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节 黄土高原一、新课导入知道黄土高原在我国地图的方位位置。学习目标1.描述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地形特征,明确其在我国的区域位置。(区域认知)2.知道黄土高原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土壤、植被等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如气候对植被的影响,地形与水土流失的关系等。(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三、学习过程子目目录:一. 沟壑从横的黄土高原位置和范围形成原因黄土地貌气候子目目录:二. 综合治理让黄土高原披绿治理措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子目目录:三. 别样的黄土地域文化别样的黄土地域文化促进了黄土高原旅游业的发展 。 无论是自然旅游资源还是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都离不开黄土高原这一载体 。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旅游业的发展必须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以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堂上,学生对黄土高原独特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表现出浓厚兴趣,积极回答问题。但在分析复杂的地理问题,如综合探讨水土流失成因及治理措施时,部分学生思维不够活跃,暴露出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针对这些问题,后续教学中,我会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增加案例分析,结合实际生活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地理问题,强化核心素养培养。改进教学方法,更多采用问题导向教学法,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合理分组,引导小组深度讨论,提升学生参与度。同时,加强课后辅导,关注学习困难学生,帮助他们巩固知识,提升能力。(共20张PPT)第7章 认识中国的区域第三节 黄土高原中图版新课导入位于我国中部内陆地区黄土高原学习目标1.描述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地形特征,明确其在我国的区域位置。(区域认知)2.知道黄土高原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土壤、植被等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如气候对植被的影响,地形与水土流失的关系等。(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一. 沟壑从横的黄土高原1.位置和范围秦 岭太行山脉乌鞘岭城长古东起 ,西到 ,北起 ,南至 。太行山脉乌鞘(shao)岭古长城秦岭一. 沟壑从横的黄土高原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河南黄土高原主要涵盖的省份有 、 、河 南、宁夏、甘肃、青海。山西陕西一. 沟壑从横的黄土高原黄土剖面图黄土高原平均海拔1000~2000米,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覆盖区。黄土覆盖厚度大多在100米以上,最大厚度可达200多米。一. 沟壑从横的黄土高原2.形成原因风成说一. 沟壑从横的黄土高原3.黄土地貌千沟万壑,支离破碎面积较大,顶部平坦黄土塬(yuán)黄土墚(liánɡ)条状延伸,顶部宽度不大黄土峁(mǎo)呈圆形或椭圆形的孤立黄土丘一. 沟壑从横的黄土高原3.黄土地貌黄土广布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据统计, 2021 年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面积约占黄土高原总面积的 36% ,约占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的 8%。一. 沟壑从横的黄土高原4.气候气候类型:气候特征: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降水集中在夏季,多暴雨一. 沟壑从横的黄土高原问题:导致黄土高原水土的原因有哪些 植被稀疏地表裸露缺少植被保护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土质疏松,多孔隙易溶于水二. 综合治理让黄土高原披绿1.治理措施①治坡植树种草退耕还草退耕还林②缓坡:上面修建水平梯田梯田作用:改变坡面水流线路,降低水流速度,促进泥沙就地沉积。二. 综合治理让黄土高原披绿1.治理措施③治沟修建淤地坝拦蓄泥沙淤地种植④过兴修水利设施,应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种植耐早作物和培育抗旱品种等措施二. 综合治理让黄土高原披绿2.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优化产业结构3加强同外界的交流与合作4退耕还林还草12积极发展当地的特色经济三. 别样的黄土地域文化窑洞是我国黄土高原上最为常见的传统民居形式。黄土高原森林资源匮乏,难以提供建筑术材,但是黄土高原的士层深厚,土壤结构紧密,直立性好,竖直方向承压能力强,不易胡塌,因此窑洞成为当地的特色建筑。三. 别样的黄土地域文化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旅游业的发展必须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以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课堂小结黄土高原一、沟壑从横的黄土高原二、综合治理让黄土高原披绿三、别样的黄土地域文化位置和范围形成原因黄土地貌气候随堂习题1.黄土高原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A. 温带季风气候 B. 温带大陆性气候C. 温带大陆性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 D. 亚热带季风气候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生态恶性循环的根本原因是( )A. 农业历史悠久,可耕地垦殖殆尽 B. 人口增长快,工业发达C. 耕作技术和方式落后,作物品种少 D. 滥垦乱伐,破坏地表植被CD随堂习题3.目前,黄土高原最严重的环境问题是( )A. 酸雨污染 B. 土地荒漠化 C. 水污染 D. 水土流失4.黄土高原分布区没有涉及到的省区是( )A. 山西 B. 甘肃 C. 河北 D. 宁夏D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三节 《黄土高原》教案.doc 第三节 黄土高原.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