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5张PPT)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 不是生与死的距离 // 而是我站在你面前 // 你不知道我爱你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我站在你面前 // 你不知道我爱你 // 而是爱到痴迷 // 却不能说我爱你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 不是我不能说我爱你 // 而是想你痛彻心脾 // 却只能深埋心底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我不能说我想你 // 而是彼此相爱// 却不能够在一起 ——泰戈尔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品味鉴赏《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代萧统的《文选》。【《古诗十九首》】“五言之冠冕”( 刘勰《文心雕龙》)“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钟嵘《诗品》)“千古五言之祖”汉代文人作家的作品合称五言诗成熟期的代表作被誉为“五言之冠冕”以平浅质朴的文字展深情南朝萧统合收于《文选》中东汉末年:中下层文人士子或为避祸,或为寻求出路,只得奔走交游。他们“离乡背井,辞别父母,亲戚隔绝、闺门分离”,因而也就有了思妇的闺怨和游子的羁旅乡愁。《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1、失志伤时、人生无常的感慨。2、世态的炎凉与人情的冷暖。3、游子思妇们离别相思之苦。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 这首诗前四句中,抒情主人公因“采芙蓉”,心情愉悦,语调舒缓,对应的节拍就是轻松有起伏的“二一二”节拍。而后四句阐发的是“望乡”“忧伤”等意,抒情主人公的悲伤情感明显增强,语调也就变得急促,对应的节拍就是急促有力的“二三”节拍。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诵读指导一、读顺畅,通大意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渡过江水,采摘芙蓉沼泽之地,兰草萋萋采摘兰草,欲送与谁?所思之人,远在他乡回头眺望,乡关何处?道路绵长,无边无际感情深厚,天各一方孤独忧伤,寂寞终老你读到了哪些情感?涉江采芙蓉的欢愉所思在远道的失望思念望乡的感伤同心离居的忧伤作者的感情变化:欢欣——失望——思念——忧伤二、理思路,悟情感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设问,起过渡的作用,点明主人公的情绪由欢欣热闹转变为下文的黯然销魂的原因。动作描写和心理刻画。表现了主人公孤独、怅惘的形象和心情。“漫浩浩”写出了路途的绵延无尽。残酷的现实也让主人公从想象中跌落现实,眼前不过是长路漫漫,天地苍茫。提问:本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直抒胸臆,卒章显志:感情深厚却相隔在两地,愁苦忧伤直至终老。⑴什么是“诗眼”?找出本诗“诗眼”并根据“诗眼”概括主旨。诗眼:指作品中点睛传神之笔。(形式有二)①诗词句中最精炼传神的某个字;②全篇最关键的词句,是一篇诗词的主旨所在。本诗的“诗眼”是“忧伤”三、找诗眼,抓主旨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渡过江水去采莲花,生有兰草的沼泽地长满多种芳草。这两句选择了哪些意象? 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起什么样的作用?①运用了“芙蓉”“兰泽”“芳草”等意象。描绘了主人公渡江到达兰泽芳草之地采莲的画面,呈现的是优美、纯净的自然环境。②营造了清幽、高洁的意境。③用环境描写侧面烘托主人公形象的高雅,感情的纯洁、美好。译读赏读四、赏析诗歌芙蓉的意象以荷花喻君子圣洁之风范。(“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以荷花喻美好纯洁的女子。以荷花喻爱情之坚贞真挚。由以上几例分析可以看出:荷花更多被作为一种情感意象来使用,表达一种纯洁、坚贞与宁静的意味,为全诗营造了高洁清幽的意境。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这两句的语气如何?你从“远道”一词品出什么?设问:自问自答,语气缓和。“远道”为下面的情绪转折透露一些消息。把人物放在美好、欢乐的采莲背景上,抒写独自怀远的忧伤,正具有以“乐”衬“哀”的强烈效果。回头望望远处的故乡,却又长路漫漫无边无际。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赏析诗歌译读赏读这两句中有哪些意象?表达怎样的情感?意象:“旧乡”“长路”情感:“旧乡”在漫漫“长路”的那头,看不见也望不着。“旧乡”的爱人此时也在凝眸远望吗?相爱却不能相见,浓浓的相思之情溢于言表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还顾”、“漫浩浩” 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还顾”回头看,这个词语动作性和画面感很强,清晰地表现了主人公孤独、忧愁、怅惘的形象和心情。“漫浩浩”长路漫漫无边无际,这是写主人公环顾所见“旧乡”的距离,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这两个词含蓄地传达了主人公极度痛苦的心情,运用“对写”手法扩大了诗歌的意境,丰富了诗歌的内涵。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对写法:又叫悬想,曲笔,主客移位;作者不直接抒写对对方的思念之情,而是通过想象,从对方着笔,委婉含蓄地表达心中的思念怀想之情。悬想是一种时间和空间的转移。悬想的对象就是作者此时心中所想的对象。表现形式:常用“忆”“想得” “遥知” “遥怜”来统领,诗文通常实虚结合。《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除夜》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李白《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月夜》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相爱却不能相聚相守,这让人忧伤至极。直抒胸臆、卒章显志抒写与远道之人同心而离居的黯然痛苦之情。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两个彼此相爱的人的真挚笃厚的感情。因爱之深才思之深,因爱之长久才有“终老”之“忧伤”。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译读赏读这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两句除了表达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情,还能体会到什么?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两个彼此相爱的人的真挚笃厚的感情。因爱之深才思之深,因爱之长久才有“终老”之“忧伤”。问题探究:关于《涉江采芙蓉》,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还顾”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涉江”者是女子,“还顾”者则是“所思”的男子。你怎么看?诗歌塑造的抒情主人公是游子还是闺妇?联系背景和诗歌谈谈你的观点和依据。1、游子思乡?2、女子怀远?1)诗人远离家乡,与思念的人分离。2)他想回到家乡,但长路漫漫,欲归不得。3)他与思念的人都深爱和思念对方,但又不能相聚。游子思乡怀人1) 女子思念远离家乡的爱人。2)她想要思念的人回到家乡,但长路漫漫,欲归不得。3)她与思念的人都深爱和思念对方,但又不能相聚。女子思人(悬想)五、依景情,析手法1.寓情于景。选取芙蓉、兰泽、芳草等意象,营造高洁、清幽的意境,表达对对方真挚纯洁的爱情。2.细节描写(白描)。用“还顾”“望”等动作描写,写出游子的深情凝望,表达游子的孤独思乡怀人之情。3.以乐景衬哀情(反衬)。这一朵朵美好的鲜花送不到远方的爱人那里!将人物放置在欢乐美好的背景中,抒写了独自怀远的忧伤,正是以乐衬哀的效果。4.对面着笔(悬想)。“涉江采芙蓉”和“还顾望旧乡”是两个空间的不同画面在同一时间的显现。只有在想象的情况下这种情况才会出现。5.对比。“同心”与“离居”形成对比,表达相思却不能相聚的痛苦之情。6.设问。“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自问自道,表达了家中妻子对远方游子的思念,吸引读者注意,自然过渡到后文写游子。本诗借助家乡思妇采集芙蓉和他乡游子回望家乡来表达彼此之间的思念之情,深刻地反映了游子思妇的现实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痛苦。课堂小结全诗运用直接抒情、借景抒情及叙事抒情的手法,抒写漂泊异地失意者的离别相思之情;从游子和思妇两个角度交错叙写,表现游子思妇的强烈情感;运用对写手法,在虚实结合中强化了夫妻之爱及妻子对丈夫的深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