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老山界》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6课《老山界》课件

资源简介

(共35张PPT)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wēiyí
七律·长征
这首诗写了红军长征的经历,诗中提到的“五岭”指的是大庾岭、骑田岭、萌渚岭、都庞岭和越城岭,其中越城岭又名“老山界”,它是长征路上翻越的第一座难走的山,今天就让我们跟着红军们的步伐,一起去翻越老山界吧。
老山界
陆定一
学习目标
1.了解本文所写事件的历史背景,把握文本主要内容。(重点)
2.学习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方法,赏析文中精彩生动的语句。(难点)
3.学习红军不怕困难、以苦为乐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素养)
陆定一(1906-1996),江苏省无锡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过《解放日报》总编辑、宣传部部长、文化部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务。1996年5月9日在北京逝世。
检查预习
作者介绍
背景资料
检查预习
老山界是当年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大山。其主峰海拔2141.5米,为华南第一高峰,素有“五岭极顶,华南之颠”之美誉。
老山界是红军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又叫越城岭。1934年12月,红军强渡湘江后进入越城岭山区,国民党判断出红军北去湘西的意图,于是在红军前进的道路上构筑封锁线,打算阻拦红军北上。在毛泽东的倡议下,红军暂时改变了去湘西的计划,决定西进,为此需要翻越老山界:一是因为它是红军去湘西的必经之路;二是因为当时形势紧急,没有更多的时间绕行;三是因为翻越老山界是国民党始料未及的。本文叙述的就是此次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惊惶( ) 呜咽( ) 咀嚼( )
矗立( ) 蜷( ) 酣( )然入梦
点缀( ) 落( )得很远 苛捐杂税( )
骨碌( )
huáng

jǔ jué
zhù
quán
hān
zhuì


gū lu
读 一 读
预习检查
1.整体感知文章,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
2.文章是以什么顺序写的?
3.在文中勾画出表明时间、地点的词句,
完成表格。
时间 地点 活动
整体感知
1.整体感知文章,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
红军长征途中翻越老山界。
我们概括事件内容时,一定要抓住事件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方法指导
时间:
地点:
人物:
起因:
经过:
结果:
从第一天的下午到次日的下午
长征路上老山界的山脚下和老山界的整个山路中
红军某部的干部和战士
红军总部决定翻越老山界(1)
红军战士历经艰险翻山(2-33)
红军取得了翻山的胜利(33)
整体感知
2.写文章首先得有条有理、顺序清楚。本文以什么为顺序呢?
时间变化、地点转移
3.在文中勾画出表明时间变化、地点转移的词句,完成表格。
时间 地点 活动
时间 地点 活动
第 一 天 下午
傍晚
天黑
夜里
半夜
第 二 天 黎明以后
下午
瑶民家
攀谈,宣传红军政策,使瑶民理解了红军。
山脚下
准备爬山
半山腰
夜行军
山路上
半夜露宿
雷公岩
翻越雷公岩
山顶
任务完成,征服老山界
山沟
动身爬山
细节探究
再读课文,文末说“老山界是我们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其难表现在哪些方面?找出相关语句填表。
困难表现 困难情况 战士的态度
再读课文,文末说“老山界是我们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其难表现在哪些方面?找出相关语句填表。
困难表现 困难情况 战士的态度
走路难 悬崖峭壁,山高路险 打趣逗笑,
奋勇登山
睡觉难 路窄不平,寒气逼人 酣然入梦,
观赏夜景
吃饭难 粮食奇缺,肚子饥饿 鼓着勇气,
继续前进
处境难 敌人追击,枪声密集 毫不畏惧,
嘲笑讥讽
1.作者在文中细致地描写了翻越老山界的艰难,可是在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又说“老山界的困难,比起这些地方来,还是小得很”。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①用了对比的手法,点明了老山界是红军长征中第一座难走的山,但还不是最困难的,表现了红军战士藐视困难、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②说明红军长征经历了许多困难,长征胜利的取得是来之不易的。
思考探究
本文是一篇典型的以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展开叙述的文章,记叙了红军长征过程中翻越老山界的经过,写的是“事”,展现的却是“人”,是具有坚强的革命意志、征服重重险阻的红军战士。
作者用生动、细腻的描写,为我们展现了翻越过程中壮丽、奇特的景象,烘托出红军战士坚定、顽强、乐观的精神品质。
小结:
精彩赏析
物本无情人有情。 ——程大昌《浣溪沙》
一切景语皆情语。 ——王国维《人间词话》
1.课文描写了上山(12)、宿营(22)、下山(31)的场景,请大家勾画出相应的描写景物的句子。
2.尝试为这些景物描写的句子做批注。
景物描写往往寄托着作者的感情,从作者对景物的描写中,可以捕捉到作者情感律动。
上山:
“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第12自然段
①火把与星光连接,写山势之高,表现了老山界的险峻;
②“之”字形说明山路曲折。
③“许多”一词,既说明山路的曲折和陡峭,又说明有成千上万的红军战士在攀登。人、夜色、高山交织在一起,组成了瑰丽、壮观的景象。
④“奇观”一词表现出景象的奇特罕见,展现红军队伍的宏伟气势,颂扬了红军坚强的革命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宿营: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战。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
——第22自然段
“逼人”、“刺入”、“打战”、“卷”和“蜷”展现了寒气刺骨的情景,体现了红军露宿环境的恶劣。但是,战士们没有被吓倒,他们冻醒了就围着火堆笑小声谈话。这写出了他们的乐观和从容镇定的态度。
抓关键词
修辞手法
“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
运用比喻,将天上的星星比作宝石,生动的写出了星空的灿烂美丽,表现出作者的乐观主义精神;
把四周的高山比作矗立的巨人,把山谷比作一口井,既突出了山势的险峻,又暗示了红军的艰难处境。“矗立”,形象地说明困难像拦路虎阻挡在面前,但是直立、高耸的老山界阻挡不了红军北上抗日的决心,也改变不了他们必胜的信念。
“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比喻、排比。形象生动的描绘出瑰丽的山色夜景。
“像春蚕在咀嚼桑叶”时连续不断的细微声音,比喻战士们轻细的话语声,说明战士们被冻醒次数之多;“野马奔驰”写半夜山风之大,又喻寒风刺骨;“山泉呜咽”用拟人化手法喻山泉时断时续又暗指山势崎岖;“波涛澎湃”形容林木被风刮动的声音。这些声音的特点:远、近、大、细;人声和大自然的声音交织在一起,烘托出夜色之深,夜景之美,透露出勃勃生机,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理解含义
“除此之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
赏析:极远的急切的声音,可是由于静,听起来仿佛近在咫尺,而且响亮宏大;极近的洪亮的声音,可是由于山峰重叠,反响回荡,愈传愈远,愈变愈细。以声衬静,更显出夜晚的静。
视觉:星星、山峰、山谷、篝火。(看到的)
听觉:不可捉摸的声响(听到的)
调动感官
品物情感
下山:“路上有几处景致很好,浓密的树林里,银子似的泉水流下山去,清得透底。”——第31自然段
景色明朗、清新。
优美的景致,衬托出红军战士翻越老山界后愉悦的心情,集中展现了一种前景光明的意境。
①理解含义:抓住写作对象特点,分析语句内容。
②抓关键词:紧扣生动传神动词、形容词等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③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④调动感官:引人入胜,身临其境。
⑤品悟情感:分析景物背后传递的情感。
给句子做批注/这个句子怎么理解/赏析本句
答:本句……(词语)/运用了……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从……的角度(感官)写出了……的场景、画面,表达了……(作者/人物)的……的情感。

