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1张PPT)英国《权利法案》:“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征税。”美国《独立宣言》:“人人生而平等。”法国《人权宣言》:“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这些口号针对的是哪些旧制度?它们想要建立怎样的新规则?课程导入14世纪17世纪文艺复兴16世纪宗教改革18世纪19世纪科学革命启蒙运动提倡人性反对神性信仰自由反对神权解放思想突破束缚理性主义反对封建资产阶级队伍壮大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展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思想武器提供蓝图课程导入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第9课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1.学习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史实,认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是近代西方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和政治思想理念的初步实现。(唯物史观)2.掌握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建立的时间脉络,在时空背景下整体把握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之间的关系,理解时代特征。(时空观念)3.通过文献资料,掌握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了解资本主义在全球扩展的史实。(史料实证)4.通过对欧美日本等国不同政体的选择,理解我国根据国情选择社会主义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现实依据;理解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曲折性和复杂性以及对我国民主制度建设的经验教训。(家国情怀)学习目标重点: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内容。难点:认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理念的初步实现。重点难点壹革命爆发由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封建社会制度的革命,其实质就是以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取代封建剥削制度。国家 方式 文献 结果英国美国法国依据教材,梳理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的以下内容革命,是指由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封建社会制度的革命,基本上是在资产阶级提出的纲领、口号下进行战斗的。它的历史使命就是推翻封建统治,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道路,其实质就是以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取代封建剥削制度。革命爆发民主专制1640革命爆发议会斗争1642内战爆发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60克伦威尔军事独裁16531688光荣革命处死国王,建共和国1649长期性、反复性、曲折性、妥协性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光荣革命留下的最深刻遗产是:制度变迁可以用非革命的手段完成。此后,英国历史上不再出现重大的暴力冲突,和平和渐进的改革成为英国历史发展的特色。——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封建势力1689年 颁布《权利法案》 1701年 颁布《王位继承法》革命爆发性质:是一场民族独立运动,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影响:它促进了欧洲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为拉丁美洲独立战争提供了先例。2.美国资产阶级革命1775年4月莱克星顿的枪声革命开始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美国诞生1781年约克镇大捷英军投降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1787年制宪会议《联邦宪法》革命爆发3.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数字中看法国政体确立的特点政体更迭、道路艰难、过程曲折法国共和路缘何如此曲折①近千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封建主义根深蒂固。②工业革命尚未完成,资产阶级力量相对较弱;③欧洲其他国家的干涉,组织反法联盟武装干涉法国革命。两个王朝、两个帝国、三个共和国、4次起义、12部宪法、81年1875年宪法确立共和制革命爆发1804年,拿破仑特邀教皇底护七世参加其加冕礼。当盛典进行到关键时刻,他突然将皇冠戴到了头上,然后为妻子约瑟芬加冕为皇后。拿破仑称帝成为法国大革命中一次标志性事件。国家 方式 文献 结果英国美国法国依据教材,梳理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的以下内容爆发内战光荣革命武装斗争革命与战争《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1875年宪法》确立君主立宪制确立共和制确立共和制革命爆发贰革命成果为维护自身利益,资产阶级建立起适合经济发展的政治制度,主要实行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基础)(保障)政体:君主立宪制和共和制政党制度:两党制或多党制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社会制度,在继承的基础上又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雇佣劳动为基础,实质是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制度。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资本主义经济制度逐渐确立。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资产阶级建立起适合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政治制度,主要实行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并形成两党制或多党制,代表资产阶级不同的利益集团,通过定期选举轮流执政。结合教材及材料,初识资本主义制度革命成果君主(国王)内阁(首相)下院(平民院)上院(贵族院)议会形式任命提请国王多数组阁负责监督任命世袭权力转移1.英国君主立宪制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君主立宪政体革命成果2.美国总统共和制总统(行政权)国会 参+众(立法权)最高法院(司法权)分权与制衡选民选举任命司法官员需参议院确认可宣布法律不合宪法可否决国会法案可弹劾总统可宣布总统违宪可任命联邦法官三权分立、分权制衡人民主权革命成果3.法国议会共和制众议院参议院行政权、军权总统选民选举经参同意解散内阁经众议院同意任命负责国民议会立法权有权否决众议院的决议案间选由地方参议会代表组成的选举委员会间接选出多数票选出完善修订:1.