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 珠江三角洲地区 (共2课时课件53张+教案)2024-2025学年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5 珠江三角洲地区 (共2课时课件53张+教案)2024-2025学年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

资源简介

(共31张PPT)
第7章 认识中国的区域
第五节 珠江三角洲地区
中图版
第2课时 香港和澳门 区域联系与协调发展
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香港和澳门的地理位置、范围,分析其自然和人文环境,提高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区域认知)
2.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了解香港和澳门与祖国内地的联系,了解粤港澳大湾区蓬勃发展的态势,深刻体会祖国强大对于港澳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人地协调观)
三. 香港和澳门
五颗星
花蕊上的五颗星象征着香港同胞心中热爱祖国。
红旗、紫荆花
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区徽
红白两色
体现“一国两制”的精神。
区旗
区徽
红旗代表祖国,紫荆花代表香港,寓意着香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祖国的怀抱中兴旺发达。
三. 香港和澳门
五颗星
象征着祖国的统一,表明澳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莲花
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区徽
大桥、海水、绿色
大桥和海水反映澳门的自然环境;绿色象征着充满生机的祖国 。
区旗
区徽
莲花是澳门居民钟爱的花种,三朵莲花代表着澳门特别行政区的三个组成部分:澳门半岛、氹仔岛、路环岛。
三. 香港和澳门
1.香港和澳门共同点
香港和澳门是我国的特别行政区,扼守于珠江口东、西两侧。香港和澳门地狭人稠,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两地地理位置优越,都属于自由贸易港。第三产业发达。
三. 香港和澳门
2.位置与范围——香港
香港由香港岛、九龙和新界三部分及其周围200多个岛屿组成。
香港位于珠江口东侧,
与深圳市相连。
位于低纬度。
南临南海。
香港特别行政区
三. 香港和澳门
2.位置与范围——澳门
澳门由澳门半岛、氹仔岛和路环岛组成。
澳门位于珠江口西侧,
与珠海市相连。
位于低纬度。
南临南海。
澳门特别行政区
三. 香港和澳门
3.面积和人口
香港陆地面积为1 114平方千米,人口约747万(2020年)。
澳门陆地面积约33平方千米(2020年),人口约68万(2020年)。
香港 澳门 北京 中国 世界
人口密度 (人/km2) 1 303 147 60
地狭人稠
6 706
20 606
问题1:香港和澳门如何解决空间不足的问题?
三. 香港和澳门
①香港的城市建设——上天:建设高层建筑
香港中环
和合大厦
维多利亚港
问题1:香港和澳门如何解决空间不足的问题?
三. 香港和澳门
②香港的城市建设——下海:填海造陆
东涌地域开拓工程
西九龙填海工程
问题1:香港和澳门如何解决空间不足的问题?
三. 香港和澳门
澳门:填海造陆
澳门陆地面积的扩展
三. 香港和澳门
4.自然环境
 (1)地形
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地形
 
香港地形以低山和丘陵为主。
澳门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
三. 香港和澳门
4.自然环境
 (2)气候
中国气候类型分布
亚热带季风气候
香港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
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少雨。
三. 香港和澳门
5.人文环境
 (1)文化
 中西合璧、多元包容的文化,根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有着浓郁中国春节气氛的香港街巷
具有东南沿海特色的澳门妈祖阁
三. 香港和澳门
5.人文环境
国际金融中心
国际贸易中心
国际信息服务中心
国际航运中心
香港是联通祖国内地与世界的金融门户、贸易门户、航运门户、信息门户。
 (2)经济
香港
三. 香港和澳门
——香港与祖国的密切联系
珠江三角洲地区利用土地、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优势,进行产品的加工、制造和装配,扮演“厂”的角色。
香港利用海外贸易窗口优势,承接海外订单,从事样品制造和开发新产品、新工艺,供应原材料、元器件,控制产品质量,进行市场推广和对外销售。扮演“店”的角色。
香港和祖国内地是彼此主要的贸易伙伴。
2020 年香港进出口商品的地区构成
三. 香港和澳门
三. 香港和澳门
香港正在积极打造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区域知识产权贸易中心和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
香港创新科技园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
三. 香港和澳门
5.人文环境
 (2)经济
② 澳门
  澳门是一个开放的外向型经济体,主要发展旅游业和会展业等服务业,是世界的旅游休闲中心。
大三巴牌坊
澳门旅游塔
三. 香港和澳门
  澳门正在加快促进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大力发展现代金融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积极参与构建国家发展新格局。
四. 区域联系与协同发展
香港和澳门与祖国内地唇齿相依,两地居民日常生活中的肉、蛋、奶、蔬菜、水果等各种副产品,甚至大部分淡水都来自祖国内地。
改革开放以来,港澳与祖国内地,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其他地区在经济上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祖国内地
香港和澳门



