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长春市2025届高三质量监测(二)生物学本试卷共12页。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 下列实验和研究中,没有进行定量分析的是( )A. 格里菲思进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B. 孟德尔利用豌豆进行的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C. 查哥夫发现DNA中嘌呤含量与嘧啶含量相等D. 林德曼研究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情况2. 我国古代典籍蕴藏着丰富的生物学知识,下列语句与其体现的种间关系相匹配的是( )A. “螟蛉有子,蜾蠃负之”——捕食关系B. “兔(菟)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互利共生关系C.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一一原始合作关系D. “肥田之法,种绿豆最佳”——寄生关系3. 下列关于矿区废弃地生态修复的举措不恰当的是( )A. 平整压实土地 B. 人工制造表土C. 重建土壤微生物群落 D. 大量引种外地树种4. 下列各部位所列举的部分神经中枢,全部正确的是( )A. 大脑皮层:躯体感觉中枢、身体平衡中枢B.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C. 脑干:眨眼反射中枢、膝跳反射中枢D. 脊髓:排尿反射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5. 下列关于酵母菌的纯培养(实验1)和菊花的组织培养(实验Ⅱ)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实验I利用平板划线法进行酵母菌纯化时,接种环灼烧次数应等于划线次数B. 实验Ⅰ中需用一个未接种的平板作为对照,一起放至恒温培养箱中培养C. 由于菊花是自养型生物,因此实验Ⅱ中使用的培养基不需要加入碳源D. 实验Ⅱ中菊花茎段的消毒需用酒精处理30s后,立即用自来水冲洗2~3次6. 某研究小组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酶,收集产生的氧气,每隔30秒进行一次测定,结果如图。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A. 过氧化氢酶为过氧化氢的分解提供了所需的活化能B. 氧气产生速率随时间变化逐渐减慢是由于酶的活性降低C. 适当增加酶的初始加入量不会改变产生的氧气总量D. 低温条件下氧气产生速率低是由于酶的空间结构被破坏7. 在某些不利条件下,有些苜蓿品种会通过休眠来降低代谢强度,减缓生长,以度过逆境。为研究不同苜蓿品种的生长情况,科研人员选取株高相同的植株进行如下实验,每个处理重复6组,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表中结果为35天后测定的相关指标。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光照时间 平均株高cm 品种 8h/d 12h/d 16h/d甲 4 52 89乙 28 53 91丙 50 53 91A. 该实验一共需要设置54个组别B.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光照时间和苜蓿品种C. 该实验中,16h/d的光照时间适宜苜蓿生长D. 在光照时间为8h/d时,最可能处于休眠状态的是丙8. 分娩是由多种因素相互协调促成的过程。下图表示胎儿发动分娩的部分调节过程,其中A、B、C表示细胞。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图中细胞A和细胞B分泌神经递质,细胞C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B. 推测胎盘细胞应含有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特异性受体C. 催产素使子宫收缩,促进胎儿外推,使催产素分泌增多属于正反馈调节D. 若子宫肌肉收缩较慢,可通过注射适量的催产素促进分娩过程9. V8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分泌的一种蛋白酶。小鼠表皮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后,会发生强烈的瘙痒和搔抓。欲探究金黄色葡萄球菌诱发上述反应的机制,研究人员进行实验,部分结果如图。已知缺失V8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不再引发瘙痒和搔抓,图中V8由生理盐水配制。以下推断错误的是( )A. 对照组应在小鼠表皮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B. 金黄色葡萄球菌通过释放V8引发小鼠瘙痒C. 金黄色葡萄球菌分泌V8需要高尔基体参与D. V8处理使瘙痒感觉神经元膜电位发生变化10. 基于大熊猫非损伤性采样粪便DNA可以建立标记重捕模型对种群数量、密度进行估算。科研小组在四川某地采集了大量的大熊猫粪便(含有少量脱落的肠道细胞),通过分析,确定其来自55只个体。一段时间后再次采集的粪便中,30份来自第一次调查的20只个体,其余70份来自另外44只个体。结合以上信息可估算出该地大熊猫的种群数量为( )A. 264只 B. 183只 C. 176只 D. 77只11. 植物细胞悬浮培养是指将游离的单细胞或细胞团按照一定的细胞密度悬浮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可利用这种技术制备生物反应器,获得植物细胞和次生代谢物。