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5年春季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第七课 弘扬中华人文精神第一框 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教学目标】: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知道中华人文精神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认同中华人文精神,传承中华人文精神,坚定文化自信。道德修养:感悟“求同存异”“俭约自守”等生活智慧,提升个人道德情操和处世能力。健全人格:通过“形神兼备”的美学追求,培养审美情趣和人文情怀,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责任意识:明确弘扬中华人文精神的责任,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和谐、节俭等理念。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经典,理解中华人文精神的形成和地位,培养健全人格。2.通过小组讨论,探究中华人文精神的丰富内涵,了解中华人文精神在处世方法、教化思想、美学追求、生活理念方面的内容及意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中华人文精神的四大内涵及其现实意义。教学难点:了解中华人文精神对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产生的深远影响。将抽象的人文精神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相结合,引导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观看视频】:《每日学习》,思考:重温习近平2014年3月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重要演讲(节选),视频对你有什么启发?教师过渡:我们应该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领略其中包含的人文精神。今天让我们一同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体会中华人文精神的丰富内涵,我们一起学习《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二、自主学习思考并回答:阅读教材P58-62页,圈注关键词,并在疑难问题上做标记。学习任务一:感知人文精神1.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人文精神(中华人文精神的价值)?2.中华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学习任务二:解析人文精神的内涵和意义1.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的内涵和意义?2.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的内涵和意义?3.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的内涵和意义?4.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的内涵和意义?三、合作探究【问题探究】学习任务一:感知人文精神教师引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鲜明的特点就是“人文”。“人文”这个词是怎么来的?我们现在可以看到它最初是跟“天文”相对提出来的,在古籍《周易》中:“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古人认为,观察大自然中日月星辰的变化,可以知晓四季转换的规律;观察人间万象,可以知晓人和社会的道理,通过礼乐教化促成人类的文明。观看视频:《人文精神》,思考:什么是人文精神?提示:人文精神是指关注人类文化、价值、思想、情感和意义的一种精神和文化态度。它强调人的尊严、自由、平等、理性、创造力和道德责任,认为人类文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最高成果,应该得到尊重和保护。【生活观察】P58,小组合作讨论:结合以下同学的讨论,谈谈中华人文精神对你的启发。学校开展“品优秀传统文化,悟中华人文精神”的活动,同学们对此展开热烈讨论。我很喜欢“君子和而不同”这句话,它告诉我们要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和谐共处。我读过许多古代神话传说,如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伏羲画卦、神农尝草、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它们都蕴含着勇于追求梦想的执着精神。我特别喜欢中国古典名曲《高山流水》,从曲子中就能听出山之雄浑、水之浩瀚,感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千古美谈。我非常欣赏《论语》中描写的“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精神。结合以上同学的讨论,谈谈中华人文精神对你的启发。①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与人和谐相处,尊重、协调不同的意见,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人文精神:处世方法)②通过阅读经典感悟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提升精神境界。(人文精神:教化思想)③通过欣赏古代诗歌、绘画等文艺作品,品味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人文精神:美学追求)④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坚守做人的品格,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人文精神:生活理念)课堂归纳:《笔记》1.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人文精神(中华人文精神的价值)?(1)形成: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强调以人文化成天下,以人类社会和人本身发展的道理来教育世人,达到促进社会和谐、成就美好人生的目的,并由此发展出影响深远的中华人文精神。(2)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人文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对现实生活意义的探索和道德情操的涵养。2.中华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中华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处世方法、教化思想、美学追求、生活理念等诸多方面。学习任务二:中华人文精神的内涵和意义探究一: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的内涵和现实意义?【观看视频】:思考:什么是求同存异?什么是和而不同?《礼记·乐记》:“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礼胜则离。”《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什么是求同存异?什么是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就是既找出共同点,找到最大公约数,又保留不同点,尊重不同意见。