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山东省临沂市高三下学期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一模)历史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届山东省临沂市高三下学期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一模)历史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临沂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试题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25.2
评分说明:
非选择题部分,若考生答案与本答案不完全相同,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但不得超
过本题所分配的分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D2.A3.C4.B5.D6.C7.A8.A9.B10.C
11.A
12.D13.C14.B15.C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13分)》
(1)明清时期,主要粮食产区从苏湖(江浙)地区转移到湖广(两湖)地区:南方经济重
心地位进一步巩固。(4分)
(2)作答应主要包括以下四个角度中的三个:(9分)
①材料二表明两地的粮食供需关系:两湖地区经济发展,粮食生产及运输能力提升:江
浙一带对商品粮的需求增加。
②材料三展示了江浙地区经济结构的变化:明清时期苏州、湖州等地经济作物广泛种
植,成为纺织业中心,粮食作物种植相对诚少。
③材料四体现出明清时期江浙地区的粮食需求量大:自明代,江浙、两湖地区人口数量
多、密度大:清代江浙地区人口数量、密度及市镇发展水更高于两湖地区。
④综合三则材料,可以解释江浙地区经济结构转型,不再作为粮食核心产区,“苏湖熟,
天下足”的局面改变。
层次划分:(按照不同层级对每个角度作答进行评价)
层次1:提取信息不够准确,只能与江浙作为粮食产区地位变化建立起简单的联系:
层次2:提取信息准确、完整,并能与江浙作为粮食产区地位变化建立起密切联系。
17.(14分)
(1)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清政府先后开展洋务运动、清末新政等自救运动:
中国人向西方学习不断深入;教有制度与军事制度逐渐发生变革。(4分)》
(2)歌谣中“德育”“爱国”“幸”等内容,体现了培养爱国精神和道德观念的主张:“智
育”“物理”“技艺”等内容,体现了学习西方的科技的主张:“精兵”“保教”“忠孝”的内容,
体现了忠君爱国、自强御侮的主张。思想主张整体上具有鲜明的“中体西用”特点。(4分)
这些思想主张反映了时代发展的需要,体现了思想解放的潮流,有利于教育和军事的
近代化,弘扬了救亡图存的爱国精神。其中的愚忠、保教等思想具有维护封建统治的落后
性。(6分)
历史试题答案第1页(共3页)
18.(12分)》
(一)信息提取
信息举例:
(1)材料一:1949年,我国主要工业品总产量与外国相比很低,国民经济产业结构不合
理,工业分布区域差异大。
(2)材料二:1953一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占比增加,工农业增长明显,重工业发
展尤为迅速,工业投资兼顾了企业规模及地域分布。
(若能提取其他信息,合理即可)
层次要求:
层次1:提取信息不够完整,只能从材料中获取部分有效信息;
层次2:提取信息比较全面,并能对信息进行合理地分类归纳。
(二)历史阐述
阐述角度:(阐述应主要包括三个角度)》
(1)结合1949年我国工业品总产量低,产业结构不合理,工业分布区域差异大等信息,
从新中国初期工业化建设的背景角度闸述:
(2)结合1953一1956年我国经济结构、工业发展变化等信息,从新中国初期工业化建
设的措施及成效角度闸述:
(3)综合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落后状况和一五计划工业发展等信息,从新中国初期工
业化建的成效角度闸述:
(若从其他角度阐述,言之有理,可的情给分)
层次要求:(按照不同层级对每个角度的阐述进行评价)
层次1:能在历史信息和相关历史现象之间建立起简单联系,并进行简要说明:
层次2:能结合时代背景,在历史信息和相关历史现象之间建立起密切联系,并在归纳
概括的基础上,进行完整、充分的阐释说明。
(三)历史表述
层次1:不能表述成文,思路不清,词不达意:
层次2:能表述成文,思路不够清晰,语言不够流畅:
层次3:能表述成文,思路清晰,逻辑严密,语言流畅。
(四)示例
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长期压榨掠夺,以及连续的战争破坏,新中
国成立时工业十分落后。主要表现为:工业品产量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巨大,工业所占国
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低,工业地域布局不合理。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采取各种措施恢复国民经济,在农村进行土地改革;1953年提出
过渡时期总路线,制定了“一五计划”,开始工业化建设。“一五”期间坚持了科学的发展方
针,工农业总值不断增长,重工业发展最为突出: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同时,维持了农、轻
重比例的协调发展;经过对资本主义工业的改造,社会主义工业占据主体地位:通过加大对
内地的投资,初步改变了沿海和内地工业发展不平衡状况
总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落后的工业面貌开始改变,形成了相对合理的工业
布局,有利于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为新中国工业化莫定了初步基础。
历史试题答案第2页(共3页)临祈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试题
历史
2025.2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
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仰韶文化的代表姜寨聚落遗址中,环壕村落有五片房屋,每片房屋中都有大、中、小之分,
大房屋可能是举行祭祀等公共活动的场所,几乎所有房子的门道都朝向中央广场,周边
还有公共的制陶场所、公共墓地。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图1陕西临潼姜寨聚落遗址复原图
A.原始农业的发展
B.等级制度的确立
C.文明时代的到来
D.秩序观念的萌发
2.先秦时期,“五服”指受周王管制的诸侯地区,包括侯、宾、要、荒四外服,而内服则为王畿
所在。图2到图3的变化体现了
荒(狄)