蔬菜
水果
淡水
1.区域联系
四. 区域联系与协同发展
2.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
 (1)目的
为了深化内地与香港、澳门的合作,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我国启动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四. 区域联系与协同发展
2.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
 (2)组成
总面积5.6万平方千米,2022年末总人口约8 630.11万人。
四. 区域联系与协同发展
2.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
 (3)地位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是我国建设世界级城市群体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
四. 区域联系与协同发展
2.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
 (4)特征
粤港澳大湾区的各城市功能互补,相互协作,共同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四. 区域联系与协同发展
2.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
 (5)措施
港区融合,交通先行,粤港澳大湾区正在兴建“1小时经济圈”。
总投资:1000亿元以上
开工时间:2009年12月15日
通车时间:2018年10月24日
中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项目
港珠澳大桥
课堂小结
珠江三角洲地区
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区域经济发展特色
香港和澳门
面积和人口
自然环境
人文环境
区域联系与协同发展
区域联系
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
香港和澳门共同点
位置和范围
随堂习题
港珠澳大桥是特大型桥梁隧道结合工程,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于2018年10月24日正式通车。读“粤港澳地区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港珠澳大桥的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
A.连接了位于珠江口西侧的香港和东侧的澳门、珠海
B.使香港作为制造业基地的优势更为突出
C.港珠澳大桥的建成加强了粤港澳区域间的经济合作
D.解决了香港、澳门人多地狭的问题
2.香港与祖国内地的经济合作中,香港具有的优势是( )
A.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B.资金技术先进的管理经验
C.丰富的自然资源
D.地域广阔,地价低廉
C
B
随堂习题
3.澳门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是( )
A.金融业 B.信息服务业
C.制造业 D.博彩旅游业
4.有关香港和澳门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背靠祖国大陆,直接面临大西洋,地理位置优越
B.地处祖国大陆的东南端,分别位于珠江口东、西两侧
C.位于北回归线以北,终年高温多雨,气候条件好
D.地处中国西南端,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相邻
D
B(共22张PPT)
第7章 认识中国的区域
第五节 珠江三角洲地区
中图版
第1课时 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区域经济发展特色
新课导入
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特征,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区域认知)
2.运用相关资料,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特色,加深对该地区经济发展特色的理解,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综合思维)
一. 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1.纬度位置
北回归线
北回归线从北部穿过
亚热带(热量充足)
一. 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2.海陆位置
广东省南部,南临南海。
海运便利,海洋资源丰富;
降水丰沛
珠江三角洲
南海
一. 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3.相对位置
毗邻港澳,与东南亚隔海相望。
通过港澳与海外特有经济联系,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珠江三角洲
东 南 亚
一. 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4.地形地势与河流
地形:
地势:
河流:






