图表,一、二幅都有文字说明,第三幅却没有文字说明,这几幅图表各表达了什么意思?这三个箭头示意图又称“统筹图”。第一个箭头图,在调查的基础上标出完成一项工程所需的时间和各工序之间的关系,初步说明了统筹方法的原理及应用。第二个箭头图,通过简化把各项有直接关系的工序联系起来,找出主要矛盾线。第三个箭头图,进一步简化、概括为数学公式,应用性更广。在复杂的工序中,难以一一用文字表述,改用数字,简单明了,有利于指挥施工。总之,以图表辅助说明,具有直观形象、清楚醒目的特点,这种说明方法效果很好。重点探究7.作者在文中联系“近代工业的错综复杂的工艺过程”有什么作用?联系“近代工业的错综复杂的工艺过程”,再次说明安排好工序的关键是抓住主要环节,从而进一步说明了统筹方法的应用价值。8.这里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列图表,直观形象地将“烧水泡茶”的各环节之间的关系表现了出来,使读者清楚地看到其中的关键环节是“烧开水”。重点探究9.“从这个图上可以一眼看出,办法甲总共要16分钟(而办法乙、丙需要20分钟)”一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运用了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安排好工序的关键在于抓住主要环节,从而说明了统筹方法的应用价值。语言赏析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特点,体会下面句中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1)如何应用呢?主要是把工序安排好。“主要”修饰“把工序安排好”,说明了工序在统筹方法应用过程中的重要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同时,洗茶壶茶杯、拿茶叶总共不过4分钟,大可利用“等水开”的时间来做。“不过”限制“4分钟”,表示洗茶壶茶杯、拿茶叶的时间之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语言赏析(3)本文的语言除了严密准确以外,还具有通俗活泼的特点,请简要分析一下。本文作者巧妙地避开了高深的专业语言,采用了通俗易懂、活泼生动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统筹方法的概念及应用。如作者在第一次分析办法乙和办法丙时用“窝了工”来说明这两种办法的工序调配不当。“有如走路要用两条腿走,吃饭要一口一口吃”,用简单通俗的语言引发读者思考。文章中还大量运用了成语、俗语、文言等,“卑之无甚高论”“错综复杂”“千头万绪”“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等词语,既说明了统筹方法在其他方面的广泛应用,也增添了文章的活泼生动性。小结:本文修饰、限制的词语准确、严密,使说明的内容更具科学性。04文章主旨学习物理的方法文章主旨本文通过列举三次烧水泡茶的例子,通俗易懂地说明了什么是统筹方法,说明了统筹方法广泛的应用价值。结构层次第一部分(1):运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介绍什么是统筹方法,总领全文。第二部分(2-14),介绍统筹方法的原理及应用。第一层(2-8):由“烧水泡茶”这样的生活实例引出在生产管理等方面有用的方法。第二层(9-14):由“抓烧开水”这个环节引出在近代工业管理中要抓住主要环节、主要矛盾,统筹方法在近代工业管理中的应用。第三部分(15):总结说明统筹方法在其他领域也是大有裨益的。拓展延伸小张的爸爸晚上要带小张去看演唱会,但演唱会晚上6点开始,小张一家必须提早出门,否则就不能带上小张一起去看演唱会了。小张每天放学后5点到家,到家后他要做这样几件事情:①做作业(30分钟)②把米饭煮上(40分钟)③收晾晒的衣服(8分钟)④洗碗(4分钟)⑤整理书桌(2分钟)小张最快能在几点做完这些事情?请你给小张出个主意。拓展延伸把米饭煮上(40分钟)→洗碗(4分钟)→44分钟↑收晾晒的衣服(8分钟)↑做作业(30分钟)↑整理书桌(2分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