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3张PPT)楚国有个猎户,上山打猎回来,发现自己的弓丢了。家人催促他赶快上山找回来,可猎户却若无其事地说:“算了,楚人丢了,楚人捡,还去找什么?”事情传到鲁国,孔子说:“如果去掉‘楚’字,说‘人丢了,人捡’ ,就更有意义了。”庄子知道了此事,他说:“如果再去掉一个‘人’字,说成‘丢了,捡了’ ,其意义就更大了。猎户失弓猎户失弓一事,体现了三个层次的思想境界。猎人面对损失,想到只要是国人能从自己的损失中获利就不是损失,这是胸怀国家的思想境界;孔子认为只要有人能从自己的损失中获得利益,就不是损失,这是胸怀世界的思想境界;庄子认为自己的损失能使任何事物获利都不算损失,这种境界已经超出人的范畴了。如果按冯友兰先生的哲学观点,猎人的思想境界是道德境界;孔子的是道德境界中的最高境界;庄子的则是天地境界。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1、了解庄子及其作品《南华经》2、掌握重点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3、鉴赏《庄子》借助寓言增强说理趣味性的写作方法,理解文中表达的观点及其现实意义。学习目标活动一姓庄,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战国中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与老子并称“老庄”。一生率性,崇尚自然,非毁礼法,傲视王侯。生活贫困,以编草鞋为生,淡泊名利,以清静修道为务,楚威王曾以厚礼请他担任相国,被他拒绝,终身不仕,追求精神自由。主要作品有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庄子》,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作者简介《庄子》其书汉代以后,尊庄子为南华真人,因此《庄子》亦称《南华经》。其书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现存33篇,其中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其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学、人生、政治、社会、艺术、宇宙生成论等诸多方面。《庄子》的散文想象奇特,结构变化多端,文字汪洋恣肆,意象雄浑,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庄子》是庄子及其后学所著道家经文《庄子》不仅在先秦诸子中独具一格,而且对嵇康、阮籍、陶渊明、李白、苏轼、曹雪芹乃至鲁迅、郭沫若等后世著名作家的思想和创作,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寓言这一文学形式及其定名,即从庄子开始。其中《螳臂挡车》《东施效颦》等寓言故事,至今仍常为人所称引。作品评价鲁迅评价: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熟知庄子的成语:1.庄周梦蝶庄周梦蝶,谓之“物化”,比喻形神俱忘的境界;与天地共生,与万物共容。2.目无全牛比喻技艺达到炉火纯青之境。3.游刃有余比喻一个人做一件事情十分熟练,不需要耗费什么力气。4.相濡以沫比喻人们在困境之中以微弱的力量相互救助。然而庄子认为与其痛苦地“相濡以沫”,不如快乐地“相忘于江湖”。5.盗亦有道盗贼自古名声不好,但是盗亦有道,有他们自己的一套准则。6.螳臂当车这个成语比喻不自量力之人,同时说明去做远远超越自己能力的事情,必然失败。7.夏虫不可以语冰和夏虫去谈论冰雪,对夏虫而言简直是天方夜谭。8.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极快,恍惚而已。9.君子之交淡若水君子之交,纯乎精神之交,犹若清水,表面平淡无奇,实则深邃无比。10.知其一,不知其二比喻对于事物的认知存在局限性,了解不全面。熟知庄子的成语:知人论世相关链接庄子的思想 ——庄子的无神论和天道观在人类的婴儿期,人们认为,天也就是大自然的万事万物,都是神创造的,天就是上帝或者说是帝。而道家的创始人老子否定了这种理论。老子说天是道的产物。庄子认为,道是无处不在的,但道又是没有具体形态和意志的,道是产生天地万物的本原。庄子的思想 ——认识论所谓认识论简单来说有两种,一是认为这个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第二种是认为这个世界不能被认识。庄子认为,人类拥有认识世界的能力,但是人永远也无法认清全部的世界,所以费心费力地去学习,是毫无意义的。知人论世相关链接庄子的思想——人生观人生观其实是由命运观决定的。你有什么样的命运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庄子的命运观,有一句话可以概括: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意思是说,你无法对抗命运,你只能顺应自然顺应命运。我们要安时顺命,超然物外,才能实现精神的自由和逍遥。庄子的思想 ——齐物论。这是庄子哲学思想的基础。庄子认为,这世界上的一切,其实从更高远的境界来观察的话,我们会发现,一切都是一样的。