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二单元 焕发青春活力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单元名称: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焕发青春活力》一、教材分析《焕发青春活力》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二个单元,本单元聚焦青春期学生的自我认知与人格塑造,围绕自尊、自信、自强三个核心主题展开。本单元通过第三课《人贵自尊》、第四课《自信给人力量》、第五课《人生当自强》,系统探讨了青春期学生在自尊、自信、自强方面的成长需求与实现路径。第三课引导学生理解自尊的内涵及其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学会在日常生活中维护自尊并尊重他人;第四课通过阐述自信的定义与作用,指导学生树立自信,积极面对挑战;第五课强调自强精神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自强,不断超越自我。本单元内容紧密围绕青春期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形成健全的人格特质,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二、单元目标(一)政治认同:引导学生理解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的紧密联系,增强国家认同感和责任感。通过介绍自强不息的榜样人物和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二)道德修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理解自尊、自信、自强对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性。通过实践活动和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行为能力,提升他们的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三)健全人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理解自尊、自信、自强对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性。通过实践活动和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行为能力,提升他们的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四)法治观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意识和法律观念,理解法律对自尊、自信、自强的保障作用。通过讨论法律问题和实践案例,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和法律意识,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五)责任意识:引导学生认识到自身肩负的家庭责任、社会责任和国家责任,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通过实践活动和反思总结,鼓励学生将自强精神内化为行动指南,为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三、课时规划以课标为纲,以教材为据,以单元目标为任务驱动,每框均安排一课时教学,共计六课时。本单元课时规划结构图如下所示。: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做自强不息的中国人”教学设计【课时教学设计】课题:做自强不息的中国人总议题:自强筑梦一、教学目标(一)政治认同:学会勇担新时代青少年的历史使命,把个人命运与祖国发展相结合,为国奉献、砥砺前行,增强政治认同。(二)健全人格:能够掌握实现自强的方法,对自己负责,在生活中做到自强;认识到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传承和社会实践沉淀出的优良传统,做自强不息的中国人。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做自强不息的中国人的原因;做自强不息的中国人的方法。(二)教学难点:做自强不息的中国人的方法。三、教学过程(一)自学 质疑反馈【学生活动】学生课前完成和自主阅读教材,提出问题。【教师活动】教师根据学生自学反馈和学习困惑,以学定教。并结合新课标核心素养目标的要求,确定总议题。总议题:自强筑梦。子议题一:心灵之光,自强之源;子议题二:砥砺前行,自强之道。(二)展学 情境导入【学生活动】今年春节,上映了一部电影《唐探1900》。在电影中,有这样一张照片令人印象深刻。它是美国太平洋铁路竣工的合影,照片上没有一个华人面孔,却又全是华人。19世纪60年代,中国内忧外患,无数华人怀揣梦想远渡重洋,成为修建太平洋铁路的主要劳动力。他们每天工作12小时,从事着最危险艰苦的工作,死亡率逼近10%。铁路建设的每一根枕木下,都可能掩埋着一位华工的尸骨。然而,在1869年铁路竣工的庆祝仪式上,那些为铁路建设付出巨大牺牲的华工,却被排除在合影之外,仿佛他们的付出和牺牲从未存在。它是历史的不公,是对华人贡献的抹杀,更是那个时代华人悲惨境遇的缩影。曾几何时,旧中国风雨飘摇,备受欺凌;看今朝,新中国繁荣昌盛,举世瞩目。这跨越源自中国人的自强拼搏,今天我们来一起探讨如何做自强不息的中国人?【教师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情境材料,借助电影《唐探1900》的情节自然引出“做自强不息的中国人”的主题。(板书课题:做自强不息的中国人)(三)议学 合作探究子议题一:心灵之光,自强之源【议学情境】播放视频:缅怀!他们是新中国的开创者、建造者。他们用生命铺就了中华复兴之路,崛起之路!每一位英雄都值得敬仰,请记住他们的牺牲与奉献!【议学任务】认真观察情境,深入了解不同时期自强不息美德的接力传承。【议学活动】学生思考:1.除了视频中的英雄,你还知道哪些自强不息的英雄模范事迹?2.请和同学们分享。他们为什么要践行这种精神?【议学成果】学生能够分析这些英雄模范行为上的共性,从他们身上汲取奋发的力量。【议学小结】教师总结归纳: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传承和社会实践沉淀出的优良传统。在美好的青春年华里,我们手握历史的接力棒,做自强不息的中国人。少年强则国强,我们的未来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自强的青春有未来。子议题二:砥砺前行,自强之道【议学情境】1909年秋天,毛泽东离家读书时,留一首诗给父亲: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表达了一个17岁的少年一心向学和志在四方、立志献身中华民族强盛的决心。习近平 15 岁时到陕北插队,他在回忆自己的知青生活时说:“22 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议学任务】学生认真阅读情境材料,思考如何做自强不息的中国人。【议学活动】学生思考:结合材料,说说青少年时期树立远大理想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议学成果】学生认识到树立远大理想对个人成长具有重要意义。【议学小结】教师总结:做自强不息的中国人,需要树立远大理想。我们要怀有拳拳爱国之心,立下报国之志,把个人命运与祖国发展结合起来,找到青春进取的方向和力量,奋力书写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议学情境】小铭的自强故事小铭家境贫寒,但他坚信学习改变命运。通过不懈奋斗,他考入重点大学。上大学时,父亲病重,他靠着国家助学贷款、各类奖助学金以及勤工俭学,承担起自己的学习生活费用和父亲的医疗费。艰辛的生活并未消减他学习的热忱,他不仅以优异成绩被保送研究生,而且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持续深耕,发表多篇高质量学术论文。寒暑假期间,他既在实验室忙碌,也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积极参与艾滋病筛检及健康指导、慰问空巢老人、扶助困难家庭的学生等志愿服务活动。【议学任务】学生认真阅读情境材料并思考真学问、真本领对形成自强品质的重要性,立志练就一身本领为民造福、为国争光。【议学活动】学生思考:结合材料,思考小铭的这些选择给我们哪些启示【议学成果】学生认识到做自强的人,需要求得真学问、练就真本领,学会在实践中提高解决问题、服务社会的能力,懂得自强的精神要与自强的行动结合起来。【议学小结】教师总结:做自强不息的中国人,需要我们求得真学问,练就真本领。在苦干实干中磨砺成长,砥砺前行。(四)拓学 迁移应用【学生活动】我的自强蓝图之“绘制理想指引图”填写“我的理想与国家需求的结合点”,如“致力于绿色科技,推进碳减排事业”。【教师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启发、点拨。(五)践学 知行合一【学生活动】以“做自强不息的中国人”为主题,撰写一份“自强宣言”。今天,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涌现出大批为国奋斗、自强不息的典范,为我们树立了榜样。请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撰写。【教师活动】教师指导并组织学生分享和交流。四、板书设计五、教学反思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议题式教学】5.2做自强不息的中国人 教案.docx 【议题式教学】第二单元 焕发青春活力 单元分析.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