海·一



郡县
(道】
)要
宾侯
--邦外-

荒要

邦外
邦内甸
邦外


道)郡县邦内甸郡县(道


一…邦外-
侯!宾

(夷)川



郡县(道)
要(蛮)

一·海
海--


图2
西周“五服”示意图
图3秦汉“五服”示意图
历史试题第1页(共8页)
A.大一统国家体制的建立
B.宗法制与分封制的消亡
C.内地边疆一体化的形成
D.华夷之辨观念趋于淡化
3.宋朝士大夫如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等人才华横溢,同时也都在政界大展身手。他们把
自己当做文化主体和道德主体,还自觉地把自己视为政治主体,以天下为己任。这一现
象主要得益于
A.理学统治地位的确立
B.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
C.人才选拔制度的完善
D.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
4.明朝中后期,商业资本有着多方面的流向。根据当时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推断,其
流向占比最大的应该是
A.商业经营
B.投资土地
C.手工业生产
D.奢侈消费与慈善
5.图4是我国19世纪70年代创刊的《小孩月报》,不仅刊载寓言、诗歌、传记、小说、戏法、
科学常识,而且刊有论说、教会新闻、国内外时事等内容,
在当时影响较大。由此可知
CHILD'S PAPER
A.近代媒体普遍重视儿童教育
B.晚清民众高度关注社会时局
C.西方文化得到国人广泛认可
D.近代报刊呈现中西合璧色彩
图4
6.毛泽东指出:“那时统治阶级及其帮闲者们的文章和教育,不论它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八
股式的,教条式的…如果‘五四’时期不反对老八股和老教条主义,中国人民的思想就
不能从老八股和老教条主义的束缚下面获得解放,中国就不会有自由独立的希望。”这主
要是指五四运动
A.对专制愚昧思想进行了涤荡
B.冲击了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
C.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创造条件
D.激发了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7.表1为近代某一年份中国共产党党员构成统计表。据此判断,这应该处于
表1
成分
工人
农民
知识分子
军人
中小商人
其他
占比
50.8%
18.7%
19.1%
3.1%
0.5%
7.8%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全面抗战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8.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在参加一次国际会议时强调:“我们尊重各国人民的选择和维护
他们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国家制度而不受外来干涉的权利:同时,我们也要求其他国家用
同样的态度对待我们。”这一主张
A.有助于树立中国的国际形象
B.标志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产生
C.促进了与会国家的团结协作
D.体现了“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历史试题第2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