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依法行使权利课件(29张PPT+视频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依法行使权利课件(29张PPT+视频素材)

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部编版)八年级

道德与法治
第二单元 理解权利义务
第三课 公民权利
3.2 依法行使权利
新知导入
我可以挥动拳头,
但是绝不能碰到另一个人的鼻子
美国法学家
霍姆斯
这句话说明了什么道理?
行使权利有界限,公民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的权利,要依法行使权利。
核心素养目标:
1.政治认同: 感受宪法权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要求,增强文化自信、制度自信。
2.道德修养: 践行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的道德要求。
3.法治观念:明确权利边界,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权利意识,运用多种形式积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和自由。
4.责任意识:树立法治观念,守规矩,重程序,依法参与公共事务,做法治社会的合格公民。
学习目标:
1、公民应怎样正确行使权利?
2、公民应如何做到维护权利守程序
3、公民维护权利的方式有哪些?
请同学们在5分钟之内阅读完教材内容,思考以下问题,并将答案在课本上划出。
探究新知
活动一:
01、行使权利有界限
探究新知
【环节一】——权利行使有界限(一)
老赵和小李是楼下楼上的邻居。老赵住在一楼,家中多次失窃。于是他在小院房檐下安装了8个监控设备探头。其中,6个探头的拍摄角度向下,拍摄的是自家房屋大门、窗户等四周的情况。另外2个探头拍摄范围正好对着小李所住二楼的阳台窗户。此外,小区各楼宇间均有由公安机关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小李每次回家,看到老赵家门口那密密麻麻的摄像头,都觉得心里很不舒服。
问题:
你认为老赵在自家装监控的行为有错吗?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
探究新知
【环节二】——权利行使有界限(二)
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商贸公寓31幢,该楼一楼业主在装修时擅自敲掉屋内承重墙,给房屋造成极大安全隐患。
此外,据杭州萧山警方消息,因涉嫌过失以危险方式危害公共安全罪,该户业主、包工头已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而对于受到牵连的同楼住户,由瓜沥镇人民政府协调,一楼肇事业主先后向每户居民支付了4000元和2000元的安置费。
问题:
装修房屋是自己的权利,为什么要承担法律责任呢?
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探究新知
【环节三】——权利行使有程序
问题:“专利申请”,对我们行使权利有何启示?
公民行使权利应该按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
遵守正当的程序,有利于公民实际享受权利,有效避免和化解纠纷。(意义)
探究新知
1.公民如何正确行使权利?①②③
①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行使权利有范围)
②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行使权利有要求)
③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维护权利守程序)
探究新知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体现了权利的界限?(可从学校、家庭、社会方面思考)
生活中,处处有权利,时时有界限
探究新知
活动二:
02、维护权利守程序
探究新知
2.维护权利的方式①②③④
出现纠纷
探究新知
和解的含义、程序、适用范围、优势?
①含义:是当事人之间自行解决纠纷的方式。
②程序:当事人可以在自愿、互谅的基础上,依据法律,直接对话,分清责任,达成协议,解决纠纷。
③适用:一些常见的消费、劳动争议和交通事故纠纷等,可以通过协商解决。
④优势/特点:是一种快速、简便的争议解决方式。
A(当事人)---A(当事人)
无第三方介入
“小刮擦”交通事故,协商解决
消费者享有“7天无理由退换货”
探究新知
调解
含义:调解是通过调解组织解决纠纷的方式
实施方法:调解人以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社会公德为依据,对纠纷双方进行疏导、劝说,促使他们相互谅解,进行协商,自愿达成协议,解决纠纷。
调解方式: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
探究新知
知识拓展: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区别。
人民调解
行政调解
司法调解
易混点:“和解”与“调解”
和解
调解
双方当事人之间通过信息的交换和沟通,就产生纠纷的事项达成共识和就纠纷的解决做出一致的决定的过程和结果。是自行解决纠纷。
纠纷的当事人在中立的第三方的介入下,通过谈判达成和解、解决纠纷的过程和结果。
知识拓展
探究新知
仲裁的含义、适用、依据、特点?
①含义:仲裁是通过仲裁机构解决纠纷的方式。
②适用:公民与其他个人或组织之间发生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争议时,可以申请仲裁。不适用范围:①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②行政争议 。
③依据/程序:当事人根据他们之间订立的仲裁协议,自愿将其争议提交仲裁,并受仲裁裁判约束。
④特点:灵活性、终局性、保密性、国际性。
探究新知
(1)在仲裁中,当事人享有选定仲裁员、仲裁地、仲裁语言以及适用法律的自由,还可以协议设计符合自己特殊需要的仲裁程序。与法院严格的诉讼程序和时间表相比,仲裁程序较为灵活。
(2)仲裁裁决不同于法院判决,仲裁裁决不能上诉,一经作出即为终局,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
(3)仲裁案件不公开审理,从而有效地保护了当事人的商业秘密和商业信誉。
(4)《承认及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现有缔约国家和地区100多个。根据该公约仲裁裁决可以在这些约的国家和地区得到承认和执行.
