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届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育才高级中学高三下学期核心模拟预测地理注意事项:1.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已投用13年的我国国内首个跨省异地城市航站楼——上海机场昆山城市航站楼,2024年7月10日迎来其优化升级后的正式启用。异地城市航站楼,是指建在与航空服务所能辐射到的周边城市的航站楼。旅客在异地城市航站楼办理完登机手续后,乘坐机场的专门大已,从航站楼所在城市直接到机场登机。据此完成1~3题。1.建设异地城市航站楼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机场的( )A.占地面积 B.安全水平 C.运营效率 D.等级排名2.上海机场首个跨省异地城市航站楼落户昆山,关键在于昆山( )A.城镇化水平高,高精尖产业多 B.地理位置优,经济发展快C.居民生活水平高、环境质量优 D.农业发达,土地租金较低3.下列城市在其周边城市建设异地城市航站楼最多的最可能是( )A.北京 B.天津 C.杭州 D.深圳肯尼亚位于非洲东部,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由海岸平原向中央高原爬升,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辐射非洲地区的重要门户,肯尼亚人口年均增速高达3.18%,是非洲人口扩张最快的地区之一。右图示意肯尼亚主要成市分布。相关研究显示,肯尼亚的人口重心出现在内罗毕特区西北部约110km处,近20年间人口重心出现持续西移的趋势。据此完成4~6题。4.肯尼亚人口年均增速高达3.18%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发展相对稳定 B.内外交通联系不便C.气候温暖宜人 D.人口基数较大5.肯尼亚主要城市的分布状况是( )A.东部密集、西部稀疏 B.平原密集、高原稀疏C.南部密集、北部稀疏 D.与人口密度关联性小6.近20年间肯尼亚人口重心出现持续西移的趋势,表明( )A.内罗毕城市首位度提升 B.区域发展差距变小C.西部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D.西部地区辐射增强“干沙滩”闽宁村,位于根川市南部、贺兰山东麓,是福建对口帮扶宁夏的移民示范点。2001年起,当地开始种植酿酒葡萄。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当地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达7.5万亩,形成了以葡萄种植、酿酒为主的产业格局,成功建立和发展了集生产、加工、销售、休闲为一体的葡萄酒产业链,昔日“干沙滩”闽宁村交为“金沙滩”闽宁镇。右图示意闵宁地理位置。据此完成7~9题。7.福建对口帮扶宁夏的主要目的是( )A.促进经济协同发展 B.提高资源开采的水平C.缓解福建就业压力 D.减少区域间人口流动8.闽宁种植葡萄的主要优势是( )A.距消费市场近 B.灌溉水源较充足C.肥沃的红壤多 D.不受冬季风影响9.“干沙滩”闽宁村变为“金沙滩”闽宁镇,主要得益于( )A.基础设施完善 B.生态环境改善C.立足资源禀赋 D.承接产业转移陆架边缘海(位于大陆和大洋之间的过渡区域)是陆海相互作用和能量交换的主要区域,也是海洋与人类生产生活最密切的地带,受人类活动、河流径流和气候等因素影响显著。中国陆架边缘海环流流系复杂、变化显著、各种尺度运动相耦合,通过黑潮与大洋密切关联。下图示意某季节中国陆架边缘海环流。据此完成10~12题。10.图示季节中国陆架边缘海表层海水温度( )①东高西低 ②东低西高 ③南高北低 ④北高南低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1.与黑潮形成关联性最小的是A.陆地形状 B.东北信风 C.地转偏向力 D.赤道低压12.受黑潮影响,( )A.台湾岛西部降水较东部多 B.九州岛西南部海域盐度降低C.冬季青岛与东京温差较小 D.朝鲜半岛西部渔业资源丰富官亭盆地(如图1所示)位于青藏高原东麓与黄土高原西部的过渡地带,盆地西北部为拉脊山,南部被积石山包围,是一个群山环绕的山间盆地,海拔极高。黄河自西向东穿过官亭盆地,沿河发育有三级河流阶地,如图2所示。据此完成13~15题。13.官亭盆地( )A.降水变率小 B.支流沟谷众多C.灾害事件少 D.地貌形态单一14.据图中信息推测可知,黄河官亭盆地段( )A.砾石层可以作为判断河流阶地的标志 B.北岸受流水侵蚀作用更强C.形成年代越晚的河流阶地黄土层越厚 D.南岸河漫滩发育条件较好15.T1~T2阶地间海拔高差小,可能是T1~T2阶地形成期间( )A.河流下切作用强 B.气候大致呈暖湿化C.地壳抬升速度慢 D.不受外力作用影响二、非选择题:共55分。