什么喜怒哀乐,什么荣华富贵,甚至连生与死,最终都是一样,他们之间没有差别。既然如此,我们就没有必要去追逐那些荣华富贵了,既然如此,我们所谓的失败,所谓的挫折,那也只是过眼烟云了。时代背景庄周生活的年代,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革、大动荡的时代,其时周王朝名存实亡,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愈演愈烈。庄周对当时“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社会现实及统治者深为不满,时时进行尖锐的批判,发出沉痛的抗议。“王公大人不能器之”的现实处境使他无力改变现状一展抱负,但他心有不甘,所以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的自由境界里寻求解脱。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惠子,战国中期宋国(今河南商丘)人,姓惠名施,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是名家学派的开山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做过梁惠王的相。惠子是合纵抗秦最主要的组织人和支持者,他主张魏国、齐国和楚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并建议齐、魏互尊为王。作为合纵的组织人,他在当时各个国家里都享有很高的声誉。惠施本是庄子的朋友,为先秦名家代表,但本篇及以下许多篇章中所写惠施与庄子的故事,多为寓言性质,并不真正反映惠施的思想。惠子(约前369一前286)相关人物介绍解读标题本文节选自《庄子·逍遥游》。“石”,计算容量的单位,十斗为一石。“五石”是指数量。“瓠(hù)”是葫芦的一种。“五石之瓠”指可容五石的大葫芦。作者只是借“五石之瓠”来说明道理。在古代:1斗=10升=15斤=7.5千克1石=10斗=75千克活动二走进文本初读文本 读准字音五石(shí)之瓠(hù)(《庄子》)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yí)我大瓠(hù)之种(zhǒng),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chéng)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pōu)之以为瓢,则瓠(huò)落无所容。非不呺(xiāo)然大也,吾为(wèi)其无用而掊(pǒu)之。”庄子曰:“夫(fú)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jūn)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píng pì kuàng)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yù)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yuè)吴王。越有难(nàn),吴王使之将(jiàng)。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f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fú)!”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hù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之)盛chéng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huò落无所容。非不呺xiāo然大也,吾为wèi其无用而掊pǒu之。”贻yí:赠送瓠hù:葫芦之:前一个,的;后一个,代种子树:名作动,种植 成:成长、长大而:表顺承实:果实,这里指结的葫芦以:用坚:坚固,这里形作名,指大瓠的坚固程度自举:承受(承受不了水的压力)宾前置以为:把……做成 则:那么瓠huò落:宽大空廓的样子 所容:所容纳的东西呺xiāo然:内中空虚而宽大的样子为wèi:因为而:表因果,因而,所以掊pǒu:击破文本研读初读第一层:惠子认为大瓠无用译文:惠子对庄子说:“魏王送我一颗大葫芦的种子,我种植它结出能容得下五石的东西(的果实)。用来盛水,它的坚固程度却经不起自身所盛水的压力。把它剖开来做瓢,则瓢宽大而没有什么可盛受的东西。不是不大,我认为它没有用处,就把它击破了。”翻译:固:实在,确实拙zhuō:笨,这里作动词,不善于大:形作名,大的东西善:善于,擅长;为:配制龟jūn:同“皲”,皮肤冻裂宋人(有……者):定语后置事:职业方:药方为wéi:从事洴澼,在水中漂洗;絖,同“纩”,丝棉絮不过:不超过一朝:一旦鬻yù:卖,出售与yǔ:给说yuè:同“悦”,取悦庄子曰:“夫子固拙zhuō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jūn手之药者,世世以洴píng澼pì絖kuàng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以)百金。