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0张PPT)7.1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第七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学习目标1.法的产生、本质、决定因素、类型2.法的特征、法的职能3.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一、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如果穿越到古代你能活多久?一、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1. 法律的产生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2. 法律的本质法律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是实现国家职能的工具,它既维护公共管理秩序,也保障正常的社会生活。①古代社会:法律确认和保护人剥削人的等级制度,特权阶层常常凌驾于法律之上。【属于人治】②近代以来:法律的地位和权威不断提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逐渐成为现实,法治代替了人治,成为一种全新的国家治理方式。法律具有阶级性思考:尝试区分人治、法治与法制?它们有何不同?人治:个人或者少数人因掌握社会公共权力,以军事、经济、政治、法律、文化、伦理等物质与精神手段,对占社会绝大多数的其他成员进行等级统治的社会体制。知识拓展:法治与人治,法治与法制的区分?古代社会的特点法治:是法律统治的简称,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强调一个国家处于依法治理的一种状态,是一种贯彻法律至上、严格依法办事的治国原则和方式。【动词】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属于制度的范畴,强调一个国家的法及其法律制度。【名词】现代社会的特点凡国家必有法制,但不一定实行法治!春秋战国时期西汉时期唐朝时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开始制定成文法儒家思想成为政治生活的主导思想,强调礼法结合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封建法典,并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所传承和发展一些仁人志士试图将近代西方国家的法治模式移植到中国,以实现变法图强的梦想。但由于各种历史原因,他们的努力最终归于失败。3. 我国法律的发展历程一、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名词点击:中华法系治之经,礼与刑,君子以修百姓宁。明德慎罚,国家既治四海平。《荀子·成相》中华法系是世界上独树一帜的法律文明,古老的中国为人类法治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意义:1.含义是指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在中国古代法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法律文明,它强调法律与伦理道德的统一,代表性法典为《唐律疏议》。二、马克思主义是我国法治建设的理论基础二、马克思主义是我国法治建设的理论基础1、法的产生: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2、法的本质:在阶级社会中,法反映的是该社会中在经济上、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十恶”条规定了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等十种所谓“常赦所不原”的重罪,集中地表明了明律维护封建统治和纲常名教的阶级实质。——《名例律》.大明律3、决定因素: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指与人类生存相关的地理环境、人口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生产方式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也是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地理环境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人口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生产力生产关系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也是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如: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奴隶社会,不会制定出保护科技发明创造的知识产权法;在大工业时代之前的社会,不会制定出保护自然环境的环境法。决 定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之和决定法二、马克思主义是我国法治建设的理论基础4.法的历史分类法的历史分类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社会主义法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古罗马《十二铜表法》《查士丁尼法典》等中国《唐律疏议》、法兰克王国《萨利克法典》等美国《独立宣言》、法国《人权宣言》《拿破仑法典》等《俄罗斯联邦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汉谟拉比法典》《独立宣言》注意:①.原始社会中没有形成法律。②.我国当代的法是社会主义法。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二、马克思主义是我国法治建设的理论基础5、法的基本特征:(1)法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①法反映并调整一定的社会关系,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规范人们的行为。②法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体现我国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集体和个人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既平等地享有权利,也平等地履行义务。社会规范是指调整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则,主要包括法律规范、道德规范、职业规范等。二、马克思主义是我国法治建设的理论基础5、法的基本特征:(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国家根据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通过相应的国家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制订、修改和废止各种规范性文件以确立规则的活动。制定认可国家以一定形式赋予在社会生活中已经存在的某种行为规则以法律效力的活动。如:成文法如:认可民族习惯、地方习惯、物权习惯、交易习惯、婚姻习惯等二、马克思主义是我国法治建设的理论基础5、法的基本特征:(3)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在任何国家,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都将由专门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追究行为人的法律责任,责任人将受到法律的制裁。2021年2月20日,孙小果被执行死刑。2020年1月21日, 杜少平被执行死刑。5、法的基本特征:二、马克思主义是我国法治建设的理论基础6、法的职能:法在国家治理中既执行政治职能,又执行社会职能。政治职能社会职能区别内涵表现联系指法维护一定阶级统治的作用。阶级性是法的基本属性体现国家政权的性质,确认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镇压被统治阶级的反抗;调整统治阶级内部关系;维护经济基础指法管理一定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管理职能是法的社会属性维护人类社会基本生活条件;发展生产力;发展社会文化;规范某些技术指标。法的职能体现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各领域中;政治职能是法的作用的核心,决定社会职能;社会职能是政治职能的基础和体现,二者是统一的。二、马克思主义是我国法治建设的理论基础三、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感悟新中国法治成就三、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1.影响法治建设的因素(1)一国的法治总是由该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所决定并与其相适应的。(2)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人民的主张、理念,也是中国人民的实践。(1)一国的法治总是由该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所决定并与其相适应的。(2)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人民的主张、理念,也是中国人民的实践。1.影响法治建设的因素三、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1)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①在现行宪法基础上,制定并完善了一大批法律、法规,法律体系日趋完备,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实现了有法可依。②立法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和立法质量不断提高,法律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公民权利、确保国家权力正确行使等方面的作用不断增强。(良法善治)2、成就三、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三、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2)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①通过建立健全科学完备的行政执法和司法体制,保证了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②行政机关不断简政放权、优化服务,严格规范文明执法,法治政府建设不断推进。③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和实现司法公正和权威。2、成就(3)人权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①国家高度重视通过宪法和法律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②中国人民享有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充分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权利。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立法的一项重要原则2、成就三、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法治建设在路上1949年1954年1982年1999年2004年2014年2018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颁布,开启法治建设新纪元。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颁布,初步奠定了我国法治建设的基础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奠定了依法治国的基础。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法治建设揭开新篇章。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法治建设作出全面部署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我国宪法进一步完善。2020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2021年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事业蓬勃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格局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加快建设,司法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社会公平正义保障更为坚实,法治中国建设开创新局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事业是一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体中国人民共同参与的、史无前例的伟大社会实践。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中华民族,正在民主与法治的道路上阔步前进,努力开创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新境界。3.法治建设在路上判断:目前我们建立了科学完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x三、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易错混淆1、法律是人类社会的伴生物。解析:× 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2、法律体现全体公民的共同意志,保障正常的社会生活。解析:× 法律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它既维护公共管理秩序,也保障正常的社会生活。3、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通过实施法治可以消除现阶段基本矛盾。解析:× 法治能够维护公共管理秩序,也保障正常的社会生活。但矛盾是不能消除的。4、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解析:× 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而法产生、存在和发展是由生产方式决定的。5、中国人民正在全面落实以德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解析:× 中国人民正在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法的产生、本质、决定因素、类型影响法治建设的原因法律的产生、本质、作用中华法系(含义、作用、发展与衰落)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法的特征、法的职能法治建设在路上课堂总结1.大型政论专题片《法治中国》告诉我们:法治,就是用法律的准绳去衡量、规范、引导社会生活。一个现代国家,必须是一个法治国家;国家要走向现代化,必须走向法治化。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法治能为人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②法律有保护惩戒作用,违法必将受到刑罚处罚③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④法治是现代文明的标志,建设现代化需要厉行法治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B课堂练习2、法治,就是用法律的准绳去衡量、规范、引导社会生活。一个现代国家,必须是一个法治国家;国家要走向现代化,必须走向法治化。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法治能为人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②法律有保护惩戒作用,违法必将受到刑罚处罚③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④法治是现代文明的标志,建设现代化需要厉行法治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④B课堂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