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6张PPT)第十课 推动认识发展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逻辑与思维》2025/02/26巍峨高山,携手共攀第十课教材分析备考建议复习时除了巩固相关基础知识,还要重视加强对综合题型的训练,提高综合性思维,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要求1.辨析简单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的危害。了解辩证否定观的实质。2.解析认识经由“感性具体—思维抽象—思维具体的途径。体会认识不断深化的历程。第十课框架推动认识发展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思维过程两个阶段)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感性具体:含义、局限性含义、局限性分离:起始环节提纯:关键环节简略化:表述结果的环节理想化:特殊形式,纯然构想重要环节思维具体:含义、表现、地位正确选择思维上升的环节选择一个合适的上升起点思维从抽象走向具体的桥梁:矛盾飞跃的终点:最终完成的思维具体相互依赖不可分割不作简单肯定或否定简单肯定或否定的危害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的含义、关系危害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具有肯定与否定的双重性深刻把握肯定与否定之间的辩证关系思维抽象一、不作简单肯定或否定1.肯定与否定的辩证关系 肯定方面 否定方面含义 事物保持自身存在的方面,即肯定这一事物为它自身的方面 促使该事物灭亡的方面,即促使它转化为他事物的方面对立 关系 ①肯定方面维持着事物的质的规定性,当肯定方面处于优势时,事物就会保持其原有的性质和自身的存在。②当否定方面在事物发展中取得支配地位时,事物就会改变自己的根本性质,实现对自身的否定 统一 关系 ①肯定中包含否定。任何事物都包含着肯定性的因素和否定性的因素,二者的对立与斗争必然使事物的发展进入自我否定阶段,并因自我否定而自我更新。②否定中包含肯定。否定并不是全盘否定,矛盾斗争的结果并不是将矛盾双方消解为虚无,而是产生新的规定性。这种包含肯定的否定是“辩证的否定” 要求 根据事物内部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之间的辩证关系,我们看待事物、解决问题就不能简单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否则,就会陷于主观的、极端的思维方式,犯形而上学的错误 (二)坚持辩证否定观1.辩证的否定具有肯定与否定的双重性: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相对于肯定阶段来说,否定阶段是较后也是较高的环节。它包含着肯定,同时又具有比肯定更为丰富的内容,更能体现事物发展的辩证法。2.要深刻把握肯定与否定之间的辩证关系:⑴作为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否定,是对旧事物整体、旧矛盾统一体的否定。没有否定,旧事物就不能灭亡,新事物就不能产生。(发展的环节)⑵否定中所包含的肯定是对旧事物整体、旧矛盾统一体中合理因素的肯定与保留;对合理因素的保留,也要经过改造。(联系的环节)任何事物都要经历否定、肯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分析】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经历一个 由肯定到否 定,再到否定之 否定的辩证发展 过程。【比较】辩证否定观和形而上学否定观辩证否定观 形而上学否定观否定的动力 事物自身的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双方斗争的结果,是通过事物内部矛盾进行的自我否定 否定是外力强加给事物的,是外力作用的结果,是主观任意的否定否定与肯定的关系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是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 把否定与肯定绝对地割裂,主张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否定同联系发展的关系 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和发展的环节 否定是发展的中断二、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一)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1.感性具体⑴含义:感性具体的认识,是一种直观的整体表象,是事物多种多样的现象和外部联系在头脑中的反映。⑵局限性:感性具体虽然是对事物整体的认识,但它只停留在事物的外部形象上,没有揭示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本质,没有把握本质与现象相统一的事物整体,因而它对事物的认识还不完全。2.思维抽象⑴含义:思维抽象是指从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质规定,或者从其个性中抽取共性的思维活动。⑵目的与内容:实践的需要不同,抽象的目的和内容也就不同。抽象,既可以从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部分,抽取事物某一方面质的规定性,也可以从事物个性中抽取某种共性,等等。(整体→部分;个性→共性)⑶局限性:是对事物零散、片面的认识,还不能把握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①分离是思维抽象的起始环节,是暂时不考虑研究对象与其他对象之间可能存在的各式各样的联系,将其与其他对象分割开来、从与其他对象的联系中抽离出来②提纯是思维抽象的关键环节,是在思想中排除那些干扰人们认识的因素,以便在某种单一的状态下研究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和规律。③简略化是表述思维抽象结果的环节,是对单一状态下的认识事物的结果进行简要化处理,或对认识结果的一种简略表述。(简要概括)④理想化是思维抽象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在思维中对认识对象存在状态的纯然构想。(现实中不存在)⑷思维抽象的重要环节(二)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1.思维具体⑴含义:是人们在思维中把事物各个方面的本质规定按照其内在联系综合起来,形成关于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⑵表现:它是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在思维中的再现,表现为具有丰富内涵的科学概念。⑶地位:思维具体是思维活动的结果,而不是起点。2.从思维抽象上升到思维具体的环节:起点 选择一个合适的上升起点,即最简单、最基本的概念,是对研究对象的基本单位的反映桥梁 随着认识的发展,起点中所包含的种种矛盾会逐一展现出来。这些矛盾是认识发展的环节,也是思维从抽象逐步走向具体的桥梁终点 达到再现事物多样性的统一,是对认识对象整体本质和规律的认识马克思经过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性思维抽象思维具体商品(资本主义社会最简单、最基本的概念,揭示资本主义发展规律的基本单位)社会主义革命不可避免(把握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整体本质和规律)货币——资本——剩余价值劳动与资本之间的矛盾(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剥削的本质)起点桥梁终点认识发展的历程认识的阶段: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思维的基本形态: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认识发展的历程(思维历程):感性具体--思维抽象--思维具体即时演练(2022·山东)习近平深刻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生动实践,对人民民主的性质、内涵、目的、特色、评价主体和评价标准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系统阐释,创造性地提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明确民主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材料体现了( )①感性认识以理性认识为基础和指导②理性认识是对感性认识的概括和提炼③从思维具体到思维抽象的认识过程④感性认识是达到理性认识的必经阶段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C即时演练米开朗基罗的壁画《创世纪》具有预示当地天气变化情况的“特异功能":如果壁画中人物服饰处的淡红色转变成蓝色,天空就会艳阳高照;反之,如果从蓝色变成淡红色,则预示看可能要下雨。后来人们发现是壁画的颜料中混进了二氧化钴,无水二氯化钴显现为蓝色,而含有结晶水的二氧化钴显现为红色。该认识过程表明( )A.感性具体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体B.思维具体无法获得对事物整体的认识C.思维抽象能够把握事物整体的本质D.认识从现象到本质是辩证否定的过程D即时演练中国古代,人们不解月食成因,对于月食有各种猜测,有天狗食月之说。世界上最早揭示月食成因的人是我国东汉科学家张衡,他指出月球本身并不发光,月光其实是日光的反射,月食是太阳、地球、月球相对运动的结果。现在,人们不仅知道月食的成因,而且掌握了月食的规律,甚至能够准确地计算出月食发生的时间和地区。从认识发展的历程来看( )①古人对月食的各种猜测,如天狗食月等属于感性具体②东汉科学家张衡对月食成因的揭示属于思维具体③今人掌握月食规律并准确计算出月食发生的时间和地区属于思维抽象④人们对月食的认识经历了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到思维具体的过程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