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明确概念的方法 课件(共30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3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4课 明确概念的方法 课件(共30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3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第二框 明确概念的方法
第一目 明确内涵的方法
第二目 明确外延的方法
第四课 准确把握概念
第一目
明确内涵的方法
一只松鼠趴在树枝上,两个猎人围绕它转了一圈。他们走动时,松鼠也跟着他们转。这时,一个猎人说:“我们已经围绕松鼠转了一圈,因为我们已经围绕松鼠画了一条封闭曲线。”另一个猎人却说:“我们没有围绕松鼠转一圈,因为我们始终只看到松鼠的正面,没有看到它的背面。”两人争得不可开交。
思考:两个猎人发生争执的焦点在哪里?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1)两个猎人发生争执的焦点是“围绕松鼠转一圈”,他们对“围绕松鼠转一圈”的内涵的理解不同。
(2)要解开两个猎人思想上的困惑,化解分歧,必须统一他们对“围绕松鼠转一圈”的理解。这就要明确“围绕松鼠转一圈”这个概念的内涵是什么。
一、明确内涵的方法
-----明确概念的内涵,消除概念在内涵方面的歧义,就需要运用定义的方法。
(1)含义:定义是从内涵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
给一个概念下定义,就是用简明的语句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
(2)定义的构成:
被定义项 + 定义联项 + 定义项
被定义项
定义联项
定义项
需要明确的概念
用来表现概念的内涵
把被定义项和定义项连接起来的部分
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
文学
就是
1、定义
一、明确内涵的方法
(3) 定义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 种差+属概念
艺术

文学

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的反映客观现实
被定义项
定义联项
种差
+
属概念
定义项
① 属概念:是指被定义项的属概念(“文学”的属概念是”艺术“,在艺术下还有绘画、音乐、电影雕刻 等)
② 种差:指同一属概念下的种概念之间的差别,即“被定义项”与其他同属的其他种概念之间的差别(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的反映客观现实)
③ “种差”和“属概念”相加构成定义项,用定义联项将被定义项和定义项联结起来,就构成定义。
1、定义
仅有一组对边平行
四边形

梯形

被定义项
定义联项
定义项
种差
+
属概念
种差加属概念是定义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若被定义项为a,种差为b,属概念为c,定义联项为d。则下面关于概念定义格式分析正确的是( )
A.a+b+c+d B.a+d+b+c
C.c+d+a+b D.c+a+d+b
B
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
价值符号

纸币

被定义项
定义联项
属概念
定义项
种差
商品

用于交换
劳动产品

被定义项
定义联项
种差
属概念
定义项
2、下一个正确定义的要求
(1) 应该具备相应的科学知识,正确地认识对象,把握其本质属性;
(2) 应该遵循必要的逻辑规则。
例: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的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
要准确把握文学的含义,就要知道艺术是什么,艺术的种概念,并能把握文学的本质属性。
定义的逻辑规则有哪些?
3.定义的逻辑规则
①定义项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全同。
否则就会犯“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
“定义过宽”
“定义项”的外延
“被定义项”的外延