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9分)磷石膏是磷化肥工业的副产物,含有多种矿物质,我国每年约能生产8000万吨磷石膏。磷石膏是一种有效的盐碱地改良剂,能够快速脱盐脱碱,适宜用于改良盐碱土。江苏滨海盐碱地约66.22万公顷,含盐量较高,大多未开发利用。江苏如东采用磷石膏对滨海盐碱地进行改良,并通过田间试验设计对比改良效果。下表示意8种田间试验设计,下图示意8种田间试验设计下的小麦产量。(1)从土壤性状方面,说明盐碱土种植作物存在的问题。(6分)(2)指出改良效果最好的方案,并说明该方案对盐碱土的主要作用。(7分)(3)推测改6方案下小麦产量不高的原因。(6分)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莱茵河是西欧第一大河,全长1320km,流经瑞士、列支敦士登、奥地利、法国、德国和荷兰等国家,在鹿特丹汇入北海,是世界上管理得最好的一条河,也是世界上人与河流关系处理得最成功的一条河。然而,莱茵河并不是一直这样好,曾经也被称为“欧洲的下水道”。图1示意莱茵河流域,图2示意莱茵河两百年治理历程。(1)传统河道整治阶段主要是对莱茵河进行裁弯取直,指出该措施的主要目的。(4分)(2)分析20世纪中叶莱茵河水污染加剧的原因。(4分)(3)简述莱茵河流域治理对我国江河流域治理的借鉴意义。(8分)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石冰川是一种冰缘地貌类型,具有长舌状的外形,边坡陇峭,前缘呈阶状。石冰川表面有岩屑覆益,保温隔热作用较强。青藏高原分布着数量众多的石冰川,其水体积当量占全球石冰川总水体积当量(约620亿吨)的31.4%,是青藏高原重要的固态水资源。近年来,随着气候变暖,石冰川成为冰冻圈重要的致灾因子之一。下图示意石冰川内部构造。(1)简述石冰川的形成过程,并指出石冰川组成碎屑物的特征。(8分)(2)说明数量众多的石冰川对青藏高原的有利影响。(6分)(3)分析在气候变暖背景下,石冰川变化可能对青藏高原地区产生的危害。(6分)地理参考答案1.C2.B3.D4.A5.C6.D7.A8.B9.C10.A11.D12.D13.B14.A15.C16.(1)含盐量高,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有机质含量低,养分少、肥力差,植株长势差;含水量低,会导致植物水分供应不足;易板结,透气性差,限制了作物根系的扩展和营养吸收等。(每条2分,答对3条得6分,共6分,其他合理答案亦可酌情给分)(2)改3。(3分)主要作用:脱盐脱碱;疏松土壤,改善土壤水气条件;增加土壤有机质等。(每条2分,答对2条得4分,共4分,其他合理答案亦可酌情给分)(3)施用磷石膏量大,土壤中磷含量过多,抑制了小麦的正常生长;少量重金属物质(铀、镉、铅等)进入土壤,对小麦生长产生负面影响;土壤酸碱度失衡(pH值下降),不利于小麦正常生长等。(每条3分,答对2条得6分,共6分,其他合理答案亦可酌情给分)17.(1)保护莱茵河河畔的居民免受洪水侵袭;改善河道通航条件;改造冲积地为农业用地等。(每条2分,答对2条得4分,共4分,其他合理答案亦可酌情给分)(2)大量工业区沿河分布,工业废水排放量大;流域内人口激增,生活污水大量排放;莱茵河航运频繁,油污污染加剧等。(每条2分,答对2条得4分,共4分,其他合理答案亦可酌情给分)(3)将全流域作为一个整体,全流域综合治理;成立统一协调管理的机构,协调统筹沿岸各地区的治理措施;编制流域治理行动计划,分阶段、定期检查治理效果;通过立法,加强对流域的保护;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河流生态修复的公众参与度;建立监测站,采用先进的监测手段对河水进行监控,及时发现和治理水污染等。(每条2分,答对4条得8分,共8分,其他合理答案亦可酌情给分)18.(1)形成过程:(寒冻)风化强烈,冰川被风化、崩落的岩石碎屑物覆盖,形成冰岩混合体,在重力和冻融作用下沿山谷或坡面向下缓慢蠕动,形成石冰川。(合理即可,4分)特征:碎屑物组成大小杂乱,分选性差;磨圆度差,棱角分明;无层理性等。(每条2分,答对2条得4分,共4分,其他合理答案亦可酌情给分)(2)为青藏高原储存固态水资源,维系“亚洲水塔”水环境安全;是青藏高原水圈的重要组成,促进区域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维持区域物质和能量动态平衡;可延缓内部冰川和地下冻土融化,提高青藏高原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等。(每条3分,答对2条得6分,共6分,其他合理答案亦可酌情给分)(3)气温升高,石冰川沿山谷或坡面滑动加快,导致垮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内部冰物质融化,加快冰川消失,导致水资源减少;石冰川减少,地面增温加快,蒸发增强,气候变得干旱;石冰川消融导致生物生存环境发生改变,生物多样性减少等。(每条2分,答对3条得6分,共6分,其他合理答案亦可酌情给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