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4张PPT)《奥林匹克宪章》中的“基本原则”部分指出,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是:通过没有任何歧视、具有奥林匹克精神——以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精神相互理解的体育活动来教育青年,从而为建立一个和平的更美好的世界做出贡献。可高度概括为“和平、友谊、进步”。今天,我们就走进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的在“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上的演讲。导入16 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 思想光芒顾拜旦12内容:结合奥林匹克运动复兴的历史和演讲的时代背景,把握演讲内容。阅读目标思路、内涵:梳理演讲的思路,理解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重点3语言:感受演讲语言庄重典雅的风格,体会本文站位高、格局大的特点。难点学习目标写作结构:学习文章层次清晰、结构完整的写法。写作目标体会作者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弘扬与追求,做一个积极向上、勇于拼搏、追求卓越的人。立德树人顾拜旦(1863—1937),法国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创始人,被誉为“奥林匹克之父”。作品有《体育颂》《竞技运动教与学》等。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源于古希腊的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在古奥运会停办约一千五百年后复兴起来的。古奥运会在公元4 世纪末废止,举办古奥运会的圣地奥林匹亚也因战乱和地震成为一片废墟。19 世纪末,法国教育家、社会活动家顾拜旦在国际交往日益密切、奥林匹亚遗址考古的重大发现等诸多有利条件下,积极推动奥运会的复兴。1894 年,在顾拜旦的积极倡导下,国际体育运动代表大会在巴黎召开,通过了《复兴奥林匹克运动》的决议。两年后,现代意义上的第一届奥运会在希腊雅典召开。现代奥运会计划每四年举办一届,1916 年本应在德国柏林举行第六届奥运会,却因第一次世界大战而停办。1919 年4 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仅5 个月,顾拜旦出席了在瑞士洛桑举行的国际奥委会全体委员会,发表了题为《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 周年》的演讲,阐述了奥林匹克运动的精神内涵。演讲词的特点1. 针对性。撰写演讲词,要考虑听众的需要,演讲的题目应与现实紧密结合,所提出的问题应是听众所关注的事情,所讲内容的深浅也应符合听众的接受水平。同时,演讲又要注意环境气氛,既要注意当时的时代气氛,又要了解演讲的具体场合。2. 鲜明性。演讲的内容不能只是客观地叙述事情,演讲者还必须表明自己的主张,阐明自己的见解。3. 条理性。要使演讲的内容易被听众听清、听懂,就要条理清楚,层次分明。4. 通俗性。演讲的语言应该通俗易懂、明白晓畅。5. 适当的感彩。演讲既要有冷静的分析,即晓之以理,又要有诚挚热烈的感情,即动之以情,这样才能使所讲内容既有说服力,又有鼓动性。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是什么?顾拜旦是如何阐述奥林匹克精神的教育意义的?作者对奥林匹克运动怀有怎样的美好憧憬?奥林匹克运动与一般的体育运动有什么区别?2134带着问题读课文关键词:勇于拼搏、追求卓越第一部分(①):简要说明奥林匹克运动5 年来的发展情况。第二部分(②—④):阐述奥林匹克精神的两个重要内涵——平和、自信,并点明奥林匹克运动与一般体育运动的区别。第三部分(⑤):以教育家的身份指出奥林匹克精神的教育意义。即将扮演崭新角色世界分崩离析奥林匹克挺过来第四部分(⑥⑦):指出奥林匹克运动的另一特点——大众参与。第五部分(⑧—⑩):演讲的结尾部分,赞扬当下盛会,憧憬美好未来。奥林匹克精神内涵:平和自信、大众参与赞扬盛会 → 憧憬未来1.第①段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反衬。通过阐述1914至1919这五年间“世界分崩离析”的事实,反衬出奥林匹克主义“没有成为这场浩劫的牺牲品”所表现出的无所畏惧、无可指摘的魅力和它眼前呈现出的更开阔的视野以及它即将扮演的崭新角色的意义。课文细读品味2.分析第②段中“古文明的魅力,……明必不可少的支柱。”的含义。“支撑”“支柱”表明了“平和”与“自信”对“古文明”和“新生文明”的重要作用。“暴风骤雨”象征世界范围内的革命风暴。句子从侧面表现了“平和”与“自信”的顽强与坚毅。演讲者从人类文明的立场出发,阐述奥林匹克平和与自信的精神内涵,体现了本文的特点:站位高、格局大。课文细读品味3.品析第③段中“学的文章中所暗示的那样,……相辅相成。”