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四川省 (课件21张+教案)-2024-2025学年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2 四川省 (课件21张+教案)-2024-2025学年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

资源简介

第二节 四川省
一、新课导入
通过动态地图逐步呈现地势的起伏变化,直观地展示了川西高原山地的高耸与四川盆地的低平,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原本抽象的地理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学生的课堂专注度明显提高。
学习目标
1.对四川省自然环境(如地形、气候、河流等)与人类活动(农业、工业、城市分布等)相互关系的学习,使学生理解人类与地理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
2.组织学生调查家乡与四川省相关的饮食文化(如川菜在本地的流行情况)、旅游资源(当地旅行社推出的四川旅游线路)等,让学生将所学地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地理实践能力)
三、学习过程
子目目录:一. 川西高原山地和四川盆地
基本概况
地形地势
气候类型
主要自然灾害
生态环境保护
子目目录:二. 西部强省
经济
交通
东西差距
子目目录:三. 城乡分布与变化
城乡分布
城乡融合发展
子目目录:四. 独特的地域文化
麻辣可口的川菜、物美价廉的特色小吃、唱腔优美的川剧、诙谐幽默的四川话、历史悠久的古镇民居、温馨宜人的茶馆、独具魅力的民族风情等,都是四川省独特地域文化的真实写照。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过度依赖课件的预设流程,缺乏灵活性和应变能力。当学生提出一些超出课件内容的问题时,不能及时调整教学思路,进行有效的引导和拓展。例如,在讲解四川的自然灾害时,学生提到了当地的地震预警系统,由于课件中没有相关内容,我未能进行深入讲解,错失了一次拓展学生知识的机会。(共21张PPT)
第7章 认识中国的区域
第二节 四川省
中图版
学习目标
1.对四川省自然环境(如地形、气候、河流等)与人类活动(农业、工业、城市分布等)相互关系的学习,使学生理解人类与地理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
2.组织学生调查家乡与四川省相关的饮食文化(如川菜在本地的流行情况)、旅游资源(当地旅行社推出的四川旅游线路)等,让学生将所学地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地理实践能力)
一. 川西高原山地和四川盆地
1.基本概况
地处我国西南腹地,位于长江上游地区。
全省总面积48.6万平方千米,居全国第五位。
2022年末常住人口达8 374万,居全国第五位。
一. 川西高原山地和四川盆地
2.地形地势
西部的川西高原山地
东部的四川盆地
地势西高东低
四川省沿北纬30°线地形剖面
西



四川省地形
四川省地形
一. 川西高原山地和四川盆地
→①川西高原山地
四川省西北部平均海拔3500米左右、水草丰美的高原
四川省西南部山高谷深、森林广布的山地
一. 川西高原山地和四川盆地
→②四川盆地
位于四川省东部及重庆市西部,是我国四大盆地之一,平均海拔500米左右。
四川省地形
丘陵
中部
成都平原
西部
低山丘陵
东部
地势低平
占盆地总面积的62%
东北-西南走向
一. 川西高原山地和四川盆地
问题:天气影响人们的穿着 。 "十一"黄金周期间,小华和小兰两位同学在四川省旅游,根据两人的着装情况分析他们的旅游地点分别是甲、乙(见图 A) 中的哪一个,并根据所学的地形、气候等方面的知识,分析同一季节两人着装不同的原因。
小华应在甲地。甲地为川西高原,海拔高,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气候寒冷。小兰应在四川盆地内的乙地,盆地地势低,四周山脉阻挡冷空气,热量不易散失,气温较高。地形与气候差异使得同一季节两地气温悬殊,两人着装不同。
一. 川西高原山地和四川盆地
3.气候类型
中国主要气候类型
高原、高山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长冬无夏,
春秋相连,
降水量少而集中。
冬暖夏热,
降水丰沛,
冬春多雾。
四川盆地
“天府之国”
1. 读图F,在图上描绘出0℃等温线,读图G,在图上描绘出22℃等温线,填写表H。
2. 读图I,在图上描绘出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并说出四川省年降水量的地区分布特点。
3. 结合以前所学知识,说出四川省位于哪两个干湿区,并根据地形、降水特点,分析四川省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一. 川西高原山地和四川盆地
问题:
西北较冷、西南温和
温和
西北凉爽、西南高温
高温
中国的干湿地区
半湿润地区
湿润地区
一. 川西高原山地和四川盆地
800毫米
年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
年降水量较丰富
四川省地跨我国地势的第 一、 二级阶梯,地势西高东低 。 四川省河流众多,大部分河流自西北向东南流淌,在四川盆地南部或东部汇入长江。
一. 川西高原山地和四川盆地
4.主要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是四川省社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
一. 川西高原山地和四川盆地
5.生态环境保护
西部高原山地生态脆弱。四川省地处长江上游,生态环境保护十分重要。
(1)生态问题
(2)保护措施
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并且注重退耕还林和退牧还草。
(3)实施成效
城乡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都得到了较大改善 。
二. 西部强省
1.经济
四川省是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强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肉类和禽类生产基地。四川省工业门类齐全,优势产品多 。
二. 西部强省
2.交通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如今,四川省已形成铁路 、 公路 、水运 、 航空相结合的现代化立体交通运输体系。
西部大开发以来,四川省的交通状况得到了极大改善。
二. 西部强省
3.东西差距
落后
发达
在 工业、农业 、 科技 、 教育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距 。
加大成都市对周围地区的辐射带动力,增强区域联系,发展区域特色产业以逐渐缩小地区差距 ,是四川省今后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
气候温暖湿润,水网稠密,土壤肥沃、物产丰富,交通便利
气候寒冷,长冬无夏,地形崎岖,交通不便
三.城乡分布与变化
1.城乡分布
受地形因素影响,城市布局东多西少。
四川省城镇化发展速度较快,大量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城市规模迅速扩展。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探索乡村振兴“共享田园”模式。
郫都区棋田村水坝农场
三.城乡分布与变化
2.城乡融合发展
"共享田园"促进城市消费者向乡村生产者转变,城里人将会带来城市生活方式、培塑现代文明,还能参与村庄事务,提升农村治理水平。
四.独特的地域文化
麻辣可口的川菜、物美价廉的特色小吃、唱腔优美的川剧、诙谐幽默的四川话、历史悠久的古镇民居、温馨宜人的茶馆、独具魅力的民族风情等,都是四川省独特地域文化的真实写照。
课堂小结
四川省
一、川西高原山地和四川盆地
二、西部强省
三、城乡分布与变化
四、独特的地域文化
基本概况
主要自然灾害
地形地势
气候类型
生态环境保护
经济
交通
东西差距
随堂习题
1.四川省的地势特征是( )
A. 东高西低 B. 西高东低
C. 南高北低 D. 北高南低
2.四川省东部的主要地形是( )
A. 高原 B. 平原 C. 丘陵 D. 盆地
B
D
随堂习题
3.都江堰水利工程主要控制的是哪条河流的水患( )
A. 长江 B. 嘉陵江 C. 岷江 D. 大渡河
4.四川省西部主要的气候类型是( )
A. 亚热带季风气候 B. 温带季风气候
C. 高原高山气候 D. 热带季风气候
C
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