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获得单个植物细胞需用胶原蛋白酶进行处理B. 次生代谢物是植物基本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C. 悬浮培养形成细胞团的过程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D. 利用悬浮培养技术生产次生代谢物可减少植物资源的消耗12. 通过多种方法获得的早期胚胎,均需经胚胎移植获得后代。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胚胎移植前可取内细胞团的细胞进行性别鉴定B. ①试管动物的性状几乎与供体母本性状相同C. 获得动物②的过程属于无性繁殖D. ③过程获得的干扰素常用于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13. 我国科学家利用红鲫鱼(2n=100,RR,字母代表染色体组)与团头鲂(2n=48,BB)进行育种,首次实现在脊椎动物中将不同染色体数目的亲本杂交形成多倍体(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团头鲂正常减数分裂过程中会联会形成24个四分体B. 杂交种1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属于三倍体C. 推测杂交种2可能产生了与体细胞染色体数相同的配子D. 杂交种3的获得说明杂交种2与团头鲂不存在生殖隔离14. 遗传密码的破译是生物学发展史上一个伟大的里程碑。1966年,霍拉纳以人工合成的ACACAC……(简写为(AC)n,以下同)作为体外翻译模板,得到了苏氨酸和组氨酸的多聚体(实验一);而以(CAA)n作为模板,则分别得到了谷氨酰胺、天冬酰胺和苏氨酸的多聚体(实验二),由此得出了苏氨酸的密码子。据此分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上述体外合成多聚体实验没有用到起始密码子AUGB. 由实验一可知苏氨酸的密码子可能为ACA或CACC. 实验二中的多聚体是由3种氨基酸交替连接组成的D. 综合实验一、二还可以得出组氨酸的密码子为CAC15. 下图为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其中一种为伴性遗传病。甲病由等位基因A/a控制,乙病由等位基因B/b控制,Ⅱ5不携带致病基因。不考虑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XY染色体同源区段的遗传,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人群中乙病患者女性少于男性B. Ⅰ1的体细胞中基因A最多时为4个C. Ⅲ2乙病致病基因来源于Ⅱ1D. Ⅲ7带有来自Ⅰ1甲病致病基因的概率为1/6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有选错得0分。16. 下图是某耐盐植物根细胞参与抵抗盐胁迫的相关结构示意图(SOS1和NHX均为运蛋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耐盐植物液泡吸收无机盐增多会使细胞液浓度上升,吸水能力增强B. 据图判断,SOS1能同时运输H+和Na+,所以不具有专一性C. 据图分析,H+离开根细胞与Na+进入液泡所用的能量形式相同D. 细胞质基质与细胞液pH的差异主要是由H+-ATP泵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维持17. 脱落酸(ABA)具有诱导基因表达、改变气孔导度等作用,其同时具有细胞内和细胞外两类受体。为探究ABA调节气孔导度过程中是通过哪类受体完成的,以清水浸泡过的紫露草叶片为材料,做了如下实验:(“-”表示未处理,“+”表示进行了相应处理)组别 涂抹同位素标记的ABA 显微注射同位素标记的ABA 放射性位置 实验起始气孔导度/μm 实验结束气孔导度/μm1 - - 7.1 6.52 + - 保卫细胞表面 7.4 2.33 - + 保卫细胞内部 7.0 6.4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脱落酸可在根冠、萎蔫的叶片中合成B. 实验材料用清水浸泡使气孔导度大致相同,为了控制自变量C. 脱落酸若在保卫细胞内降解,则细胞内不会检测到放射性D. 该实验说明ABA诱导气孔关闭是通过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进行调节的18. 烟粉虱是农业主要害虫之一,对化学农药抗性较强,其发育依次经历卵、1龄若虫、2~3龄若虫、4龄若虫和成虫。烟盲蝽主要捕食烟粉虱的若虫和成虫。研究人员将两种不同虫态的烟粉虱置于同一培养皿中,测试烟盲蝽的猎物选择偏好,部分实验结果如下表。组别 烟粉虱虫态 被捕食量(只)猎物1(30只) 猎物2(30只) 猎物1 猎物21 2~3龄若虫 1龄若虫 15.0±3.0 9.5±1.92 4龄若虫 18.3±3.0 6.8±1.23 成虫 24.3±1.7 1.8±0.5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 天敌和农药对烟粉虱种群数量的影响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B. 烟盲蝽对烟粉虱的捕食存在明显偏好,更偏好2~3龄若虫C. 烟盲蝽与捕食烟粉虱卵的天敌联合使用可能防治效果更好D. 利用天敌进行防治既能减轻烟粉虱危害又能避免化学污染19. 物质F是一种含氮有机污染物,其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会使培养基变得不透明。科研人员欲利用选择培养基从土壤中分离出可高效降解F微生物,筛选结果如图所示,S1、S2、S3三种微生物均可生长并形成菌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培养基应含有微生物生长所需碳源、无机盐等营养物质并以F为唯一氮源B. 