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1张PPT)第二单元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专政(第四课)我国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五课)(国体)(政体)制度保证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第六课)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一单元)根本保证决定体现决定体现决定第二单元 人民当家作主第六课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6.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的民族政策)自主学习(教材P59-65)1、我国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点?2、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3、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方针?4、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含义、地位、基本内容、意义、如何坚持和完善)?第一部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我国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着56个民族。少数民族8.49%汉族91.51%中华民族我国的民族概况一方面:各民族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另一方面:各民族又都凝聚在一个统一的命运共同体中。1、民族格局最重要的特点:多元一体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多元一体开拓辽阔疆域书写悠久历史创造灿烂文化培育伟大精神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特别行政区自治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行使高度自治权都必须接受中央政府统辖。2、我国行政区域的类型专家点评地方性的自治权不同于国家主权(1)自治权是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自主地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物的权力。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2)主权:一个国家在所辖领土范围内独立处置内政、外交事务而不受他国控制和干涉的最高权力最高性对内对外独立性基本特征:我国的主权由中央政府统一行使主权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项目 民族区域自治地方 特别行政区区别 目的 为了解决民族问题、稳定社会 解决祖国统一问题社会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自治程度 一定的自治权 高度的自治权自治范围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港、澳、台联系 都享有自治权, 都是中央政府统一领导下的地方行政区域,都要受中央政府的管辖。拓展:民族自治地方与特别行政区的异同类型 一般行政地方 民族自治地方 特别行政区目的 便于国家行政管理 为了解决民族问题、 稳定社会 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适用区域 省、市、县、乡等 适用民族区域自治地方 适用港澳台等地区社会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 保留原资本主义制度自治程度 / 自治程度低于特别行政区 自治程度较高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民族区域自治法》 《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我国行政区域类型的对比区分联系:都是中央政府统一领导下的地方行政区域,都要受中央政府的管辖。第二部分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团结进步之花盛开在雪域高原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1、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1)新型民族关系:(2)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问题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少数民族面貌民族地区面貌民族关系面貌中华民族面貌注意: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建立,要巩固和发展发生了历史性巨变基本方针 含义 原因或意义各民族都依法平等地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依法平等地履行应尽的义务。原因: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我国各族人民都对祖国的文明作出了贡献,都是国家的主人。各民族在平等基础上和谐相处、友好往来、互相合作、共同奋斗。意义: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各民族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原因: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及关系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注意:民族平等,侧重各民族政治地位的平等、权利的平等和义务的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治基础和前提。注意:民族平等≠消除民族差别!民族平等侧重政治上的平等,但各民族经济发展程度,文化发展等,是不一样的!注意:繁荣不仅仅指经济的繁荣,还包括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拓展:三个方针的关系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政治基础各民族共同繁荣前提条件物质保证注意:①民族平等≠消除民族差别(民族平等侧重政治上的平等)②民族平等≠各民族发展程度相同③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照顾≠违背民族平等原则④各民族共同繁荣≠同步、同时、同等繁荣⑤共同繁荣≠经济繁荣,还包括政治、文化繁荣(侧重发展过程中补弱)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依法行使自治权的制度。(2)含义一定的自治权≠高度自治权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民族分布特点,各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1)现实国情前提和基础不是各民族不是居住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民族自治地方:(4)自治机关: (双重身份)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不含监察机关和司法机关)。在行使一般行政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依法行使自治权。注意:民族乡不属于自治地方自治机关有两个,是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不包括司法机关和监察机关;自治机关的职权有两类,一类是一般国家机关职权,另一类是自治权;一般国家机关职权如人大监督权、政府打击违法犯罪等,具有普遍性;自治权是自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力,如确定泼水节放假日期,具有民族特色。依法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的主要有以下权力依法管理地方财政的自治权。依法自主地安排和管理地方性的经济建设事业。依法自主管理本地方的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保护和整理民族文化遗产,发展和繁荣民族文化。立法自治权经济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权(5)自治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是以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的,是国家集中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6)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和基础及特点(7)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地位和意义地位意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一个重要制度保障。既保证了国家团结统一,又实现了各民族共同当家作主。符合我国国情,在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在加强民族平等团结、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①要充分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权,切实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因地制宜采取措施。②必须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尊严,依法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关系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依法打击民族分裂势力及其活动,坚决反对和有力回击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民族问题进行的渗透、破坏活动。③必须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8)怎样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坚持和维护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3、坚持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7、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4、一方面,要充分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权,切实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因地制宜采取措施,积极推动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5、另一方面,必须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尊严,依法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关系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依法打击民族分裂势力及其活动6、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强各民族交流交融...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怎样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知识归纳6.2(上)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课堂小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我国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点:多元一体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我国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3.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平等、团结、共同繁荣原因、含义、基本内容、地位、意义、如何坚持和完善?