“定义过窄”
“定义项”的外延
“被定义项”的外延

例如:判断下列定义犯了什么逻辑错误
1、商品是劳动产品。
2、商品是用人民币交换的劳动产品。
定义过宽
定义过窄
②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
否则,就会犯“同语反复”或“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
同语反复:在定义概念中,直接包含了被定义概念;
循环定义:在定义概念中,间接包含了被定义概念;
例如:判断下列定义犯了什么逻辑错误
1、麻醉就是麻醉剂所起的作用。
2、逻辑学是研究逻辑的科学。
3、迷信的人就是相信鬼神的人。
4、偶数就是奇数加一所得的数。
同语反复
循环定义
3.定义的逻辑规则
③定义一般不能用否定形式。否定形式只是说明被定义项不是什么,而没有揭示它究竟是什么。违反这一逻辑规则,就会犯“否定定义”的逻辑错误。
注意:定义一般是肯定性陈述,但并非不能用否定性陈述,当某些事物的特有属性正好在于缺乏某种属性时,我们也就可以而且必须从对象缺乏某种属性方面来揭示该对象的特有属性。
如:奇数是不能被2整除的整数。
惰性气体元素是与其他元素不发生任何化合作用的化学元素。
例如:判断下列定义犯了什么逻辑错误
1、哲学不是文学。2、高中生不是社会青年。3、创新不是守旧。 4、人不是鬼
犯“否定定义”的逻辑错误,没有反映的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
3.定义的逻辑规则
④定义不能用比喻
否则,就会犯“比喻定义”的逻辑错误
例如:
1、儿童是祖国未来的花朵。
2、护士是人间的白衣天使。
3、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
犯“比喻定义”的逻辑错误,没有反映的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
3.定义的逻辑规则
注意:(1)定义项的概念认知度要高于被定义项。违反这一规则,会成为晦涩定义。
(2)被定义项要恰当分类。违反这一规则,称为归属不当。
例如,“信息是来自母宇宙族群模式基因的世界生元。
例如,“俄罗斯是全世界领土面积最大的亚洲国家”。
在这一定义中,如果不先定义“世界生元”等生僻概念就无法让人理解什么是信息。
这一定义归属不当。虽然俄罗斯领土的大部分是在亚洲,但却是欧洲国家,其政治经济中心(首都莫斯科)在欧洲。欧洲部分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三。
判断下列定义的逻辑错误
1. 宪法是国家的法律。
2. 商品是商店出售的物品。
3. 中国式现代化就是中国特色的现代化。
4. 大国就是比小国大的国家。
5. 哲学不是文学。
6. 文学是人们的精神食粮。
7. 正方形是平面上每个内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
定义过宽
定义过窄
同语反复
循环定义
否定定义
比喻定义
定义过宽
下一个正确定义的要求
(1)具备相应的科学知识,正确地认识对象,把握其本质属性。
①定义项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全同
②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
③定义一般不能用否定形式
④定义不能用比喻
(2)应该遵循必要的逻辑规则
第二目
明确外延的方法
一位老师带领学生参加志愿活动,去农村支援麦收。在安排任务时,他说:“男同学割麦子,女同学把割下来的麦子捆起来,体力强的同学把麦捆运到场院去,体力弱的同学在地里捡麦穗。大家根据自己的情况,按照上面的分工排成四排。”学生们听后,不知道自己该站在哪一排。
思考:学生们为何不知道自己该站在哪一排?
体力弱
体力强
女同学
男同学
女同学
男同学
体力强
体力弱
体力强
体力弱
1、该老师在对本班的同学进行划分时用了不同的标准,(既用了性别又用了体力),导致同学们无所适从。
2、正确的划分应该在同一次划分中,只能用同一个标准。可以进行二次划分,先按性别分成两排,然后按体力再分别对这两排进行划分。
二、明确外延的方法——做出正确的划分
1.划 分
由母项和子项两部分构成(还包括划分标准)
(3)构成:
母项
子项
子项
(1)划分的含义:划分是从外延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
划分就是把一个属分为几个种的逻辑方法。
(2)划分的方法:依据一定的标准,把一个概念的外延分为几个小类。
小类是大类的种,大类是小类的属。
例: 水果 苹果 香蕉...
属 种 种
注意:同一个母项,在不同标准下,可以得到不同的子项。
母项:是通过划分来揭示其外延的概念
子项:是对母项划分后所得到的概念
划分标准:是对母项进行划分的根据
水果
分为
热带水果、

温带水果
亚热带水果
子项
二、明确外延的方法——做出正确的划分
2.作出正确划分的要求
(1)必须充分了解概念所反映的对象之间的客观关系;
(2)要遵循划分的逻辑规则
①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的外延。
否则,就会犯“划分不全”或“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
A.划分不全:是指划分之后得到的子项的外延之和小于母项的外延。
B.多出子项:是指划分后的子项外延之和大于母项的外延。
选票分为赞成票和反对票。
直系亲属分为双亲和子女。
实词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拟声词和介词
常见的文学作品包括小说、诗歌、散文、戏剧、音乐、雕塑