西

西

以平原为主
低平
西江、东江、北江、珠江
一. 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5.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温和少雨
商品粮和热带水果生产基地
一. 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问题1:简要叙述珠江三角洲的外向型经济(引进来,走出去)
引进来:资金、技术、设备、管理经验
创办加工制造企业:劳动力密集型
走出去:通过港澳贸易渠道,出口到世界各地
一. 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珠江三角洲地区,毗邻港澳,南临南海,与东南亚隔海相望,水路、铁路、公路、河运便利。
这里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具有对外开放的历史传统。
改革开放初,国家设立深圳、珠海经济特区。1985年,珠江三角洲地区被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华侨的故乡。改革开放后,广大华侨、华人为祖国献计献策,向家乡投资办厂、捐资助学等。
1
2
3
4
问题2: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有利条件?
一. 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④富裕的侨乡,有利于吸引资金。
⑤劳动力丰富且廉价。
②交通便利。
①地理位置优越(紧靠港澳,临近东南亚)。
③国家政策扶持
问题3: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工业的条件有什么不足之处?当地是如何解决的?
措施:
利用便利交通调入、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着重发展轻工业,兴修核电站等。
不利:矿产、能源不足。
一. 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二. 区域经济发展特色
发挥政策优势和侨乡优势,引进资金、技术、设备等,建立起一大批需要大量劳动力的生活消费品加工市场。
服装
食品
家用电器
(1)1979—1990年
1.发展历程
二. 区域经济发展特色
珠江三角洲地区轻工业和对外贸易发达,是我国著名的加工制造和出口基地。
二. 区域经济发展特色
1.发展历程
(2)20世纪90年代后
抓住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和发达国家产业调整,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外向型经济。
二. 区域经济发展特色
1984年珠江三角洲城镇分布图
2010年珠江三角洲城镇分布图
随着经济的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量乡村转变为城镇。
二. 区域经济发展特色
(3)近年来
1.发展历程
珠江三角洲制造业迁移示意图
珠江三角洲地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内地。
大力发展以高新技术为主的产业。
二. 区域经济发展特色
电子信息、电气机械、石油化工、医药和汽车等产业已经成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支柱产业。
医药
汽车
电子信息
二. 区域经济发展特色
2.数字经济
珠江三角洲地区紧抓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
二. 区域经济发展特色
服装加工
计算机加工
电子信息
汽车装备
改革开放以来
近年来
劳动密集型产业
智力密集型产业
产业升级
课堂小结
珠江三角洲地区
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地理位置
自然条件
农业产业结构变化
区域经济发展特色
发展历程
数字经济
随堂习题
1.下列关于珠江三角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 B.地形以山地为主
C.由珠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 D.属热带季风气候
2.珠江三角洲地区相对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优势是( )
A.交通便利 B.劳动力丰富 C.矿产丰富 D.毗邻港澳
3.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
A.外向型经济 B.以重工业为主
C.以农产品加工为主 D.“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
C
B
A《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区域经济发展特色》教案
一、新课导入
从视频资源导入,初步认识珠三角的地理位置和基本特点。
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特征,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区域认知)
2.运用相关资料,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特色,加深对该地区经济发展特色的理解,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综合思维)
三、学习过程
子目目录:一. 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相对位置
地形地势与河流
气候
子目目录:二. 区域经济发展特色
发展历程
数字经济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掌握了基本的分析方法。但仍有部分学生在复杂案例分析时存在困难,反映出教学深度和巩固练习还需加强。
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和
自然条件
自然条件
农业产业结构变化
珠江三角洲地区
发展历程
区域经济发展特色
数字经济《香港和澳门 区域联系与协调发展》教案
一、新课导入
导入香港和澳门的景点视频,吸引注意点。
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香港和澳门的地理位置、范围,分析其自然和人文环境,提高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区域认知)
2.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了解香港和澳门与祖国内地的联系,了解粤港澳大湾区蓬勃发展的态势,深刻体会祖国强大对于港澳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人地协调观)
三、学习过程
子目目录:三. 香港和澳门
子目目录:四. 区域联系与协同发展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增加针对性练习,强化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完善小组讨论的组织引导,提前明确讨论规则和要求。关注全体学生,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鼓励每个学生参与。同时,更加精准地把控课堂时间,合理分配各教学环节时长,提升教学质量。
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区域经济发展特色
香港和澳门共同点
位置和范围
珠江三角洲地区
香港和澳门
面积和人口
自然环境
人文环境
区域联系与
区域联系
协同发展
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