探究新知
诉讼:通过人民法院解决纠纷的方式。
处理纠纷最正规、最权威,也是维权的最后屏障
俗称打官司
探究新知
4.诉讼的含义、实施方法和方式?
含义:诉讼是通过人民法院解决纠纷的方式。
实施方法:公民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维护自身权益。
方式:
民事诉讼:公民遇到人身关系或财产关系的争议。
刑事自诉:公民对于某些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
行政诉讼:公民认为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侵犯了自己的权益。
探究新知
3.公民如何做到维护权利守程序?①②
1
2
每个公民都应该树立按照法定程序办事的意识,通过正确的途径和方式维护自身权益。
公民权利受到损害,要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维护权利方式包括和解、调解、仲裁和诉讼等。
课堂小结
依法行使权利
行使权利有界限
维护权利守程序
①权利有范围,不能超越界限
②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他人权利
③按照法定程序和方式
公民如何做到维护权利守程序?
公民维权方式
课堂练习
1、微信作为一种新兴的交流工具,走进了普通民众的生活,个人的言论自由得到了极大的发挥。但是微信自由的背后是公共责任与法律底线。这说明 (  )
A.言论自由是无限制的绝对自由
B.法律是对权利的限制和约束
C.滥用言论自由要受到刑事处罚
D.公民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
D
课堂练习
2.(2023·湖南岳阳·统考中考真题)罗某观看电影《长津湖》后,在网上使用侮辱性语言抹黑中国人民志愿军“冰雕连”英烈,被判处有期徒刑七个月,并在相关网站及报纸上公开赔礼道歉。该案例表明( )
①权利和自由都是有界限的
②违法必定犯罪,犯罪不一定违法
③罗某的行为属行政违法行为
④诋毁英雄的行为为法律所不容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课堂练习
3.一名中学生在专卖店买的手机不到一个星期就出现了故障。该名中学生维权的合理路径应该是( )
①向政府提出民事诉讼 ②向消费者协会投诉,请求调解 
③向法院提民事诉讼 ④与手机专卖店店主和解
A.②→③→① B.③→②→④
C.④→②→① D.④→②→③
D
课堂练习
4.(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真题)某社区部分居民在跳广场舞时步伐统一,别人却听不到音乐声。原来他们都佩戴了耳机,通过接收播放器的指定频道来听音乐。“静音模式”的广场舞受到了附近居民的赞赏,这主要是因为跳舞居民( )
A.维护了社区居民的住宅权
B.放弃权利的同时履行了应尽的义务
C.维护了社区居民的文化权利
D.依法行使权利的同时尊重了他人权利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依法行使权利。
D:分析题文,跳舞居民有跳广场舞的权利,但他们通过佩戴耳机接收指定频道听音乐的方式,避免了广场舞音乐对附近居民造成干扰,既依法行使了自己跳舞的权利,又充分尊重了附近居民享受安静生活环境的权利;这体现了依法行使权利的同时尊重了他人权利;故D符合题意;
A:住宅权主要指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题干未涉及,故A不符合题意;
B: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但不能简单地说放弃权利的同时履行义务,故B错误;
C:维护了社区居民的文化权利在本题中未体现,故C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课堂练习
5.(2024·四川眉山·中考真题)近年来,微短剧凭借时长短、节奏快、剧情紧凑吸引了许多观众。然而,不少微短剧需要充值会员或付费购买才能观看全部内容,但观众充值后,经常遇到剧集变短、无法观看、二次付费等问题。上海陈女士就陷入了这种“陷阱”,她应该( )
①拨打电话、寻求消协帮助 ②自认倒霉,再不看微短剧
③加强监管、打击不良商家 ④联系商家,追回多付钱款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依法维权。
①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针对陈女士的消费问题,她可以拨打电话、寻求消协帮助;消费者协会可以为消费者提供维权的指导和帮助,是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有效途径之一;也可以联系商家,追回多付钱款:先与商家进行沟通协商,尝试解决问题,要求退回不该支付的款项;故①④符合题意;
②:自认倒霉,再不看微短剧,这种做法是消极的,不利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也无法促使商家改进服务;故②错误;
③:加强监管、打击不良商家,这是相关政府部门的职责,消费者个人难以直接做到;故③错误;
故本题选B。
课堂练习
6.(2024·四川眉山·中考真题)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下列行为值得我们点赞的是( )
A.长江流域禁渔期间,某男子在河边夜钓
B.中考期间,广场舞爱好者暂停跳舞活动
C.某爱狗人士遛狗不拴绳,犬只咬伤他人
D.某摄影爱好者在军事禁区拍摄军港机密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依法行使权利。
B:而中考期间广场舞爱好者暂停跳舞活动,是在行使自身权利的同时,充分考虑到他人的权利和社会公共利益,没有损害他人合法的自由和权利,这种行为值得点赞;故B符合题意;
A:长江流域禁渔期间某男子在河边夜钓,违反了禁渔规定,损害了公共利益;故A错误;
C:某爱狗人士遛狗不拴绳导致犬只咬伤他人,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利;故C错误;
D:某摄影爱好者在军事禁区拍摄军港机密,危害了国家安全;故D错误;
故本题选B。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让备课更有效
www.21cnjy.com
Thanks!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