和而不同,就是倡导和谐相处,协调不同意见,但不盲从苟同。【观看视频】:《刘劲:讲述红色故事》,思考:视频给我们什么启示?提示:求同存异是中国政府在外交方面一直倡导的方针,求同存异,是周恩来在1955年4月在印尼(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万隆会议)上,针对某些国家针对中国、制造矛盾的行径,为推动会议顺利进行、增强与会国的团结、表明中国的立场而提出的一项基本方针。“求同存异”的方针得到了与会绝大多数国家代表的支持和拥护,缓和了大会紧张的气氛,促使会议取得圆满成功,“求同存异”从此也成为中国政府在外交方面一直倡导的方针。【课堂归纳】:(笔记)1.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的内涵和作用?(1)内涵:求同存异,就是既找出共同点,找到最大公约数,又保留不同点,尊重不同意见。和而不同,就是倡导和谐相处,协调不同意见,但不盲从苟同。(2)作用:①求同能让人们更加亲近、友善,存异则让人们彼此 尊重、包容。②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有助于解决人际矛盾,为化解当代社会冲突提供重要启示。探究二: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内涵和意义?【观看视频】:《什么是“文化”》,从“文化”二字的解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文”指文章文字礼乐曲调包括建筑雕塑美术诗词歌赋戏剧小说等, “化”指“教化”,人受教而变化。启示我们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探究与分享】P59,小组合作讨论:“岁寒三友”和“四君子”,是传统诗词、绘画等文艺作品中常见的主题。松、竹经冬不凋,梅花迎寒开放,故有“岁寒三友”之称。“四君子”则是指“梅、兰、竹、菊”。梅的凌霜傲雪、玉洁冰清,兰的优雅朴素、高洁坚贞,竹的中空外直、宁折不弯,菊的清新高雅、悠然宁静,寄托着中国人对高尚品格的推崇。在中国古代的文艺作品中,花木草石等往往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1)“岁寒三友”,“岁寒三友”体现了体现了哪些人文精神?坚韧不拔 :松树在严寒的冬季依然挺立不倒,象征着坚持不懈和勇往直前的品质。坚强而谦逊 :竹子即使在严寒中也能保持翠绿,其坚韧有弹性的茎杆象征着坚强和谦逊。勇敢面对困难 :梅花在冬天开花,不畏严寒,象征着勇敢和坚强不屈。岁寒三友还象征着永恒的友谊和团结,鼓励人们在逆境中相互扶持,共同度过难关。它们在中国古代文学和艺术作品中频繁出现,被文人墨客用来比喻忠贞的友谊和高尚的人格,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象征(2)“四君子”,“四君子”体现了体现了哪些人文精神?梅花 象征着不畏艰险、奋勇前进的精神。梅花被誉为花中“四君子”之首,也是“岁寒三友”之一,因其能在恶劣环境中傲然绽放,象征着坚强、谦虚和高洁的品格,激励着人们不畏艰险、百折不挠。兰花 象征着高雅的品性和深切的爱国情怀。兰花生长在深山中,花朵色淡香清,象征着高洁的品格和深厚的爱国情感。它还代表着深厚的兄弟情,象征着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竹子 象征着高风亮节和顽强的生命力。竹子四季常青,枝干挺拔,象征着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谦逊的胸怀。它生而有节,象征着高风亮节,常被用来比喻人的品德高尚不俗。 菊花 象征着不屈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气节。菊花在百花凋谢的季节开放,象征着坚韧不拔、恬淡自居的节操。它在九月开放,与重阳节相叠,因此还象征着高寿和吉祥。这些植物不仅具有独特的自然属性,更被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道德情操。它们常常被文人雅士用来表达志趣、抒发情怀,也是中国文学艺术中常见的题材,象征着中国人崇尚的高洁品格与道德理想。(3)你还知道哪些蕴含着中华人文精神的文艺作品?《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等贵族家庭为背景,通过对人物的形象塑造和情节的展开,展现了中国古代封建家庭的兴衰、婚姻、宗法制度等方面的问题。通过对人性的揭示,小说呈现出了丰富的人文精神,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和对家庭道德的关注 。《兰亭集序》,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代表作之一。《兰亭集序》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更是自然与人文精神的融合。文中王羲之描绘了兰亭修禊的场景,展现了文人雅士们在自然美景中的自由与审美体验,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同时也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4)这些文艺作品体现了什么思想?这些文艺作品体现了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课堂归纳】:(笔记)2.文以载道(指文章是为了说明道理的)、以文化人(通过文化的熏陶和传承,塑造人的品格,提升人的素养)的教化思想内涵和现实意义?(1)内涵:各种各样的文化表现形式都承载着做人做事的道理,可以教育人、感化人,成就理想人格。(2)作用: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对于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提升精神境界具有重要意义。探究三: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的体现和意义?【观看视频】:《只此青绿》,结合【相关链接】P60-61,一起鉴赏《千里江山图》。小组合作讨论:2022年春晚的舞蹈《只此青绿》,以北宋名画《千里江山图》为灵感,从画作和舞蹈两个角度赏析了中国经典名画《千里江山图》,展示了唐宋山水画中的独特中国审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千里江山图》《只此青绿》美在哪里?提示: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诗歌、舞蹈、绘画、书法等文艺作品不但有美妙形态,而且富有独特神韵,可谓“形具而神生”。教师总结:在文化生活中,人们追求立象尽意,主张将人的思想情感与外界景物融为一体。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气质。【课堂归纳】:(笔记)3.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的内涵和意义?(1)内涵:诗歌、舞蹈、绘画、书法等文艺作品不但具有美妙形态,而且富有独特神韵,可谓“形具而神生”。在文化生活中,人们追求立象尽意(通过具体的形象来表达深远的意念),主张将人的思想情感与外界景物融为一体。(2)作用: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气质。探究四: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的内涵和意义?【观看视频】:《陶渊明:归园田居》,结合【探究与分享】P61,小组合作讨论:谈谈你从中感受到的生活理念。“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东晋诗人陶渊明的这些诗作感情真挚、朴素自然,表达了陶渊明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高贵品质和俭朴、自然的生活态度,深受后人喜爱。【相关链接】P61-62,中和泰和《礼记 中庸》中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是事物存在 的本然状态,“和”是事物间相互和谐的 状态。在“中和”的状态下,天地万物和谐地共存发展,各得其所,繁荣兴旺。