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4张PPT)第三单元 植物的生活第二章 植物体内的物质与能量变化第二节 光合作用(第一课时)生命观念1. 通过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能阐述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2.认识有机物对于植物自身和生物圈中其他生物乃至生物圈的意义。科学思维通过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科学思维。探究实践学会设计对照实验,提升生物实验操作能力。态度责任认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养成爱护花草的意识。教学目标想一想,议一议1.海尔蒙特是否忽略了其他的因素呢?2.是什么物质使柳树增重了呢?柳树增重70多千克土壤减少不到100克绿色植物通过气孔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时,从外界吸收了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水、无机盐和有机物海尔蒙特实验植物在生命活动中吸收的水大部分会通过蒸腾作用散失。那么 , 在赫尔蒙特的柳树生长实验中,柳树质量增加了70多千克,增加的主要是什么物质呢?生物圈中有一个巨大的生产有机物的天然“工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够利用简单的无机物合成复杂的有机物,从而养活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创造这一奇迹的是那些绿叶。目的: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不是淀粉2、光是不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实验材料:盆栽的天竺葵、黑色纸片、曲别针、酒精、碘液、 小烧杯、大烧杯、培养皿、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镊子、火柴、清水。任务一:探索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方法步骤(1)暗处理: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为什么要暗处理?目的:消耗或运走叶片内原有的淀粉任务一:探索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2)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正反两面遮盖起来夹紧,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3-4 h;为什么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遮盖起来?形成对照实验对照组:见光部分实验组:遮光部分方法步骤任务一:探索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3)摘下叶片,去掉遮光纸片;(4)将叶片放入盛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方法步骤为什么要隔水加热?因为酒精蒸发太快,温度太高造成浪费,而且溶解叶绿素的效果也不太好,尤其易引燃酒精发生危险。任务一:探索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使叶片中含有的叶绿素(在叶绿体中)溶解到酒精中(5)用清水漂洗,向叶片上滴加碘液;①为什么要用清水漂洗?①避免酒精产生干扰。②为什么要滴加碘液?②碘液遇淀粉可变成蓝色,故用碘液来鉴定叶片中是否能生成淀粉这种有机物。方法步骤任务一:探索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叶片呈黄白色(6)片刻后,洗去碘液,观察颜色变化;见光部分产生淀粉,未见光部分未产生淀粉,说明什么?未遮光部分变蓝遮光部分不变蓝方法步骤任务一:探索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结论: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部位t 光合作用的部位、场所、产物和条件归纳·总结叶片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的主要部位。场所叶绿体,既是生产有机物的“车间”,也是将光能转换成化学能的“能量转换器”。产物有机物(如淀粉)条件光照叶绿体有机物光合作用:叶绿体中含有的叶绿素等色素能捕获太阳光。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中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并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的主要器官是叶片。除了叶片外,植物体的其他绿色部分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要是植物的绿色部分细胞中含有叶绿体,就都能够制造有机物。蜡烛 。熄灭小白鼠 。死亡蜡烛 。植物 。没熄灭没死亡小白鼠 。植物 。没死亡没死亡普利斯特利实验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为原料任务二、观察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普利斯特利得出的结论:植物能够更新由于蜡烛燃烧或动 物呼吸而变得污浊的空气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吗?提出问题:做出假设: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制定方案:材料用具:两个玻璃皿、两个广口瓶、两个烧杯、两枝带叶子的枝条、氢氧化钠溶液、清水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须的原料吗?探究玻璃皿广口瓶烧杯 应选择什么作为该实验的变量? 除这个变量外,其他条件应怎样? 如何设计对照组?二氧化碳相同氢氧化钠溶液有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作用。(可使用少许25%氢氧化钠溶液,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被吸收) 注意:氢氧化钠溶液有腐蚀性,不要让皮肤接触它。实验提示:小组讨论:实施计划:1、在甲培养皿中装清水,在乙培养皿中装氢氧化钠溶液。2、在它们同时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然后一起移到光下。3、几小时后,各取甲乙装置中的一片叶子,分别编号甲、 乙,然后放酒精中隔水加热,脱去叶绿素,然后用清水清洗。4、在甲乙叶片上各滴上两滴碘液,观察。氢氧化钠清水甲乙吸收二氧化碳氢氧化钠甲乙讨论1、从实验装置甲和乙中各取一片叶,分别用碘液处理,你认为哪个装置中叶片不变蓝?2、光合作用和二氧化碳有无关系?3、该实验中哪个是实验组,哪个是对照组?乙装置中叶片不变蓝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A是对照组,B是实验组。氢氧化钠组清水组任务三、光合作用还能产生氧气演示实验注意:氧气有助燃作用观察演示实验。请你注意观察实验装置里的金鱼藻,看它的叶片表面是否有气泡出现。在气体充至试管容积的一半左右时,老师用拇指堵住试管口,将试管取出,然后迅速将快要熄灭的卫生香(或竹签)伸进试管口内,这时请你注意观察卫生香(或竹签)的燃烧情况。讨论交流1.请描述实验现象。2.分析该实验结果,获得的实验结论是什么?3.如果这个实验在黑暗中进行,是否能看到这一现象? 水中出现气泡,卫生香复燃不能,金鱼藻只有在光下才能够产生氧气。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产物除了有机物外,还有氧气。金鱼藻在光合作用下释放氧气。 圆圈内的叶片就没有水供应了光合作用还需要水,你能验证吗?