《马赛曲》定为国歌,7月14日定为国庆日。2.“凡曾经统治国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堵塞了所有君主派的复辟之路。革命成果国家 时间 美国总统制 英国君主立宪制国家元首 名称产生方式有无任期有无实权政府首脑 首脑名称产生方式对谁负责政府与议会的关系权力中心美国和英国政治体制有何不同?总统国王选举宪法(选民)以总统为首的政府与国会(参众两院)是制约与平衡的关系总统议会以首相为首的内阁由议会中取得多数席位的政党组建,并对议会负责议会议会产生首相无(统而不治)终身制世袭民众选举总统有任期制革命成果同是共和制,美国和法国有何不同?为何会有不同?法国 议会制共和制美国 总统共和制三权分立 相互制约总统权力受制于议会民主共和制国情不同制度有别革命成果叁革命扩展17-18世纪是英美法这三个“原发型”国家“革命”与“确立”的时代。至19世纪,“革命”从两个维度开始拓展。广度: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起德国统一与宪法1871年意大利统一1870年19世纪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继续扩展日本\俄国改革德国\意大利统一革命扩展国家 时间 方式 内容 资本主义的拓展俄国 1861年 农奴制改革 废除农奴、其他改革 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保留沙皇专制德国 1871年 王朝战争 武力统一德意志 君主立宪制意大利 1870年 统一战争 革命和战争实现统一 君主立宪制日本 1868年 明治维新 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 君主立宪制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尽管方式和具体内容各异,但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制度是必然趋势。革命扩展19世纪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继续扩展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美国1861年南北战争深度:美国、英国解决国内民主局限,继续推动资本主义发展革命扩展关税市场劳动力原料焦点:奴隶制存废问题西部领土建州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北部资本主义工商业南部奴隶制种植园经济内战爆发◎南北战争爆发前后美国的政治形势1.美国南北战争(1861-1865年)联邦政府的胜利,为此后美国的发展和迅速崛起奠定了基础革命扩展政治权利转移权力的第三次下移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进入议会1867年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普选权1918年30以上有一定财产的妇女首次获得选举权1928年赋予成年女子和男子拥有一样的选举权1885年扩大了选举范围1969年年满18周岁英国公民都有权参加下院选举1832年从贵族(上院)↓工业资产阶级(下院)2.英国议会改革革命扩展四革命反思平等归结为法律面前的资产阶级平等;被宣布为最重要的人权之一的是资产阶级的所有权。永恒的正义在资产阶级的司法中得到体现;平等归结为法律面前的资产阶级平等;被宣布为最重要的人权之一的是资产阶级的所有权。 ——恩格斯 《反杜林论》资本主义制度仍然是一种剥削制度。资本主义列强大肆推行殖民扩张政策,把亚非拉广大地区变成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进行压榨和掠夺。 ——《中为历史纲要(下)》P571865年,内战结束……为此后美国的发展和迅速崛起奠定了基础,但黑人仍备受歧视。 ——《中为历史纲要(下)》P55对内:民主有限对外:殖民扩张革命反思国家 时间 方式 制度 完善民主的特点英国 1640-1689年 资产阶级革命(光革) 君主立宪制 和平渐进的议会改革法国 1789-1875年 资产阶级革命 共和制 艰难曲折;血腥暴力俄国 1861年 农奴制改革 君主立宪制 沙皇传统;封建残余美国 1775—1865年 独立战争、南北战争 共和制 精英人物;稳定和创新意大利 1861—1871年 革命和反侵略 君主立宪制德国 1864—1871年 国家统一 君主立宪制 封建残余;军国主义日本 1868年 明治维新 君主立宪制 封建残余;军国主义课堂小结国家 英国 德国 美国 法国政体形式政体特征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确立标志议会制君主立宪制二元制君主立宪制君主虚位,议会至上立宪是虚,专制是实国王首相《权利法案》皇帝宰相《德意志帝国宪法》总统制共和制民主共和制分权与制衡总统总统美国1787年宪法总统和参议院权力较大总统总统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革命反思1.(2024·太原)有学者指出,在君主立宪制下,英国国王虽然只是“虚君”,但超越党派政治,代表国家权威,使民众对国家的认同感落到实处。执政的首相只有权力,没有权威,国家一旦发生政治危机,也只是权力危机,国家的权威不会动摇。该观点意在强调英国政治体制( )A.限制了国王权力B.体现了民众意愿C.维护了国家稳定D.避免了公权失控[解析] 材料表明,英国国王虽然是“虚君”,但作为国家权威的象征,既能使民众对国家的认同感落到实处,又有利于化解权力危机,说明英国的政治体制维护了国家稳定,C项正确;A项符合史实,英国君主立宪制下国王确实受到限制,但是材料没有体现,排除A项;B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B项;“避免”说法绝对化,材料也没有涉及公权失控问题,排除D项。C2.(2024·长沙)美国独立战争期间,革命派报刊《波士顿公报》全文刊登了英国《权利法案》等法令。许多读者来信赞美《权利法案》是“英国宪法美丽而强大的顶梁柱……它肯定并维护人的自然权利,明确提出人与生俱来的任何权利都不应该受到侵犯,如自由、财产等原则”。这说明( )A.殖民地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B.北美意图照搬英国政治制度C.英国殖民体系逐步走向瓦解D.报刊成为独立战争主导力量A[解析] 根据材料,美国独立战争期间,革命派报刊《波士顿公报》全文刊登了英国《权利法案》,得到广泛的反响和关注,说明此时殖民地人民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A项正确;北美人民赞美的是英国宪法维护人的自然权利,而非照搬英国政治制度,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英国殖民体系逐步走向瓦解的信息,排除C项;D项与史实不符,过于夸大报刊的作用,排除。3.(2024·银川)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以后,法国政府开始有意识地复兴源于大革命的共和传统:《马赛曲》成为国歌,攻占巴士底狱日成为国庆日,政府还采用共和节日、共和格言、国旗等各种象征物的形式来把那些抽象的共和思想、共和观念具体化、形象化。这些措施( )A.表明民主共和成为法国社会共识B.有助于新的国家意识形态的构建C.反映出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重重D.有效地摧毁了君主制的思想基础B[解析] 根据材料“有意识地复兴源于大革命的共和传统”“把那些抽象的共和思想、共和观念具体化、形象化”可知,这是为了塑造和传播共和文化,从而达到在意识形态领域巩固共和政体的目的,B项正确;材料只是显示政府为宣传共和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看不出法国社会对共和的态度,排除A项;材料中的措施有助于新的国家意识形态的构建,不涉及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排除C项;D项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