《周易》中说:“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太和” 就是泰和,是天地万物和谐的最理想状态。对于人来讲,“太和”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最高境界,即天人合一之境。【课堂归纳】:(笔记)4.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的内涵和意义?(1)内涵:中华民族倡导俭朴、简约的生活方式,强调不为物役(不被外界的事物所奴役、牵制),追求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和谐统一。(2)作用: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有助于人们坚守做人的品格,克服拜金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有利于真正实现人的价值。【知识补充】:俭约自守出自《素书》,原文是“恭俭谦约,所以自守”。意为做人要以勤俭节约来要求自己,通过节俭的生活方式与严格的自我约束来修身养性,体现了一种克己、自律的精神追求。四、课堂小结中华人文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中华传统人文精神的核心内容是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在新时代,中华传统人文精神仍具有不可磨灭的时代价值,理应发扬光大。板书设计五、学以致用一.慧眼识珠(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请将正确选项填在括号内)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多样、珍贵的精神财富,如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等,这些都集中体现了中华文化的( )A.传统美德 B.核心思想 C.人文精神 D.教育理念2.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是中华民族生计方式、理想信念、价值取向、行为举止,彰显文化自信信、文化形象、文化气质。中华人文精神主要体现为( )①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 ②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同化思想③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 ④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汉字之美,美在精妙。重庆城市形象宣传片中将汉字“重庆”之“重”拆分为“千里”,将“庆”拆分为“广大”,组成“行千里,致广大”,并以毛笔书法呈现,书写起落有致,形态万千。“行千里,致广大”蕴含着重庆人坚毅果敢的性格,包容豁达的气魄……重庆城市形象宣传片蕴含的中华人文精神有( )①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 ②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③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 ④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4.2025年是万隆会议召开70周年,70年前,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发言时指出:“中国代表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这一主张体现了( )的中国智慧。A.求同存异 B.一家独大 C.自强不息 D.坚守正义5.漫画解读下列漫画向我们传递的生活理念是( )A.俭约自守 B.铺张浪费C.中和泰和 D.大气大度6.北京中轴线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见证和标识,承载着中华文明“致中和”的精神追求,是“中和”理念的突出典范。中和理念有助于( )①真正实现人的价值 ②人们坚守做人的品格③塑造独特的审美气质 ④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A.①③ B.①④ C.①② D.②③二、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探究分析】:品优秀文化典籍,悟中华人文精神2024年9月9日,“亘古巨制煌煌文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籍展”在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粹选传世善本与出土文献,包括甲骨、简牍、石刻、善本等多种类型,植根中华文脉,聚焦典籍深刻内涵。据悉,“亘古巨制煌煌文脉一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籍展”第一单元“民族元典”从“五经”出发,①展示《易》《书》《诗》《礼》《春秋》这五部民族元典的磅礴气势、深刻思想,再到经后世学者不断扩充形成的“十三经”(即《诗》《书》《礼》《易》《春秋》《周礼》《仪礼》公羊传》谷梁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揭示了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价值理念与道德规范。经学在中国,一向被认为是一种“做人”之学,一种“成圣”之学。②要做一理想人,要做一圣人,便该在人生社会中去做,这便是中国学术传统中之人文精神。1.阅读经典,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此人文精神?2.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中华人文精神的时代价值。参考答案:一.慧眼识珠(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请将正确选项填在括号内)1.C 2.C 3.B 4.A 5.A 6.C二、结合材料,回答问题:1.阅读经典,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此人文精神?①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②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③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④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2.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中华人文精神的时代价值。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人文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对现实生活意义的探索和道德情操的涵养。②有助于解决人际矛盾,为化解当代社会冲突提供重要启示。③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提升精神境界。④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气质。⑤有助于人们坚守做人的品格,克服拜金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有利于真正实现人的价值。明宣德青花松竹梅纹盘中华人文精神的价值感受人文精神中华人文精神主要体现7.1 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中华人文精神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