用刀片切割叶脉滴加碘液不变蓝滴加碘液变蓝任务四、光合作用的过程1、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储存着能量)2、光合作用的表达式:二氧化碳 + 水有机物 + 氧气光能叶绿体气孔气孔导管筛管原料条件场所产物3、光合作用实质:①、物质转化: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 有机物和氧气②、能量转化: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光合作用小结:文字表达式: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 + 氧气条件:光场所:叶绿体原料:二氧化碳、水产物:有机物(淀粉)、氧气物质转换: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能量转换:光能转变成太阳能。意义:1、制造有机物满足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2、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来源。3、净化空气4、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通过筛管运输到植株各处认识环割对果树的影响环割树皮后,暂时阻断了环割部位上方的有机物通过筛管向下运输。任务五、认识有机物的运输及其作用叶片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如何运输到植物体的其他部位?叶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由筛管向下运输到植物体的其他部位,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并参与构建细胞,进而构成各种组织、器官,甚至整个植物体。筛管任务五、认识有机物的运输及其作用叶片通过光合作用制造了大量的有机物,这些有机物都去哪里了呢?如果在杨树、柳树、葡萄等植物的茎上剥去一圈树皮,一段时间后,这株植物依然在生长,但切口处的树皮明显增厚,甚至会形成瘤状物。这是为什么呢?运输有机物的通道——筛管就分布在树皮中。环割树皮后,有机物向下运输的通道被切断,造成局部营养过剩,再加上损伤的刺激等因素,引发细胞无序分裂,进而形成瘤状物。思考任务五、认识有机物的运输及其作用细胞水平: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是有机物,例如:细胞壁——纤维素(有机物)、细胞膜——蛋白质和脂质(有机物)、DNA(有机物)。器官水平:苹果、梨等果实中含有丰富的糖类;有些植物的根茎中也含有大量的有机物,比如莲藕的茎中含有很多有机物。个体水平:构成植物体的干重绝大部分是有机物,只有极少部分是无机盐。任务五、认识有机物的运输及其作用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除了给自己提供能量和组成成分,还给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能量和构建材料。植食动物直接以植物为食,肉食动物间接以植物为食,杂食动物兼而食之,人类就是杂食动物。绿色植物作为生物圈中的生产者,所制造的有机物通过食物链,食物网,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它生物。任务五、认识有机物的运输及其作用植物生长旺盛,需要的有机物越多;寒冷的冬天,植物体内合成的有机物减少或者停止,因此植物的生长缓慢,当春天来临,风和日丽,植物光合作用日渐旺盛,有机物的合成不断增多,植物生长迅速,生物圈也因此而生机盎然。比较一下三种种植方法,看看其生长状况 有何不同,并分析原因(从利用光合作用角度分析)。合理密植:充分利用光照、提高产量合理密植种植过稀种植过密种植过稀:没有充分利用光照而造成浪费;种植过密:叶片互相遮挡而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任务五、认识有机物的运输及其作用间作套种(立体种植)间作:是指把在当前茬种一些主要品种的农作物时,在其中再种一些其他品种的作物为辅;套种:是指在上一茬作物采收后期就开始种植下一茬作物。任务五、认识有机物的运输及其作用给大田、温室里的农作物施用二氧化碳,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的方法,被称为气肥法,二氧化碳被称为“空中肥料”。具体操作方法1、直接喷施贮存在钢瓶中的 二氧化碳2、点蜂窝煤炉。任务五、认识有机物的运输及其作用温室花卉温室育种人们通过调控温室中的增强光照、增加水和二氧化碳浓度,提高温度等 ,提高光合作用为植物生长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任务五、认识有机物的运输及其作用课后作业一、概念检测1.请用恰当的形式总结光合作用的场所、原料、产物和条件。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水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机物(淀粉等)、氧气光合作用的条件:有光2.将一棵重约0.2千克的柳树苗栽种在肥沃的土壤中,两年后连根挖出,脱水后称重达11千克。与这株柳树质量增加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A.土壤中的水 B.空气中的氧气C.土壤中的无机盐 D.空气中的二氧化碳D二、拓展应用1.右图是某温室大棚中提高二氧化碳浓度的一种仪器,大棚中安装这种仪器的目的是什么?原理又是什么?目的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因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所以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有助于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从而提高农作物产量.二、拓展应用1.右图是某温室大棚中提高二氧化碳浓度的一种仪器,大棚中安装这种仪器的目的是什么?原理又是什么?目的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因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所以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有助于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从而提高农作物产量.2.将金鱼藻放在盛有质量分数为0.2%的碳酸氢钠溶液(可提供二氧化碳)的试管中,控制水温为25 ℃。将试管放在离白炽灯不同距离处,观察试管中每分钟产生的气泡数。每个条件做三次重复实验,取平均值,数据如下表所示。试管与灯的距离/厘米 每分钟产生的气泡数/个10 16120 12230 11340 101请回答以下问题(1)金鱼藻和光源的距离远近与产生的气泡数之间有什么关系?从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2)如果将这个试管放在黑暗处,实验结果会是怎样的?试管与灯的距离/厘米 每分钟产生的气泡数/个10 16120 12230 11340 1011.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中,用黑纸片对叶片进行部分遮盖,所控制的变量是( )A.淀粉B.温度C.光D.二氧化碳C2.下列装置中,能够快速、安全地溶解叶绿素的是( )D叶绿素易溶于酒精,酒精燃点低,直接加热酒精容易发生危险,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脱色”一步要将叶片放在酒精中水浴加热。3.“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实验中,叶片只在见光部分产生了淀粉,这主要说明( )A.淀粉遇碘变蓝B.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C.叶绿体是生产有机物的“车间”D.叶片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的主要器官B4.如图为光合作用示意图,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③为有机物,④为水B.光合作用只发生在叶片中C.光合作用需要①氧气作为原料,释放出②二氧化碳D.光是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条件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