——划分不全
——多出子项
——多出子项
——划分不全
2.作出正确划分的要求
(2)要遵循划分的逻辑规则
错误表现:“划分标准不一”
例如:犯罪分为故意犯罪、过失犯罪、 共同犯罪。
邮件有电子邮件、平寄邮件、 国际邮件几大类。
犯罪动机方面划分
犯罪主体方面划分
邮件的介质为标准划分
邮件处理方式为标准划分
邮件所达地域为标准划分
②在同一次划分中,只能用同一个标准。否则,就会犯“划分标准不一”的逻辑错误。
2.作出正确划分的要求
(2)要遵循划分的逻辑规则
③划分应该逐级进行,不能越级。否则,就会犯“越级划分”的逻辑错误。
错误表现:“越级划分”
例如:数可以分为有理数、无理数和虚数。
农田里种有棉花、黄麻和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
粮食作物
哲学的基本派别分为主观唯心客观唯心和唯物主义
2.作出正确划分的要求
(2)要遵循划分的逻辑规则
④子项的外延必须为不相容的关系。(补充)
否则,就会犯“子项相容”的逻辑错误。
例如,把阶级划分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剥削阶级、资产阶级,这就犯了“子项相容”的逻辑错误,因为资产阶级和剥削阶级的外延之间是相容的。由于规则2、4之间是相通的,因此违反规则2,也就违反了规则4,反之亦然。
比较 定义 划分
内容 用简明的语句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 依据一定的标准,把一个概念的外延分为几个小类
构成 被定义项、定义项和定义联项 母项和子项
逻辑规则 ① 定义项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全同,否则,就会犯“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 ② 定义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否则,就会犯“同语反复”或“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 ③ 定义一般不能用否定形式,否则,就会犯“否定定义”的逻辑错误; ④ 定义不能用比喻,否则,就会犯“比喻定义”的逻辑错误 ① 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的外延,否则,就会犯“划分不全”或“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
② 在同一次划分中,只能用同一个标准,否则,就会犯“划分标准不一”的逻辑错误;
③ 划分应该逐级进行,不能越级,否则,就会犯“越级划分”的逻辑错误
≠分解
定义与划分的区别
材料一:很多年前,通讯工具的外延只限于电话、电报等,而今通讯工具的外延已经扩展为电话、电报、短信、电子邮件、微信、QQ等等。
 材料二:十年前,张三是一个好吃懒做的人、偷偷摸摸的人、善于说谎的人。今天,张三却变成了一个勤奋的人、很本分的人、诚实的人、乐于助人的人。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反映事物的概念页是变化发展的,所以,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并不是固定的。
思考: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固定不变的吗?
台湾独立运动(简称“台独”)特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外国势力策动和扶持,存在于台湾及海外的一种分裂主义思潮和运动。
二战前的“台独”运动和二战后的“台独”运动在性质上并不相同。战前的“台独”运动(“台湾民族运动”),在本质上所要对抗的主要对象是日本帝国主义。
三、辩证地把握概念
1.任何概念都是内涵和外延的统一。准确地把握概念,既要弄清概念的内涵,又要分清概念的外延。
2.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可能固定不变。认识对象是变化发展的,反映认识对象的概念也会发生变化。
3.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化,人们对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理解也会越来越深刻和精确。
课堂小结
明确概念的方法
明确内涵的方法(定义法)
明确外延的方法(划分法)
定义的含义及构成
定义的最基本方法
如何下一个正确的定义(规则)
划分的含义、方法、构成
如何作出正确的划分(规则)
辩证把握概念
1.在学习了明确概念的方法后,小风运用划分的方法列举了以下四个例子,其中正确的是
A.邮件分为电子邮件和非电子邮件
B.桌子分为圆桌、书桌、木桌
C.农田里有黄瓜、茄子和粮食作物
D.班干部选票分为赞成票和反对票
A
“圆桌”表述的是桌子的形状;“书桌”表述的是桌子的用途;“木桌”表述的是桌子的材料,三者标准不一,不符合划分的方法,B排除。
“黄瓜、茄子”属于蔬菜,蔬菜与粮食是同一级关系,把黄瓜、茄子和粮食作物并列在一起,是不正确的,C排除。
该选项中,选票应分为赞成票、反对票和弃权票三种。将“赞成票”和“反对票”的外延加起来,其外延之和小于“选票”的外延,D排除。
2.“新质生产力”是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到的新词汇,指的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实现关键性颠覆性技术突破而产生的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从表现形式上可以分为数字生产力、绿色生产力和蓝色生产力三种。从逻辑上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生产力”是“新质生产力”的属概念
②“以科技创新为主导、实现关键性颠覆性技术突破而产生”是定义项
③“新质生产力”的定义揭示了其本质属性
④“新质生产力”与“绿色生产力”是交叉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种差+属概念”为定义项, “以科技创新为主导、实现关键性颠覆性技术突破而产生”是种差,②错误。
新质生产力从表现形式上可以分为数字生产力、绿色生产力和蓝色生产力三种,可见“新质生产力”与“绿色生产力”是属种关系,④错误。
3.要明确概念的内涵,消除概念在内涵方面的歧义,就需要正确运用定义的方法,正确地认识对象,把握其本质属性。下列定义与所犯逻辑错误对应正确的有
①艺术就是用语言文字来表达的艺术——犯了“定义过宽”的错误
②医生是行走在生与死之间的守护者——犯了“比喻定义”的错误
③商品就是用人民币交换的劳动产品——犯了“循环定义”的错误
④民主主义者就是信仰民主主义的人——犯了“同语反复”的错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艺术就是用语言文字来表达的艺术,定义项的外延小于被定义项外延,犯了"定义过窄"的错误,①错误。
C
商品就是用人民币交换的劳动产品,定义项的外延小于被定义项外延,犯了"定义过窄"的错误,③错误。
4.《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第一章总则中指出:黄河流域,是指黄河干流、支流和湖泊的集水区域所涉及的青海省、四川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陕西省、河南省、山东省的相关县级行政区域。“黄河流域”的释义
A.用把一个属分为几个种的划分方法明确了“黄河流域”的外延
B.采用种差加属概念的方法揭示了“黄河流域”的本质属性
C.同时揭示了“黄河流域”的内涵和外延
D.用语词描述了概念所反映的客观事物
B
划分就是把一个属分为几个种的逻辑方法,材料没有对“黄河流域”进行划分,故A不符合题意。
材料是给“黄河流域”下定义,而定义是从内涵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因此没有揭示“黄河流域”的外延,故C不符合题意。
材料主要是给一个概念下定义,而不是用语词描述概念,故D不符合题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