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9.2 液体的压强——2025年春八年级下册物理人教版(2024)课前导学1.探究并了解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和密度的关系,知道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会利用液体压强的特点解释有关现象。2.能熟练写出液体压强公式,并能进行相关简单计算3.认识连通器,了解它的特点及在生活中的应用液体压强公式的推导、理解及其应用知识点1 液体压强的特点1.液体压强的产生原因:由于液体受到①_________作用,并且具有体②_________,所以液体内各个方向都有压强。2.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方法】③__________________【实验设计】(1)比较底面积不同,但深度相同的水的压强(2)比较容器形状不同,但深度相同的水的压强(3)比较密度相同,但深度不同的液体的压强(4)比较深度相同,但密度不同的液体的压强(5)比较同一深度,液体中不同方向的压强【实验分析】底面积不同,但深度相同的水的压强相同;容器形式不同,但深度相同的水的压强相同;密度相同,但深度不同的液体的压强不同;深度相同,但密度不同的液体的压强不同;同一深度,液体中不同方向的压强相同。【实验结论】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具有这样的特点:在液体内部的同一深度,向④_________方向的压强都相等。深度越深,压强⑤_________。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还跟⑥_________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⑦_________。知识点2 液体压强的大小1.液体压强公式的推导设想液面下有一个水平放置的平面,计算这个平面上方液柱对这个平面的压强。设平面在液面下的深度为h,平面的面积为S。推导过程:①液体体积V=Sh,质量m=pV=ρSh;②“平面”受到的压力F=G=mg=ρVg=ρShg;③“平面”受到的压强。2.液体压强公式计算公式p = ⑧_________,其中ρ指液体的⑨_________;h表示液体的⑩_________,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 _________距离,单位是m。知识点3 连通器1.定义: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叫作 _________2.原理:连通器里装的是 _________液体,当液体 _________时,连通器各部分中的液面高度总是 _________的3.证明:想象在连通器底部液体中一个竖直方向的很薄的液片,液片两侧受到的压力分贝是F1和F2,液片静止时,由二力平衡可知 F1 =F2 。设液体密度为ρ、液片面积为S、连通器两侧液面的高度分别为h1和h2,则 ρSh1g=ρSh2g,由此可得 h1 = h2。这表明当液体不流动时,连通器各部分容器中页面的高度总是相同的。4.应用: _________的壶嘴与壶身、锅炉与外面的水位计、洗手间的下水管的U形“反水弯”、乳牛自动喂水器等答案:①重力 ②流动性 ③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 ④各个 ⑤越大 ⑥液体的密度 ⑦越大 ⑧ρgh ⑨密度 ⑩深度 竖直 连通器 同种 不流动 相平 水壶1.甲乙两圆柱形容器的底面积之比为2∶1,内装质量相等的水,那么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之比和压力之比分别为( )A.2∶1和1∶2 B.1∶2和1∶2C.2∶1和1∶1 D.1∶2和1∶12.关于连通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连通器中,若液体不流动,各容器中的液面一定相平B.连通器中,液面的高低与容器的形状有关C.只要底部互相连通的容器都属于连通器D.连通器中装有同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内在同一水平面的压强均相等3.小明在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时,用甲、乙两种液体多次实验,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液体压强随深度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则甲、乙两种液体的密度关系是( )A. B.C.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4.如图所示,圆柱形容器中装有水,A点的液体压强大小为( )A.1000Pa B.2000Pa C.3000Pa D.5000Pa5.如图甲所示,一个盛水的试管竖直放置时,液面的高度h为10cm,试管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为___________Pa;当试管逐渐倾斜时,如图乙所示,在水从试管流出前,水对试管底部的压强将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g取10N/kg,)6.如图所示,容器中间用隔板分成左右两部分,隔板下部有一圆孔用薄橡皮膜封闭。当橡皮膜向一侧凸起时,可判断隔板两侧液体压强的大小,此时用到的研究方法是______;若图中容器的隔板两侧装入的是同种液体,可判断液体压强与______有关。7.小楠同学在“悟理创新实验”社团活动中,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如图所示。(1)图甲是U形管压强计,金属盒上的橡皮膜应该选用_______(选填“薄”或“厚”)一些的较好,实验中通过观察U形管两侧液面的_______反映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2)比较图乙、丙两次实验可知:同种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______;比较乙,丁两次实验可初步判断: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__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3)如果所用的压强计U 形管中可选择装染色的酒精,水以及盐水中的一种液体,为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可选择三种液体中的_________装入U形管中();(4)保持丙图中金属盒在水中的深度不变,改变它的方向,发现U形管中液面不发生变化,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初步得出结论:在同种液体中,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_________;(5)若图丁的实验中U形管左右两侧水面的高度差为5cm,则橡皮管内气体的压强与管外大气压之差为_________Pa;在图乙的实验中,保持金属盒位置不变,在容器中加入适量清水与其均匀混合后(液体不溢出),橡皮膜受到的液体压强将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无法判断”)。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D解析:甲、乙都是圆柱形容器,内装质量相等的水,则容器内水的重力相等,水对圆柱形容器的压力等于自身的重力,所以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压力之比是1∶1。据得,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之比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2.答案:D解析:连通器中装有同一种液体,且液体不流动时,液面才一定相平,故A错误;连通器底部是连通的,液面高低与容器的形状无关,故B错误;连通器是底部连通、上端开口的,故C错误;连通器中装有同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时液面相平,在各容器的同一水平面,距液面的深度均相等,由可知,压强相等,故D正确。3.答案:B解析:由液体压强公式可知,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由题图可以发现在深度相同时,甲液体的压强大,所以甲液体的密度大。4.答案:B解析:由图可知,A点的深度为A点的液体压强为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5.答案:1000;变小解析:试管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图乙中,试管逐渐倾斜时,水未流出前,水的深度变小,据知,水对试管底部的压强将变小。6.答案:转换法;深度解析:根据转换法,可通过橡皮膜凸出的方向判断隔板两侧液体压强的大小。若图中容器的隔板两侧装入的是同种液体,右侧深度大,橡皮膜向左凸出,说明右侧压强大,可判断液体压强与深度有关。7.答案:(1)薄;高度差;(2)增大;有关;(3)酒精;(4)相等;(5)500;变大解析:(1)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金属盒探头上的橡皮膜应选比较容易发生形变的,因此,金属盒上的橡皮膜应该选用薄一些的较好。实验中通过观察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反映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使用了转换法。(2)由乙、丙两图可知,液体的密度相同,图丙中液体所处的深度较深,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较大,说明图丙中探头处的压强较大,因此可知:同种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乙、丁两次实验中,液体的密度不同,探头所处的深度相同,两图中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不同,因此说明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有关。(3)根据转换法,压强计是通过观察U形管两端液面的高度差来显示橡皮膜所受压强的大小;如果被测压强大小相同,根据,U形管中液体密度越小,液面高度差就越大,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同学们应该选择酒精装入U形管中。(4)保持丙图中金属盒在水中的深度不变,改变它的方向,发现U形管中液面不发生变化,说明金属盒受到的压强不变,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初步得出结论:在同种液体中,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5)图丁中U形管左右两侧水面的高度差则橡皮管内气体的压强与大气压之差约为图乙中实验中,保持金属盒位置不变,在容器中加入适量清水与其均匀混合后(液体不溢出),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力增大,压强增大;容器底压强可以分成金属盒以上和金属盒以下两部分,金属盒以下部分深度不变,加清水后液体密度变小,由知,金属盒以下部分液体压强变小,而容器底压强变大,所以橡皮膜受到的压强变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