的表达效果。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自信”比作“良药”,生动形象地突出了自信对人类根除恐惧的作用。“携手并进”将“自信”与“平和”拟人化,写出了二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的特点。课文细读品味4.第④段中“二者的区别”具体指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一般的体育运动强调竞技,主要给运动员个人带来胜利感;奥林匹克主义除了追求胜利,还强调愉悦和美。通过对比,人们对奥林匹克主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其价值有了更深刻的体会。课文细读品味5.第⑤段中“重启奥林匹克时代,并为体格训练的复兴隆重庆祝”的原因是什么?①现在“我们”正处在历史的转折关头;②以前的人们虽渴求进步却误入歧途,原因是社会对知识、思想、思维等脑力层面的进步过分追求,而轻视对体格的训练;③这种不平衡的状态导致青少年被不正常的教育束缚,无法全面、健康、平衡地成长。因此重启奥林匹克时代、复兴体格训练十分必要,它的实现值得庆祝。课文细读品味6.第⑤段结尾,将“我”转为第三人称“他”,“他”是谁?有什么表达效果?这里的“他”指作者自己。作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创始人,作者没有居功自傲,而是以谦虚的口吻表明自己只是奥林匹克精神的仆从。人称的转换,表明作者能够客观地看待自己、评价自己,这种精神令人敬佩。课文细读品味7.第⑦段中奥林匹克运动的又一特点是什么?大众参与。奥林匹克精神致力于让社会底层的人们接触到现代工业所塑造的各种锻炼形式,享受到强身健体的乐趣。点明了“面向大众”更深层次的内涵——让“社会底层的人们”参与进来,显示了奥林匹克精神崇尚平等、惠及大众的使命感。课文细读品味8.文章最后一段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运用了象征的表现手法。“破晓的黎明”象征奥林匹克主义即将迎来崭新的明天,“天空必将万里无云”象征奥林匹克精神将影响全世界。这种对奥林匹克主义美好明天的憧憬与文章开头相照应,深化了主题,强化了作者的情感。课文细读品味[重难点] 本文的行文思路是怎样的?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过去5 年的历史,其次阐述了奥林匹克精神的两个重要内涵——平和、自信,并点明奥林匹克精神与纯粹的竞技精神的不同之处。接着,作者指出奥林匹克精神的教育意义,又指出奥林匹克运动的另一个特点——大众参与。最后,作者表明了对奥林匹克主义光明未来的憧憬。全文层次清楚,布局严谨。课文全篇探究简要概括课文主旨本文从多个方面阐述了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表达了作者对奥林匹克精神的高度赞美之情,激发了人们对奥林匹克运动的热情。课文整体感知设题形式(1)文章第× 段内容属于什么论据?有什么作用?(2)分析第× 段运用道理论据的好处。(3)文章第× 段运用事实论据,有什么表达效果?答题技法(1)明确论据类型。论据可分为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两种类型。(2)具体分析作用。这类题目实质是考查论据与论点的关系,无论是论据与中心论点的关系还是论据与分论点的关系,都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论据在开头:引出论点或论题。论据在文中:论证中心论点或某个分论点。论据在结尾:强调中心论点,对中心论点进行补充论证。一课一法中考考点 分析论据的类型及其作用答题模式这是……论据,引出……论点(论题)/ 在文中起着证明……(论点,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的作用/ 对……论点进行补充论证,使论点更具有说服力。中考考点 分析论据的类型及其作用一课一法1.观点鲜明,论述严密。在演讲的过程中,作者主张什么,反对什么,观点十分鲜明。如课文第6 段“在当时,有这么多人可能确实是足够的,但今天则不然。它必须要面向大众”中,作者通过“必须”二字,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又如第7 段中,作者补充论述了奥林匹克精神在社会层面的不足,使说理更严密,更具说服力。特色总结归纳总结2.语言优美,充满诗意。这篇演讲词语言优美,充满诗意。如第4段中“请想象一下,当这种愉悦向外喷涌 会是怎样的情景”,作者用诗意的语言形象地叙述了奥林匹克主义带给人们的美好感受,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又如课文最后一段,作者把奥林匹克主义的丰硕成果比作“沉甸甸的金黄麦穗”,充满诗意地表达了对未来世界的美好期待。归纳总结回顾5 年前的历史新时代奥林匹克精神的重要内涵指出奥林匹克精神的教育意义畅想未来指出奥林匹克运动的另一特点揭示内涵盛赞精神前景豁然开朗平和、自信阳光、丰收大众参与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