实验过程中,应先对配制的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再调节培养基的酸碱度C. S1菌落能在培养基上生长但没有透明圈的原因可能是S1能利用空气中的氮气D. 由图可知,与S2相比,S3产生的降解酶对F的降解能力更强20. 果蝇的正常翅和翅外展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正常翅对翅外展为显性。实验小组欲探究该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情况,将一对纯合的正常翅雄蝇和翅外展雌蝇杂交得到F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F1无论雌雄均为正常翅,则该等位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或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B. 若F1所有雌性均为正常翅,雄性均为翅外展,则该等位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C. 将F1自由交配得F2,若F2中雌雄个体均表现为既有正常翅又有翅外展,则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D. 将F1自由交配得F2,若F2中雄性个体均表现为正常翅,雌性个体中既有正常翅又有翅外展,则该等位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21. 当CO2/O2比值低时,催化CO2固定的酶(Rubisco),还可催化C5与O2结合生成乙醇酸,再经一系列过程生成C3,释放CO2,此过程称为光呼吸,相关过程如图所示。光呼吸只在光下进行,会明显降低光合作用效率。研究人员将水稻自身的三种酶引入到叶绿体中,成功构建了一条新的光呼吸支路GOC(虚线所示),能将部分乙醇酸完全分解为CO2,为提高植物光合作用效率提供了新思路。回答下列问题:(1)水稻叶肉细胞中的Rubisco分布在叶绿体的___________中。图中甘油酸生成C3的过程属于___________(填“吸能”或“放能”)反应。(2)光呼吸与有氧呼吸的区别有___________。A. 是否需要光 B. 利用O2的场所C. 是否产生CO2 D. 是否需要线粒体参与(3)光呼吸会消耗一部分光合作用产物,但其在适应环境变化上具有重要意义。如在强光照或干旱条件下,叶片气孔会___________,导致___________,使光呼吸增强,消耗光反应产生的O2、ATP和___________,减少对叶绿体的伤害。(4)据图分析,光呼吸支路GOC的创建能提高植物光合作用效率的原因是___________。22. H1N1流感疫苗专门用于预防H1N1(遗传物质为RNA)引起的流感,分为肌肉注射针剂和鼻腔喷雾剂。回答下列问题:(1)目前,检测H1N1的方法主要有核酸检测法和抗体检测法。前者主要是检测___________,后者主要是利用了免疫学中___________的原理。(2)H1N1主要通过呼吸道入侵人体,鼻腔中的黏膜和纤毛能抵御部分病毒,鼻腔中的黏膜和纤毛属于保卫人体的第___________道防线。突破该防线的病毒能感染人的鼻腔黏膜细胞,却不能感染人的皮肤细胞,其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3)科研人员利用该病毒进行新疫苗的研制,下图为疫苗研制的部分流程。①图中?表示人工合成的___________。重组疫苗注入人体后,可以表达出H1蛋白和N1蛋白,诱发人体产生___________细胞,当人体被H1N1感染时,它能迅速增殖分化,发挥免疫防御作用。接种该重组疫苗的人若在接种前感染过腺病毒,可能会存在免疫效果降低的情况,其原因是___________。②与重组疫苗不同,灭活病毒疫苗可直接作为___________激发人体的免疫反应,但通常需要多次接种。23. 根据生活史类型,植物病原菌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B型菌(活体营养型病原菌),它们从活细胞中获取营养,其繁殖体只存在于鲜活的植物组织内,如锈病菌;另一类是N型菌(死体营养型病原菌),它们可以从无生命的有机物中获取营养,其繁殖体存在于枯枝落叶和土壤中,如叶斑病菌。研究者对某牦牛放牧平台的植物病害进行了长期大量调查,统计结果如图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该放牧平台中的牦牛、牧草、植物病原菌等所有生物共同构成___________。当牧草返青时,“绿色”为牦牛等食草动物提供了可以开始采食的信息,“绿色”属于___________信息。牧草等植物的能量除流向食草动物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未利用的能量。(2)N型菌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______。由图1可知,放牧减轻___________型菌引起的病害。(3)为解释图1结果,进行了进一步实验,结果如图2,该实验通过___________模拟不同放牧强度。放牧对B型菌和N型菌引发的植物病害影响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24. 在培育转基因抗虫作物过程中,单一抗虫基因会引起害虫抗药性问题。为提高作物的抗虫性,研究人员提取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抗虫蛋白基因Cry1A.301和Vip3A进行融合,培育抗虫作物,其具体过程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①过程需要使用___________酶。引物P2和引物P3之间碱基序列的特点是必须有___________(填“相同”或“互补”)片段。经图中PCR1过程获得产物1至少需要经过___________次扩增循环。(2)重组质粒中启动子的作用是___________,除图示信息外,重组质粒中还应该有___________。