走路难
吃饭难
睡觉难
处境难
线索:时间变化、地点转换
红军战士:
坚强不屈、乐观
老山界
陆定一
板书设计
本文具体的记叙了长征途中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表现了中国工农红军克服困难、英勇顽强的斗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课堂小结
概 括 主 题
新知积累·基础练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矗(  )立 咀jué(  ) 呜咽(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jué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弛,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chù
新知积累·基础练
(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___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____。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jué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弛,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奔弛
奔驰
新知积累·基础练
(3)“细切”一词中“切”的意思是(  )
A.贴近;亲近   B.急促   C.符合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jué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弛,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B
新知积累·基础练
(4)文段中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________ 的表达方式。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jué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弛,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描写
新知积累·基础练
2.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我心中的英雄”评选活动,全社会掀起了“崇尚英雄,精忠报国”的热潮。
B.上级通知王明同学6月5日去参加我市举办的“红旗飘飘,伴我成长”。
C.今天,“美丽中国”已不是简单的描述性词语,而是中华民族上上下下共同追求的愿景。
D.《战狼Ⅱ》反映出已经足够强大的中国,在拯救境外遇险同胞、捍卫世界和平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B
【点拨】 B项句子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演讲活动”。
【点拨】红军战士与瑶民攀谈的情节发生在翻越老山界的途中,表现了红军的纪律严明和瑶民对红军的支持帮助,从侧面揭示了红军长征取得胜利的原因,与本文中心相关。
3.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老山界》主要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一昼夜内所发生的事情,真实、生动地叙述了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
B.“我们决定要爬一座三十里高的瑶山,地图上叫越城岭,土名叫老山界。”文章一开头就点出“三十里高”,说明山势高峻,暗示翻越艰难。
C.《老山界》中有红军战士与瑶民攀谈的情节,这和课文的中心事件“翻越老山界”关系不大。
D.描写景物要注意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角度,课文中第一次写火把,立足点在山脚,观察角度为仰视;第二次写火把,立足点在山路上,观察角度既有仰视,又有俯视。
【答案】C
下 课
Thanks!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