(宋人)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wéi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yù技百金,请与yǔ之。’客得之,以说yuè吴王。文本研读初读第二层:“所用之异”译文:庄子说:“你真是不善于使用大的东西啊!有个宋国人善于制作防止手冻裂的药物,他家世世代代都以漂洗丝絮为业。有一个客人听说这种药品,愿意出百金收买他的药方。于是聚合全家来商量说:“我们家世世代代漂洗丝絮,只得到很少的钱,现在一旦卖出这个药方就可获得百金,就卖了吧!”这个客人得到药方,便去取悦吴王。翻译:越有难nàn,吴王使之将jiàng。冬,(吴人)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之)封,或不免于洴澼絖píng pì kuàng,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huò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难nàn:发难,这里指越人发兵侵吴将jiàng:动词,带兵打仗水:名作状,在水上败:使……失败,打败裂地:划分土地之:代词,代客人一:相同,一样或:有的人以:凭借,省宾语“之”虑:用绳结缀樽:盛酒器。此指大瓠形似酒樽,缚于身,可使人漂浮渡水。即腰舟。乎:于,在而:表转折,却蓬:草名,其状弯曲不直。蓬之心,比喻不通达的见识。文本研读初读第二层:“所用之异”译文:这时越国发兵侵犯吴国,吴王就派他领兵,冬天和越人水战,大败越人,于是割地封赏他。同样一个防止手冻裂的药方,有人因此得到封赏,有人却只是用来漂洗丝絮,这就是使用方法的不同。现在你有五石容量的葫芦,为什么不把它用绳系着当作大樽而浮游于江湖之上,反而愁它太大无处可容呢 可见你还是见识不通达啊!”翻译:瓠大而无用(明)同一物:不龟手之药(对比)庄子的思想大而无用(暗)客受封土地宋人世代漂洗丝絮问所用之异也梳理内容答活动三文本分析研读文本1.本文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讲了几个故事?明确:惠子:大瓠无用 庄子:不龟手之药惠子庄子大瓠无用不龟手之药2.在“大瓠之种”这个故事中,面对五石之瓠,惠子和庄子的做法分别是什么?试从文中找出原句加以分析。惠子庄子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其坚不能自举则瓠落无所容为其无用而掊之研读文本3. 宋人”和“客”分别是如何对待“不龟手之药”的?“宋人”和惠子有何相同点?“客”和庄子有何相同点及不同点?研读文本宋人“鬻技百金”;客凭借“不龟手之药”而“大败越人”被吴王“裂地而封”。宋人和惠子都只看到世俗的小利,看不到背后的“大用”。客和庄子都能看到事物背后的“大用”,发挥事物的最大价值。但是“客”的眼光再高,也只是对事物功利价值的追求;而庄子“浮乎江湖”的想象,则超越功利价值,追求的是精神的自由,显然庄子和“客”是有境界高下之分的。4. 这则寓言里,惠子和庄子各自引用了“大瓠之种” 和“不龟手之药” 的事例,有什么用意?明确:惠子用“大瓠之种”的事例,说明大葫芦大而“无用”,意在讥讽庄子的学说大而无用。庄子用“不龟手之药”的事例,意在证明自己的学说大而有用,说明使用方法不同,结果也会不同。讽刺惠子的做法与宋人一致,从利的角度看待有用无用,只看到无用,看不到无用之“大用”。研读文本5.惠子和庄子分别从哪个角度认识大瓠的作用?这是有关什么话题的争论?惠子庄子实用主义审美主义巨大的葫芦,在惠子眼里一无用处,而且占地方,碍手碍脚。它超越了某些世俗观念,大葫芦既没有被劈开,也没有被当成粗笨的器皿,在他眼里,大瓠可以用来泛舟江湖,诗意人生。他不仅保全了大瓠,还发挥了“大用”,很显然庄子达到一种“诗意的栖居” 的境界小大之辩无用有用之争研读文本导图引路《五石之瓠》借一大、一小两个故事展开说理,突显了小大之辩、“无用”之大用。讽庄子学说大而无用讽惠子见识浅陋无用之用方为大用文本探究《<老子>四章》以逻辑推理为主,大量运用明喻、博喻、隐喻来说明事理,并且不拘一格,形式灵活,风格多变,有其独到之处。其中的比喻往往借助丰富的想象以构成鲜明的形象,形成了独特的抒彩。《五石之瓠》的说理不以逻辑推理为主,而是以讲述寓言故事的形式代替哲学观点的阐述,用比喻象征的手法代替逻辑推理的论述,较少直接发表自己的观点,表明自己的态度,而是让读者从奇特荒诞、生动形象的寓言故事中,去体味领悟其中的道理。对比阅读文题展示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莫言说:“文学和科学相比较的确是没有什么用处,但是文学的最大用处,也许就是它没有用处。”庄子说:“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乔布斯说:“我愿意拿我全部的科技去换取和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请以“有用与无用”为主题写一篇作文,体现你的思考与感悟。范文展示“无用”实为“大用”先贤早有言:“无用之用,是为大用”。但是,很多人却不懂得如何正确判断“无用”和“有用”。学钢琴绘画是为了考级;上大学是为了找个好工作;学英语是为了职称、百万国考大军公务员热……很多人活了大半辈子都活不明白,分不清哪些东西是内在修养,哪些东西是追求虚荣;哪些东西有用,哪些东西无用。如弯树,作为木料“无用”,因为“古老”,因为“稀有”,又有“大用”。所以,判断事物有用无用,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要把目光放长远。