为使图②过程中融合基因能按正确方向插入质粒,需在引物P1的___________端加上限制酶___________的识别序列。②过程需用到的工具酶,除限制酶外,还有___________。(3)通过酶切法和电泳对重组质粒进行鉴定,结果如图所示。泳道1、2分别是用NcoI切割质粒和重组质粒的结果。若已知融合基因已整合到质粒上,请在图中泳道3绘制出用NcoI和XhoI双酶切割重组质粒所得的电泳结果_____(NcoI和XhoI间隔较近,长度可忽略不计)。(4)将重组质粒转入农杆菌后,将该农杆菌置于含___________的培养基中培养,从而筛选出含重组质粒的农杆菌。为检测Cry1A.301-Vip3A融合蛋白抗虫的效果,还需进行个体水平检测,请简述实验思路___________。25. 曼陀罗自花传粉,正常开粉花,其花瓣中含有莨菪碱醛和阿托品等有毒成分,能抑制或麻醉人的副交感神经,导致中毒。现欲对其进行基因编辑,使其成为具有观赏价值的无毒花卉。下图为相关物质的合成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阿托品的合成体现了基因可以通过___________,进而控制生物体性状。(2)进行基因编辑后获得了两个不含阿托品的品系(每个品系只涉及一对基因被编辑),将其进行杂交后,F1自交产生F2,F2中有毒:无毒=3:1,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控制该性状的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原因是___________。F2中自交后代均为无毒的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3)现有一株无毒的曼陀罗植株开蓝花,为探究其无毒性状基因组成及蓝花出现原因,科研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①若向花瓣提取液中单独加莨菪碱醛后产生阿托品,而单独加入脱氢酶后不产生阿托品,则其基因型是___________。②若向花瓣提取液中单独加入P450酶或单独加入脱氢酶后都不产生阿托品,则其基因型是___________。③研究发现,曼陀罗花色由另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蓝花是由基因突变产生的。为探究其突变类型,科研人员将该蓝花植株与纯合粉花植株杂交,若子代___________,则蓝花为显性突变;若子代___________,则蓝花为隐性突变。长春市2025届高三质量监测(二)生物学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题答案】【答案】A【2题答案】【答案】A【3题答案】【答案】D【4题答案】【答案】B【5题答案】【答案】B【6题答案】【答案】C【7题答案】【答案】D【8题答案】【答案】A【9题答案】【答案】C【10题答案】【答案】C【11题答案】【答案】D【12题答案】【答案】C【13题答案】【答案】D【14题答案】【答案】C【15题答案】【答案】D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有选错得0分。【16题答案】【答案】AD【17题答案】【答案】BC【18题答案】【答案】BCD【19题答案】【答案】AC【20题答案】【答案】ABCD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21题答案】【答案】(1) ①. 基质 ②. 吸能 (2)AB(3) ①. (部分)关闭 ②. 叶绿体中CO2/O2比值减小(CO2供应不足) ③. NADPH(4)降低光呼吸,增加叶绿体中CO2的浓度,从而增强光合作用效率【22题答案】【答案】(1) ①. H1N1的RNA(或病毒的核酸) ②. 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2) ①. 一 ②. 皮肤细胞和鼻腔黏膜细胞中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使得皮肤细胞中没有H1N1病毒识别和结合的受体(或皮肤细胞中H1N1病毒识别和结合的受体基因不表达)(3) ①. H1基因和N1基因 ②. 记忆 ③. 感染过腺病毒的人体内含有抗腺病毒的抗体和记忆细胞,接种疫苗时,抗腺病毒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会迅速发生免疫反应,降低重组疫苗的免疫效果 ④. 抗原【23题答案】【答案】(1) ①. 生物群落 ②. 物理 ③. 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 ④. 流向分解者(2) ①. 分解者 ②. B(3) ①. 剪去不同比例的叶片 ②. 放牧的牲畜主要食用植物体的鲜活组织。B型菌的繁殖体只存在于鲜活组织内,牲畜的啃食能够将其移除,降低引起疾病的严重程度;而N型菌的繁殖体不存在于鲜活组织内,牲畜的啃食不能将其移除 【24题答案】【答案】(1) ①. TaqDNA 聚合酶(耐高温的 DNA 聚合酶) ②. 互补 ③. 2##两(2) ①. RNA 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驱动基因转录 ②. 复制原点 ③. 5’ ④. NcoI ⑤. DNA连接酶(3) (4) ①. 卡那霉素 ②. 分别用转入融合蛋白基因的玉米叶片和等量的普通玉米叶片饲喂害虫,一段时间后,比较饲喂后害虫的生长状况(死亡率)【25题答案】【答案】(1)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2) ①. 不能 ②. 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或两对同源染色体上,F2中有毒:无毒均为3:1 ③. 1/4(3) ①. mmNN、mmNn ②. mmnn ③. 出现蓝花(全为蓝花或蓝花:粉色=1:1) ④. 全为粉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