表现、行政区划民族问题答题思路:民族关系+方针+制度(地位+意义)延迟符第三部分我国的宗教政策与法律探究:结合视频与教材谈谈我国的宗教政策是怎样的?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我国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等宗教,信教公民约2亿人。我国有多种宗教,妥善处理宗教问题,对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1、我国实行宗教政策的原因我国信教人数占比不大,绝对数字不小,全国现有各种教徒1亿多人,有10多个少数民族几乎全民族都信教。各种宗教团体3000多个;宗教院校74所;当选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有约1.7万人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2、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2、实质是要使宗教成为公民个人选择的问题,成为公民个人的私事。(1)宗教信仰自由的内涵(侧重自由)1、国家实行宗教信仰自由并不代表国家鼓励信教。注意:3、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努力加强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之间以及信仰不同宗教和不同教派的群众之间的团结,将他们的力量凝聚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目标上来.4、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不允许信教。(无产阶级政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所武装的,这就决定了共产党员只能是无神论者,不得信教。)5、宗教在本质上是一种唯心主义世界观,只要宗教存在,其本质就不会变,其消极作用就不会消失。①信与不信: 信不信的自由②种类:信哪种教的自由③派别:信哪个教派的自由④时间:什么时候信的自由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保护信的自由,保护不信的自由(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强调依法规范宗教活动)①要求A、公民在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B、宗教活动必须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C、任何宗教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都不能干预国家行政和司法。D、我国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我国的宗教事务管理坚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的原则。②原则拓展:正常的宗教活动VS不正常的宗教活动指教徒在宗教活动场所内祭祀、诵经、烧香、礼拜、讲经、布道、弥撒、受礼、受戒、过宗教节日:在自己家中念经、祈祷、封斋、追思等活动。(宪法活动必须在宪法、法律和政策的范围内进行)在宗教场所内进行无神论的宣传宗教教徒到非宗教场所(例如学校等)进行传教、宣传有神论正常的宗教活动不正常的宗教活动相关链接: 邪教不是宗教1、邪教不是宗教。当今世界,邪教兴风作浪,已成为一大公害。2、主要特征:教主崇拜、精神控制、编造邪说、敛取钱财、秘密结社、危害社会3、邪教的本质是反人类、反社会、反科学的。4、国家的态度:取缔、严惩(3)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强调不受外来干涉)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任何境外组织和个人不得干预我国的宗教事务。我国政府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严格禁止境外宗教的渗透和发展,坚决打击宗教极端思想的传播,严密防范宗教极端行为的发生。注意:①外国人在中国境内进行宗教活动,应遵守中国的法律和法规;②不得在中国境内设立宗教组织、宗教办事机构,宗教活动场所,开办宗教院校;③不得在中国公民中发展教徒,委任教职人员和进行其他的传教活动。(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强调为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①重要任务坚持中国化方向。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宗教,用中华优秀文化浸润宗教,不断推动我国宗教的中国化。②具体要求A、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B、从事宗教活动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与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C、努力对宗教教义作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深入挖掘教义教规中有利于社会和谐、时代进步、健康文明的内容,对教规教义作出符合当代中国发展进步要求、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阐释);D、与各族人民一道反对一切利用宗教进行危害社会主义祖国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动,为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和祖国统一多做贡献。中国宗教界筹款物逾1.5亿元助抗击疫情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为疫区念经祈福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期间,中国各地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时刻关注疫情发展,尽己所能捐款捐物,支持疫情防控工作。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月2日,全国各地宗教团体和宗教活动场所已累计捐款捐物超过1.5亿元人民币。根据实际情况,各地宗教活动场所纷纷发出公告,春节期间暂停对外开放,暂停法会、礼拜等集体宗教活动,积极引导信教群众在家里开展祈福、礼拜等活动。注意:1、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要理解为“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宗教与社会主义二者在性质上是对立的,难以相互适应。2、不能认为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宗教的性质就会发生变化,宗教在本质上是一种唯心主义世界观,只要宗教存在,其本质就不会变,其消极作用就不会消失。两“点”法理解我国宗教政策政策 突破模糊点 明确侧重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不是鼓励公民信教,不是反对公民信教 侧重自由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不是要限制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 强调规范宗教活动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不是要阻止宗教领域的对外交往 宗教事务不受外来干涉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不是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不是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放弃宗教信仰,不是说宗教没有消极作用 引导宗教为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考点精析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点:多元一体行政区域类型划分新型民族关系民族关系的方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妥善处理宗教问题的意义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平等、团结、共同繁荣原因、含义自治地方、自治机关、自治权前提和基础地位、意义、要求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我国宗教政策与法律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知识归纳民族自治地方取得发展的依据是什么?(如何处理民族问题?怎样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1.坚持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2.巩固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3.坚持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4.坚持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5.实行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6.此外,要根据材料考虑是否有人大、政协等作用,具体分析某民族自治县围绕本省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部署,充分利用各种扶持政策,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使该县各方面事业发展驶入快车道,各族群众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断攀升。由此可见( )①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因地制宜采取措施②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③该县积极利用相关政策促发展,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④民族地区的繁荣发展状况取决于党和国家的政策优惠度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A(2024山东卷)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2023年国务院公布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县级以上有关部门违反本条例规定,不履行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职责的,由其上级机关责令改正”。2024年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新修订的《西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办法》(简称《实施办法》)规定,网信、公安等部门“监督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履行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义务”。据材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①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可以通过制定行政法规贯彻国务院相关规定②《实施办法》为西藏自治区自治机关行使检察权提供了法律依据③网络服务提供者应依据法律规范加强自我管理以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④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中对同级人大和上级人民政府负责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D(2024浙江6月高考卷)浙江省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建立对口支援关系以来,一批批援青干部,各类专业人才奔赴高原,有机枸杞、沙棘原浆、唐古拉藏羊……众多高原特色产品走进了浙江市场。“新人入青,青货入浙”( )①加强了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②有助于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③保障了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权④奠定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础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