范文展示回望历史,看似无用的“儒家之道”,实为无价之宝。华夏文明,浩浩汤汤,历经千年,儒家强调的美德、品行、信仰、传统文化等直指精神内核,看似没有一点实际用处,却是精神领域、人文领域里的无价之宝。莫言在获奖的采访时说道,“文学就像头发。那挖出的上千年的古墓,连骨头都成泥土了,唯一存下来的是头发……”“大用”正蕴藏在这些看似“无用”之事中。随着国学热的提倡、流行和升温,那些历千年而不朽、穿透心灵、引领高贵灵魂的文化,正在焕发新的生机,正在成为真正的“大用”。范文展示我仿佛看到了高加索山脉托尔斯泰隐绰的身影,听到了多瑙河畔大诗人荷尔德林的吟行,还有美国瓦尔登湖旁的梭罗,在“最好的时代,最坏的时代”里的狄更斯…… 文学、哲学与科学相比看似没有什么大的用处,但正是这些看似“无用”的文人和哲人,却用文学、用思想的力量托起了一个个时代。正所谓“无用之用”,甚至“无用大用”。这种深厚的人文思想建筑起来的高墙任一万个好莱坞也是击不破的。正是“无用于事,却有用于心”。放眼世界,正如莫言所说:“文学的最大用处,也许就是它没有用处。”范文展示“考大学是为了好工作,读硕博是为了更好的工作”,这些想法过分强调“有用”,我们应该脸红;“文科生不爱学数学,理科生学史哲多此一举” 这些想法忽视“无用大用”。熟不知爱因斯坦钟情小提琴,钱学森有很高的艺术修养,戴安澜将军熟读文史,精通琴棋书画,恰是艺术的形象思维助力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业绩。文科生加强抽象思维培养,理工科学生充实人文底蕴,无用之中恰恰蕴含着“大用”。我们只有运用脑髓,放出眼光,才能真正明白:无用之用,是为大用。看看身边,只有正确地看待“有用”和“无用”,才能更好地领悟人生真谛。拓展阅读与鉴赏庄子的世界我一直渴望用我拙笨的笔头来描摹一下这位先秦的哲人,但每每提笔,浮现眼前的,总是一个至玄至幻的影子。这个影子或隐没于江湖,或委身于水田,或翩跹于梦幻,或混迹于闹市,令我无从下笔,只得兴叹。大多数人对于庄子,是迷惑不解的。那个烽火狼烟、豪杰并起的时代,赋予人的,是激情和斗志,是渴望辅佐君王、救黎民于水火的大丈夫情怀,而庄子,这个槁项黄须、聪明透顶的人,却弃自己的满腔才情不用,或与水田曳尾的神龟游戏,或研究墙角蜗牛触角上的弹丸小国,或臆造出不存在于世的大鹏、大鲲,甚至对送到眼前的楚国相位都安然不动……这太出乎人们意料了!是啊!在那个名士说客围绕着君王,不厌其烦地宣扬他们那一套“治人”之术的时候,我们的庄子却转过头来,把自己的内心对准了我们这些最普通的人。他诚恳地告诉我们如何解脱世上的繁役,他坚定地鼓励我们去寻找自由、坚守内心。当他的老妻死去后,他毫不悲伤,高兴得击鼓,庆贺老妻归于自然;当同乡的曹商在乡人羡慕的目光中炫耀君王赏赐的车马时,我们的庄子竟毫不留情地讽刺他舐了秦王的大腿的脓疮……庄子就是这样的特立独行,他的行为在两千年后的今天看来依旧是那样古怪,他真是那个时代一个出人意料的哲人。拓展阅读与鉴赏然而当我逐渐触摸到庄子的内心后,才渐渐了解,正如清朝进士吴文英所说:“庄子眼极冷,心肠极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感慨万端。虽知无用,而终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庄子因为对世界极度的热爱,才会对它表现出极度的失望,才会向往自由,让心摆脱奴役,才会用辛辣和尖刻的比喻来抨击、暗喻当时的社会。话说回来,庄子的蜗角之国,更是对世间不自由的最直接的对抗。他的所为,就在于对世界不自由的最直接的反抗。他的所为,就在于对世界的深爱,他似乎用他的放荡不羁来对待世俗的框约,用它的怪诞诙谐来嘲讽世俗的装模作样、一本正经。这样一来,庄子的所作所为不是很合乎情理、很合乎他内心的准则吗?庄子就像一本书,读前令人疑惑,读后令人开朗。拓展阅读与鉴赏文言知识归纳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我世世为洴澼絖1.通假释义(“龟”同“皲”,皮肤冻裂)(“絖”同“纩”,丝绵絮)为之于未有我世世为洴澼絖君王为人不忍使子婴为相窃为大王不取也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何辞为(动词,做)(代词,从事)(动词,对待)(动词,担任)(动词,认为)(介词,表被动)(语气助词)为文言知识归纳2.一词多义我树之成而实五石吴王使之将我树之成而实五石(名词活用为动词,种植)(名词活用为动词,做将领)(名词活用为动词,充实,填塞)文言知识归纳3.名词活用其坚不能自举也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坚硬程度)(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大的东西)文言知识归纳4.形容词活用掊:吾为其无用而掊之拙:夫子固拙于用大矣说:以说吴王使:吴王使之将(动词,击破)(动词,不善于)(动词,游说、劝说)(动词,派遣)文言知识归纳5 其他重要实词和虚词则所用之异也夫子固拙于用大矣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剖之以为瓢(判断句)(状语后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省略句)文言知识归纳6. 文言句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